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传媒中的人也会偶有议论说他的公司要出事了。
真真是传媒界的先见之明,果然阎总和他的欧典终于遇到了滑铁卢而兵走麦城,一年河东一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速度如此之快。
也许,阎总真的是演绎了那些三纲五常般的商业道德和制度的游戏,以牺牲自己和公司名份名义为代价地进行着如此这般的商业炒作,真是这样,我们是否该在不同有角落里为这样的创意创举拍手称快。在商业愈来愈娱乐化游戏化的今天,只要不触犯刑律,任何的手法和创意都可以让你和你的公司游刃有余地玩儿翻天,某种程度上。
商业的道德和操守,似乎成为一个过时的概念和称谓,赢者为王,败者为寇为娼,每个企业的经营者都不想落此骂名。所以可想而知,还有多少家企业可以墨守成规地偏安于一隅苛丁苛卯地遵守那些三条五律,如果遵守,也是创意地遵守灵活地执行吧。况且,中国的法制尚在健全完善之中,与那些真正的法制化国家相比还有一些或很多有待于填充有待于完善的空间,这样的空间会让那些眼明手快的企业家们欢快的驰骋纵横。
也许是不幸也许是大幸,阎总和他的公司此时被拉出来示众,当年的欧洲概念看起来已经落花流水,又道歉又罚款,擅长运筹帷幄的创业者都一一安然处之,是啊,我们相信辨证法,但任何的事物都可能二律背反,否极泰来。
张闻素20061027北京
丑妻是宝
美男子,坐在面前的绅士,让人想起了周恩来。
这位先生的英俊不是时下风行的通用名词“帅哥”就可以简单形容得了的,鼻直口方的周正脸形,大而圆的炯炯眼睛,整齐乌黑的眉毛,密致的头发,半长齐整的络腮胡,白晰的肤色,高大魁梧的身材,儒雅而恭敬有度的谈吐。。。。。。这种做派和状态,至少不亚于我们在任何一部关于周恩来影视剧中的扮相,不亚于周恩来的那些扮演者们,虽然没有亲见过周总理的尊容,但是,周总理的扮演者倒是见过几个,而眼前的先生之于他们真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不敢轻易地称呼其帅哥,虽然我一向以此通称8岁到80岁的男生们,在绅士面前只好也做淑女状,毕恭毕敬地交换名片。
做酒店老总的老姐周末电话邀请说晚上设宴请两个人吃饭,一个是多年知根知底两小无猜的老朋友某先生,另外一个是你,一定如期光临啊。在我和老姐共同的圈子里,因为年纪较小,所以也一向放任惯了,无论与何人谈古论今喝茶聊天我都是直言直语粗声大嗓为所欲为,大家也都对我这种不可一世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纵容,但是面对这位极度英俊极度帅气极度绅士的先生,却本能地收敛很多谦虚谨慎很多。
三个人聊至深夜,这位绅士最为兴奋的话题是他正在上海研习音乐的女儿,他说他的女儿是个天生的音乐名人的胚子,很具可塑性与前瞻性,为了让这个极具音乐天份的孩子师承国内最为优秀的教师,他已经把大半个中国几个城市的名师都请教遍了,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无不留下他的足迹和那个宝贝女儿的琴声,更令这个父亲骄傲的是,这个十几岁的孩子现在已经开始创作,那些作品一出炉,便是国内的天价。为了这个女儿,他专门在北京新辟公司决定把女儿的天份与作品发挥到更高层面的极致。
我发现每当谈到他的女儿,他都那么眉飞色舞,让人感觉他谈论的对象不是女儿而是恋人。其实,这位英俊的父亲应当说早已功成名就,他的工厂已是摄影领域某器材类的国内最大生产供应商,他的影楼也曾在华北地区名望卓著,他的数百平米的别墅房子已令他厌倦反而现在经常住在北京的办公室或浴馆的休息间。
真是不可思议的另外一种生活。
凌晨时分这位绅士离去之后,我问老姐,这么英俊的先生的背后,他的夫人一定是位幸福的美女,漂亮极了吧?
老姐不动声色的望着我半天,才说,你以为呢?我说肯定惊为天人。
相反,老姐说,他的老婆太一般太平凡了,不,不仅仅是一般的平凡,不夸张地说应是很丑,不仅仅很丑,而且还是一只眼睛,因为另一只眼睛因病手术切除了。
独眼龙?我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老姐接着说,可且,当年是他对她究追不舍的,但现在他仍对她不离不弃,虽然看起来两个人是那么显然地不合适,他们有个特别出色的女儿,掌上明珠,视若生命,为了那个女儿他愿意付出一切包括生命,他现在是为女儿打工,打长工,老姐的话真是意味深长。
可是,我不解地问,年轻时的他应更加英俊帅气吧?当年他为什么一定要娶一个丑女为妻呢?
