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锡山为了统一军官的思想,将他提出的“中心思想”作为军官训练团团训。何为中心思想?按阎锡山的解释:“今日的思想,就如金字塔,一层管一层,非到顶不能一致。这话是说今日军人,是要向同一目标集体努力,不是要一英雄豪杰,而是要多数的对人类客观需要的同一见解”。这里阎锡山虽美其名曰:“对人类客观需要”的见解,实质上是为了谋求其存在而欲将其军官的思想统一在他的思想之下,进而通过军官将全体晋绥军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那样,不言而喻,他自然高高在上,位于金字塔的塔尖。
至1939年10月,秋林集训共轮训军官5期,“在训练上已达最高点”,关键在于如何实践。为此,阎锡山号召晋绥全军官佐、政工人员士兵及伙夫、马夫,一致努力,完成抗战复兴的任务。
秋林集训为阎锡山扩充军队作了干部准备。1940年初,阎锡山乘机要求蒋介石政府增加番号,扩充军队。他将原有的2个集团军(第6、第7集团军)、4个军扩充为4个集团军(第6、7、8、13集团军,由陈长捷、赵承绶、孙楚、王靖国分别任总司令)、8个军(除原第19、61、83军和骑兵第1军外,又增第23、33、34、43军)、6个游击纵队、2个政卫师、1个独立旅、2个总队、1个特务团、1个机关旅团、1个骑兵团、1个炮兵司令部(辖5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宪兵司令部(辖3个宪兵大队)。 阎锡山提出要“建立现代化有基础30万团力的铁军”。所谓“铁军”,按阎锡山的解释,“就是要打人人受不住,人打来必定吃亏,使人不敢打不愿打无法打,而自己打人,却是无往而不胜利。”
为此,阎锡山开始调集军官进行周期训练,对原有部队进行分批补充,分期整理,积极扩军。他还提出:“我们能完成10万有团力的铁军,即可掌握山西;完成20万就可掌握二战区,驱逐敌人出境;如完成30万,即一定可以支持华北。” 。。
二、殚精自固(3)
恢复省党部
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是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由与会代表苗培成、赵连登等发起筹备, 经阎锡山允许,于1927年5月5日在太原正式成立的。
之后,虽几经改组,但势力并不是很大。1930年春,阎锡山掀起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国民党山西省党部被迫迁往天津英法租界内,活动中断。中原大战结束后,迁往天津的党部人员于同年冬陆续返回太原,省党部始得恢复。
1931年冬,省党部压制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制造了枪杀太原进山中学学生穆光政的“一二?一八惨案”,激起全省人民和爱国青年的愤恨。省党部第二次被迫关门,先后流亡于北京、开封、西安等地。从此,山西境内长达7年之久无国民党党部的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阎锡山与蒋介石的关系得到改善。1938年下半年,国民党CC系开始筹划在山西开展工作,蒋介石也向阎锡山提出恢复国民党山西省党部。阎锡山深知要抗战必要依靠全国的力量,尤其是要得到蒋介石的支持,所以当国民党中央电令阎锡山恢复山西省党部时,阎锡山欣然应允。后经过筹备,1939年1月1日,在陕西三原县东里堡召开代表大会,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正式恢复。省党部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由赵戴文兼,邱仰浚、李江、梁化之、薄右丞、刘冠儒、武誓彭、王昉、刘奠基、李犹龙、王怀明、赵光庭等为执行委员, 黄树芬为书记长。内设秘书室、组织科、宣传科、社会科、总务科、会计室、编译室、社会服务处、文化服务社。下辖克难坡办事处、西安办事处、各区党务指导专员办事处、各市、县党部。
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的恢复,既是蒋介石进一步加强对阎锡山进行统御的一个步骤,也是阎锡山谋求国民党政府支持的重大行动。
省党部恢复后能否顺利地活动,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阎锡山的态度。为了取得阎锡山的全力支持,省党部于4月在秋林举行第四次执行委员会议,决议通过致阎锡山电,电文如下: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钧鉴,并转全体抗敌将士钧鉴:倭奴入寇,举国同仇,我公本党先进,国家柱石,帅(率)领诸将士,躬临阵地,转战年余,保卫全国重要之堡垒,打破狂寇亡我之迷梦,功勋彪炳,薄海同钦。诸将士浴血苦战,为国牺牲,精诚忠勇,全民感奋。本会誓率三晋同志,激励民众,协助我公及诸将士完成建国之大业,实现三*义之新中国。谨电慰问,敬祝健康。中国国民党山西省执行委员会鱼印。
阎锡山接电之后,欣慰地复电云:
中国国民党山西省执行委员会公鉴:鱼电悉,敌寇侵凌,举国同仇,山分属军人,杀敌卫国,职所应尔,荷承电慰,至深感篆,除将大电转知全体抗战将士外,专此布复,并申谢悃,阎锡山鱼即。
经阎锡山允许,省党部着手党员登记,建立各级组织。二战区军政各机关、学校等,分批进行集体登记入党。在全省9个区设立党务指导专员办事处,专门负责督导各县的党务活动。办事处设指导专员、总干事、干事各1名,助理干事、录事各2名,由执行委员刘奠基、赵光庭、武誓彭、李江、刘冠儒、邱仰浚、李犹龙、薄右丞、王昉分别担任一至九区指导专员。另外,各县的县党部也逐步恢复。为了健全组织,还开办五六期党务训练班,培养专职党务干部。这样,国民党在山西的活动中止多年后,逐渐恢复起来。
