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6年夏,阎锡山参与了直奉联军的所谓“讨赤”之役,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在晋北作战。国民军在几方夹击下,被迫撤至绥远五原地区。阎部乘势出击,将地盘扩大到了绥远地区。随着地盘的扩大,阎锡山更加注重培植军事干部,加强实力。是年10月,阎锡山将“学兵团”改为“山西军官学校”,正式打出了军官学校的牌子,使其名实相符。
山西军官学校,系在原学兵团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原学兵团团长荣鸿胪任校长。校内科目,除原有步兵外,又增设骑、炮、工等科,计有四科。科下设队,将原学兵团第2、3期学兵,编为步兵两个队,骑、炮、工兵各一队,专授军事术科,规定二年毕业,毕业后充任部队中下级军官。同时,在校内又附设了炮兵速成班,召集现任炮兵部队中之排长及中、下士等共300余人,编为3个队,授以炮兵初级干部应具备之炮兵学术知识,培养了一批专业炮兵干部。晋军以炮兵实力强大著称,与此不无关系。因为阎锡山扩大军事教育规模心急,一些必备的办学物质条件和师资都不足。军校成立伊始,设备简陋,除步兵科器材尚敷使用外,骑、炮科之驴马、大炮等,均不敷教练应用,当时有人讥之谓“骑科没马,炮科没炮,工科又没架桥材料”。军事学科以基层军官任教,在战略战术理论养成方面亦有很大不足。
1927年6月,阎锡山正式悬挂*,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参加北伐。遂将“山西军官学校”改称“北方军官学校”。原山西军官学校学生,一律改为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生。同时扩大招收新生一千五六百名,并保持原步、骑、炮、工四科不动。北方军官学校到1930年停办时,共毕业学生三期。
“学兵团自1919创办至1930年冬季北方军官学校第三期学生毕业时止,前后经过十二年的历史,由校长荣鸿胪一手经办,培训出了一批约有六千余名为阎锡山效命的工具,在中原混战中,已有不少学兵团毕业生升任了晋绥军中之高级将领,如于镇河、刘召棠、马良等均曾任师、旅长等职,其他中、下级军官分布在晋绥军中比比皆是”。
4、晋绥军官教导团
“军官教导团”系收容编余军官和轮训在职军官的一个机构,成立于1926年。其时晋绥军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已毕,阎锡山为了整顿扩编部队,委派张荫梧为团长,楚溪春为教育长,成立了“晋绥军官教导团”,对编余军官进行整训。以后每战过后,即由教导团对参战部队进行整顿。 。。
二、宣称“保境安民” 培植军事干部(3)
中原大战之后,晋军编制大大削减,编余的两千余名中下级军官均集中于教导团内进行整训。但因其时阎锡山避走大连,无人震慑,团内管理混乱,没有结果。阎锡山复出后,于1933年秋季,对教导团进行整顿,将其中400余名军官编成“军官屯垦队”,遣往绥西五原地区屯垦,同时资遣一部。另将400余名编为四个军官大队,继续整训。“经过二年整训后,阎锡山感到陕西红军力量日渐扩大,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影响波及到山西境内,1935年秋季,将全省划为十二个‘防共保卫区’,以教导团训练之军官为骨干,又从部队中抽调了一批中、下士,组成了十二个防共保卫团,召集各县十八岁至二十五岁之青年,轮充受军事训练三个月,实行阎锡山所说的‘枪杆子以防共’的办法,教导团的军官队从此就结束了。”
阎锡山在创办军事学校,培植军事干部,增强实力的同时,还在山西举办过各种专门学校,计有“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山西航空学校”、“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等。
“山西陆军辎重教练所”创办于1925年,主要培养军队中从事后勤之人员。教练所以督军署参谋长朱绶光兼任所长,以宁钊为教育长。招收高小毕业生及部队中具有同等学历的士兵为学员,进行训练,学期两年。所内所授科目有,步兵典范令、辎重勤务、兵站业务以及战术、筑城、地形、兵器、马学、卫生等简要教程。共招收学员两期,1929年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即行停办。
“山西航空学校”大约创办于1926年,拟为晋绥军培养航空人才。是年阎锡山接受欧亚洋行法商之建议,以留法之杨如圭为校长,创办“山西航空预备学校”。学员有军官教导团保送而来者;有从山西军官学校挑选而来者;有从社会上招收之中学毕业者,共计60名。校内主要讲授:航空学、无线电学、气象学、测绘学、照相学,以及飞机原理等课程。学校成立时,山西仅有英国造爱佛罗教练机两架,德国造容克运输机一架,又新从法国运回海陆两用飞机两架。学校成立后,又从英国购回毛斯教练机六架。1928年,二次北伐时,只经过一年多训练的“航空预备学校”学员即参加了战斗,担任侦察轰炸任务。次年春,学校正式称为“山西航空学校”,对学员进一步施行高级飞行训练。学校实行淘汰制,到1929年冬,第一期毕业时,原招之60名学员,仅剩32名。第一期学员毕业后,学校即行停办。毕业生全部编入航空大队,随即参加了中原大战。
