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逃宫弃嫡 (上部)-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承郡王长史阿禄将相面人张明德荐于顺承郡王布穆巴,赖士于顺承郡王府中见到张明德,因唤至家中看相,镇公普奇嘱其将张明德送往伊处,赖士遂将张明德送往普奇府中。普奇与皇太子交恶,曾被其殴打⑤,故而普奇生出谋刺皇太子之念,与张明德相商,张明德从普奇家回到顺承郡王府,拉顺承郡王入伙,顺承郡王不从,将此事告诉胤禔,胤禔令他不要举发此事,并答应自己将会在皇父面前陈奏举发此事,并令其将张明德送至自己府中。张明德在胤禔处,依旧胆大妄言,但称“皇太子罪戾,若遇我当刺杀之。”又言“我有异能者十六人,当招致两人见王。”⑥
    而雍正继位后据秦道然供称,“八爷、九爷花园只隔一墙,康熙四十六七年间,听见八爷园内日夜有木鱼声闻,有一和尚在内,约有两年就止了”,秦言:“这明是不轨之处”⑦,但究竟其中有何不轨之处,个中内情我们无从得知,唯一可以确定是,胤禩对于僧道并不排斥,而且其久已有心问鼎,普奇痛恨皇太子,极其希望刺杀胤礽之事能够获得更多有撼动胤礽能力,且从中可以获益之人支持,遂将将张明德推荐给胤禩,而他们之间必然是一拍即合。张明德投其所好,言其“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八阿哥将此事告知九阿哥、十四阿哥,并说张明德言“皇太子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胤禟、胤禵闻之大惊,“谓之曰‘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于是将他赶了出去。⑧(此处有争议,本文取吴秀良说,尚待商榷)
    但是此事并为因为胤禟、胤禵等人喝阻而戛然而止,谋刺皇太子事情依然在秘密进行中,大阿哥胆大心粗,一心想要谋害胤礽,再加上张明德一而再再而三怂恿:“我有朋友五人,此五人能抵杀数百人,可翻越如城之高墙,可进入四五十人群行刺”,使得胤禔颇信伊确有能力助其成事,所以和他约定,务必于十月初旬将其好友约入京城,实施行刺计划。张明德于是出京到处联络好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熟料皇太子竟于此前九月已然被废,不难想见,一心要置皇太子于死地胤禔,是如何极尽挑唆之能事,构陷太子,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张明德由于消息闭塞,并不知道“事已告成”,依然如约来京,并对胤禔说“我与诸友相约,十月十五日到来。”
    胤禔此时处于大功告成喜悦之中,颇有点飘飘然,此时张明德到来,却反而冲淡了这种兴奋情绪,他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忧虑。他深知诸皇子名为兄弟,实则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就等着抓着对方小辫子将其置入万劫不复。他觉得这个事情终难隐瞒,说不定正有人等着告发此事呢,毕竟当初做事不甚缜密,知情者甚重,可能是人尽皆知(除了康熙被蒙在鼓里),如步军统领托和齐就深知其内情。
    当初原本是希望能够拉到更多人一同去谋划此事,以期附和者众,能成其事,却未考虑到这样事,一旦泄露出去,则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灭顶之灾。想及此,胤禔不禁胆战心惊。
