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日落:老佛爷与光绪-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难怪王府里的仆人不禁要嘀嘀咕咕;难怪他们会诚惶诚恐滴溜溜转动着眼珠;难怪他们对太监要细细地进行察言观色,以期发现某种宝贵的迹象——发现任何可能带来希望的迹象。
  接下来,溥仪从他自己的家——醇王府被护送出来。从此以后,他永远也不可能再回到这个家了,因为他马上要成为一国之君了。所有奉命前来的太监簇拥在小溥仪的周围。这时候,他们与其说是太监不如说是卫兵,一路小心谨慎地护卫溥仪。忠心耿耿的奶妈也尾随其后,一边摇头,一边低声咕哝着。醇亲王走在这队人马的最前面。他本人现在扮演着《圣经》中亚伯拉罕的角色,他要亲手把自己的艾萨克献给习俗之神。他的儿子溥仪马上就要被放在满清帝国宝座的祭坛上,成为慈禧政治生活的又一个牺牲品。
  慈禧独断专行、一手遮天,对此虽然普天之下都义愤填膺,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阻止她。可能,慈禧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已有一种预感。因为人们总是迷信发生重要的事情总会有预兆——比如,慈禧在数小时之后就将躺在临终的床上。关于这一点,似乎没有显示丝毫的迹象——因为她是突然患病的,但一定有什么事使慈禧预知她天寿将尽。因此,她下旨召来了小溥仪,醇亲王则遵旨带来了自己的儿子。溥仪年仅3岁,他仅仅只度过了3年的幸福生活。
  阴冷的风不断地怒吼和呼啸着穿过北京城狭窄的街巷,它努力扭动着无形的手臂和躯体,仿佛虚无缥缈的群魔在夜色中狂舞,嘲弄那帮午夜奔赴紫禁城的匆匆行人。狂风渐渐停止了怒吼转而轻声地呜咽起来,这使得每个行人都联想到地狱里那些备受折磨的灵魂——好像北京这些年来所有的亡灵都前来向这群正在引渡溥仪的人表示哀怨。
  队伍中领头的一盏灯笼随风摇曳着,行人都不由低垂着头,躲避迎面而来的狂风吹打在脸上。阵阵狂风似乎想要把这队人马赶回到他们的出发地,企图把这件可怜的祭品吹送到其他地方去。北京的风沙,我们都曾有所耳闻,它从遥远的戈壁刮来,快如飞矢、无孔不入。风沙围着太监、轿夫和仆人们沉重的脚步旋转飞腾,飒飒不止地吹打着轿底和轿子的四角。疾风千里兮扬沙尘,雾霭沉沉兮垂天涯。尘埃茫茫,似云遮雾掩,疾风也难以将它吹散。月亮似乎也被风沙所隐没了,月光朦胧,变成了一个银白色的球——人们认为,这同样预示着灾难、不幸的来临。仆人们低声咕哝着,太监们相互之间也在悄声地耳语。摇曳的灯光勾画出他们黄脸颊上诡异胆怯的神色,他们平素不苟言笑、稍带粗野的面孔已无从寻见。
  年幼无知的溥仪,无法控制自己的不满和恐惧,依然啼哭不止;呜咽凄切出何人,声声湮没随风尘。京华悲凉夜幽深,几人无眠侧耳闻?月儿平静地悬挂在高高的夜空,任凭昏黄的沙尘的漫空飞舞,任凭疾走的狂风怒吼呼啸。
  奶妈紧紧将溥仪抱入怀中,怕他受到刺骨寒风的侵袭,把他的衣服裹得紧紧的。他们历尽风尘的狂吹疾打,终于来到了紫禁城前,而紫禁城的大门这时却关闭着。从这里进入有左、中、右三道大门。中间那道门专供皇帝使用,门拱最高。但是,溥仪这时还不是皇帝。他也只能从旁门进入。他们进去了,慢慢消失在紫禁城沉沉的夜色中。御用的城门仍然关闭着,还不可以让现在的小溥仪使用;但是,等他下一次回到这里的时候情形就会改变……
  太监们疾走向太后禀报了溥仪的来临。另外一些太监则遵照她的口谕做好了加冕仪式的一切准备工作,并且即刻传旨命所有皇族前来参加溥仪的加冕典礼。慈禧本人将亲自莅临现场指挥,以确保事情按照她的愿望一步一步得以实现。
  紫禁城外,北京的大街小巷空无一人。狂风依然在怒吼呼啸,纷飞的尘埃依然在每一个角落里疯狂地打着旋。此时喧嚣不止的狂风,在尽情嘲笑这尘世间的政治游戏。小溥仪仍在哀戚地啼哭,对别人的抚慰之言置若罔闻。真正心疼他的奶妈似乎已洞见其中的不祥之兆,因此只是默然不语。
