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逃宫弃嫡 (上部)-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现任院使孙之鼎,这次是奉命随驾,跟着康熙皇帝一起南巡去了,眼下人不在京城。因此,现阶段太医院的最高长官,即太医院右院判,就只剩下那位李颖滋了。
    那么,刚才那个太监嘴里说的“李太医”,该不会指的就是那位李姓仁兄吧?!
    天灵灵地灵灵——南无阿弥跎佛!上帝保佑!任是谁也不能是那家伙啊!
    陶沝低着头,一面在胸前猛划十字,一面在心里默默祈祷:莫慌莫慌,这世上姓李的家伙多了去了,太医院里也不只一个姓李的,应该不会运气那么好,正巧中此大奖吧!
    就在某人自我安慰间,太医已经进门。陶沝条件反射地抬起头,仔细打量:
    那人长相一般,却并非小说里描写的那种鹤发苍颜、胡须飘飘的形象,而是一位年纪大概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身穿石青色的朝廷官服,胸前打着代表六品鹭鸶图案的方形补子,没有朝珠,官帽的样式和之前几位阿哥戴的那种差不多,只不过上头镶嵌的红宝石换成了砗磲。最外面还罩着一件麻服斗篷,想来是用来挡雨的。
    那人走进来,边走边脱下身上的那件斗篷,早有伺奉在一旁的宫女上前接过。他这才站定,先向坐在大殿上位的的宜妃行了礼③,又转过头来看了陶沝一眼,微微一错愕,许是不认识,不禁出声问道:“这位是……”
    宜妃堆起满面笑容,指着陶沝介绍道:“这位是九阿哥新娶的嫡福晋董鄂氏。”
    那人听罢,很是一惊,赶紧冲陶沝行了礼,陶沝见状也连忙跟着起身回礼。
    宜妃对于这两人的行为只是笑了笑,便转过头对陶沝说道:“璇儿,这位是李太医,任职太医院右院判,医术高明,待会让他给你瞧瞧。”
    虾米?!
    陶沝这边还没来得及表示惊讶呢,某位仁兄已经在那边受宠若惊、感恩戴德了:“娘娘谬赞下官了。”
    不是吧,真的是院判?
    陶沝有一种想要当场昏倒的冲动。居然真的是那个庸医!呜呜,天要亡她吗?
    在宜妃的示意下,李太医坐到了陶沝对面的椅子上稍事休息,站在一旁的仙蕊赶紧为其奉上热茶。
    陶沝一脸欲哭无泪地死死盯着这位李姓仁兄,脑海里反复回旋着之前在史书上看到过的关于他的评价,却看越觉得眼前的这家伙像极了三个字——笑、面、虎。据记载,这个叫李颖滋的太医医术很差,为康熙皇帝所鄙视,于康熙四十六年被逐出太医院。而且,陶沝记得很清楚,清朝康熙时期,太医院各科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分工,且每科都配有专科医生。那……像她这种不能说话的情况,明显是属于口齿科或咽喉科的吧④,但眼前的这个家伙,貌似并不是这两科的专科医生啊?!呜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隔科如隔海。她可不想初来乍到、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死在这吃错药上,那她死得多没价值啊!
    陶沝记得,她当时看到这段介绍的时候还在想,这个李颖滋竟然被皇帝如此鄙视,伴君如伴虎,还真是可怜见呢!但她那时却万万没有想到,这家伙居然也曾经身居高位,位列太医院右院判,地位仅此于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院院使,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混上这个位置的!呜呜,现在想来,当初她真不应该同情他来着,这下子好了吧,报应到她自己身上来了!呜呜,照这样看起来,她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可怜虫。呜呜,她可不要像某人一样,被这个庸医害死啊!南无阿弥陀佛——
    不容陶沝再多想,那位亲爱的宜妃娘娘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示意李太医为陶沝诊断病症了。
    陶沝战战兢兢地被那位李太医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也就是所谓的“望、闻、问、切”⑤。随即他又开口问了陶沝好几个问题,均由绿绮一一代答了。李太医点点头,略一思索,当场写下一张方子递于站在旁边的仙蕊,并起身向宜妃报告病况。
    陶沝坐在一旁心惊肉跳地听着这位李太医分析症状,前面洋洋洒洒的那一大段陶沝完全没听懂,均是“气血脾脉肝胃”之类的一些专业术语,很是晦涩难解。所幸最后结论那一段的意思还算浅显,貌似就和之前绿绮说的那些话差不多,强调说平时要好好调养,注意休息,多吃些润嗓的补品,不日便可恢复。
    我呸!果然是庸医当道!
