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5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带骨头吃掉,渣子都不剩的。;…;



  按照左宗棠折子里说法,回匪“汹惧益甚”,最后甚至发展到了这么一个局面:“自缢者纷纷,不能禁。”



  大仗还没有开打,在绝望和恐惧的摧残下,董志原已经是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了。



  匪首们最终接纳了白彦虎提出的一个建议:先“死中求活”,主动越境,入陕“奇袭”官军,希望能够予以官军重挫,打乱官军部署,形成对峙局面。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回匪尽想的美,行动力却弱,官军细作密布,回匪拖泥带水的动作,全在官军掌握之中。



  左宗棠严密布防,分头截击,数路回匪,刚刚入陕,就被堵个正着。…;



  折子上说,“北路、东路、西南路,各军且防且剿,无战不克,大挫凶锋”。其中,在甘、陕边境的长武县,董志原匪股重要头目、“十八元帅”之一的冯君福,被凤翔总兵陶茂林部击杀。



  回匪不但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战果,还受损甚重,败回董志原后,士气更为低落,真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愿意还是不愿意,董志原的回匪都得准备向金积堡方向撤退了,不然,官军一旦进入董志原,按照陕匪凤翔战役的经验。。想走都走不了。



  董志原诸匪在萧金镇会议,“十八营”并为“四大营”,分别由白彦虎、于得彦、马正、和、崔伟率领,“其半护辎重家口先行,留马正和、崔伟率悍党万余伏董志原断后,时出游骑数百,纷扰泾河两岸,以牵缀官军”。



  这个看似十分妥善的撤退方案,其实正中左宗棠下怀。他的如意算盘,就是把董志原大部分没有战力的老弱妇孺逼入金积堡,增加金积堡的负担;同时,尽量消灭有战斗力的青壮精锐。



  唯一遗憾的是,回匪的这个方案中。关卓凡心心念念的白彦虎,先行护送“家口辎重”撤退,未能在董志原一役中擒杀之。



  左宗棠制定的作战计划,叫做“但觇贼动,锐进追攻”。



  这个计划中,发起进攻的时间点的选择,至为重要。



  这个时间点,要放在回匪刚刚开始撤退的时候——如果回匪尚未撤退就发动进攻,则回匪可能被逼困兽犹斗,增加官军的伤亡。但撤退一旦开始,便不可逆转,回匪也便再无死斗之志;且以回匪的组织、行动能力。二十几万人马,仓皇逃命,必混乱不堪,此时进攻,可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



  当然也不能更迟——不然回匪都跑掉了,还打个屁。



  左宗棠的具体做法是,“饬诸路统领粮料运足,伺贼窜动则追之。虑各种锐进,而贼或分支扰我后路也,复令各留四成队于后,以期缜密。又虑各军分布广远,未能克期毕赴,则饬各军相机而进,但觇贼动,即各锐进追之,毋怀观望,以致自相牵制,运掉不灵。”



  关卓凡对这个作战计划的评价是:“攻中有守,充分授权,算无遗策。”



  *(未完待续);
第一一九章 大捷
  周密的部署;产生了预期的效果。一路上;回匪的游骑;未能对官军造成任何实质性的阻碍。按左宗棠折子上的话说;回匪于官军;〃瞥见即遁〃。



  各路官军;按期在一个叫做〃三不通〃的小村镇会师了。



  〃三不通〃这个名字听起来着实奇怪;不过;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儿正是进入董志原的交通要隘;回匪精锐尽萃于此;此地一失;长驱而入;董志原再也无险可据。



  为弥补堡寨不坚的弱点;回匪事先在〃三不通〃前方开阔地带;大量挖掘壕沟。这些壕沟;纵横交错;既宽且深。但是;其功用和轩军的堑壕完全不同;不是用来藏身;防守;阻击的;而是纯粹为了给官军的进攻制造障碍;尤其是希望能够阻碍马队的行动。