    所以他们聚在一起商量,认为“此事,不可隐匿,一旦为别处举发,为我等不利。”所以他们决定自己先去康熙面前备案,“巧为具奏”,⑨于是就有了“拘禁允礽时,允禔奏允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张明德曾言允禩后必大贵。今欲诛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这一幕丑剧⑩。究其意不过是想以诛杀允礽之意出自圣躬,自己仰体圣意,故有此念而已。其实允禔如是行事,虽说匪夷所思,行之甚险,但并不是打毫无把握之仗,这么做,也是出自对康熙秉性之了解。认为先在皇父面前含糊其辞,预先提及此事,康熙心中有数,一旦他人举发,其父定然以其所言为先入之见,不会信及他人“挑拨离间之辞”。况且他甚怒太子行径,此时也曾有过杀太子想法⑾,胤禔洞悉其情,才敢走这步险棋。此举虽然有向皇父面前推举胤禩之意,但隐有逃避自己所应承担那份责任之感,可见其心虚。但并不能说是祸移江东,欲栽赃嫁祸给胤禩。胤禔那么做,无非是想全部保全,自己和胤禩都能全身而退。毕竟一旦胤禩获罪,必定会将自己供出,他们可是一根绳子上蚂蚱。而且似乎胤禔心存期盼,希望通过自己一番鼓动,康熙能够考虑张明德之言,顺应“天意”,立胤禩为储君。而自己虽然不得立,却可藉此捞些好处,倘若胤禩继位必会对自己感恩戴德。
    所以说胤禔此举,无非是在没有考虑周全情形下,一心想着如何巧言善辩,将此事给糊弄过去。但康熙此时虽然身患重病,思绪却很清晰,他一眼看出个中问题,闻之“惊异,”心中顿生疑惑。于他,可生处死胤礽之念,但胤禔却万万不能作如是想。所以他令人调查此事,但另一方面又担心牵连甚广,嘱咐“慎毋滋蔓,但坐张明德一人审结可也⑿”。
    事情经过,康熙心中已经很清楚了,他责问胤禩“你为何相面”,胤禩奏“我因不曾有子,所以相面”,如此狡辩显系与事实相距甚远,就连胤禟都清楚“那相面人说八阿哥有非常之福”这一句话被康熙知道,所以弄出事来,而且他们后来供词也交代了胤禩欲要谋害胤礽而与之相商,被他们赶了出去整个经过。
    在康熙未锁拿胤禩之前两天,胤禵就与胤禟相商,约胤禟同保救胤禩,⒀所以当康熙下令锁拿胤禩,他们才会如此默契挺身而出,奏保胤禩断无邀结党羽谋害胤礽之心。此前胤祉曾奏“伊等所为学梁山泊贼”⒁,康熙见此情形,脑子中猛然闪过这几个字,怒不可遏,斥其为梁山泊义气,胤禵因此立起誓来,康熙大怒,拔出小刀欲杀胤禵,被胤祺跪抱劝止,再加上诸阿哥苦求,收了小刀,将板子横打下来,胤禟跪上前抱住,被康熙打了两巴掌,把脸打红肿了。皇帝于是命诸皇子打了胤禵二十板,后将他和胤禟二人逐了出去。⒂
    有人说康熙对待胤禩过苛,其实不然,张明德一案,康熙俨然是放了水,除了张明德是凌迟处死以外,“布穆巴以所闻情节,商之长史阿禄,告直郡王使之奏闻,布穆巴、阿禄俱无罪,著释放。公普奇知情不首,革去公爵,为闲散宗室。公赖士但令看相,并无他故,著释放。”⒃
    其实顺承郡王布穆巴等人供词,千百百计替自己撇清开脱,把事情全都推在胤禔一人身上,避重就轻,不交代实质问题,康熙不是不清楚,也知道他们所说几分真几分假,但他不愿意牵连过广,牵扯出更多不堪内幕。况且在胤禔被圈禁于其府内之时,普奇、顺承郡王之下人,犹有打听消息,通报给胤禔,可见其中定有隐情为康熙所未公布者。
    而且当胤禩被锁拿之时,胤禵怀藏毒药,而胤禟呢,则让随同人等携带锁靠,以示和胤禩同患之意⒄,这些事情康熙不会不知,而胤禵等人出此下策,也不过是攻康熙之软肋,以其爱子之情作为筹码而已,试问雍正继位之后,伊等是否会以死相胁,皇帝要是治某某罪,我们就服毒自杀,与其共进退?会么?绝对不会!因雍正根本不在乎他们生死,但是康熙在乎。而胤禩之所以能够仅仅被革去贝勒,免罪开锁,除了伊等势力甚众,胤禩甚得人心外,恐怕还因为康熙心中对其子一丝在乎。