  只需再过不多的几分钟,涕泪未干的小溥仪就会成为几亿人名义上的统治者。不久之后,幻想长寿的皇太后慈禧也将与世长辞。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御座已经摇摇欲坠。
  

四十六、窒息的加冕
小溥仪马上就要成为四万万人的统治者了,厚重的衣服裹得他喘不过气来。在太后作出让小溥仪继位的决定以后,就已降旨宫廷御用裁缝,让他们在溥仪进入紫禁城举行加冕仪式之前,为他准备好仪式上穿的衣服,即皇袍。所以,溥仪一进到紫禁城,就立即被穿上为他准备好的皇袍。
  这次荒唐的加冕大典我没有在场,但现在留居天津的太监小德张参加了仪式。在太后谢世以及李莲英辜负了她的信任以后,小德张就取代李莲英当上了总管太监。这个叫小德张的太监,后来在天津同我谈起了这场午夜里的闹剧。因此,我在这里所叙述的内容是有根有据的,都是基于我和他的谈话以及我对慈禧太后的直接了解。
  从溥仪踏进举行加冕典礼的大殿那一刻起,空气中就弥漫着一种出奇紧张的气氛。在场的人们根本没有正常登基大典中应该有的兴高采烈,也没有一种对加冕仪式的欣喜期待——加冕仪式标志着一个有可能改造中国历史的新皇帝的统治开始了。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每个在场的人都感到莫名的不安,他们各有所思、各有所想,每个人都表现出相互不同的反应。尤其是那些太监,由于某种说不清的原因使得他们对这类暗藏玄机的事情有着不可思议的警觉。
  先来看看小溥仪,他一直嚷着想睡觉,根本不愿意穿上那件新皇袍。在被迫套上皇袍以后,他由于感觉很不舒服放声哭了起来。再来看看他的奶妈,她暗暗咕哝着。而小溥仪的爸爸醇亲王则显得紧张不安。就连皇太后慈禧,这个平时冷若冰霜的女人,此时也掩饰不住自己的紧张。她紧张得坐立难安,不时起身离开御座,如同男人一样迈着流星大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一会儿双手叉腰,忽而又伸开,忽而又握紧拳头。自始至终她的双目锐利得像鹰、强悍得似狼,而两只耳朵竖直了似乎在倾听某种无声的声音。
  那些应诏而来的皇室成员彼此相视无语,只是怯怯地用眼光在相互探寻。不过谁也不可能真正理解面临的问题,也不知道别人究竟在询问什么。因为溥仪压根儿不想当什么皇帝,所以大哭大闹着反抗别人把他作为“祭品”。太监们则感到这实在不像一次真正的加冕典礼,反倒像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玩笑——尽管没有一个太监敢于表达出这种真实的想法。他们只是彼此互望着对方的脸——这些太监对皇宫里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曾耳闻目睹,有关这些鲜有人知的事情人们至今都无记录可查,但是那些确实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许多太监几乎从咸丰驾崩以后就在宫中生活,就开始耳闻目睹慈禧多年的生活。现在,他们年事已高,但是他们心里明白这个加冕礼十分奇异,实在不同寻常。
  这个大典对于这些太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嘲弄,或者说就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这次加冕大典使他们怀着某种难以释怀的恐惧而终身难忘。小德张这个太监现在居住在天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他在宫廷里的俸禄很高,他现在腰缠万贯,拥有数以万计的财富。他告诉我,他心里清楚这将是他亲眼目睹的最后一次加冕礼,而且也将是满洲人的最后一次登基大典。至少,对于出席溥仪加冕典礼的任何人的人生理应如此。另外,他还格外清楚:由于溥仪尚且年幼,慈禧肯定会继续执政,只不过她的天寿也不长了。当时小德张偷偷地看着她,注意到她心神不宁地走来走去,面容枯槁。他觉得自己正注视着一个行将就木的人。
