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滴水有多深-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耐份尤啤:芏啻瓮獬龊筇ひ构槔矗咴谑焓兜慕值郎先椿肴幻挥懈芯酢?床患墒鳎患商危稚系闹参镏徊还俏斯凵停鸵桓鋈说娜松负趺挥腥魏瘟怠3鞘械那楦校鞘械睦罚耆卫胗谧约旱母泄僦狻R桓鋈嗽诔赡暌院蟛趴济娑猿鞘校抟煊谠诙宰约菏敌械乩砩系目植乐饕濉5乩砜梢猿剑楦幸部梢猿健鞘且桓鋈饲颗∽抛约旱牟弊幼龀傻摹>鞘凶畛醯娜兆永铮碌牡乩砣梦易⒍挥星浊椋挥屑且洌挥心酢I踔恋蔽夜露赖刈咴诟呗サ姆煜独铮唤滞菲吹娜怂挂衾炙卸保疾恢涝颉
  简单的道理有时候反而不太让人明白。我的运气好,能有机会及时弄清一个真理:人是要回家的。
  在理想和梦境的城市里,人也不得不面对乡村小路尽头的老家。
  宣布拥有一座城市与一座城市是否肯拥有你绝对是两回事。了解这一点,对所有经历着城市和打算经历城市的人尤为重要。
  一九九八年七月的某一天,清晨起来,我就开始写出那首关于神圣、关于爱情、关于西藏的长诗《用胸膛行走的高原》。当我趴在写字台上忘情地写作时,百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雨正在我的头顶上倾泻。那场雨下了三天三夜。在写作长诗之前,我就应该去送儿子到老家县政府设在武汉的办事处,再搭乘长途客车,回老家度暑假。长诗写就后,暴雨还在下着。我将那叠诗稿从头到尾大声朗读了一遍,叫上儿子,出门在街边拦住一辆都快成为船的出租车。我们在六渡桥附近的一条街上下了出租车,顶着雨,低头一蹿,竟先进了紧挨办事处的一家私人药店。因为身上沾着雨水的缘故,我将拎着的包随手放在药店的柜台上。雨太大,当天的生意一直没有开张,药店老板的心情不好,他吼着不许我在他的柜台上放东西。我用城市的方言说,马上就会将东西拿开。我的不太流利的城市方言让老板一下子红了眼,他扑过来,抓起我的包,扔进门外的雨水里。在我愣着不知发生什么时,老板继续吼叫着,用标准的城市方言,讥笑我还没在这个城市里玩熟。我默默地走进雨中,从水里捞起自己的包。回望年久失修的办事处,就像看见了自己的根底。
  药店老板的轻蔑不是没有理由!我的确没将这座城市玩熟!那句话泄露的是城市最深的心机。城市在这一方面是不愿意拥有我的。
  城市的这种秘密,就像瞎子三福怀里揣着的那张电车车票。
  我不得不悲壮地认识到,在城市面前,乡村永远是一种宿命。
  我明白,在自己身上还有与城市格格不入的东西。这类东西不会因自己在城市里生存地位的高置、生活质量的良好而发生变化。就算是有一天,肉体化入泥土,它也依然存在。这东西不完全是情感,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用情感来形容它。
  在民间流传过这样的故事:从前人本是不死的,死的是蛇,人像蛇那样蜕皮。人在蜕皮时痛苦不堪,就想与那轻轻松松就死去的蛇作生存方式上的交换。主管天恩的哪位神仙,在人答复肯定不会后悔以后,安排了这项交换。不蜕皮的人很快就发现死亡已经临头,便毫不犹豫地后悔起来。所以说,人的本质是贪婪的,凡是没有得到的东西,人都想得到。为了能够得到,人会选择新的抛弃旧的。当新的东西到手后,人又会怀念旧的东西。从前,人是如此。今后,人仍将如此。
  有人这样形容过自己:他是一个在路上徘徊的儿童,手里拿着一分钱,却忘了母亲要自己买什么,怎么想都记不起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要买的东西最多就值一分钱。城市是乡村为自己的需要而建设的。最终得到满足的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不过,乡村里的人看见了自己的愿望近在咫尺,心里也有别样的满足。在所有对宇宙黑洞的解释中,最生动的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你去过舞会吗?