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庐山老相册2-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庐山回来,朱德常去玉泉山居住,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贬的彭德怀居住在附近一处叫吴家花园的农庄里。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倒霉后,正好朱德也闲居在家,就经常去郊区的吴家花园和彭德怀下棋。
  

庐山会议上;朱德手举一半高(2)
朱德只要在玉泉山,就经常去彭德怀的院子里,没有别的事情,就是下棋。他们几乎不谈政治话题,一个政治倒霉的元帅,一个政治外围的元帅,一个软禁,一个赋闲,刚好,棋盘能为他们增添一点生活色彩。他们坐到棋盘前,顿时有了两军对垒的厮杀快感。被压抑的情绪,通过咫尺的棋盘猛烈地宣泄。这对战场上的正副司令,一尺见方的棋盘成了二人继续施展军事才能的用武之地。只要一开战,和善的表情全没了,拼命要将对方的军。
  (顾保孜: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
  (本文照片由黄健、周蔚霞提供)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庐山军官训练团创办缘起(1)
郭必强
    定点庐山
  1926年冬,蒋介石从浔莲公路走下汽车,伫立山麓莲花洞坪场,昂首庐山叠翠的群峦,心境顿觉开朗。他摆了摆手,示意不坐备好的凉轿,率领警卫、副官等一干人等,从莲花洞出发经好汉坡上山。
  这是蒋介石第一次上庐山。北伐军节节胜利,已经攻入江西,准备与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决战。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率部下上庐山并不是游山玩水。踌躇满志的蒋总司令,心中早已有了更宏伟的计划,他要承传中山先生“遗志”,统一全中国。
  早在广东时期,他主持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这次北伐,真正能打硬仗的还都是他校长麾下的学生军。他曾在多种场合赞扬、嘉奖勇猛善战的黄埔子弟。可随着北伐的推进,蒋介石欲定都南京,偏于一隅的广东不再适合为大本营。以黄埔军校起家的蒋介石,此时面对此景,他不禁被这秀美的景色、险峻的山峦、宜人的气候深深吸引住了。后来他在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时就坦承:“早在我第一次上庐山时,就看中了这个训练、培养军事人才的好地方!”
    二将进言
  真正使蒋介石决定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是源自其部下两位军事将领的提议。
  1932年冬,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约50万人的兵力,任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军以歼灭国民党军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炮万余门的赫赫战果,获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6月,蒋介石在南昌行辕召开军事会议,研究第五次“围剿”的新战术。
  这次军事会议上,两位为蒋介石东征西讨的川军旅长柳维垣、独立36旅旅长戴岳,先后向蒋介石建议采用“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这与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第一是筑堡,第二是筑堡,第三还是筑堡”的主张不谋而合。蒋介石采纳了柳、戴两将军的建议。
  采用筑堡围剿新战术,第一要旨是训练军事指挥官。蒋介石眼前一亮,脑海中迅速闪动着庐山,谋划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对“围剿”红军的军官进行政治教化和军事训练。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亦谈及国民党二将的建议,以及蒋介石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的起因,这又可为印证。
    亲临选址
  蒋介石“围剿”红军求胜心切,立即致电原江西省政府主席、当时主管军训的国民政府军事训练总监部总监朱培德,命其在南京负责筹划庐山训练、聘请教官、划拨经费等项事宜,自己则从南昌行辕径直上山,亲自视察选址。
  20世纪30年代的庐山,已形成以牯岭镇为中心的山城。蒋介石计划中的军官训练团的规模,牯岭显然不能容纳。第五次“围剿”在即,首期军官训练,就暂时先以简易建筑临时充之。同时责成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迅速筹办,选定庐山东谷掷笔峰下谷地,规划构筑以传习学舍、大礼堂和图书馆为主体的庐山军官训练团三大建筑,以作学员住宿、开会、学习之所。
    开学典礼
  1933年7月18日,庐山军官训练团举行首期受训军官学员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庄严而又隆重。身着戎装的中央军各级军官,在牯岭南坡黑鸦鸦地站立了一大片,个个满脸虔诚,肃立着聆听蒋总司令的训诫。
  首期受训帷幕刚刚拉开,一切事务接踵而来。庐山军官训练团的种种筹办事宜,均是在蒋介石亲自过问下紧锣密鼓地进行,从庐山发往南京、南昌的电报一日数封。他一面亲自催办临时训练营地选址、施工,一面电告朱培德,以其名义邀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杨杰校长、张治中教育长及骑、炮、工兵各校校长,并遴选其部下中最优秀的教官,随同朱培德和军事训练总监部各兵监官长速至牯岭,蒋介石召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军事专家,共拟训练团教学计划,开设各类军事与政治训练课程。
    旨在“剿共”
  创办庐山军官训练团的目的就是“剿共”。
  蒋介石发布命令,责成南昌行辕选调在江西“剿共”的各级军官,从1933年7月起分三期轮流参加训练。每期训练时间为14天,每期2 500人,共计训练中下级军官7 500余人。给这批###军事骨干上训练课程的教官,均是军事训练总监部从各级各类军事学校抽调的优秀的射击、通信、工兵、炮兵教官,对受训学员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山地战术和步炮联合演习。蒋介石还亲自聘请了德国、意大利和美国的军事顾问,研究了德国顾问提出的“步步为营、步步推进、筑堡固守”的堡垒新战术。
  与此同时,蒋介石与各路军事将领在庐山部署第五次“剿共”计划。这次会议总结了前四次“围剿”失败的原因,制定了“堡垒政策”与“经济封锁”并举的剿共方略,还抽调了华北驻军大部至江西,增援对红军的“围剿”。
  首批轮训结业的军官们,通过短期的系统军事和政治训练,毕业时由蒋介石亲自颁发结业证书,受训后回到原部队,并负有再行对其部下训练之责。
  1933年9月,蒋介石亲任“剿总”司令,指挥以受训军官部队为主体的65个师约100万人的兵力、200多架飞机,对中央红军及其苏区开始了第五次“围剿”。至年底仅在江西全省就筑有碉堡4 000余座,受训的军官们充当了战斗的急先锋且来势十分凶猛,加之红军受制于错误路线指挥,终遭失败。红军被迫放弃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于是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万里长征。
  

