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8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

    “若不是我怕给你添累赘,我恨不得自己跟了你去!”

    “大军出征,不得随带内眷,这是有明例的。”

    “喔,婉儿是你的妻呢,还是你的妾呢?内眷两个字,从哪里说起?” ;扈晴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说。

    关卓凡语塞,辩解道:“她是你……”

    “老爷,我是专门请教了刘先生的。”扈晴晴说道“她是我认的妹妹,我也当她是亲妹妹。不过到底不是血亲。哪怕算是你的丫头,律条也不禁!再说,上谕里面说得明白,你关老爷这次是出洋考察,可不是带兵去打仗。”

    一大段话说下来,关卓凡发现,自己竟是驳她不倒。

    “到底还是个姑娘……”关卓凡犹豫道,“总觉得过意不去。”

    “老爷,你小看了我这个妹妹。”扈晴晴轻轻叹一口气,“她跟我说过,当初她家的先祖,受了那位阎大人之恩,结果为他守祠上百年——他们杨家的家训,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一回,你替她葬了爷爷,又把她从兵荒马乱之中解救出来。现在你对她这么好,你知不知道,她自觉欠了你这份恩德,一直心有不安?”

    原来还有这份报恩的意思在里面,关卓凡一时无语。

    “你以为是我说动她去的么?老爷,你大约再也猜不到,是她自己要去的。”

    关卓凡愣住了:“她自己要去的?”

    “我就是提了一句,说要是你身边有个能照顾你的人就好了。”扈晴晴坦然说道,“婉儿听了,一下就接上了话,她说她照顾爷爷两年多,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会干。”

    “也不尽是吃苦。到了美国,人生地不熟,又要打仗,到时候,不知道是她照顾我,还是我照顾她了。”

    “你不知道,婉儿的心思细得很,”扈晴晴微微摇头,“你说的这些,人家早就想好了一套说法。”

    婉儿的这个说法,有三条:一个是她会说洋话,再一个是身上有功夫,能自己护着自己,,第三个是遭过几年长毛,见惯了打仗的事,早就不害怕了。”

    关卓凡心想,听上去,似乎也言之成理。

    “再有,洋女人都是既风骚,又漂亮。”扈晴晴似笑非笑地瞧着他,“你到了那边,说实在的,我也不怎么信得过。婉儿就快十七了,也是大人了,有她替我看着你,我多少要放心一点。”

    “你可别瞎说,你还不知道我?”说了这句话,关卓凡自己亦觉心虚,觑了一眼她的面色,“我是那样的人么?”

    “你是那样儿的人么!”扈晴晴掩了嘴,失声而笑,“跟了你这么久,我倒要请教,你关老爷是哪样的人?”

    “我那是跟你。”关卓凡琢磨着她话里的意思,尴尬一笑,连忙换一个话题。

    “我走了,婉儿也走了,那剩下你一个,怎么好呢?”

    “华尔也走了,杨莺也是一个人。还有我那个姐姐,罗太太,现在胡老爷也是在浙江。平常我要是闷了,就跟她们多走动。”

    看来她们姐俩,一切都打算好了。想起漫漫征途,能有这个娇俏可人的婉儿在自己身边,关卓凡心中其实颇觉喜乐。不过江南女儿,每多心机,这件事不能光听扈晴晴说,非得亲口问一问婉儿不可。

    *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婉儿的神态便不大自在,一边低了头吃饭,一边却要时不时地偷偷看看姐姐,再看看关卓凡。

    关卓凡见她这样,心里对扈晴晴的话,又多信几分。不过却不肯说破,若无其事地跟她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直到吃完饭,才站起身来。

    “我今天要去趟码头,看船。”他笑着说,“婉儿,你要不要跟我去瞧瞧?”

    “好!”婉儿的眼中,闪着喜悦的光芒。

    于是,一顶大轿,一顶小轿,由近卫团的骑兵夹护着,一路从清雅街,抬向吴淞口。

    到了码头,却已经有一堆人在等着了。美国公使蒲安臣、美国领事查尔斯、名誉副领事金能亨,还有华尔、刘郇膏、利宾,都在其内。大家跟关卓凡见了礼,便都去看钦差大人身后的那位少女,心中不由喝一声彩:好个出色的小姑娘。

    “这是我一位前辈的女儿。”关卓凡淡淡地说,“婉儿,给各位大人行礼。”

    婉儿竟不怯场,利索地行了蹲礼不说,居然还用洋话问了好,倒把几个美国人弄得惊奇不已。

    只有刘郇膏心中有数,却只装作一切不知道的样子。

    时值清晨,吴淞口仍有薄雾飘荡。关卓凡不再说话,背了手,静静向对开的海面凝望。码头上的一群中外大员,都像关卓凡一样,不言不语地向远处引颈张望。

    只有婉儿,心中奇怪极了——说要看船,码头上有的是,怎么反而看着空荡荡的海面呢?