你看到过年轻的男孩穿着黑色晚礼服而女孩穿着白衣裳在四周环绕着,他们手挽着手,然后灯光变暗的情景吗?你只能看见这些女孩。所以女孩是正常的恒星,而男孩是黑洞。你看不到这些男孩,更看不到黑洞。但是女孩的环绕使你坚信,有种力量维持她在轨道上运转。这些文字用来形容城市与乡村也是合适的。城市毫无疑问,是被男人宠爱着的女人。人在城市里生活,难得到乡村去寻觅那纯粹的体会。如果城市的舞蹈越来越奔放,如果城市的笑容越来越妩媚,那就是说,乡村正在它的身边。没有乡村,独舞的城市就会成为倚门卖笑的那一类女子。
  城市是欲望在地理上所能达到的顶点,乡村只是人的家园。
  没有城市,人在想象发展时,会少了大部分动力。
  没有乡村,人就要失去自身的安全。
  与没有乡村经历的人相比,一个拥有过乡村经历的人,会比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去爱护城市。因为城市在城市人的心里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梦想。拥有乡村经历的人思想正好相反:生活是第二位,梦想才是第一位的。这样的人会说:当我们在某一天听到松涛空前波澜壮阔时,并非是风力增加,而是松树林比从前茂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意识形态的煤(1)
在工业社会的普遍心理中,不会着重注意到,那些让人看着心烦,又每时每刻离不开的黑乎乎的煤,会是这个时代最深的乡村痛点。在机器制造的文明时代,再也没有哪一种工业用品,可以超越比乡村中被阳光晒得最黑的人还要黑得彻底的煤,而让乡村如此在意,又如此痛恨。这样的天壤之别,就连乡村自身也不曾预料到。
  童年的乡村小镇,天天早上都会飘荡着浓烈的人畜粪便气味。起大风的日子,这种气味自然消失得飞快。在大多数只有微风的日子里,能够抵消这些气味的是一种更为浓烈的气味。小镇上的铁匠总是在孩子们上学之前点燃洪炉,再在上面覆盖几铲湿淋淋的黑煤。只需几阵风箱声,强硫黄气味便席卷全镇。对这种并非与生俱来的气味,孩子们的态度不只是宁可喜欢,在那些没有风的早晨,还会故意钻进正在弥漫的煤烟中,一边大口呼吸,一边大声叫喊:吃烟!吃烟!快来吃不要钱的好烟!孩子们所说的烟即指供销社里摆着卖的香烟,所说的吃烟,是指吸香烟。在那样的童年里,多数人并不晓得,在耳鼻喉间弥漫的种种煤烟,正是在电影中所见到的日本佬、美国佬,往华北平原地道和上甘岭坑道中所投放的致命毒瓦斯。大约偶尔有人说起过,因为无人在意,便像没有说过一样。
  在一些远比我们这里发达的欧美地区,至今人们还在孩子面前说着十八世纪前后最为流行的话:不得玩煤,否则,圣诞节礼物就只有一块煤。不记得这是在哪本小说上读到的,因为不清楚这话的来由,读的时候只晓得莫名其妙地好奇。
  在实际上,对煤的越来越陌生,是从对煤的认识得太过清楚的那一天开始。表面上,令我们小时候百看不厌的煤,是远古时期高大的鳞木、封印木、古银杏树、古白桦树的化石,其实是两亿六千万年前地球从太阳那里获取的过剩能量的积蓄。在煤的黄金时期,使用它和不曾使用它的人曾经荒唐地一致认定,煤是一种生长在地底下的特殊生物。随着对煤的深刻认识的到来,人们反而频繁地陷入在煤的背景下,对人的堕落危机的极度忧虑。
  不要玩煤!这样的话只不过口头上说顺了,一时改不过。天下哪有不玩煤的孩子?特别是那种掺进水,拌上黄泥巴,还能放进铁匠铺的洪炉里轰轰烈烈燃烧的黑煤,总会让一茬接一茬的孩子,蹲在不远不近的地方,一动不动地盯上半天。就像计量中的十六两制早已被十两制所取代,大家还是爱说半斤对八两,那些敢说半斤对五两或者半公斤对五百克的人断断没有错,却注定会遭受某种讥笑。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些,莫不是历史通过文化留下来的专门痕迹,一个人在岁月中泡久了,就会情不自禁地珍惜起来,因为正是这些看上去一点也不重要的痕迹,悄然标志着日常生活的质量。就像现在的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譬如刚刚睁开的婴儿眼睛,譬如清清白白的天上月亮,煤固然不可能比它们干净,却能远远胜过其余的大多数事物。