庐山军官训练团创办缘起(2)
(郭必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杂志社主编)
  (本文照片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
   。 想看书来

白鹿洞书院组照
冰  如
  1921年英文版《历史闻名的庐山》上,有一组庐山白鹿洞书院的老照片,堪称中国书院史上最早以摄影形式存留的历史资料。而庐山五老峰东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古代高等学府,无怪乎《天下书院志总序》中称其为“天下书院之首”。
  这组照片不仅有百丈松环绕的书院、牌楼、礼圣门、孔子塑像等镜头,还有一张洞穴中置白色石鹿照。据史载,唐贞元年间(785-804),书生李渤兄弟俩在此隐居读书时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而白鹿先生栖息处又恰是古木参天、四山环抱的山谷盆地,地形似洞,故称白鹿洞。此后两位明朝地方官,竟按照白鹿洞里没有“洞”,犹如读书人未读《六经》的逻辑推理,人为地凿了个洞,又命石匠琢了个石鹿置于洞中,这大概就是这张“白鹿洞”照片背后的故事了。
  白鹿洞位列名扬海内的天下四大书院,是在宋朝。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赵光义将国子监所刻的一套《九经》颁赐给白鹿洞书院,此后理学集大成者、教育家朱熹又将它办成讲学式书院,请陆九渊等大儒到此讲学,还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教条》、《教规》,将书院推向了鼎盛时期。这些《教条》、《教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组照片中的碑刻略见一斑。教规实际上成为此后几百年中国书院办学的指导方针,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甚至对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的教育,也有极广泛、持久的影响。至今这些国家的学校,还原原本本地尊崇和执行朱子的白鹿洞书院教条,视其为“教育思想的源泉”,称庐山白鹿洞书院是“思想上的故里”。在美国檀香山,还主办过朱子国际学术研讨会。
  书院薪传至元、明、清,虽时盛时衰,千年书院依然是名贤设教的圣地,直至1903年停办。停办后的白鹿洞书院,成了文人发思古幽情的胜迹,择胜登临者络绎不绝。1927年夏,革命正处于低潮,白色恐怖严重。经组织决定,带病工作的刘少奇同志上庐山休养,时任张发奎部第二军军长的贺龙,还专门为少奇同志安排了从武汉到九江的乘船。上山后听说国民党要员汪精卫要到庐山,鉴于汪精卫认识自己,刘少奇只得立即下山到白鹿洞暂避。在白鹿洞期间,他饱读了书院的大量藏书,对洞中琳琅满目的碑刻,逐一浏览。孰料,没多时汪精卫也到了白鹿洞。书院里的一位道长,情急中请少奇同志进房,躺在床上,脸冲里墙。汪精卫走过此房,从窗户中看见床上有人躺着,发问:“这是什么人?”道长从容回答:“是一位肺病患者,在这里休养”。只见汪立即伸手从衣兜里掏出手帕,捂着鼻子匆匆离去。本组老照片中,就有刘少奇当年出入的礼圣门,浏览过的著名碑刻《游白鹿洞歌》。
  1959年夏,中共中央召开庐山会议期间,刘少奇重访白鹿洞书院。那时,由主干公路到白鹿洞的公路尚未开辟,刘少奇一行,循早年走过的乡间小道,步行了七八里路。那天艳阳高照,天气酷热。少奇同志一路兴奋,健步前行,没有戒备森严、前呼后拥的阵势。路边树阴下,随时能见到正在休息和乘凉的农村老表与共和国领导人相互微笑致意,丝毫没有隔阂,显得十分亲切。
  刘少奇踏进白鹿洞书院,旧地重游,感慨系之。目睹略显寂寥的白鹿洞书院,刘少奇对陪同人员说:“白鹿洞现在怎么这么冷清?当时人多,许多不得志的文人都到这里###。”当他信步来到碑廊,细看了几块碑刻后说:“碑刻似乎也少了些。”
  解放后,白鹿洞书院遗址曾被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保护了一批碑刻、古建筑。“文革”中,这里又受到摧残。直到拨乱反正后的1979年,才由庐山文化部门接管,国家重点投资,开始了历史上的第10次修复。经20余年的不断努力,书院规模得以恢复和完善。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步恢复了教育和学术研究、交流功能,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庐山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时,白鹿洞书院作为“世界文化景观”的重要内涵得到了联合国专家的高度评价,从而备受瞩目。千古书院,得以薪传。
  (本文照片由庐山图书馆及王炳如提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