二、殚精自固(4)
以后阎锡山为了求得蒋介石的进一步支持,还派梁化之去重庆国民党中央党政训练班受训。蒋介石亲自接见梁,并对他说:“二战区处在抗战和防共*斗争的最前线,不仅肩负着抗战的重任,而且必须打好*复兴的基础”,“阎先生同共产党斗争是有经验的,在这方面阎先生无论有什么困难,中央一定无条件的予以支援”。梁返回秋林,将重庆的情况向阎汇报后,阎很高兴。
不久,国民党中央又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设特别党部,任命阎锡山为特别党部特派员,赵戴文为书记长。1939年9月4日,阎、赵在秋林宣誓就职,国民党中央特派中委张继为监誓员,军委会政治部秘书长贺衷寒、国民政府参军王右瑜等参加典礼。张继在致词中吹捧阎锡山说:
此次阎特派员、赵书记长在××(即秋林——引者注)举行宣誓就职典,兄弟有无限感慨。阎同志赵同志昔日追随总理(指孙中山先生——引者注)革命,在北方做秘密工作,卒能推翻清廷,建立*。自“七七”卢沟桥事变以来,山西在阎同志领导以(之)下,支撑抗战。初期一般人以为山西绝不能支持到今天,然而想不到今天的山西,仍然握在我们的手中,这不能不说是本党的光荣成绩。……现本党建立总裁制度,将来本党之成就,一定可观。希望×战区全体同志,在阎特派员赵书记长领导下努力,愿共勉之。
阎锡山在就职典礼上致答词,表示“中央此次派本人担任本战区特别党部特派员,本人要尽到自己最大力量去做。×战区的地位,在华北以及整个抗战上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山西是全国的堡垒,华北的要塞,西北的屏障,要支持抗战,自然要争取山西。……愿共同在总裁领导下奋斗到底”。
特别党部不设专职党务人员,由部队政工人员兼职,负责在军队中发展党员。
1942年9月,蒋介石为扩大其在山西的势力,极力发展国民党组织。山西省党部扩大编制,增设机构,增加人员,主任委员仍为赵戴文(1943年12月赵病故后由韩振声接任),书记长黄树芬(后由胡作砺继任)。将原科改为处,设秘书处、组训处、宣传处、妇女运动委员会、文化运动委员会、监察专责委员会办事处。下辖《民国日报》社、西安办事处、克难坡办事处、晋北办事处、各区督导员办事处及各市、县党部。
阎锡山恢复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一方面密切了同蒋介石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也借助国民党组织维护了自己的统治。从此国民党在山西的党务活动进入最为活跃时期。
重振“实业公司”
西北实业公司是阎锡山创办的大型集团企业。当日军大举进犯山西之时,阎锡山认为如此规模的大公司,绝不能落入敌手,便召集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部署公司的搬迁事宜。
西北实业公司经理梁航标、协理彭士弘领命后,开始部署搬迁工作。那时风陵渡尚无黄河大桥,公司专门选派于邑菊、侯镇藩等数十人迅速南下,负责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过河事宜。并且就设备、物资的运输、装卸等责成专人负责,以保搬迁的顺利进行。此外,还派人赴西安,在沿陇海线各地勘查地址,以便各厂内迁后早日恢复生产。
阎锡山对西北制造厂(兵工厂)的搬迁十分关注。西北制造厂总办张书田,按照阎锡山的亲自交代,立即派技术主任马开衍飞抵重庆再转香港,将从德国购进的25万吨钢材转运重庆存放;同时召开各处负责人紧急会议,研究迁移方案。搬迁计划分三步进行,先迁至风陵渡,再渡过黄河迁往陕西,然后迁入四川。由于处在战时,只能择要而迁,先将车床、铣床、钻床、刨床、插床等轻型精密贵重机床,以及重要的原材料搬迁。对于笨重的机器,如水压机、蒸汽锤、大型熔铁炉,以及过于轻脆的机器,如枪弹机、切工机等则缓搬。张书田选派工务处处长孙采南带领部分职工和稽查队士兵,乘车南下,先期抵达风陵渡,进行设备存放场地的物色和守护。一切准备就绪,阎锡山指令同蒲铁路局每日拨给西北制造厂最少20节车皮,装运机器设备及材料。大规模的搬迁开始后,张书田又亲赴西安,与陕西当局磋商入陕的有关事宜。
二、殚精自固(5)
西北实业公司的搬迁绝非短期内所能做到的。为了维持局面,稳定人心,彭士弘决定一面尽快搬迁,一面发给留守职工双薪,加紧生产,赶修前方各部队枪炮,支援前线抗战。后经广大员工的努力,虽然抢运出部分机器、材料,但因时间仓促,运输困难(交通工具主要服务于战事),相当多的设备、材料未来得及搬出,太原便失陷。其中西北制造厂,因阎锡山特别关照,搬迁较快,也仅搬出器材的一部分,不及全厂财产的1/5。绝大部分机器设备被日军劫往东京、大阪和我国东北,仅此一项即损失220余万元。其他工厂几乎全部落入敌手。
从太原搬运出的机器设备等,先运抵风陵渡,堆放在渡口的沙滩和附近村庄,等待过河。
风陵渡位于晋、陕、豫交界之处,黄河在此由北向东奔腾而去,水流湍急,没有码头,仅有一简易的渡口。而要将数千吨的机器运过黄河,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便于渡河,西北制造厂总办张书田和职工历尽艰难,建成了临时码头,并在附近各处扣留民船30余只,专运机器、材料,成千职工在黄河两岸,苦战数月,到同年冬,方搬运过河。然后,根据张书田同陕西省出席蒋鼎文商定的条件——代为修配枪械,在沿陇海线择地设厂。首先勘查好陕西兴平县城隍庙为厂址,首批机器、材料即辗转运抵兴平。张书田即令制造厂总厂各处办公人员和南下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