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11月28日举行的《中国文学》创刊招待会上,散发的编委名单中有一个名字被墨笔抹掉了。拿到名单的人,都好奇地猜测着那个被抹掉的人是谁,还有人拿着那张纸,冲着灯光 照来照去,想看清楚墨笔下面的字。
那个名字是艾青。
艾青1940年到延安的边区文协,从此与丁玲相识并成为朋友,私交一直甚好。1958年他们都被打成右派并先后去了北大荒,1979年又先后回到北京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同在作 家党支部过组织生活。丁玲第一批拟定的编委名单中就有艾青,但艾青的态度始终犹豫不定。11月20日、21日,丁玲和陈明连续两天去艾青家,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
艾青为什么拒绝?
有一种说法是:艾青和舒群有矛盾,由于舒群的关系,艾青不同意当编委。
2002年8月21日,我和李向东去看望艾青的夫人高瑛,听高瑛讲述了真实的原因。
高瑛说:艾青不当编委,主要是我的主意。1984年秋天,有一天我不在家,丁玲和陈明到家里来,请艾青当《中国文学》的编委,艾青感到盛情难却,就答应了。我回来后听说了 ,很不高兴,对艾青说:坚决不能当这个编委。现在作协那么多刊物,又是《人民文学》,又是《中国作家》,冯牧还是《中国作家》的主编,还有必要再办一个《中国文学》吗 ?这不又是搞宗派吗?我们不参加他们的宗派。你想想,历史上几次你受害,都是吃了宗派的亏。在延安时,马加写了一篇小说《间隔》,写没文化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女青年结 婚后发生冲突,登在《解放日报》上,引起许多老干部不满,王震还骂了娘。丁玲那时任《解放日报》副刊部主编,动员你出来讲句公道话,你就写了一篇《了解作家,尊重作家 》的文章发表了,结果在整风时受到了批评。
后来高瑛写《我和艾青的故事》①,也写到这件事,说当时有很多舆论,说丁玲是在招兵买马,拉一帮人,给自己立一个文学山头。高瑛听到后就劝艾青说:“你不要给别人当轿 夫,抬轿子了,丁玲要折腾,就叫她去折腾,你不要老是叫人家牵着鼻子走。过去你是深受宗派之害,老婆孩子也跟着你吃了二十一年的苦,历史的教训可得吸取。我看《中国文 学》就是办起来了,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文艺界太复杂,我们要远离是是非非才好。”艾青听了若有所思,说:“文艺界的问题,就是宗派的问题。现在刚刚出现稳定的局面, 看起来宗派矛盾又要浮出来了。宗派斗争,说穿了就是权势之争,一旦兴风做起浪来,文艺界又要无宁日了。”又说:“其实丁玲想办一个文学刊物,搞一个文学阵地,也不是什 么坏事。她不是经商做买卖挣钱,用不着七嘴八舌的。”说罢,艾青就给丁玲打电话说:“你们走后,我想了想,《中国文学》的编委够多了,我就不凑热闹了吧,以后我给刊物 投稿就是了。”过了几天,《中国文学》编辑部主任牛汉来了,说请编委们聚一聚,吃顿饭。艾青说:“牛汉啊,我们过去荒废的时间太多了,你写诗写得那么好,我希望你能把 力用在写作上。”
陈明11月20日日记中说:到艾青家谈出任编委事,艾青动摇,高瑛阻挠。
这里,有一个背景不能不考虑到。198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邓小平讲话中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会后全党学习贯彻这一精神时,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丁玲、 艾青、臧克家、欧阳山等人并做了报道。后来就有一股风,把他们称为“四条棍子”,诬为极“左”。有了这一系列“前因”,高瑛不愿意艾青去跟着丁玲跑,自然可以理解。
最后确定的编委一共有十五人,按姓氏笔画排下来是:王朝闻、叶水夫、邓友梅、西戎、西虹、朱寨、杜鹏程、陈涌、陈翰伯、草明、秦牧、秦兆阳、贾平凹、姚雪垠、曾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4。 期刊不能如期登记,卡壳了(1)
丁玲、舒群忙着找稿子,曾克则忙着办理期刊登记事宜。8月下旬,曾克以丁玲的名义给作家协会党组起草了第二份报告,汇报说:“刊物定名《中国文学》,综合性文学双月刊, 每册20个开页,主编是丁玲、舒群,副主编是雷加、魏巍、牛汉、刘绍棠。”同时“迫切希望能尽快取得登记证(书号发行证),俾能及时解决印刷、发行等问题”。
8月27日,星期一,唐达成来到丁玲寓所,专门谈办刊的事情。他告诉丁玲,他将开介绍信亲自出马,去出版局交涉办理,党组还要找中宣部,为刊物申请编制及30万元开办费。第二天,中国作家协会便给文化部并出版事业管理局打了报告。报告 称:“最近,中国作家协会在进行整改工作时,副主席丁玲等部分驻会老作家提出,拟创办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文学刊物,经作协党组研究同意。该刊定名为《中国文学》,由丁玲 、舒群同志任主编。《中国文学》编委会人选及编辑力量主要将由老作家自己承担,同时吸收少量中青年骨干编辑参加,还将借助部分社会力量共同负责编辑工作。……以上计划 ,恳请得到你们的大力支持,及早批准《中国文学》登记出版。”