    陶沝在听完上面这番话后,当场就不客气地朝天翻了两个白眼。这话怎么听着都像是江湖骗子的谣言?!
    但宜妃却表现得很高兴,想来她对这个结果是非常满意的,不仅当场给了那家伙不少赏赐不说,还派人将他好好地送回太医院,顺带按方抓药回来。
    太医前脚刚走没多久,瑶烟就回来了,向宜妃汇报说厢房整理好了。宜妃满意地点头,推说自己也累了,让陶沝跟着瑶烟先去后殿休息。陶沝一听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地面对眼前这位可亲可敬的婆婆大人了,心下顿时一喜,立马“懂事”地站起身向宜妃告了礼,跟在瑶烟身后,装模作样地踩着“寸子”乐颠颠地出去了。
    瑶烟一路沉默无语地将陶沝和绿绮引到了后殿的厢房,稍稍指点了一下屋内的各个物件,便恭敬地告辞离开了。陶沝用眼神示意绿绮关上门,自己环顾了一圈屋内的大致摆设,虽然各色用具都一并齐全,但较之刚才明间里的那些,其质量及成色明显差了一等。陶沝不禁暗暗感叹:果然是存在等级差距啊!
    小丫鬟绿绮一直都默默地跟在陶沝身边,和在都统府里的时候一样,服侍陶沝梳洗完后再扶她坐到榻上休息。之前进宫时带的那一大堆东西此刻也已经被人送进来了,陶沝打着手势示意绿绮去处理,自己则歪在榻上神游太空。她今儿个进宫的收获还是挺丰富的,不仅见到了真实的古代皇宫,还看到了好些她之前只能YY的古人,有皇阿哥,后妃,福晋,太医,宫女,太监……嘿嘿,皇宫真是个好地方,她果然没来错!对了,听她那位名义上的婆婆刚才的意思,她应该会在这里住“很长”的一段时间。嗯,她决定了,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并制定规划出她今后如何走上光明道路的大作战计划。
    首先,她一定要尽快学会某门语言,就是满语,在这个满族当道的清朝世界里生存,不懂满语就跟现代的文盲没啥两样。据说她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平日里不太说话,因而不用太担心口音的问题,所以汉语应该是能够勉强过关的,但满语就不行了,她根本完全不会。为了瞒天过海,为了不让旁人识破,看来她只能从头学起,而且还得是暗中进行。
    其次,本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的原则,So——“道听八卦”等行动还得继续坚持。当然,外出偷听这一行为,绝对还是要瞒着绿绮的。
    第三,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一定要四处旁敲侧击,寻找查证周围是否存在同样人士,譬如小薇,若曦之流(因为八福晋瑶华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第四就是要继续装可怜、骗取同情心。根据她总结的亲身经验,装可怜是她在这个时代生存需要掌握的最主要的手段,其他的嘛,只要学会逆来顺受,然后再将扮猪吃老虎之流发扬到底就行了。
  这就是陶沝进宫的第一天,可谓是有惊无险,顺利过关。噢吔!
  

  正文 五阿哥,我认识你吗?