  回匪自个儿;并不居身壕沟之中;而是或企于寨墙之上;或在堡寨之前整队待机。他们打的算盘;是官军逾越壕沟之时;必大费周章;手忙脚乱;不暇防护;则可以趁机〃半渡而击之〃;给予官军重大杀伤。



  这个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



  首先;官军的马队;并未直接在堡寨的正面进攻。左宗棠接受了展东禄的建议;派潼关总兵雷正绾;率马队绕过壕沟;大范围迂回到了〃三不通〃的侧后方长风文学'c''f''w''x'。



  其次;逾越这写起来又宽又深的壕沟;官军并没花什么大力气。展东禄部工兵营;遇水搭桥是基本功;就算黄河;泾河也挡他们不住。何况几条小小的壕沟?于是。就在回匪的眼皮底下。变戏法似的;十余条栈桥冒了出来。官军十余条长长的队伍;从栈桥上;源源不绝地通过了壕沟。



  不但人;马过了壕沟;大炮也顺顺当当地过了壕沟。



  再次;官军通过栈桥的时候;回匪根本无法给与有效截击。官军一部过桥;另一部便进行严密的火力掩护。官军大炮;洋枪的火力;射程。都远远超过回匪;回匪既无法冲到弓箭和土枪的有效射程之内;也就无法对正在过桥的官军予以有效打击。



  完全无从搞什么〃半渡而击之〃。



  当官军全部过了壕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虽然双方还未出全力以搏;但胜负之数;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展东禄部炮兵团架起十二磅拿破仑炮猛轰;回匪支撑不住;〃三不通〃外围堡寨次第陷落;官军呐喊着攻入了〃三不通〃。



  按原计划。这个时候;埋伏在村外的另一支回匪。应该也冲入村内;和〃三不通〃的守军一起;夹击进入村内的官军;争取〃包官军的饺子〃。



  孰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支伏兵正要发动攻击;已迂回到位的雷正绾马队;自背后狠狠一刀插下;回匪出其不意;登时大乱。



  结果;伏兵非但没能帮上守军的忙;反而同正在败退的守军;彼此冲撞践踏;乱作一团。官军趁机全力攻击;回匪彻底崩溃;开始夺命狂奔。



  官军紧追不舍;回匪向西北方向一路败退;焦村;什社镇;萧金镇;董志镇等回匪据点;接连为官军克复。沿途百余里;回匪横尸枕籍;抛弃军械;骡马无算。残存的回匪;悉向西峰镇逃去;那儿是回匪在董志原最后的据点。



  当晚;西征中路军各部即驻扎董志原。



  第二天卯初;官军拔队;辰正抵西峰镇。回匪和官军略一接触;便放弃了这个据点;继续向西北方向奔逃。



  左宗棠的折子上说:〃据擒贼蛊;贼前起老弱;辎重;因人马众多;未能疾遁。相距不过一日之程;其殿后悍贼为各军追逼;漏夜奔窜;一由驿马关以出环县;一由蒲河川以向三叉河;均在黑城子;下马关会齐;同窜半角城;金积堡一带。〃



  于是官军衔尾急追;左宗棠下令;〃各军争先;毋待后命〃。



  中路军各部很快就分出了高下。追在最前面的;是雷正绾的马队;紧跟其后的;是展东禄部的两个步兵团。其余各部;都被这两支部队甩开了一大截。轩军严格的训练;良好的营养;单在连续急行军这一项上;便表现出了远超同侪的实力。



  官军先收复了镇原县县城;午正时分;终于在驿马关追上了回匪后队。



  俘虏口中的〃一日之程〃;在马队和轩军脚下;不足半日。



  于是各军争先驰击;回匪且战且走;十余里后;已全然不成队形;战斗几乎变成了追兵对败兵的一边倒的屠戮。



  追至党家岘;此地〃山径逼仄;两旁沟深数十丈〃;回匪前堵后拥;急切间不得前行。官军在后;攻击愈烈。回匪后队青壮;挤压前队老弱;自相践踏;坠落悬崖者不计其数。凄厉的惨叫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无止无休。



