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桂系少帅-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声音?”吴佩孚问道,他还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以前就连当初日本人和俄国人打仗的时候自己都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大地发颤,当然这其中除了大炮,不过吴佩孚不愧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而将领,当然感觉到异常的时候,赶紧对指挥中心里面的人说道:“赶紧把指挥部搬走,再把前面的士兵给撤回来,估计对方动用了什么大家伙了,我们这一次想要守住城池不容易了”吴佩孚感到了一下

    而在去武昌的路上,有二十辆铁疙瘩正在向武昌城移动,而这些铁疙瘩的身后都有一群士兵,当时当人们意味就是这样的时候,突然二十个铁疙瘩突然同时爆发,从前面的长管里面发射出了炮弹,而见到这个情景的护**士兵也有一些吃惊,毕竟他们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火炮

    “这是什么东西?”由于铁疙瘩并不是快,所以后边的士兵有的开始小声说话了,当然他们跑的度和左右移动的频率却是没有减少

    “我也不清楚,听说是总司令从南宁弄过来的”另一个士兵说道,他对这个铁疙瘩也充满了好奇,而且同时他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加肯定了,毕竟有这种攻城利器简直可以说是攻无不克了

    “从南宁?看来这可是总司令的杀手锏了,不过为什么总司令要现在用呀?如果攻打北京城的时候我们在用那多厉害呀,让那些自命清高的北京人看看,我们西南的武器”最初说话的那个士兵抱怨道

    “你想什么呢,这可是战场,一会儿就有可能丢命的地方,你希望是自己丢命还是威风呀,等着我们总司令这一次估计要打到京城了”

    “打到京城?难道老帅要当皇帝了?”

    “你们别说话了,战场上还不老实一点,小心一会儿把小命都给丢了”正当两个人要继续说话的时候,连长从他们身边跑了过去并且还训斥了连个人一顿

    而这个时候站在城墙上的吴佩孚才开始真正的着急,毕竟现在对方已经进入了阵地,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他们并没有进入之前的那些防线大坑里面,反而是有的时候从一些废坑上面压过去

    “轰轰轰轰轰”当二十个铁疙瘩距离吴佩孚他们的防线很近的时候突然这二十个铁疙瘩全部开火了,直接就打进了对方的坑洞之中,而且还打了一个团指挥部

    “开火”躲在这些坦克后面的营长正式给这些士兵们下大了命令。



………【第六十三章活捉吴佩孚】………

    “轰轰轰”在不断的轰炸中守城的士兵也乱了阵脚

    “快看那是什么呀?”

    “这个怪物竟然还能打*,大家小心点”

    “连长,对面是什么呀?怎么这么恐怖”

    “快去向营长报告,我们这里估计要顶不住了”

    铁疙瘩引来的变故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大的铁块不仅能够动,而且还能打*,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这些人都是最底层的士兵,他们有的连汽车也没有见过,不要说这么可以说现在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坦克了

    于是间对于西南的特殊武器,防守武昌的第三师上下都乱了阵脚,毕竟如果对付对方的士兵,哪怕是再精锐的也能够重创,但是对付这种铁疙瘩,别说重创了,估计连子弹都打不穿

    “师长,这样下去不行呀,我们的士气已经处于最低点了,如果不能想办法鼓舞士气,那么我们估计就会出现逃兵了”吴佩孚的参谋长对吴佩孚说道,在北洋军里参谋长的地位并不高,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长官的心腹,毕竟这些人是为了给长官出谋划策的,对于长官来说,他们需要这些人额忠心

    其实中国的参谋长已经由来已久了,只不过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不同,参谋之职萌芽于春秋中国古代军队中,参谋一职及相应机构早以有之,只是各历史时期称谓各异而已我国古代春秋时代及春秋以前虽战事频繁,但由于当时参战国家的国力基础、军队数量、装备水平、战略战术、冲突规模等综合作战能力与战争烈度,对比后来的战国时代相对较弱,战场上武装对抗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故而,春秋时代参战各国中,往往由该国国君或集谋士与将军功能于一身的将领,亲自指挥作战,鸣金击鼓,发号施令因此,春秋时代是我国参谋长一职的萌芽孕育期,但当时只是军中将帅行使兼职功能,并未出现专职的参谋机构和相应的参谋长官职务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公元前512年,被吴王任命为将军的著名军事家孙武,这位对兵法深有研究的谋士,是具有“准参谋长”特征的早期雏形代表,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他还不能被称之为军队专职参谋人员

    参谋之职诞生于战国,而到了战国时代及战国以后,随着当时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军队装备水平获得了大幅提高,参战国综合国力与后勤保障能力也得到长足发展,交战双方不仅有了锋利的铁制兵器,同时,还装备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弓弩,其箭矢射程过600步,攻城云梯和舟战钩拒等水陆攻防兵器,开始在军中普及列装,陆上作战时,具有快反应与远程打击能力的骑兵,于野战中投入使用,实战频率逐步赶传统步兵,并且在攻城夺塞的包围战中,开使运用地道战法等坑道战术,战争烈度与战役复杂性,相对于春秋时代明显加强,有时一次交战的兵力投入,竟高达十万余人,战争相持数月甚至经年正因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政治形势与军事战略不断变化,战争规模进一步加剧扩大,使得自春秋以来的旧有指挥作战体系,难以适应时代的军事变革要求,故而,专门替国君和主帅运筹帷幄的专职参谋人员,便应运而生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比较早期的古代军队参谋长,是战国中期的齐**师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公元前353年,齐威王“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因此,时任军师的孙膑,是我**事史上,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专职军队总参谋长

