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发展经济文化 开办本省银行(3)
根据“山西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山西省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普通银行事业,调剂全省金融为宗旨”;“设总行于山西省城,总辖各行一切事务”;“除山西省垣外拟于北京、天津、汉口、上海、张家口、归化、包头及省内太谷、新绛、忻县、大同、长治等处先行设立分行”。山西省银行的营业范围为:(一)存款;(二)放款;(三)汇兑;(四)买卖生金银;(五)折收未满限期票及汇票;(六)代素有交易之银行、公司、商号及个人收取各种票据之款项;(七)代人保管贵重物品;(八)兼营储蓄业务。此外,阎锡山创办山西省银行还有两个更重要的目的,这就是代理省金库和发行省钞。
在开展银行普通业务方面,山西省银行得天独厚。1918年,省行还在筹备期间,即开始办理存、放款业务。正式成立之后,由于背后有着政权的支持,其业务很快就扩展开来。据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对山西银行业务的调查显示,无论是中国银行的太原、大同办事处,还是上海交通银行的大同办事处,抑或是天津裕华银行在山西的分行,都不足以与山西省银行相抗衡。就资本而言,当时山西银行业务的总资本额为300余万元,山西省银行一家即达240万元,占到总额的80%,处于绝对优势。从存、放款业务看,存款方面,“当时存款的种类分为定期、往来和特别三种。特别存款总额1万余元,为省银行全部吸收。往来存款总额130余万元,省银行吸收了83万余元,占到63%左右。定期存款总额224万余元,省银行吸收到54万元,占24%左右”。放款方面,“各银行的放款总额为840余万元,其中省银行为590余万元,占71%左右。”“信用放款总额为676万余元,其中省银行为595万余元,占88%”。
在代理省金库方面,山西省银行可谓“一枝独秀”。山西省银行开办之初,只办理普通业务,对于山西省财政厅的款项收支,与一般银行手续等同。二十年代初,方根据阎锡山省署财政的需要,在其太原分行下设立了“省金库”。省金库作为银行中之专门机构,一方面代财政厅收发各种款项、支付军政各费;另一方面兼管发行和兑换“金库券”。金库券系阎锡山的创造,其实就是一种在6个月之后才能兑换的有价证券,相当于国库券、公债券等,可视为山西发行地方公债之始,1921年前后开始在山西发行。阎锡山推销金库券采取硬性摊派的方式,如在军政人员的薪金里固定搭发等。“其办法是:于军政人员每月关发薪饷时,按2/10搭发,6个月后兑现,每月每元6厘利息(当时银行放款利息每月每元为1分1厘),如到期不兑,过一个月,多加一个月利息,但不到期而想兑换,则需到街市小钱摊上去贴现。……金库券的发行额,系由财政厅决定,省银行只按财政厅的支款凭证开付而已。此项金库券于1928年阎锡山兼领冀、察、平、津后,不便在初兼领的地区发行,因而在山西也停止发行。从此省银行结束了此项业务。”
在发行省钞方面,山西省银行得以专办。发行纸币是经济繁荣、金融发达的需要。山西民间发行纸币——钱帖子,由来已久。然而,金融的不统一和缺乏管理,几乎所有的商号店铺都可发行纸币,从而使纸币发行陷入混乱过滥的境地,极大地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此,当时阎锡山在给北洋政府的呈文中称,“查晋省制钱,久已缺乏,铜元亦复无多,以致各县私立商号滥发钱帖,几成不兑现之纸币,不但市面不稳,而公家财政感受周转困难之影响,非亟取缔,不足以弥隐患。”
三、发展经济文化 开办本省银行(4)
山西省银行成立后,为发行省钞作准备,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为统一全省纸币发行权;其二为筹措准备金。
首先是统一全省钞票发行权。“当时,在货币的使用上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各县使用的银钱,计算单位极不统一,有的以银两为单位,有的以银元为单位,有的以制钱为单位。而制钱的计算单位也不统一,有以1000文为一吊的,有以960文为一吊的,也有以820文为一吊的。……另一种是各地的私营商号,只要有些资本和信用,他们就发行银钱票子。还有商号来往交易,不见现款,通过钱庄过拨,称为‘拨兑钱’的。当铺、粮台、钱庄出钱帖子,代现款流通。因无限制,所出帖子,往往超过其兑付能力,从而亏空倒闭,坑骗商民。阎锡山便乘此机会,下了一个命令,规定各县商民交易一律以银元为计算单位,白银按7钱2分折银元1元。交易以现款为主,有信用者可以赊欠。禁止商号出钱帖子,不准钱庄以‘拨兑钱’名义,从中过拨,暗增通货,影响物价。……接着,在省银行发行钞票后,私商银号、钱庄也起而效尤,纷纷发行铜元券,趁火打劫,……一时市面钞票如毛,物价高涨。1922年,阎锡山利用整顿商业名义,召开全省商界联合会,借口‘商家滥发票子,时常骗人,掀起物价高涨,老百姓受害很大’,禁止私商发行钞票,并正式下令统一省钞发行权。又规定了缴收私商票子的办法,由银行增以纸币,发兑私商所发的铜元券。兑回后,由省银行向原发票子的商号进行结算,收回现金。但各商号因为准备金不足,往往不能及时如数交现,省银行不得不分期收回,直至1923年才清理完竣。”
