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年轻的生命中都有无数扇门,它们通往不同的生活。如果用悲伤作钥匙,通往的一定是灰暗与不幸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是板着面孔,每一件事都让你落泪;如果用快乐作钥匙,通往的一定是幸福的生活,不管是玉兔东升还是金乌西坠,都有快乐的笑颜。
。 想看书来
及时充电:不能终身受雇,但要终身学习(1)
人们常把学习称为充电,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如果一个人停止了学习,就会慢慢失去价值,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无论何时何地,虽然你离开了学校,但不能停止学习。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每一个想要有一番成就的年轻人都不应该忘记给自己充电。只有随时充实自己,为自己奠定雄厚基础的人,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属于迷茫的一代,站在世纪的门槛眺望远方,不知何去何从。大学曾经是我们理想中的天堂,没有接触到它时,它闪耀着神圣的光芒。经过艰苦跋涉,终于有一天我们真正走近了它,可以去亲身体验它,却发现它没有想象中的美丽。当我们走向社会时,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校园里学的东西在现实中派不上用场,我们开始怀疑大学:大学与现实的差异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看待?
信息时代,每天新出版的图书、报刊和新涌现的科学创造成千上万,而你吸收知识的时间、能力、条件均有限,不可能一劳永逸,以不变的知识结构去应付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况且,现在知识陈旧率高得惊人。在国外,一个工程师的学历在6年之后必须重新考试,假如考试没有通过,就不再是工程师。
NO1.毕业意味着另一种学习的开始
我有位高中同学,他毕业于厦门大学英语专业,想在国际教育交流领域创出一番事业,于是任职于国内某高校涉外部门。在正常工作之余,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课程,而且主动承担起部门网站编辑和国际交流活动策划等工作,成功组织了各项活动。通过努力,网站的质量也受到上司的好评。
几年后,由于部门管理混乱,他感觉这样继续工作毫无前途可言,便跳到一家国际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做市场调研员,开始了每天在外面跑业务的生活。他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公司的业绩标兵,并升职做了主管。后来,他又被安排到市场部,担任市场部经理助理。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全面接触市场工作,工作激情和绩效非常高。在助理的位子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特别在市场策划方面显示出了过人的能力。
有一年春节我们聚会,我和他聊得很畅快。期间,他回忆起了之前的艰辛,也憧憬着以后的幸福,而让我忆犹新的则是一句话:“一个年轻人,不一定会终身受雇,但一定要终身学习!”
这句话让我那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思索良久。
很多人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后就丧失了上进心,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足够一生所用了,于是就开始悠闲地吃起老本来。其实,毕业意味着一种学习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另一种学习的开始,学习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而是永无止境的。
NO2.“学习改变命运”是李嘉诚的人生写照
其实,不仅是普通人要学习,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无数年轻人的精神偶像、著名企业家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成为华人商业领袖,绝不是偶然的。他的一生,是“学习改变命运”最佳的写照。
李嘉诚因为家境贫寒,上到初中就被迫辍学。15岁时父亲去世,他从此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计。尽管工作非常辛苦,但他知道,如果没有知识,没有学问,他将来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他白天当推销员,晚上上夜校。他到废品收购站去买别人废弃的旧教材,用旧报纸练字,利用各种方式疯狂地学习知识。
及时充电:不能终身受雇,但要终身学习(2)
“当时我住在合群男子公寓,就是现在铜锣湾金堡大厦。每晚12时就会熄灯。我因为上夜校和到工厂跟单,每晚回来要摸黑走楼梯,一步步数楼梯数,够数就知道回到宿舍了。”
李嘉诚青年时基本没受过正式教育,尤其是英语,可是他深知在香港不学好英语,永远没有出息。经过刻苦学习,他的英语水平比普通大学生还要高。50年代他做塑胶花生意时,订阅了好几种全世界最新的塑胶杂志,以便掌握最新形势。从杂志中,他留意到一部制造塑胶樽的机器,但从外国订制太贵了,于是他凭着自学的英文研制了这部机器,这成为他早年非常得意的事情之一。他还靠着自己当时还很不流利的英文和外国人做生意,打开了国际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了享誉东南亚的“塑胶大王”。
至今,他仍然有一个嗜好,保持每天晚上睡前阅读,主要是社科类、科技类和哲学书籍。通过阅读,他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保持着更大的成功。
NO3.与其抱怨,不如通过学习提高能力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有一次愤愤地对我说:“我老板一点儿都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老子就跟他拍桌子走人!”
我问他:“你对这家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把他们做业务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
他摇了摇头,不解地望着我。
我给他建议:“我觉得你应该先把怎么选择客户、怎么制订销售计划、怎么做企划案、怎么做后期维护、怎么做媒体推广甚至怎么打电话、对账等完全弄明白了再走,甚至连怎么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看着他一脸迷惑的神情,我接着解释道:“这家公司其实还是不错的,是一个免费学习和培训的地方,你把什么东西都搞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既可以出气,又有收获,何乐不为?”
