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那些没完没了的扰攘,有效避免了倒幕派再利用“天皇敕许”对幕府的掣肘和攻击。
讨论这份敕许的草案时,小栗忠顺很想在其中加入“今后天皇敕命皆由幕府发布”之类的字眼,但徐四霖表示反对。
徐四霖认为,将公卿的最后的一点象征性权力完全剥夺,不利建立“统一战线”——京都朝廷现在台上的,可都是佐幕派。另外,这样做,幕府专权的痕迹太重,日本国内会有很大的反弹,包括佐幕诸藩恐怕都会有不少不以为然的。现在大乱方平,天皇西渡,人心惶惶,一切还是要以“安静”为主。
真正的原因是:天皇现在在我手里,如果“天皇敕命皆由幕府发布”,我还能拿手里的这个天皇干什么用?
登基大典之后。女天皇一行登上“富士山号”。第二特混舰队和幕府船队即启程前往大阪。
关卓凡没有安排第二特混舰队的军舰作为女天皇的座舰。是担心舰上的洋人面孔过早地给女天皇以过大的刺激。再有,“富士山号”的船舱是按“和式”风格布置的,也更符合女天皇的生活习惯。
以江户到长崎的海途,本来舰队是不需要在半途停靠大阪的,之所以先到大阪,是因为关卓凡答应了女天皇唯一一个“政治性要求”:去国之前,回京都拜祭皇考和皇兄。
皇考仁孝天皇也罢了,皇兄孝明天皇其实还没有来得及下葬。唉。
京都是女天皇的故乡。四年前和宫下嫁,首途关东之时,十五岁的内亲王以为再也不能生返故乡,泪眼婆娑,曾赋和歌曰:
此身虽可怜惜,为君为民之故,且散做武野藏的朝露吧。
想不到四年之后,又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可不久就要去国了。
这一次,不但可能不能生返故乡,甚至可能不能生返故国。
我的命运。就是朝露和浮萍吗?
*
长崎。
启程归国的前一天晚上,关卓凡以一向的习惯。拧亮煤气灯,摊开纸笔,做“阶段总结”。
长州藩覆亡,倒幕派皇族、公卿团灭,日本的倒幕力量被重重击倒在地,短时间之内难以翻身爬起。本时空,永远不会再有“明治维新”这四个字,类似的革新被无限期地后推,在中国重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之前,来自日本的可能的干扰被最小化了。
幕府有可能扮演原时空明治政府的角色吗?
不可能。
就像之前分析过的那样,幕府的“改制”,就是换汤不换药,就是在肌体的表面涂抹一点红药水,皮肤下面,什么也没有改变,骨子里就更加不用说了。二次长州征伐,“西法”训练的幕府军的表现,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某种意义上,幕府的“改制”,还不如原时空中国的“洋务运动”。中国好歹名义上还是个中央集权国家,而按近现代国家标准,“幕藩体制”的日本,甚至不能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不废“幕藩体制”,日本永不可能迈入近现代国家的门槛;可是,“幕藩体制”是幕府的生存根基,废“幕藩体制”,日本可能新生,可幕府就是自杀了。
所以,幕府统治日本一天,日本没戏一天。
但是,幕府不可能长时间地有效地统治日本。
迫在眉睫的危机解除,幕府上下兴高采烈,以为“天下从此大定”。但关卓凡却认为,幕府只是暂时渡过难关,按下葫芦浮起瓢,第一个火头暂时熄灭了,第二个火头很快就会烧起来。
这“第一个火头”,是地方武士向幕府夺权;这“第二个火头”,则是来自于底层人民的反抗。
天保四年,即1833年,日本各地大饥,史称“天保饥馑”。饥荒持续至天保八年,即1837年,情况恶化,终于爆发了大盐平八郎领导的贫民暴动。
从那时开始,大大小小的“一揆”便此起彼伏,时至今日,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揆”,日语表示人民对领主的反抗,即“暴动、起义”之意。
这是我们熟悉不过的王朝末期的景况,而幕府的“开国”,相当程度上加重了这一局面。
西洋资本和技术的涌进,传统手工业者无法招架,纷纷破产;生丝、棉花、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导致国内物资短缺,物价因而上涨。而且这种物价的上涨具有强烈的传导性,最终致使并不出口的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上涨。
日本国内银贵金贱,洋商便用国际比价低廉的白银在日本大肆套购黄金,使日本各藩藩库的黄金储备迅速告磬。为挽救财政危机,各藩只好降低新铸的货币的含金量,或者滥发“藩札”——相当于纸钞,造成严重的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互相作用,使通货膨胀愈来愈严重。
农民、普通市民、下级武士,都陷入了急剧的贫困化。
第二次长州征伐的庞大的军费开支,使幕府和参战各藩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为支付军费就不得不增加赋税,人民的生活愈加困苦。
第二次长州期征伐间,大和国宇陀郡、安艺国佐伯郡、赞歧国多度郡、隐歧国原田郡等地,接连爆发农民暴动;大阪、兵库,也发生了城市贫民的骚乱。
就在关卓凡进入江户内城的时候,江户发生了要求“平抑物价、救济穷民”的“请愿”事件,只不过幕府拼命捂着,没让关贝子亲眼看到而已。
轩军撤出日本之后,日本会发生大规模的“一揆”吗?