    这个疑问,很快就有了答案。没过多久,便听远处传来一长一短两声汽笛,再过一会,终于有一只船影,依稀出现在薄雾之中。

    婉儿心想,原来老爷是在等这只船。

    谁知不是一只。很快,第二只船便又进入了众人的视野,继而是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待到数十艘各式各样的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尽入眼帘,缓缓向吴淞港驶来时,婉儿已经看得呆住了,关卓凡的脸上,却终于露出了笑意。

    他已经看清楚了,每一只船上,都悬挂着星条旗。

    他知道,这是来自于广州和福州的美国船队——在那里的每一只美国商船,只要适合于载人,都已经加入到这支船队之中,赶赴上海,准备将两万七千名“义勇”,运送到美国本土。

    “蒲安臣公使,查尔斯领事,”关卓凡伸出了手,“我要说,干得不坏。”

    “我们自己的事,自己来做。”蒲安臣满脸笑容地说,“就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去哭吧。”

    等到船队进港,几个人都赶了过去,关卓凡却把利宾拉在一边。

    “利先生,这里面原来用于运送华工的船,有多少?”

    “总有半数,”利宾小声答道,“现在经由广州和福州去往金山的人,越来越多,每年不下一两万人。”

    这也正是关卓凡想知道的事情。美国西部的淘金热,本来就已经吸引了许多贫苦的中国人,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四处举债,凑够钱买一张船票,到美国去一赌前途命运,现在看来,随着东部和西部铁路网的建设,又有更多的国人加入了这个行列。

    更不要说,那条横穿美国大陆的太平洋大铁路了。

    关卓凡没有再说什么,把码头上的事务,拜托给刘郇膏和利宾,自己要先回城了。

    上轿之前,他把婉儿叫到身边来。

    “婉儿,你都知道了,再过几天,我就要坐这些船,到美国去。”他看着婉儿那双大眼睛,平静地问道,“你跟你姐姐一起,待在家里等我回来,好不好呢?”

    一直都很听话的婉儿,这一回还是低着头,轻声但却坚决地说了一句。

    “我不!”

    (要准备明天出差的东西,晚上的一更可能要在十点以后了,见谅。)

    *(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扬帆起航
    到了九月十五日,一切准备就绪,松江军团开始登船船了。

    关卓凡用最后的时间,专门到黄浦江边的“上下高昌”,好好转了一大圈。

    这里是他心目中的“自贸区”和“工业园”。

    地块已经划出来了,驻防的轩军也已经到位,昔日荒凉的土地上,新募集的民伕们已经开始了劳作,而旗记铁厂的新厂房,已经有了雏形。整个高昌庙附近看上去,有热火朝天的感觉。

    “竹兄,”他笑容满面地对赵景贤说,“这里办事的人,真是得力。”

    他除了“五人委员会”之外,今天还特地带上了丁汝昌和容闳。

    “既是爵帅的吩咐,自然要大力赶办。”赵景贤笑着说,“何况一等爵帅赴美归来,请旨办理,那么这地方还要大兴土木的,不能不把功夫预先做好了。”

    现在每个人都已经明白了,当初关卓凡为什么说要一年后再请旨办理——只要在美国得胜归来,那么日后洋务上的事情,自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丁汝昌。”

    “标下在!”

    “你到英国的普斯茅斯,去考察船厂和学习海军的事情,我已经出奏了。”关卓凡指着江边那座旗记铁厂的船坞说道,“你要切实用心,不拘一年两年,你跟你水师衙门里的这些手下,还有纯甫先生派给你的那十几个人,一定用心,一定要把真东西学回来。”

    “是!”丁汝昌答了。看看关卓凡的面色。试探着说道:“老总。你说金台和百粤这两只船,能不能……”

    “不要小气!”关卓凡笑了,“螺旋桨的船一出来,明轮炮舰的日子就不多了。拿去还了给李泰国,多少还能收回一些船价,多好呢?倒是大小爱德华两个,还有那些愿意留在轩军水师的英国人,你要善加笼络。回来的时候,能把他们一起带回来,那就最好。”

    “是。这些天,我挑的那些人,也都在加紧准备,”丁汝昌躬身道,“就是有的人认字不多,洋话也还学得不太好。”

    关卓凡心想,婉儿倒是聪明,她认字也不多。洋话却学得不坏。

    “爵帅,丁军门说到认字。容纯甫倒有过一个提议,我觉得挺有意思。”赵景贤指了指旁边的容闳,笑着说道。

    “哦?”关卓凡转头来看容闳,极感兴趣地说,“纯甫,听听你的高见。”

    “爵帅,我这个不是专指水师衙门,也不敢说是高见,只是国家若想富强,如果没有更多的百姓能够识字,那是做不到的事情。”容闳说道,“现在江苏的洋务有了一点样子,立刻就觉得缺人,那些大字不识的人,哪怕是手艺再精到,学起洋人的东西来,也都是倍觉吃力。我是想,可不可以像西方的样子,在江苏办上几十上百所学校,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认字……”

    “嗯,是个好办法,而且是迟早的事情。”关卓凡先赞许了一句,才接着往下说,“只是迟和早之间,却大有讲究。”

    “请教爵帅,都有哪些讲究?”

    “无非是怎样给人家一条出路的事——”

    关卓凡知道,容闳说得很对,然而时机的把握,尤为关键。这个时期的中国,识字率很低,但就算在这样低的识字水平之下,人才却已经出现了相对过剩。

    过剩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不是富国利民的教育,而是制造官员的教育。读书人的出路,全在于一年几考,拼的是学而优则仕,涉足其中的人,一旦做不了官,就什么都做不了,也不愿再做了!

    再有一个,教育也是有成本的,且不说穷苦人家供养一个读书人要多少钱,就算不要钱,那也是牺牲了一个壮劳力,一旦学无所成,或是当不上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