在此期间,阎锡山还以省长及其他名义发布了一系列法规,使统一发行省钞、统一纸币发行权成为法定之规。这些法规计有《划一币制暂行规则》、《山西省发行铜元规则》、《山西省发行镍币条例》、《禁止商号私发银元纸币惩罚规则》、《山西省查禁私发纸币规则》等。《划一币制暂行规则》明文规定:“凡山西境内商民交易,一律周行银元、铜元”;“铜元以每十枚为一百文,每百枚为一千文”。《禁止商号私发银元纸币惩罚规则》首先声明:“本规则专为禁止各县商号发行银元纸币而设,凡违令发行者,应受本规则之惩罚”。同时具体规定:“凡私发银元纸币经委员查出者,按照所发数目每一元处以三倍以上十倍以下之罚款”。《山西省查禁私发纸币规则》,明确指出:“本省境内除中国银行、山西省银行经国府、省政府分别令准发行纸币外,其余公私商号一概禁止发行”。这些法规多被编入《山西现行政治纲要》、《山西省政现行法规汇编》中,从而通过行政法律的手段,将全省钞票发行权集中于山西省银行之手,使发行省钞合法化,一体化。
其次是筹措省钞准备金。众所周知,发行纸币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准备金,否则以空对空,一旦发生挤兑,就势必垮台。阎锡山要求由省银行统一发行省钞,那么准备金的问题就自然被提到了日程上。山西省银行原定资本300万元,但一直没有如数招募到位。而实有现金作准备金,数额显然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阎锡山专门组织召开了一个财政会议。会议以警务处长南桂馨为首席,参加者有:督军署秘书长贾景德、省银行经理徐一清、财政厅长杨兆泰、督军署总参议赵戴文、财政厅科长仇曾诒、铜元局局长高步青等。会上关于省行钞票准备金的意见有二:“为了军政各费的灵活运用,阎主张准备金越少越好;而仇曾诒以职责所在,主张必须十足,那就是发行钞票额与准备金的数目相等。仇在清末即任职财政机关,民国以来不管财政司财政厅长更动多次,他总是以熟悉业务而留任,所以杨兆泰也听信他的意见,以是久不能决。” 当时政府法令规定,银行发行纸币,必须有六成现金,四成有价证券作准备。而阎锡山对此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对纸币有一个形象的比谕,称之为“口吹大洋”。所以,对准备金问题颇不以为然。为了不使他的军政费“冷放”在金库里,通过发行钞票使其尽快“繁衍”,阎锡山当然是不会太多顾及准备金问题的。而专业工作人员出于职业与工作程序的考虑,行事必有一定之规。意见不能统一,势所必然。然而毕竟是权大于法,在准备金问题上财政方面一再让步,最后以准备金至少必须达到70%议决。。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发展经济文化 开办本省银行(5)
为了筹措省行准备金,阎锡山曾听取一些人的意见,同意收取房税。这就是将各县各乡的房产,清理税契,收回一部分款项,作为准备金。他原以为此事虽影响面较大,但每间房屋所征无多,业主轻而易举,省方集腋成裘,不会有什么困难,就能大有收益,何乐而不为。不料该令一出,下边的一些官吏,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绩,对地方乱估乱收,向省府谎报数字,从而引起各方不满,导致了一场“反房税”的学生运动,此为后话。
阎锡山在进行上述准备的同时,即通过省银行开始试发钞票。事实上1919年山西省银行一成立就开始发行纸币。“当时发行的有银元兑换券和辅币铜元兑换券两种。人民迫于严令,勉强使用,但由于不信任、不习惯,还是随到手,随兑换。增发和回笼,每天都有。” 然而,这一现象只是暂时的。因为财政方面的一再坚持,省行起初发行之钞票还是有适当准备金的,且出于信用的考虑,省钞的兑现并不成问题。鉴于“中国、交通两行的钞票,因袁世凯帝制后,不能兑现,经常是四折五折,而山西省行则十足兑现,因此信用昭著,人民持券保存,反而不去兑现。它在邻省虽无分号,但钞票通行京、津、绥远,甚至运走宁夏一带,以此获利很厚,股票每年利息总在一分四五。”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阎锡山的介入军阀混战之中,作为其军费开支之主要来源的省钞便自然越印越多,逐年攀升。由于印量的猛增,准备金便日益显得不敷使用。据统计,从始发的1919年到中原大战后的1930年10月底,山西省银行先后发行流通于外之钞票计有:银元一角票元;二角票元;五角票元;一元票元;五元票元;十元票元;五十元票元;一百元票元,合计元。铜元十枚票911364吊800文;二十枚票1303673吊300文;五十枚票230676吊;一百枚票687221吊;三百枚票25500吊;五百枚票800吊,合计3159235吊100文,折合现洋元。若以年份分,1919年仅为40万元;到1928年已经攀升为900万元;一年之后的1929年更激增到1300万元。
由于阎锡山从发行省钞中尝到了甜头,无视客观经济规律,不顾准备金情况,依军政的需要的逐渐扩大,无休止地增加省钞的发行量,从而使省钞越发越滥,其信用也随之扫地。到1930年中原大战时,省钞已深深地陷入毛荒的危机之中。“中原大混战,阎锡山以省银行为筹饷机关。70万军队的军费,绝大部分依靠省银行发行纸币支付。到阎战败,宣布下野,战争结束时,省钞发行额达7500余万元,因而人心浮动,对省钞不信任,急于出手。省银行因准备金不足,又不得不停止兑现。阎锡山向外扩张时,兼领冀、察、绥三省及平、津两市,晋钞也通行到这些地区。阎战败后,商人把钞票一批批贩回山西,从*利,来了个火上加油。”“这时市面中,便有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