同学听从了我的建议,从此便默学偷记,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这家公司做业务的方法和模式。
几个月之后,我在聚会上碰到那位同学,问:“你现在大概都学会了,可以走人了吧?”
“呵呵,我是学会了不少,可是我发现这两个月来,老板对我好像比以前重视了,还给我涨工资,并让我负责重点客户,我现在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哈哈,其实这我早就料到了!”我笑着说,“当初你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能力还不够,而你又不肯努力学习。在你痛下苦功,通过学习以后,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了,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了。”
■'智语点“波”'
充电不是看着别人报班就跟着起哄,而是要有实用价值、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充电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读一本书、与同事探讨问题都是充电的过程。
即使有了一些工作业绩,也只能表明过去。如果想在这个行业中继续下去,充电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否则就意味着你会贬值。随着他人素质的提高,你在职业生涯中的能力,基本取决于对高新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因此,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学习本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敢于竞争:为生命的航船鼓起挑战的风帆(1)
象牙塔里的世界很安全,大学生一直是被保护的对象,虽然已经是二十几岁的人,可依旧生活在安全的环境里。但这并不是生活的本质,毕业以后,你要从保护伞里走出来,迎接属于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坦然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适当时候要勇敢进行一些必要的冒险,从踏上这条路开始,让勇气一路随行。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场中的白领们不敢有一丝懈怠,唯恐“砸”了手中的饭碗。已被划入“老员工”行列的人,眼看着新人揣着硕士、博士学历,意气风发地加入到自己的行列中,不自觉地心跳加速、血压上升。这个年龄的人不像新手那样了无牵挂,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看着后来者虎视眈眈的样子,原地踏步就是等死。
NO1.不要让不争的事实成为自己悔悟的笑柄
20世纪70年代,欧美一些未来学家曾经预言:“当人类跨入21世纪时,每周工作时间将压缩至36小时,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我,休闲娱乐。”
但历史的脚步真的迈入21世纪时,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当多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在无限延长,甚至超过了72小时,很多人被无情地淘汰,而那些每周工作时间在不断延长的人们却是愈加发奋地提升自我。未来学家们的美好预言被残酷的事实无情击碎了!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几年前在某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网络通信设备销售经理,几年来一直忙于应酬,在“干杯”声中翻过了日历。后来,由于他的下属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经验也在数年的拼搏中获得了积累,羽翼日渐丰满,销售业绩惊人,在公司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由此淘汰了他这位上司。
当你沉沦于花天酒地的时候,请不要忘乎所以,时刻给自己提个醒。竞争既美丽又残酷。是美丽还是残酷,关键是你如何去面对。战胜一切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勇于面对竞争。如果你一味逃避,就永远体会不到胜利的喜悦。
NO2.有挑战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勇气
有两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同时到一家运动鞋厂竞聘。作为考察,公司派他们去非洲某个部落推销新产品。两个人都接受了这次挑战,因为进入这家企业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小张来到这里后,看见人们都赤着脚,很是奇怪。他找到一位妇女介绍他们的产品,妇女不屑一顾地说:“真好笑,我们这里的人从来不穿鞋。别费力气了!”小张听后,非常失望,赶忙打电话给公司总部,说这里的人根本不穿鞋,无法开拓市场。
小李来到这里后,面对了同样的问题。在遭到同样的嘲弄之后,小李对一位妇女说:“你先试试穿上鞋,走几步,看看是不是比不穿鞋要舒服一些呢?”妇女照着他的意思做了,感觉确实舒服了很多。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后,小李得到总部的支持,在这里举行了一次营销活动。他找来两批人,第一批人穿上他们的鞋子,第二批人不穿鞋,然后两批人进行跑步比赛。
第一批人由于穿了鞋子,更快地达到终点。第二批人由于担心脚下的沙石硌到脚,所以跑得很慢。小李事先请了媒体来报道,这地方的人一下子都知道了穿鞋子的好处,货很快被当地人一抢而空。
回国后,小张被公司辞掉,而小李不但被正式录用,还破格升了职。
命运不是天注定的,没有人敢断言你的失败与否,关键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挑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敢于竞争:为生命的航船鼓起挑战的风帆(2)
NO3.职业生涯中需要冒险
1998年,卡拉德大学毕业,获得了市场营销专业学士学位。他想成为世界500强之一的石油公司的成员。但是,这家巨型企业只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而且招聘程序极为严格,每一轮筛选都要经过专业机构的测试。
朋友们劝他说:“将牌押在这里太冒险,千万别浪费时间!”但卡拉德却信心坚定。
尽管他认为自己的测试做得很好,但竞争太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