周恩来,诸葛亮,刘邦。。。。。。他们的妻子都算不上漂亮,老姐说:
好男娶丑妻,赖汉捡花枝,丑妻是宝。
张闻素20061029北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方不亮西方亮,阴了南方有北方。
一次失守和兵走麦城并不意味着整个职场与全部事业的覆灭,也许,是个更为重要的或者绝好的柳暗花明的转折点。
人生往往就是单项选择,非此即彼,即使渴望再多,也许捡到手中抱在怀中的答案的只有一个。所以便有了机会损失,我们深知,那些失去的,比我们得到的,多得多,得到的数量永远可以计算而失去的总是不可限量。于是,我们便有了机会损失的怅然和惘然,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在取和舍之间,在多和少之间,在坚守和放弃之间,在维持和创举之间,心中的砝码,到底倾向于哪一方呢?也许,向右欢喜,向左悲伤,向前志得意满,向后沉迷低落。人非草木,哪能挥挥衣袖就可以一切简单随风?哪能绽开一个灿烂的笑脸就能让那些难解之结下了眉头也同时从心头释然?
然后,我们会痛悔万分地对自己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假如再回到当初,假如再次回到起点,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心结和怅惘。可是,历史没有假设,生活没有如果,如果那些悔不当初的时光再来一次,也许注定我们还会再做同样的选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一切早已注定。
于是,我们这样告诉自己,劝慰他人:失去了时间收获了成果,失去了金钱收获了经验,失去了旧友收获了新知。。。。。。
不不,总是有些东西是无论如何不能失去的,比如信用,比如热情,比如真诚。。。。。。
转眼回眸之间,一年将过,11月的第1天,日历一篇篇翻过,2006年的日子开始倒计时,我们开始如履薄冰地走向岁月的交界处,总觉得多了些诚惶诚恐,多了些患得患失,多了些步履匆匆,多了些精打细算,还多了些宏图伟志。。。。。。也许,那些宏图伟志,我们忙得还没有时间打理。
一切还来得及,人生的财年和企业的财年,道不同理相通,我们总该提前算算今年的成败得失,以空前平静客观的心情和明析通透的眼神,成在何处败在哪里、得到多少失去几何?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张闻素20061101北京
北大的讲坛,从历史看管理
北大的讲座,总是那样的百听不倦。
北大的思想,总是那样的沁人心脾。
北大的文字,总是那样的掷地有声。
周末,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市场营销经营者论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几位良师益友在该论坛中开堂论见,于是欣然前往聆听。
偶然之间,发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关于“历史看管理”的课程推介书,那线装书般的风格,那水墨山水的意蕴,那简约明了的文风,书中关于北大古典楼宇的插图,那些飞檐,那些峭壁,那些帝王将相宝马雕车的历史轮廓,装帧出厚厚重重的历史的份量。
畅游中外历史长河,探讨商家得失,纵观企业的演变,回顾帝王将相之成败,深刻领悟管理之博大精深,为企业提供一个丰富的盛宴。
以上只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与北大历史系合作打造的“从历史看管理”的课程的陈述,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民族精英为商之道,评帝王将相齐家治国,论现代企业管理精粹。
千百年来,商人总是在特殊的中国政治社会的夹缝中生存。直至近代,官商结合的模式才放“商道”进入主流精英文化的话语中。与此同时,在工业文带动下的西方各务,也开始进入商业史无前例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巨大的历史背景下,描绘中西方商业文明,讲述中西方从商之路,是探索商道必不可少的途径。
从商之道与帝王之道自古有着千丝万缕的默契。帝王将相“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谋略,多少年来影响中国商人做人行事的准则。秦皇汉武,安帮定国,宣照的是武力与霸气;乱世曹雄,无论忠奸,显示的是权术与博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来的是豪迈与激情;王安石、朱元璋,记录的是为皇为相的坎坷,大浪淘沙,沉淀的是精彩纷呈的“从历史看管理”。
以史为鉴,不仅仅是要看过去,更是为探索未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来自过去的实践和经验。研习历史,可以更深刻地把握这些经验,更有效地运用这些经验。
站到北大的讲坛,左眼回望千年以前,右眼前瞻千年之后,以管理者的名义。
从历史看管理,以古为镜。
张闻素20061111于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同声传译的幕后魅力
在堂皇华丽的国际会议主席台对面的某个角落,他们躲在不起眼的相对封闭的小阁段中,会议出席者甚至不会留心他们的存在,会议的发言者甚至也不会理会他们的关注,看起来,他们比会议现场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显达不显赫,他们一动不动眼睛一眨不眨地观注着捕捉着每个发言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
然后,几乎同时,他们把发言者每句话几乎一字不落地翻译成另外那个国家的语言。
最近参加了数场两国或三国语言同时交互进行的同传国际会议,有的是中英双语,有的是中、日、英、韩几国语言同时进行。这个周末在北大举行的亚太营销论坛采用了中日韩三国语言,所以不得不用同传耳机,因为对这两国语言的不懂,所以对会议的同声传译者感觉特别尊重特别敬畏,也特别好奇。于是,在会议举行的过程中,就悄悄地溜到会场角落的同声传译的透明玻璃房间旁边,认真地观察那两个日韩译员。
会议的发言者也许看到了我的行径,马上做现场典评说:往往我们出席一个会议的目的不是会议本身,而是发现会议背后的那些隐藏的秘密和内容,也许那些我们常人不知道的细节才是最重要的。
似乎当时那个发言者是HP公司中国区总裁。
但是,我还是很好奇,索性就站在那里聆听译员的翻译,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翻译成为的那些如天书般的日韩声音,但听上去却那样的令人感动,令人肃穆,因为他们的专业专心与专注,因为他们在那一时刻表现得那样的精彩卓绝,虽然,他们的声音,只是服务于现场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