  太监何以能预知或者说预感到这一切,这确实是万分奇怪、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对此,我不想不懂装懂强作解释。事实上,连太监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他们中的大多数愚昧无知,大概正是因为他们纯粹拥有天赋的直觉而没有经过人为的教化。我相信,他们确实能感觉到许多常人无动于衷的事情。关于这一奇异的现象,我甚至没有办法向西方人一一解释清楚。因为对于外国人来说,不男不女的太监简直就是人间怪物。这倒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有些人对于太监长年生活的宫廷一无所知,他们当然不可能明白和理解。甚至,生活在皇宫里的人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这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尽管小溥仪闹个不停,又蹬又踢拒不登基,受命行事的太监们还是把象征权威的皇冠戴到了他的头上,并对他躬身叩拜以示崇敬。甚至,连他的父亲也对他叩头不已,因为现在他的儿子已经是一国之君了,而他父亲本人只不过是个亲王而已。至此,整个仪式算是进行了大半。不过,由于溥仪从在自己的家里被唤醒到被迫戴上皇冠为止,自始至终十分厌烦所有这些程序,所以仪式一直进行得十分艰难。让自己的儿子顺利举行这一仪式,原本也是他父亲的良好意愿,这一点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得出来。令人遗憾的是,他无心地说了一些不妥当的话。在耐心而威严地催促溥仪——现在的宣统皇帝时,他一直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劝说儿子不要再像一个小孩,而要像一个皇上那样。参加大典的人听到他这样安慰溥仪:
  “儿子,快了,一切都快要结束了!”当时在场的人们都认为他的这些话预示了清王朝的垮台。
  一切都快要结束了!的确如此。3年之后的一个夜晚,刚才登基的那个孩子退位了——这似乎验证了他父亲的预言。
  新皇帝已加冕,至高无上的权威象征——皇冠已戴到一个不知世事的稚子头上。除此以外,对于背后的一切事情,宫廷内外都无人明确知晓。
  不久,皇太后将咽下最后一口气。在大清王朝溃乱之际,每一个关注大清朝廷的人都看到了小皇帝溥仪命运上空的乌云越积越厚。最后,全世界都看到了而且明白了它的含义——不过,年幼无知的溥仪仍然对此一无所知,而且他也丝毫不想关心。尽管一切可能发生的事必然与他的个人命运密切相关,但他却是对此最漠不关心的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十七、慈禧终辞世(1)
光绪驾崩归西之后,皇太后惶惶不可终日。不久以后,紫禁城内流言四起,有的甚至已经远播宫外。对于这些小道消息,北京的外交界也议论纷纷。当然,1898年光绪被迫退位的消息是人尽皆知。因此,驻北京的各国外交大使馆,甚至整个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太后慈禧仇恨皇帝光绪。人们对有关慈禧与荣禄的旧情往事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但是飞短流长多如牛毛,一些空穴来风的绯闻不断蛊惑人心。尽管人们真的所知甚少,但是在荣禄离开人世后,慈禧和以前确实是判若两人,这一事实倒是为宫里人有目共睹。慈禧在统治四亿臣民近半个世纪之后,她渐渐失去了曾经无比强大的控制力。她的统治不逊于过去任何一个清朝统治者,然而,随着她的年迈体衰这强大的力量已逐渐衰竭了。
  那个奸佞小人,那个御座后面残酷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