谁也没有想到,期刊登记的事情远不像预期的那么乐观。第一道关口就卡在了出版局。期刊登记证,也就是他们称之为“执照”的那个法律文件,它的审批需要一个繁琐的流程, 需要一个缓慢的周期。而这个“执照”的意义,也确实相当于工商企业的营业执照,它是刊物的合法身份证明,没有它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就说眼前很急的一件事情吧,刊物要 想明年通过邮局向全国发行,就必须在今年的9月15日之前,拿着你的合法文件到邮局去报计划。过了9月15日,邮局就不管你明年发行的事情了。另一个大困难是没有经费。虽然 丁玲开始有民办公助的想法,但大家在讨论中认为这个办法一时难以行得通,不可能一下子就筹集到资金,还是得走上级拨款的路子。一个是证,一个是钱,下边的人在跑腿,丁 玲则要跑关系。她找中宣部要求帮助尽快解决期刊登记证,找作家协会希望能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9月7日上午,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梁光弟奉贺敬之副部长之命来到丁玲寓所,听她详细讲述了刊物登记的情况。9月8日,丁玲又给中宣部和贺敬之副部长打了一份报告:“《中国 文学》计划于明年年初出版,并向全国发行。按邮局规定,由邮局发行征订,必须于本年9月15日前和邮局谈定,过期邮局即不接受,不能如期向全国发行。因此,我们恳切希望出 版事业管理局能体谅我们的这一实际困难,提前审议作协的这一申请,早日批准并发下登记证,俾能及时向邮局商谈解决全国发行征订的问题。我们也恳切希望得到领导上的支持 与帮助。”
公函发出,丁玲非常乐观。9月11日,她在《中国文学》筹备会上还十分自信地说:“作协党组已经给中宣部正式打了报告,由贺敬之送胡启立同志批,十五六日即可正式登记。我 们打算要15个人的编制,30万元的开办费,这些还需要中宣部同意。拿到钱以后,要开几个会,第一个是各主要刊物负责人的联谊会,第二个是记者招待会,第三个是作家座谈会 。此外,还要单独开一个编委的会。”。 最好的txt下载网
4。 期刊不能如期登记,卡壳了(2)
但是,出版局方面依然没有任何松动的消息,而9月15日这个日子却越来越近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还没有出世的婴儿,就胎死腹中吧。9月12日上午,丁玲去京西宾馆开会,中午 回到家里,心情极坏,说她听到一个消息:新办刊物须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方能出版。又多了一层手续,多了一道关口。据说一同报送待批的,还有文联的《戏剧报》。怎么批一个 刊物都要经过书记处了?越来越麻烦,越来越困难了。
情急之中,丁玲想起一个人,一个在延安时期就认识,而现在权力非常大的人——总书记胡耀邦!1978年丁玲还在山西乡下,为了解决自己的冤案,曾经给胡耀邦写过申诉信,在 中组部为丁玲恢复名誉的问题上,胡耀邦又起了关键性作用。现在她又要向他求助了。当晚,丁玲几经思虑,拿起笔来,把急切的心情和求助的渴望,铺洒在几张雪白的“中国作 家协会”公文纸上。
耀邦同志:您好!您是很忙的。我来北京五年了,虽曾有过去拜望你的想法,但我不愿占去您宝贵的时间,也不愿以私事、小事去麻烦领导同志,我要体贴你们。可是今天我无法 克制我要找你的心情。请你原谅我!我先写这封信给你,希望你为我解决目前有关我的工作问题。
我已经80岁了,(身体、脑子都还很健壮),而且许多年许多年(足有30年)没有担任任何工作。自然我多年的劳动也是为党为人民服务,可是究竟不是最适合我的工作。回北京 这五年,总算写了60万字,出了五本书,但我对此是不满足的。最近中组部实事求是为我做了“为丁玲恢复名誉”的通知。我感激党,感谢党中央,及组织部的同志们。我无以为 报,决心同意一群老同志对我提出的要求,他们希望我领衔为党办一个文学刊物。我考虑再三,为了广泛团结全国的老中青作家,着重正确引导和培养青年作者,繁荣以改革为主 要标志的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这是很有必要的。我拟以民办公助的方式,也可以找到代为出版的地方,逐步过渡到自力更生,自负盈亏,扩大经营范围,争取上交利润。此事 已由作协党组批准,并转呈中宣部批示。我们已经着手筹备,主编为我和舒群、魏巍等,明年一二月可出版。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上级领导批准。我以为不至于有什么问 题。只是9月15日邮局将截止向全国发行的预订工作,为此我心急如焚。此事只有你能帮助,恳请予以支持和指示,以便解决困难。如需了解详情,请指定时间,我当面陈。
第二天一早,她让我把信送给住在同一幢楼里的李锐同志,请他将信转交胡耀邦。她给李锐写了一封信说:“李锐同志:请你为我转呈一信,你看后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我的确 是难安难睡。
我不相信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事,我不能做。要是如此,我只得万念俱灰,决心当隐士去了。麻烦你了,还请你鼎力帮助!”
关键的9月15日到了,这一天是邮局的截止日期,这一天也是京西宾馆座谈会闭幕的日子。上午举行了闭幕式,习仲勋、胡乔木、邓力群等中央领导都来了,并和大家一起照相。习 仲勋、邓力群主动和丁玲打招呼,说:“你写给耀邦同志的信我们都看了,你办刊物没有问题,邮局那里我们去说。”邓力群说,有些具体问题还要进一步商谈。
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发了话。9月19日下午,唐达成、张僖来到丁玲家里,商谈办刊的一些具体问题。之后不久,唐达成给作协秘书长张僖写了一个条子:“张僖同志:丁玲同志主办 的刊物正在积极筹备,关于编制和经费也已写报告向中宣部申请。但现在筹备中就需用钱,因此丁玲同志提出请作协先借五万元给她,以便筹备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们应该支持。 请你考虑定夺。”唐达成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