    因为那位华丽丽的八福晋已经被接回家去了,而她这个惹人厌的下堂九福晋又呆在翊坤宫里,所以,一连好几天,九九及八爷党众人全都没在宜妃宫里露过面①。想也知道,九九不来铁定是因为她的缘故。
    陶沝虽然表面上每每在宜妃或其他人面前表现出无比期待,但心里却巴不得他们几位最好永远别来。难道不是吗?虽然每天有养眼的帅哥看是一桩好事,但倘若这会危及到自身安全的话,那还是远远避开比较好,总不见得要因色失命吧?!
    因此,陶沝郑重决定,在还没有完全熟悉这翊坤宫里的具体环境以及各级人物关系之前,她还是不要多生烦恼及事端才好,保持走低调路线才是生存之道。
    所以,在旁人的眼中,陶沝这个九福晋每日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坐在房里读书、写字、绣花,乖巧得简直无可挑剔。但是——事实上,乖乖坐在房里绣花写字的,就只有绿绮一个人而已,而陶沝本人呢,早就换上了一身宫女服出外探听摸索这座宫殿的大体情况了,比如这个房间是康熙皇帝的哪位小老婆住的啊,那个房间又是拿来做什么具体用场的啦,整座翊坤宫里哪个丫鬟的脾气最好呀,哪个太监的心思又最坏哈……她基本上都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摸得一清二楚。真相及本质,是要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到的。这一点,陶沝异常坚信不已。而八卦嘛,也就是在这之中华丽丽地诞生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陶沝进宫这几天的经历,完全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
    记得刚入宫的那天晚上,翊坤宫里就有一名宫女被人偷走了一套洗好晾在外面的新宫女服,据说是在后半夜时被偷的,找了大半个晚上都没能找到,疑心是见鬼了,第二天就哭着报到宜妃那儿,却当场被其狠狠地批了一顿,最后由内务府补发一件新宫女服了事。
    虽然事情就这样简单得结束了,但是——请大家不要小瞧女人八卦的力量,特别是这些窝藏在深宫里,每日都闲得无聊透顶到极点的女人们的八卦能力。只一天不到,她们就将这一件普普通通的宫服被盗事件,奇迹般地添染上了不少灵异色彩,且越传越邪乎,连冤死女鬼半夜起来寻衣纳命的神话故事都已经冒出N多个版本来了。
    一时间,整个翊坤宫里传得是沸沸扬扬。
    等到绿绮从别人嘴里听得整个过程并向陶沝提起这件事,已经是第二天晚膳过后的事情了。
    而陶沝这一天自然也没闲着。前一天晚上,也就是宫女服被盗的那个晚上,她可是花了约摸半宿的时间,以笔代口,外加甩眼神及打手势,为的就是要说服绿绮做一件事情:由于她这个所谓的病人准备遵照医嘱好好休养生息,不想被外人打扰,因此,今后每日里若非她主动传唤,那绿绮就必须得老老实实地闭门待在自己的屋里看书写字绣花,不许私自闯进她的房间。
    绿绮原本是极不乐意的,想来也猜到了陶沝绝不会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乖乖待在房里安养,但最终还是屈服在了陶沝的三寸不烂之舌——啊,不对,应该是纸笔之下。
    毕竟,陶沝现在可是被宜妃娘娘亲口承认的、名正言顺的九福晋,是她的主子,而主子的话,做奴才的是不得不听、不得不从的,再加上她认为陶沝现阶段根本不能说话,就算跑出去估计也犯不了什么大错,这才勉强点头同意了。
    于是乎,行动能力超强的陶沝同学从第二天就开始了她在翊坤宫内的“八卦之旅”。而她穿在身上的那件“旅行战袍”,毫无任何悬念的,正是前一天晚上某位宫女丢失的那一件。
    就这样,陶沝打着“我是新来的宫女”的旗号在翊坤宫里招摇撞骗,当然是远远避着宜妃所住的正殿明间的,却也没有任何人怀疑她的来历。一来她的外貌长相确实不是特别出众,毕竟宫女中长得清秀水灵的也有不少,加上她身上所穿的宫服一看就知道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