  纯煤很黑,却又是自然界中罕有的干净。
  在欧美地区,英国人对煤的发现与使用是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英国历史开始于罗马人的入侵。公元前五十五年和五十四年,恺撒大帝两次率大军入侵英国,均未成功。当然,恺撒大帝的目的未必是真的想征服,而是想警告作为土著的凯尔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别的国家正受罗马人奴役的同族。真正对英国的占领是在公元四十三年实现的。此后近四百年里,罗马人帮助英国人修建了许多注定会成为名胜的城市和教堂。当然,在任何军事入侵的借口背后,莫不是对其资源的虎视眈眈。不管当事者愿意和不愿意,似这样强大的军事行动,同样注定是对历史发生影响的,哪怕在多少年后也是如此。公元一九三四年,国际铁路协会以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作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表面上看是对“铁路之父”史蒂芬逊设的纪念,实际上情况却是公元前五十五年前,罗马大军入侵英国时的战车车轮宽度。那个时期的英国大地上,到处都是罗马战车和各类仿古罗马战车的车辙。史蒂芬逊设计制造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车时,正是以此载人与运煤车之辙宽为轨距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意识形态的煤(2)
罗马人入侵英国的那个时代,乌黑闪亮的煤一度被称为“英国宝石”。古老的外国人没有玩虚招和花架子,如此称谓最早出自一位罗马作家的笔下。在那个时代更容易激情澎湃的作家,显然被这种祼露在英国土地上的黑色矿石所震撼。来自占领军中的工匠们,更是创造性地将其雕琢成新艳奇异的首饰,致使那个时代因有男人在外征战掠夺,而变得最为摩登的罗马女人,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希望得到这种被称为煤玉的英国宝石。
  二〇〇八年深秋,陪北京的一位朋友去江汉平原上的天门市。朋友要实地考察石家河古人类活动遗址。那是五千年前到四千五百年前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一座城市。隐约可见的古老城墙与护城河痕迹还在环绕,从地下初步发掘出来的旧时遗物上的图案,让人惊讶地联系到千里之外,成都平原上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中出土的雕刻,二者之间太相似、其师承关系太明显了,因为后者要比前者要晚一千年到两千年。在那样的现场,想不认同当地考古人员的判断很难:既然可以依据某些雕刻图案神似胡人,而推想三星堆或金沙文化有可能源自遥远西方的胡人,为何不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来证明,古石家河城的神秘消失是因为古石家河人为躲避洪荒,逆流向上迁徙到成都平原呢?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古石家河人的墓葬中发现了作为陪葬品的煤精,要比“英国宝石”早上若干千年。将煤精作为死也要带走的宝物,这样的文化在五千年前,应该是足够强大的。
  纯粹的煤就像人性处在婴儿时期,真的很干净。在那场战争到来之前,英国人就发现了纯煤的可燃性。那些青铜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