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盲动和混乱。
有鉴于此,聪明人跟同事交往,虽然总体上要坦诚相待,但是对那些如果传播出去,会对自己、对集体的事业造成不利的信息,还是得话到嘴边留三分。
第一、可造成同事对自己产生负面印象的话,不要跟同事说。同事之间既是合作者,同时又是竞争者,这种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同事之间,尤其是在涉及到双方利益有冲突的问题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不负责任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情况,交往中不注意分寸,风格轻浮随便,都有可能引发同事对你的人品和能力做出负面的评价,招致对方的轻视和欺侮。另外,平时的时候,大家关系都不错,胡乱说话问题固然不大,但一旦涉及到个人利害,人为了维护自己,就有可能不择手段。这种时候,你从前无心透露出的自己的弱点或糗事,就有可能成为处于竞争地位的同事攻击你的利器,那时候你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第二、不要无端挑同事的毛病。前面我们曾经提倡经常鼓励、表扬同事,那么用不着废话,你就应该明白,还得注意避免反方向的问题:那就是尽可能地不要批评同事。
同事之间,朝夕相处,时间长了,就不怎么顾及分寸,喜欢互相开玩笑、斗嘴,弄得不好,就容易伤害彼此的感情。逞一时口舌之利的行为,最好能避免就避免。尤其不要揭人家的老底、拿人家的隐私、痛处说事,专门给人家难看。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你可能一时占据上风,可事后难保不被同事找回去。相敬如宾,才是智者所为。
第三、不要跟同事批评、指责上司或其他同事。每个人在单位里都会有比较知心的同事,工作中遇到麻烦、困扰,就会习惯性地跟对方倾诉一下,释放一下心理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说的话往往是是指向上司、其他同事的批评、指责或抱怨之辞。这些话没准就会传到上司、其他同事耳朵里面,从长远看就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技巧回放
★ 好人出在嘴上,想要同事关系好,首先得嘴巴甜,经常赞美、表扬同事的优点、长处、或者其它值得关注欣赏、肯定的地方。
★ 卖膏药的都是光说不练,跟同事结交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净来虚的可不中。经常给同事一点小恩小惠,这样对方才能意识到你的善意,在你有事的时候,才肯为你出力气。
★ 人在休闲的时候最容易接近,跟同事一起吃喝玩乐,尽可能地培养共同兴趣,挖掘共同语言,并不是浪费时间,并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更重要的是为了搞好关系,方便开展工作。而且要是你睁大眼睛、支棱起耳朵,一不留神还有可能获得不少有用的情报呢。
★ 跟同事混熟了,最忌讳口不择言,家长里短的,啥都跟人家乱说。可能造成同事对你产生不好印象的话、没什么必要批评同事的话、针对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批评和指责,都要避免跟同事说。只要你说了,早晚有后悔的时候。
26 给人家面子自己才有面子,不引发抵触也能支使同事
一群工人在车间里安装电动机,其中包括担任主要职责的几个钳工工人和几个起重工人。数吨重的电动机非常笨重,工人们费力地反复调整着位置,都有些厌烦和气急败坏。钳工小吴蹲着身子在底座旁目测距离,不时提示其他工人用工具调整电动机的位置。
“说你呢!利索点!往左点,听见没?”小吴见右边角上的一个起重工有点走神,配合不了大家的动作,就没好气地冲他吆喝起来。
“你说谁呢?”被吆喝的起重工人脸色立刻就变了,随即撤回手里的撬棍。只听见“嘭”的一声,电动机的一个支脚随即落地歪向了一边。愤怒的起重工,挥手招呼自己工种的人马,离开了工作现场。剩下发呆的小吴和其他沉默的钳工们。
小吴究竟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得罪了起重工人们呢?
