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穿残汉txt-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袄纯矗茇坪跏窍朐谖奈淞椒矫媾δチ纷约骸D训浪凳鞘芰松弦淮蔚拇碳ぃ

    就在蔡吉惊讶于曹丕的变化之时,崔林亲自为她送来了一份密件。蔡吉一瞧封口的腊印,便知信是段娥眉写的。于是她当即不动声色地拆开密信一目十行地阅览起来。正如蔡吉猜测的那样段娥眉在信中详细地报告了刺杀于吉与焚毁国师府的全过程。同时也汇报了邺城城内曹军的情况。不过段娥眉写了一段颇为私人的内容,让蔡吉看了嘴角不由弯起了一丝无奈的苦笑。

    “主上,出何事也?”瞧出蔡吉有些异样的赵云略带担忧地问道。

    蔡吉将信一收,半揶揄着说道,“曹操不仅拿下了邺城,还抱得河北第一美人归。”

    一听第一美女麴演立马就来兴致,“河北第一美人?岂不是袁熙的甄夫人?”

    “正是甄夫人。”蔡吉说到这儿,想起历史上的典故,不禁感慨万千道,“子修真乃孝子也。”

    “吾也听闻曹子修为人武勇正直。”麴演说着,用下巴指了指对面浑身是泥的曹丕,“同是曹操之子,那小子差远了。”

    蔡吉却浅笑着摇了摇头道,“子修是孝子,子桓是曹操子。”

    第三部《鼎峙春秋》到此完结了,总共一百二十章比前两卷长好多哟。接下来是新的一卷《建安群英》,顾名思义就是之前打酱油滴~众诸侯要在下一卷登台表演咯。

    小剧场时间:

    史实向——

    曹兵甲:报~~~禀司空,二公子已纳甄夫人!

    cc:我嘞个去!这熊孩子敢和孤抢女人!

    草皮:父上,美女姐姐漂亮吧~~~

    cc泪目~~~:真吾儿媳~~~

    凤穿向——

    曹兵乙:报~~~禀司空,大公子未入后宫!

    cc:肿木办!肿木办!孤家子修不要美女了~~~肿木办~~~

    甄姬:参见司空~~~

    cc:(⊙o⊙)哦~~~猫嘞个咪!子修的问题以后再说嗷~~~

 第一节 精诚合作

    建安六年(201年)的孟春咋暖还寒,洋洋撒撒的雪花宛如粉杏,为许都的亭台楼阁披上一层雪白的素妆。刘协身着青色常服负手立于窗前,远眺风雪朦胧中的琼楼玉宇,眼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焦虑。

    过去一年中袁绍伏诛,邺城光复等一系列的捷报本该让汉廷上下弹冠相庆才对。可身为汉天子的刘协心情却始终开怀不起来。在他看来逆贼的灭亡固然值得高兴,可曹操的权倾朝野更令他寝食难安。随着曹军在黄河以北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曹操的威望也随之与日俱增。哪怕他在外征战一年,许都的文武依旧是以曹司空马首是瞻。更毋庸说荀彧等人情愿五百里加紧地将重要公文送去河北绝断,也不愿意让自己这个近在咫尺的天子亲政。

    “陛下,吴大夫、董将军求见。”

    小黄们的通报声打断了刘协的思绪。年轻的天子旋即坐回案边,清了清嗓子道,“宣。”

    不多时小黄门便领着吴硕与董丞走进了云台殿。但见两人一进门就朝着刘协双双腑身叩拜道,“参见陛下。”

    “二位卿家平身。赐坐。”刘协抬手一挥,一旁的内侍连忙为两位重臣搬来了坐枰。

    “谢陛下。”吴硕与董承叩首谢恩后,便一左一右地坐了下来。

    刘协见二坐定之后,又朝殿内的小黄门使了个眼色。那黄门见状立即会意地领着一干内侍退出了云台殿。眼瞅着碍事之人都已清场,刘协的态度立马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只见他一把抓起案牍上的一卷奏折,急不可耐地向吴硕与董承控诉道,“二位卿家,蔡安贞竟上书请封曹操为丞相,这可如何是好?”

    “丞相?荒谬!荒谬!”董承一听蔡吉为曹操请封丞相立马就跳了起来。其实也难怪董承会如此激动。丞相一职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会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六国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年萧何独任丞相。后迁为相国。萧何死后相国一职由曹参继任。到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又开始分设左、右丞相由于在王朝结构下“相权”与“皇权”必然会形成冲突,很少有皇帝能长期忍受权力过大的相权。因此在皇权强盛的时期,皇帝总算不遗余力地削减“相权”。

    汉武帝就曾设立内廷制衡丞相。到武帝末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从此到西汉末年,大司马的权势一直在丞相之上。待到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一措施旨在分散丞相的权力,既将丞相、御史被分割为三,三公实际上是三个宰辅。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初年又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为最尊。此外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权归君主,协以内廷尚书,三公仅为备员。东汉末年,大权从皇帝又转移到外戚、宦官手中。三公也由此成为一种空衔。

    眼下若要封相。无疑就得先废除名存实亡的“三公制”,恢复与皇权分庭抗礼的“丞相制”。本来曹操就已经够嚣张跋扈。要是再在许以丞相之职,岂不是让其如虎添翼。不过最让刘协觉得郁闷的是提议者不是别人,正是一直以来被他寄予厚望的蔡吉。难道真如俗话所言,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相比董承的激动,刘协的郁闷,吴硕倒是显得颇为稳重谨慎。却见他在紧蹙眉头思虑了半晌之后。语出惊人道,“臣以为陛下拜曹操为相也不无不可。”

    刘协没想到吴硕也会站到蔡吉那一边,瞠目结舌之下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倒是董承抢先一步替其质问道。“吴大夫何出此言!世人皆知曹操狼子野心,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今陛下加冠在即,尔等不思辅佐陛下亲政,却接连献媚权臣。究竟是何居心?”