  负责殿后的大头目马正和;崔伟;急红了眼;〃亲督悍党数百人;阻隘死据〃;但无济于事。



  党家岘一役;回匪死难者堑山堙谷;山路之上;死尸一摞叠着一摞;一度堵住了官军继续追击的去路。



  马正和;崔伟;皆于此役战死。



  党家岘战斗的第二天;官军收复庆阳府城;第三天;。';!'班师董志原。至此;庆阳;泾川各属全部肃清;董志原战役;官军取得了完整的胜利。



  董志原战役中;回匪战死;挤踏致死者;超过三万余人。党家岘坠崖而死者;亦成千上万;但无法准确统计。



  董志原匪股中;最具战力的青壮;基本覆灭;撤往金积堡的老弱妇孺;逃亡路上;天寒地冻;饥疲交加;冻死;饿毙;葬于狼吻者;一路上尸骸狼藉;不计其数。



  董志原匪股搜掠来的骡马;或者倒毙于战火;或者为官军俘获;几乎全部损失掉了;没有几匹能够带到金积堡。



  最终逃入金积堡的回回;个个几已不成人形。正如左宗棠事先算计的;这部分回回;非但未能对金积堡的防御;起到什么实质性的助力;反而在粮食供应上;精神士气上;成为金积堡的沉重负担。



  (除夕;初一;初二;请三天假;初三复更。狮子祝各位书友: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第一二零章 罗刹可恶
  左宗棠在奏折中为麾下诸将请功,排第一位的是展东禄,称“该部工队、炮队,尤为得力,为三不通摧圩破敌之关键;该部步军,坚忍迅捷,兵事娴熟,过于同侪。”



  看到这一段,慈禧不由脸上飞金。“左骡子”夸情郎的嫡系部队,御姐心中是得意的,甚有“与有荣焉”之感。



  排第二位的是雷正绾,“马队迂回,出敌不备,攻敌关窍,临机决断,有古名将之风。”



  “有古名将之风”,出于左宗棠之口,是很高的赞誉了。



  排第三位的是陶茂林,他能够紧跟展东禄、雷正绾之后,主要是陶部在长武阻击战中的出色表现。



  展东禄不必说,有趣的是,雷正绾、陶茂林二部,亦同轩军有很深的渊源。



  雷正绾、陶茂林两位,原是多隆阿的部下,多隆阿战死后,关卓凡入陕督师,雷、陶二将自然归关卓凡节制。陕西的回乱平定后,雷正绾、陶茂林眩于轩军之威,私底下商量,认为只有加入轩军序列,才算“真正有前途”,并向关卓凡郑重表达了这个意愿。



  有人主动投附当然是好事,雷正绾、陶茂林也是能员,但关卓凡当时考虑,此时收编雷、陶二部,并不合适。



  一个是,轩军体系已成,新的力量如何融入,尚无一整套妥善的对应措施。轩军的理念、战法、训练、器械,都不是雷正绾、陶茂林其时的见识可以企及的。这两位总兵加入轩军,短时间内,作用还比不上一个副团官。



  还有一个。关卓凡当时不过“新贵”一枚,根基尚浅;捻匪亦未剿平,功勋值还没有刷够,就忙着收小弟,太扎眼了。



  轩军自然还要进一步扩军。但这个得步步为营,不能操之过急。在刷够功勋值的前提下,还得和将来湘军、淮军的裁撤,以及绿营的改编,保持一个微妙的互动。



  因此,关卓凡离陕之时。对雷正绾、陶茂林二部,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留下“顾问团”,帮助雷、陶整顿、改编所部。



  这个模式,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既大大提升了雷、陶二部的战斗力,轩军以及关卓凡本人。又相当程度地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