非常有可能,届时,不但武士阶层会参与,寺庙宗教势力也很有可能介入。
倒幕势力会趁机再次发难,甚至夺取“农民运动的领导权”,“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日本乱一乱,关卓凡并不反对,而且,乱的愈久愈好;关卓凡反对的,是“由乱而治”,是“大乱后大治”。
还有一种可能:萨摩藩等“进步力量”无心继续倒幕,但又不愿和幕府绑在一块下沉,于是加速离心倾向,最终要求独立。
这也不错,如果萨摩藩们真有这个志向,不妨暗中推上一把。
当初幕府提议“封建萨摩”,岛津久光不是怦然心动了吗?
时过境迁,没有长州藩需要“分而治之”, ;萨摩藩想独立,幕府自然是不干的。那么双方只好开打——这一次俺们中国就不参合啦——没有外援,幕府自然不是萨摩藩的对手,仗打完了,中国出面调停,萨摩藩也就顺理成章地独立了。
其他各藩,最好有样学样,日本最后就变成了一个许多小国组成的地道的“邦联”。
如是,来自日本的麻烦便永久性地消除了。
算盘打得挺响,真要做起来,难说能走到哪一步。嗯,一步一步来吧。
西征日本,直接的收获:
从“长州灭商事件”中刮来的上千万两白银。
日本海关的百分之五十的控制权——另外的百分之五十,是美国人的。
从幕府那里拿来的,一大堆日本国内商事“专营权”,“买办”就是大浦庆了。
一女一男两位人才。女是楠本稻,男是大村益次郎。
大村益次郎最终同意为关贝子效力——如果他不愿意,关卓凡会毫不犹豫地杀掉他。这个人,反正是绝对不能留给日本的。
还有一位美女天皇。
嗯,不算少了。
(《乱清》第七卷《血樱》完结,明天开更第八卷《无限风光在险峰》)
*(未完待续。。)
第一章 电奏
第二章 该晋他个什么位子
慈安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一小会儿,才明白慈禧话里的意思,脸登时红了,也压低了声音,说道:“不能够!……再说,人家是……皇帝呢。”
慈禧在心里面“哼”了一声:皇帝又怎么样?自己还是太后呢,“他”不是照样……
想到这里,面庞微微发烧。
这个“题目”暂时不能谈下去了。慈禧定了定神,说道:“不说这个了。关卓凡就要回国,第一件大事是叙功。该给他晋个什么位子,咱们倆心里得有一个谱儿。”
慈安说道:“自然是晋贝勒。这个……会有人不服气吗?”
慈禧微微一笑,说道:“会有人的。不过,就怕不是嫌高,而是嫌低了。”
这个“有人”,指的可不是关卓凡,而是一大班爵位较低的宗室和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
近来,宗室里边,兴起了一股将关卓凡“拱上去”的风潮。
关卓凡本来就是宗室的“偶像派”,不过,形成这股风潮的催化剂,是以下两件事:一,轩军在日本的胜利;二,“奉恩基金”即将发放。
后者尤为激动人心。
“顾问委员会”已经放出话来:“奉恩基金”第一期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只待“管部”的关贝子回国后“画行请旨”,便可发放。
“顾问委员会”公布了有爵位的宗室的“恩俸”发放标准;同时,开始接受闲散宗室的“恩补申请”。
其实,早在肃顺上台之前。宗室和八旗的日子就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肃顺上台之后。大刀阔斧地“砍钱粮”,不但普通旗人生计艰难,连有的闲散宗室,都闹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
恭王杀掉了肃顺,可肃顺的满汉政策,却全盘继承下来,宗室和八旗只好继续“过紧日子”。
“奉恩基金”的成立,让怨气冲天的宗室们看到了希望。不过。希望和事实毕竟还是两码事。之前,这个“奉恩基金”只能叫做“希望”,而现在,“希望”即将变成“事实”。
宗室,尤其是下层宗室,开始真正地把关卓凡当做了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满足精神需求的“偶像”。
于是,要求恭王退出军机、由关卓凡全面掌政的声音起来了。
只要不是在朝堂上,哪怕是在公开的场合,宗室们谈论这些。也是没有任何顾忌的。这班人,连太后的“段子”都敢编排。讲到兴起处,一个个口沫横飞的,区区一个恭亲王又算得了什么?
“恭老六不行,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啦。”“恭老六那人,就该回家抱孩子!”“恭老六在边上碍手碍脚的,关三怎么干活?”“没有恭老六惹厌,两个小寡妇那儿,关三还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不晓得他们三个,哎呦,啧啧……”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关卓凡归国,该给他晋个什么位子,操心这个问题的,绝不仅仅就慈禧一个人。很有一班闲散宗室,认为关卓凡可以越过多罗贝勒这一层,直接封多罗郡王。
这批人的代表人物,叫做宝廷。
此人是国初郑亲王济尔哈朗的直系后裔,其处境算是当时闲散宗室的典型:出身显赫,境况窘迫。
宝廷娶亲之时,家徒四壁,连摆一桌喜酒的钱都没有。
宝廷身上没有任何爵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