蛇无头不行,同事们之间一起工作,在上司不在的时候,也往往有一个因威望、资历或年龄而自然形成的“头儿”,或上司临时委派一个同事负责,带着别的人一起做点工作。
问题是,同事之间属于平级,并无隶属关系,有时候,被领导的人往往还比临时领导者的资历要高、年纪更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被领导的人本来就可能潜藏着不服气的心理,要是担负临时责任的“头儿”再不注意领导的技巧,就常常引起被领导者的反感情绪。类似的情况,在权力比较小的基层干部领导其他员工工作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们常说,兵头将尾最难当,难当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
这就要求,暂时担负领导责任的人,在支使其他同事配合自己工作时,需要注意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否则的话,就很容易造成顶牛现象,不仅工作干不好,还会把同事关系搞僵。
没有职权或没有足够的权威,却去领导人,有时候是很恐怖的,因为你的领导在某种程度上是非法的,人家的不服从或反对却是合理合法的。能让自己无权领导的人服服帖帖地听自己的话,的确是考验一个人有没有资格当领导的重要标准呢。
在支使你无权领导的同事时,你可以采用的技巧有这样两个:那就是让被领导者自主选择服从领导的方式、和从情感的角度跟同事说明问题。
提供多个选项,让被领导者有选择被领导方式的自主性
如果你有小孩的话,你是怎样让孩子听话的呢?要是你的孩子在应该睡觉的时候不肯上床睡觉或者不肯穿衣服,你是怎么处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前面说过的第一个技巧:让孩子自主选择被领导的方式。通过给小孩提供一些实际上都符合你的要求的选项,让小孩在服从你的过程中有主动参与的成分,小孩就会乖乖地跟你合作了。
比如习惯上你可能会直接跟小孩说:“吃饭了,赶紧坐到桌子旁边去。”小孩听了你的命令,就有可能陷入抵触情绪,继续到处乱跑个不停。要是你跟孩子说:“吃饭了,你想坐在窗户旁边还是坐在电视对面啊?”小孩就会觉得自己是比较自由的,想干啥就干啥,就会乐于听从你的命令。在心里上没了抵触,行动上就会立刻跟你合作的。
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成年人。研究显示,有些处于监禁状态缺乏行动自由的犯人,会试图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控制,比如移动床的位置、来回调整活动室的电视机的亮度和色彩度,而这些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降低其暴力倾向。还有研究表明,那些被授予灵活机动权力的员工,在完成工作时往往有更高的积极性。
人,其中当然也包括小孩和你的同事,需要一种能够自由支配自己行动的安全感。要是他们得不到这种安全感,他们就会陷入焦虑,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悖反行为。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导致行为和心理问题。
继续拿前面钳工小吴遭遇的情况说事,在他需要起重工同事配合自己的时候,除了注意语气口吻方面的问题——因为自己毕竟不是人家的领导——还可以用设置可选项的方式,给与起重工同事自主选择服从方式的自由,消除其抵触心理,接受小吴的指挥。比如他要是能这么说的话:“嗨,说你呢。往左点还是往右点?我看是往左点好,你看呢?”对方的抵触情绪就会大大减弱。当然这么说话的确有点费劲,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用情感逻辑说明问题,公事私办
可以用来让同事听话的第二个技巧是,用感情逻辑而不是理性的逻辑跟同事说明问题。有很多事情,明明是对同事有现实好处的、或者至少也是同事职责范围内的,但是你不能跟同事讲大道理,说对方是应该应分的之类的话。你必须把要同事接受领导的理由,从冷冰冰的大道理转化成彼此之间的私人情谊,从公事私办的角度来要求对方的合作。
比如说你时电脑公司的机修人员,老板不在,你接了客户的投诉电话,想让一个同事去修电脑,说什么“公司花钱雇你就是要你来干活的,我虽然是临时负责但也是领导级别,我必须留下来看家,你闲着没事所以要你修电脑”之类的话,稍微厉害点的同事要是不跟你开掐才怪。
但你要是跟同事诉苦说:“这电脑要不赶紧修好,老板回来能把我吃了!还要我看着这个破电话,我也没空去修啊。哥们,你出去帮我修一下,你看怎么样?”对方要是不傻的话,当然会美滋滋地拎起工具包出门的。
你这么一说的时候,就营造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情感的逻辑:客户的电脑修不好,继续来投诉,老板回来要收拾你,同事去修电脑,等于是帮你的忙,而不是被你所支使。是帮助人、而不是被没权领导自己的人所领导,同事由于不会产生自卑感,就比较容易接受。
技巧回放
★ 让同事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他们的被领导方式。要是你能帮同事建立起一种他们不是被你领导,而是对工作享有完全的自由的感觉,他们会更乐于服从你的领导。
★ 要从情感逻辑的角度跟同事说明问题,要把接受领导的理由,从生硬的大道理转化成同事容易接受的私人情谊,公事私办。
27 职场青云直上,人际关系是决定因素
我的朋友小苏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热情很高,有一次喝高了说自己在三年内一定要做到部门的主管。三年过去了,他却还在原地不动,搞原来的技术工作。虽然小苏自以为下了很大的功夫,动力很足,可是在升职的高速公路上,就是快不起来。在工作上,他是非常努力的,而且也有不错的业绩,可是不管他怎么努力,现实中的自我还是跟理想中的自我有一定距离。
渐渐地他陷入了深深的沮丧。开始以一种混生活的态度对待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在单位的盘恒时间,工作上的事情能推就推,能少做决不多做。下班后跟女朋友一起玩魔兽世界,或者喊我们一些熟人出来喝酒。
我发现小苏的问题后,就找时间有意识地跟他聊工作上的事情,慢慢地发现了他的症结所在。——认为不努力工作就不能出人头地,小苏所以倒霉,其实并不是没能力,说到底就是被这种错误的道德主义的谎言所误导了。遭受了一些挫折后,他又犯了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错误,以为反正工作也没用,不如穷混日子,挣点银子养家糊口完事。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职场过分努力工作的人,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重要的升职机会、取得巨大的事业成功。要是你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你还能有时间有精力放在人际关系上、放在职位晋升上吗?当然没有。
职场中最吊诡的一个事实是:越是努力工作的人越得不到升迁。傻瓜怎么可能得到升迁呢?不可否认,评价一个人在单位成就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务的高低。除非甘心一辈子做个活机器似的技术人员,人在职场中就不能过于太努力工作。
要是你不花点时间,跟那些可以帮你升职的人搞好关系,你就不可能升上去。说白了,上司并不在乎你有多能干,而在乎你有多在乎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