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胤禩不能说是无辜,其确有暗害皇太子之意,康熙四十二年,裕亲王病重,康熙于三月二十六日、五月初八日、五月十五日三次前往探视裕王之疾,兄弟之间畅谈良久,尔后即有索额图之狱,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是有一个事实需要大家正视,就是康熙在噶礼折子上曾有过这样批语,他说,你是我妃母之子,理应向着我和裕王二人,为何向着索额图。⒅是时,裕亲王已经过世,康熙如是说,则证明对于索额图态度,他们兄弟二人是一致。三年前索额图家人将其告发,在第三次探视福全之后第三天(五月十八日),康熙旧事重提,如此巧合岂不怪哉。且他将裕亲王与自己放在和索额图对立面上,这又说明了什么?很明显,这三次长谈促使康熙对索额图痛下杀手。
    福全病重之时,“曾以广善库为因,力荐允禩有才有德⒆”,但是康熙当时并未有废除太子之意,秘密处死索额图就是为了保全胤礽颜面,所以他不会去想福全此中深意,他认为兄长乃是为了自己设想,而推荐胤禩,皇帝也不过是觉得这个儿子可以信任,在关键时刻可以保护自己安全,他绝对不会将胤禩看做是可以取胤礽而代之新皇储,而且他也不会允许任何人作此非分之想。而到了四十七年康熙只怕才恍然大悟吧。
    需要说明是,索额图生母甚至比良妃出身还要卑贱,其族人因为蓝旗事件被灭族,他母亲沦为罪人之后,只得嫁于索尼,做个小妾,后因其露出怨尤不满之色,而被处死,那个时候索额图尚在襁褓之中。如果说胤禩可怜,则索额图身世更加堪怜。但是胤禩同胤祉奉命审讯索额图也不会因此而对他留有丝毫情面,而且当时看守索额图还有马尔浑,他是索额图妹妹所生儿子,索额图是他亲舅舅,在胤禩未去之先索额图只是缚铁索一副,而胤祉、胤禩前去,令将其缚以九条铁链,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他身世如何凄凉,或者因为和他有亲戚关系,而手下留情。所以这种事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没有绝对正义或非正义,谁也不是最可怜,谁也不是活该死。这只能说是命运使然,成为了政治中牺牲品。
    有人说是良妃连累了胤禩,我却认为倒不如说是胤禩连累了良妃,康熙所厌者绝非其生母出身微贱,而是胤禩觊觎权力,其生母身份,不如说是康熙为了说明其没有资格继承大位而刻意抛出来理由。如果胤禩心志淡泊,无心大位,则康熙根本不会辱及其生母。
    其实胤禩不得立原因很多很多,其生母出身绝对不是主要理由,更不是决定性原因。任何一个皇帝都绝对不会允许意图谋害皇储之人成为新储君。王鸿绪奏报胤礽之恶是谁指使?揆叙和阿灵阿“买嘱优僮下贱每于官民燕会之所将二阿哥肆行污蔑⒇”又是谁指使,如果让胤禩继位为君,则不啻鼓励大家群起效尤,今儿看不惯胤礽为皇太子可以采取这种手段来对付他,那明儿又看不惯新立皇太子,依然群起攻讦,密谋暗杀,如此则争斗不可底止也。所以胤禩必然不得立为皇太子。
    很多学者都曾提到过,阿灵阿认为胤禩八字庚戌己丑丁未壬辰,与前代帝王相同,因而认为其有君主福分。
    这段话原本出自雍正上谕“阿灵阿谓伊年庚系庚戌己丑丁未壬辰,与前代帝王相同,扬言不讳,其心叵测。伊等不知廉亲王之柔奸,但谓其软善易于挟制妄冀得志自必听其行为……”
    胤禩出生于二十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时,他八字应当是“辛酉辛卯甲午辛未”,所以说伊指代胤禩,显然不确。
    而据阿灵阿其家谱所载,“阿灵阿生于康熙九年,庚戌十二月廿四日未时”,其八字应为“庚戌辛丑丁未丁未”,和雍正所说略有出入,可能是雍正记忆有误,亦或是家谱记载出错,但是两相对照,并结合上下文不难分辨出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