“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成立于1928年10月1日,主要培养骑兵高级干部。二次北伐胜利之后,阎锡山在领有晋、冀、察、绥四省的同时,收编了这些省区的一批骑兵队伍。这些队伍都是利用“北伐”的机会,招收当地土匪骑兵扩充成军,素质不良,纪律极坏。这些地方骑兵是谁来就拥护谁,只知要粮要饷,不服从调动。阎锡山将这些杂牌骑兵队伍收编,成立骑兵军后,遂听从其骑兵司令赵承绶之建议,在骑兵司令部驻地大同创办“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以真正掌握这支骑兵队伍,培养基层干部。骑兵教练所之学员分为军官、军士两个队,分别来自赵承绶原辖之步一团和骑兵队伍中选拔的青年军官与兵士。讲授科目,军官队:学科为简要骑兵教程和骑兵典范令,术科为马术和野战教练;军士队:学科为骑兵典范令,术科与军官队同。骑兵教练所两个大队共招收学员320余名,学期不足一年。第一期学员1929年6月间毕业后,即行停办。“毕业后,军官队学员分配到各骑兵团充任准尉特务长,少、中、上尉排长及少校连长等干部;军士队学员少数分配到各骑兵连充任准尉特务长,少、中尉排长,多数任骑兵连的上、中、下士等基层干部,分配不出去的,暂在各师、团、连内充当见习或侯差员。” 阎锡山通过赵承绶,利用骑兵教练所培养的这一批基层干部,从内部控制了关系复杂的骑兵队伍,对其实行了成功的改造,使其成为晋绥军之中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宣称“保境安民” 联段、联冯与出兵石家庄(1)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以武力自恃,把持*,目空一切。曹锟贿选总统,国人共愤;吴佩孚高唱“武力统一”,受到各军阀势力之抵制。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受到直系严重打击之奉张,遂利用此有利形势,响应孙中山之讨曹宣言,与孙中山先生及皖段结为“反直三角同盟”,共同对付曹、吴。
1924年9月3日,皖系浙督卢永祥与直系苏督齐燮元为争夺上海地盘,爆发了“江浙战争”,揭开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序幕。迷恋于武力统一的吴佩孚,企图以孙传芳从福建进攻广东,并以陈炯明作内应,推倒孙中山革命政府;以齐燮元夺取浙江,消灭卢永祥;自己则秣马厉兵直接对付张作霖。这时,齐燮元、卢永祥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卢不但据有浙江,而且控制着上海(卢的部属何丰林继卢之后任淞沪护军使)。齐身为江苏督军兼苏皖赣巡阅使,久想夺取上海,但始终未能如愿。借此机会,苏军首先发难,向浙军发起进攻。战争爆发后,北京政府下令讨卢,孙中山下令*曹、吴,张作霖、段祺瑞通电援卢。随即张于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以援卢为由,派兵入关,向直系宣战。9月中旬,孙传芳军越过仙霞岭进入浙江,卢永祥不得不放弃浙江转赴上海。趁此直军新胜,17日,吴佩孚由洛阳赶赴北京,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由此爆发。
第二次直奉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50余万,以山海关等地为主战场,展开激战,堪称北洋军阀混战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者。奉军将领张学良、郭松龄等部奋力作战,吴佩孚也亲自赶赴滦州督战。正当前线酣战,交战双方相持不下之时,10月23日,受孙中山先生《建国大纲》影响的直军将领冯玉祥乘北京空虚,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曹锟。次日,冯玉祥迫令曹锟下令停战、免去吴佩孚本兼各职。吴佩孚腹背受敌,陷入困境。10月底11月初,奉军大败直军,占领山海关、秦皇岛、唐山等地。冯军(冯玉祥于政变后,组织*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孙岳分任第二、三军军长)亦在杨村、北仓一带打败吴军。11月2日,曹锟辞职;3日,吴佩孚率领残部两千余人南下。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吴军主力基本被歼而告结束。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之初,阎锡山表面上仍取观望态度,“于纷乱之中,持保境安民,促缩短战期。不发权利之言,不发夸大之言,不发强硬之言,不发一偏之言。并提倡公平内政,均善外交;改造须本国情,不可偏趋时潮。” 但实际上已经倾向于附段联孙倒直。据南桂馨回忆:
“在三角联盟与新直系对峙及布置之际,孙中山使张继以私人名义,函达阎锡山、赵戴文及南桂馨,大意以同盟会的旧关系,要求晋方协助,使孙中山北伐得到成功。而段方亦派温寿泉回晋联阎倒曹。阎锡山感到京保两派的骄横诡谲,自己受到压迫,实所不甘,已决定附段,于是对张继所请,乐得顺水推舟,慨允如命。但阎不出名回复张,而以赵、南两人名义各复一信。赵函大意:孙先生此次参加北伐,同志无不欢欣,自当尽力相助。南函大意:协助孙先生北伐,乃是北方同志的素愿。山西数年来保境安民,励精图治,模范省之名,中外皆知。而在广东同志,优容反晋分子,疏远起义的旧同志,未免使晋方同志有所寒心等语。两函均阎亲拟,令其秘书缮发,交由张继来使带回。”
二、宣称“保境安民” 联段、联冯与出兵石家庄(2)
尽管如此,战初阎锡山仍不动声色,以表面文章,对双方均虚与应付,并不贸然采取反直行动。
9月21日,直系的苏督齐燮元来电商借子弹百万粒,被阎锡山托词婉拒。
直至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反直的北京政变时,因大局尚不明朗,阎仍仅以“礼让为国”、“化干戈为玉帛”等词为周旋,不作明确表态。
北京政变后,阎锡山本着“认清对面,才能与对面处,了解了周围,才能在中间站”的一贯行事准则,一面暂取中立的姿态,不得罪任何一方,一面暗派台寿铭、田应璜、梁航标,分别到皖、奉、直各方探听情况。台寿铭到京、津后,利用自己与段祺瑞、冯玉祥均是安徽同乡的关系,很快与段、冯取得联系,并了解到段将出山主持国政和冯发动“北京政变”的背景。阎锡山估计到直系军阀要失败,又认为段祺瑞出山对自己大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