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外**人进入大奥,确实史无前例,恐怕相关人等又要深受刺激了。
最后,决定在中奥的“御座之间”会面。
中奥是将军本人的住所,“御座之间”是将军的书房兼办公室,平时将军也常在这里接见幕臣。其作用有点像紫禁城的养心殿,算是将军最主要的政务活动场所。中奥和大奥也就一墙之隔,在“御座之间”会面,对双方来说,都比较合适。
*
关卓凡进入“御座之间”的时候,和宫已在房内上首位置立候。
双方微微鞠躬,相互致意。各自“落座”后,再次相互欠身致意。
这个“落座”,就是跪坐在垫子上。关卓凡发现,这种“跪坐”。膝盖其实不着地,身体的重量落在小腿胫面还有脚背上。因为受力面积较大,所以单位压强并不大,即便身下没有垫子,也不难受,和在中国觐见皇帝的跪姿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的跪姿,完全依靠膝盖支撑身体,那真是对体力和忍耐力的严峻考验。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日本上下级之间,是要比中国更平等的。
和宫的形象,颇出关卓凡的意外。
和宫身材娇小,但关卓凡目测,总在一米五以上,没有传说中的“1。43米”那般夸张。虽然和服复杂宽大,看不到双脚,但日本人进入房间是一定要脱鞋的,不至于在脚上套了什么增高鞋之类的物件。
和宫面容姣好,不过,比之原时空流传下来的那张著名的照片,相似度并不太高。这倒也不奇怪,那张照片不但模糊不清,还是和宫“晚年”——三十岁前后所拍,现在的和宫,只有十九岁。最重要的是,那张照片上的和宫,是按照“标准”浓妆重抹的,而眼前的和宫,只是淡扫娥眉。
这是最出关卓凡意料的。
这个时代的日本贵族妇女,尤其是“江户风”,在正式场合,都要“剃眉敷面”:把眉毛剃掉,再画上“殿上眉”;同时在面部敷上白粉,一直要敷到胸颈。身份高贵的女人,不如此将自己妆成一张小白脸,是绝对不好意思出门的。
当然,贵族妇女敷面用的白粉,称为“轻粉”,强调肌肤的透明感,敷面之后,样子没有歌舞伎演员那么夸张。
而面前的和宫,虽然化了妆,但很明显地没有“敷面”,更没有“剃眉”。
以当时的标准而言,简直算“原生态”了。
还有,和宫的发型,虽然也是“御台所”在大场合必梳的“大垂发”,前面看,两鬓上方的头发,亦按“标准”如翼状向左右张开;但垂在身后的头发,却没有严格按“标准”束起来,而仅仅是用叫做“绘元结”的发扣扣住,自然下垂。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其实,江户大奥的种种规矩,包括服饰、发型、化妆,都是历年“山寨”京都的皇宫所得。但到了后期,大奥的种种规矩的繁琐细致,反而超过了京都的皇宫。以致和宫的相对朴素自然的“京都风”,看在大奥的女官的眼里,变成了:“和宫殿下是个小毛孩儿。”又或者:“淡妆是下等人的样子啊。”
“宫斗”就这么起来了。
嗯,看来传言不虚。
和宫声音细柔,但说起汉语来,语速很慢,咬文嚼字,略有违和之感。
双方互相客气了几句,然后转入正题。
和宫提出了几点要求。
西渡中国之后:
一,要居住在“和式”宫殿之中;
二,一切服用起居,要用“和式”;
三,贴身女侍,要由和宫自择,从日本带去中国。
四,允许典侍庭田嗣子随侍身边,一起西渡中国。
庭田嗣子是和宫的老爸仁孝天皇的“典侍”。庭田家的家格是“公家”第四等的“羽林家”,而嗣子的母家是大炊御门家,家格是“公家”第二等的“清华家”。因此,庭田嗣子的出身可以说非常高贵,尤在和宫的母亲观行院之上。
仁孝天皇崩逝后,庭田嗣子原想退休出宫,但孝明天皇殷殷挽留,于是就留在了宫中,负责指导后宫诸事。
和宫下嫁,孝明天皇派了他最信任的庭田嗣子,随侍和宫身边,打点一切。
在江户大奥,庭田嗣子和观行院一起,获得了“上臈御年寄上座格”的衔头和待遇——这是大奥女官的最高级别。
庭田嗣子没有辜负孝明天皇的嘱托,尽心竭力地辅佐和保护和宫。母亲逝世之后,庭田嗣子就是和宫在大奥中最亲信的人了。
因为庭田嗣子的身份不同,所以和宫要将她单独拿出来,特别说明。
关卓凡全部答应下来。
他说道:“新殿完工之前,只好委屈殿下暂居别府。不过,在下已经去信国内,将……离宫按‘和式’改造,比如增加‘御上场’和‘御汤殿’。殿下一切起居,都不会有什么不便的。”
“御上场”就是脱衣间,“御汤殿”就是浴室,内有敷设木地板的澡池。
这个时代,日本人对沐浴的需求和爱好,是远远超过中国人的。“御台所”每天早上都要沐浴的,如果晚上和将军同宿,那么入睡前还要再洗一次。沐浴的场所、设施、程序,也远比中国人讲究。
这事关和宫在中国的“生活质量”,因此关卓凡要特别主动做出交代。
和宫小小的脸庞上红云飞过,她微微欠身,低声说道:“多谢贝子。”
关卓凡说道:“殿下登基之后,敝国上下,即以君上之礼相待。在下对殿下,亦当以臣礼事之。殿下的一切起居服用,敝国自会尽心竭力。这方面,请殿下不必有什么疑虑。”
和宫再次微微欠身。
关卓凡微笑说道:“不过,殿下玉体微恙,主要在于饮食失调。这饮食一道,咱们就不好纠结于‘中式’、‘和式’之分了,一切要听医生的。”
和宫白嫩的面庞上又一次微微泛红,轻声说道:“贝子所言甚是。”
*(未完待续。。)
第五十六章 和樱天皇
和宫提出的要求,全部是关于起居服用的,就是说,都是“生活”方面的,没有“政治”方面的要求——这是她聪明的地方。
和宫不懂政治,她聪明的地方在于她晓得自己不懂政治,因此也就不去碰触政治。连舅舅桥本实丽随行西渡,她都知道是不妥当的,又怎么会再去提出更敏感的政治要求呢?