    参谋之名出现于唐朝虽然我国古代军队作战序列中,军队参谋人员和军事参谋机构,在战国时期便以出现并开始发展,但对行使专职参谋职能的军事人员,职务称谓上却并非“参谋”,而是常以“军师”等各种特定称谓来指称该职我**事史上,最早出现“参谋”称谓的历史时期是唐代,据《旧唐。职官志》记载:当时各节度使属员有“行军参谋,关豫军事机密”,故而,从唐朝以后,“参谋”称谓便沿用至今,这便是我国现代军队职务“总参谋长”中,“参谋”二字的历史来源

    尽管相当于司令部的幕僚机构古已有之,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司令部在中国的出现,是自清末编练军开始的

    在这之前的军队,湘、淮军和八旗、绿营、巡防营等,都是以营为基本单位营的幕僚一般有文案1员人,委员3人,医生1员人,马医1员人,外加护勇、号兵、长夫若干人组成营之上的军队单位系临时编组,其幕僚是临时性质,只是人数略多而已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的军队幕僚机构,仍旧没有摆脱以往的样式一直到了1904年前后,一个全的军队编制体制得以在旧的营垒中孵化诞生,具有现代意义的司令部,才与的编制一起相伴而出

    袁世凯所练军与以往湘军淮军不同,它是完全仿照西方军队的编制体制,由步、骑、炮、工、辎等多个兵种协同作战的合成军队,和这之前的军队主要以营为基本单位、兵种单一以及作战方法简单的情况相比,军队编制增大了,合成程度提高了,兵器有了发展,战术有了变化,指挥难度也随之加大了,单靠指挥官一人加上少数幕僚用简单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指挥已经不可能,因此,在指挥体制上,也有了一次大的飞跃,这就是在部队各级设置了专司指挥的业务机关——司令部门

    辛亥**中,南方各省纷纷独立,创建民军,由于各省起义骨干多由留学日本的士官生担任,而起义的主要武力又多由各省军组成,受日本军队和军的影响,民军中也普遍设立了司令部,如武昌起义军战时总司令部,参谋长之下,设有参谋处、副官处、秘处、军法处等,在司令部内部分工和人员编配数量上较军进了一步南京临时政府所属各军、师,也设有与上述机构差不多的司令部机关至于司令部的首脑,有的称总参谋,有的称参谋正长,有的称参谋部长,也有的就叫参谋长

    上面所说的军中军司令处的总参谋官、师司令处的正参谋官以及民军中的参谋正长、总参谋等,就是各级部队的参谋长到民国建成后的2年11月,始将上述纷杂的称谓统一名为参谋长

    因北洋建军是仿照德日陆军的,而德军中认为参谋人材在学识、修养、业务乃至个人性格、气质等方面都应区别于指挥官而另有要求如对指挥官来说,要求的是忠诚、承担全部责任的勇气、胆量、果敢、自信等而对参谋来说,要求的则是博学、缜密、细心、慎重、协调等,故在参谋的遴选上走的是一条专门的渠道,即参谋的任命直属于参谋本部,参谋本部则直属德皇,而不是象一般军官那样属于内阁之下的陆军部或海军部日本陆军的建军思想完全是向德军学来的,对参谋与对将帅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如在日军著名军事教义《统帅参考》中,便认为一个好的参谋长可能正好是一个不称职的指挥官,“机关工作会削弱做将帅所需要的性格”,所以战前的日军一直不主张参谋与指挥官的岗位是可以调换的这一思想,对于从小站练兵开始便仿效德日建军经验的袁世凯造成了较大的影响5年,北洋政府统率办事处曾出台《任用参谋人员简章》该《简章》承认,“参谋人材,现尚无多”,要求全军各部队积极发现并推荐“曾充参谋或实有参谋学识经验堪胜斯职者”,“呈请大元帅鉴核,批交参谋本部”,以便派任各级参谋长,基本上走的是德军对参谋人材培养的路子这一思想和原则,一方面对于提高参谋队伍的修养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有利于司令部建设的另一方面也在较长时间内限制了参谋长转任指挥官的机会,使之多数成为终身的参谋长

    由于参谋长的职责要求,这时的参谋长,均由毕业于正规军官学校的少壮军人担任,司令部中的其它参谋人员,也都是由受过专门军事教育的年轻军官组成在清末开始建军时,虽然要求各级各类军官均必须经军官学校毕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时的各级指挥官中仍有一定数量的行伍军人,只有组成各级司令部的参谋人员,才是全部由各类军校毕业的学生担任的,这是一个例外

    清末军创建之初,由于懂得现代军事的人才极缺,大量的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北洋军官学堂陆军大学的年轻军官被破格提拨到建陆军中担任各级参谋长在当时已经编成的军14个镇的正参谋官中,就笔者所能查到的13人中,即陆锦、张绍曾、张世庸、蓝天蔚、刘邦骥、沈同午、王麒、程潜、姜登选、殷承献、唐继尧、杨集祥、刘一清等,全部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不满三十岁的青年学生军官这些少壮军人,或出于军事救国的热忱,或出于个人仕途方面的急功冒进,充分利用参谋长这一职务之便,发挥自己的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