    董承一席话可算是说到了刘协的心坎里。话说刘协与蔡吉同岁,今年刚巧满二十岁。依照两汉的习俗,男子满二十就可行加冠之礼。一旦完成加冠之礼,就表示刘协从一介少年成长为了成年男子。满朝文武自然也就不能再以刘协尚未成年为由阻止他亲政。因此董承的话音一落,刘协便随之挺起了胸膛摆出一副“朕要亲政”的架势。

    然而吴硕在政见上虽与尚书令荀彧有诸多分歧。但有一点看法两人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现在的刘协还不适合亲政。诚然刘协这些年来一直都努力学习做一个明君。但这世上有许多事情并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特别是权利这等事不仅要看个人才华,更要看运,看势。姑且不论刘协的运气如何,至少目前的局势对汉室并不利。所以吴硕和荀彧都认为汉室现在需要一个像曹操那样的能臣力王狂澜。两者的区别在于,荀彧认为刘协只要安安分分地做好周天子,放手让曹操为大汉平定江山便可。而吴硕则认为,因由文武百官一同辅佐天子,不可任由曹操一家独大。所以就算明知会让年轻的天子不悦,吴硕还是实事求是地向其劝阻道,“陛下明鉴,眼下天下未定,还请陛下暂缓亲政,以大局为重。”

    眼见吴硕再次一忤逆自己的意愿,刘协的脸面顿时涨得通红。却听他不服气地反驳道,“蔡安贞双十年华,便已统领大军征战河朔,其功绩更是丝毫不逊于曹操。朕与蔡安贞同岁,又是堂堂男儿之身,如何不能亲政?如何不能御驾亲征?”

    “陛下有此决心,实乃大汉之幸。”董承连忙跟着一起附和道。当然他之所会如此卖力地支持刘协亲政,说到底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势着想。两汉的朝堂从来不缺外戚专权。然而董承与曹操虽同为外戚,可曹操是先有了实力再做外戚。而他董承除了外戚的身份之外别无它长。甚至还顶着董卓余孽的帽子。这就意味着董承的权势完全取决于皇权的大小。刘协的权利越大,董承的地位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相反刘协要是一辈子做傀儡,董承也只能一辈子做个挂名车骑将军。所以刘协能否亲政对董承至关重要。一旦刘协亲政,董承便可取得实权,做一个名符其实的车骑将军。

    然而面对一心想要亲政的刘协与董承,吴硕却在心中腹诽。天下间双十年华的男女有万万千千,蔡安贞却只有一个。当然这话并不能当着刘协的面说。在天子身边侍奉多年的吴硕十分清楚刘协的性格。幼时颠沛的经历让刘协形成了既好强又敏感的性格。过度刺激年轻的天子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吴硕在沉吟了一片刻之后,便打算换一种方式来说服刘协,“陛下明鉴。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陛下手中一无虎符,二无兵马。就算亲政,又能如何?”

    吴硕的反问直击刘协命门。就算他再怎么不服气,也无法忽视没有兵权的软肋。就像之前曹操在官渡不打一声招呼就直接处死了两个朝廷命官。刘协固然是气得牙痒痒。但碍于袁绍正大兵压境,加之那两个文官也确实有临阵脱逃之嫌,于是只好捏着鼻子无视了曹操的嚣张之举。那怕是先前力挺刘协的董承这会儿也只得悻悻地闭上了嘴。吴硕见状便趁热打铁道,“勾践卧薪尝胆,而后灭吴。陛下刚及弱冠,曹操已年近五旬,何须急于一时?”

    吴硕一蕃推心至腹的进言让刘协不禁想起了早年从李达那里听来的蔡吉事迹。是啊,像勾践、蔡吉这样的人都有忍耐的时候,自己身为天子又如何不能为大汉江山忍一时之气。想到这里,刘协再次拿起了那份奏折一咬牙道。“罢也,朕就拜曹操为相。”

    且就在刘协咬牙切齿地做出“让步”之时。吴硕却抬手打断道,“陛下且慢。眼下并非拜相之时。”

    “吴卿此话何意?”刘协不解地望着吴硕问道。

    吴硕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臣以为陛下可先将蔡安贞的奏折公之于众,待曹操有所回应后,再顺水推舟也不迟。”

    刘协虽被供在深宫做傀儡,但终究也算是同曹操斗智斗勇了多年。此刻听罢吴硕所言,他立马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确实。做好让步的决定,并不代表就要立即做出让步。正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封曹操为丞相只是底线。如何触及这条底线,就要看曹操如何表现了。此外不用吴硕多加解释,刘协也能想象得到此事一经公开,会在朝堂上引起怎样的争议。而曹操与蔡吉也会因此被推向风口浪尖。思虑至此,刘协不禁会意地点头赞道,“妙!”

    董承坐在一旁眼瞅着天子与吴硕一唱一和,心里颇不是滋味。在外人眼中他与吴硕是天子最器重的臣子。可董承自个儿心里清楚,吴硕对天子的影响远胜于他这个国舅。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在暗中与吴硕较劲,但结果往往是吴硕更胜一筹。今天的情形也不例外。不过就算董承再怎么不服气,他也不得不承认吴硕的一些说法确实有道理。例如没有兵权就是他们这票人最大软肋。

    话说,早年刘协还曾利用蔡吉借的那五百兵马扩充了一支御林军。可自打宛城之战后曹操便开始一步步削减这支兵马。到后来就连一直深受刘协重用的李达都被调换给了蔡吉。如今许都宫城内的御林军从上到下皆是曹操爪牙,刘协能指挥得动的也就是那几个内侍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