她之所以坚持“攘夷”,并不是她自己对“攘夷”有什么执念,而只是为完成兄长孝明天皇的嘱托和履行皇室加诸在她身上的义务。
离开日本,西渡中国,“攘夷”这个本不堪承受的千斤重担自然烟消云散;另外,想来中国不会再有人逼自己以“江户风”为人处事了,几年来的身心俱疲,在异国他乡,是不是反倒可以消解了?
既然“天子诸艺能事,第一御学问也”——那好吧,我就埋首诗词歌赋好了。
这本来也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这一辈子也许再也回不到日本,可嫁到江户,不也像王昭君和亲匈奴一样,再也回不到京都去了吗?
就算咫尺,也是天涯。
所以,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些“生活上的事情”,按理不需要和宫和关卓凡两人亲自交涉,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庭田嗣子向幕府提出来,幕府再转告中国方面。可是和宫和她身边的人根本不信任幕府,而幕府也实在不值得信任。
当初下嫁的时候,皇室也提出了“要以京都宫廷礼仪待公主”这样的条件。在京都的时候。幕府什么都答应下来。一俟把和宫接到江户后就变了脸。什么都要按江户的规矩来,气得和宫身边的女官们大骂幕府“骗子”。
如果请幕府居中,难保他们不再做点什么手脚。至于幕府办事效率的低下,那是更加不必提了。
所以,和宫才会要求亲自和关卓凡会面,该提的要求,当面提出来。
最后,和宫神情犹豫。迁延了好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有一件事,要请教贝子,是关于有栖川宫的……”
说到这儿,不晓得接下来该如何措辞,只好打住,脸都憋得红了。
关卓凡缓缓说道:“在下离开‘御座之间’后,便知会京都方面,开释有栖川宫。请他回府蛰居。”
和宫神情复杂地看了关卓凡片刻,然后。深深地俯下身去。
*
和宫的登基典礼,是在江户举行的。之所以这么安排,是要借此削弱京都的“皇都”的地位和作用——幕府和中国方面都是这个意思。不过,对外当然另有说法:京都“御所”焚于大火,别说举行新帝的登基大典了,天皇陛下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御所”不是第一次“焚于大火”,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天皇都是暂时驻跸级别最高的公卿——关白或摄政的家里。不过,现在没人敢提这种“故事”了。
和宫亲子内亲王践祚,承继大统,为日本第一百二十三代天皇,改元“交泰”。
“交泰”二字,源于《易经》的《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用这两个字做年号,取其“君臣上下交融,则国泰民安”之意。
今上天皇为日本历史上的第九位女天皇。
多年之后,天皇陛下薨逝,乃取大行皇帝龙潜之时的宫号“和”,再加上上一位女性天皇后樱町天皇的“樱町”二字,并在一起,谥为“和樱町天皇”。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在天皇生前,人们习惯称这位女天皇为“和樱天皇”。
有人认为,“和樱”是“和樱町”的简称;也有人认为,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樱町”是宫殿的名字,怎么能简化为“樱”?更重要的是,“和樱町”是谥号,怎么可能在生前就早早地流行开来?“和樱”和“和樱町”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也有人称女天皇为“交泰天皇”——不过这个称呼并不流行。
这位“和樱町天皇”今后在本书出场,如果要提到称号,为行文方便,一律称为“和樱天皇”。
天皇登基之后,随即发布了一道敕令,中心思想是:“《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为百世不替之法”,“天子诸艺能事,第一御学问也”。“朕为教化万世,西向就学,大小国政,尽委之征夷大将军”,“公卿百官诸藩,赏罚黜迁,皆出于幕府”。还有,“万国之间,折冲樽俎,订约和战,征夷大将军亦承此敕决之,不待后命。”
这是一份宪法性文件。
天皇以“敕命”的形式,把日本的内政、外交、国防、人事,通通委诸幕府,幕府的相关权力,按《万国公法》,就有了宪法保证。其中,“不待后命”四字,天皇自废批准对外条约的权力,今后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签署《日米友好通商条约》时那些没完没了的扰攘,有效避免了倒幕派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