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知道李世民的性格:虽然勇猛然不打无准备之仗,必然伏下厉害的后援。
  眼前漫山遍野而来的唐兵,即是很好的注脚。
  颉利可汗看到唐军身影的时候,已令手下摇动红旗,招呼大队突厥兵马来渭水边排阵。
  一时间,渭水两岸,两军人影幢幢,一副忙碌的景象。
  看到双方队伍稍稍排定,颉利大声道:“李世民,我们就今日决战一回如何?”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兵者,凶器也。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岂能擅动刀兵?我们以前曾有豳州之盟,毕竟是友邦。
  颉利可汗,你今日虽犯我国境,朕还要待你以礼。
  我们两人先单独谈谈如何?若谈不拢,再开打也不晚。”
  颉利可汗没有想到李世民来了后援之后,反而变了态度,他一时踌躇起来。
  李世民不待他回答,扭头大声道:“侯君集,速速派人搭起一座便桥来。”
  侯君集响亮地答应了一声,然后一挥手,就见从其身后的队列中冲出一行肩扛木料之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7)
这些人到了老桥的位置开始下水,先是用大锯割掉被焚的焦木桩,然后将同样粗的木桩扣在截面上,用抓钉将两截木头牢牢连起。
  很快,两溜儿桥桩直线连接了两岸。
  后面的人有条不紊且快速在桥桩上连起了木梁,横的竖的木梁形成了桥的大致模样。
  最后,他们将木板铺在梁上,挥动铁锤,叮叮当当砸入钉子,一座桥梁顿时成了,用时不超过半个时辰。
  看得出,这些人都是娴熟的工匠。
  高士廉轻声问萧礒道:“侯君集奉命来打仗,他带来这么多的工匠干什么?还随军携带了这么多的木料,不怕累赘吗?”
  萧礒也大惑不解,摇摇头。
  一旁的封德彝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世民,轻声道:“皇上出征,不论巨细每每谋虑周到,谅侯君集也想不出这个主意来。”
  沿岸两军看到如此短的时间内,一座新桥就此搭成,不免叹为观止。
  李世民见工匠已退回阵内,桥面上空无一人,就伸手示意道:“颉利可汗,请吧。”
  说罢,他跳下马背,缓步向便桥行去。
  颉利可汗迟疑了一下,也跳下马背,示意突利可汗同往。
  突利不愿意再近距离面对李世民,就坚决地摇摇头。
  这样,颉利可汗晚了几步,还是李世民最先走到桥中央。
  颉利默默地走近,到了离李世民有三步距离的地方停下,两人默然片刻。
  还是李世民先说话道:“颉利可汗,我们曾有盟约,有什么话派人来传即可。
  如今你劳师远征,何苦呢?若妄动刀兵,对你对我都不是好事。”
  说完,他脸上露出了微笑。
  颉利可汗一时语塞。
  李世民接着道:“你想说的话,执失思力全都告诉我了。
  唉,其实还是你的性子忒急了些。
  我刚刚即位,本想这几日派人北使,将一些金帛送去。
  我知道,塞北渐至冬天,用得上这些东西。”
  颉利可汗道:“想执失思力已经说过,今年我那里遭遇大旱,所养牲畜比往年减了三成。
  我知道你刚刚即位,有些难处,然岁贡之物要加倍,否则我难以渡过难关。”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道:“不行,你一下子增加许多,我难以筹措。
  这样吧,自今年开始,往输之物可以增加三成,以补其歉。”
  颉利可汗摇头道:“不行,至少也要增加五成。
  我辖下部落甚多,东西太少则难以兼顾。”
  李世民目光炯炯,缓缓地摇摇头,颉利可汗也不做声,顿时出现了冷场。
  颉利可汗凝视着李世民的脸庞,只见坚毅之中现出沉静若定的神色。
  颉利可汗比他小了几岁,这一刻忽然觉得自己的气势被比了下去。
  颉利可汗的目光又漫过李世民的身后,那里是排列整齐威武站立的唐兵。
  他的心思不由快速转动,心想若就此翻脸,两军对阵未必能讨到便宜,况且这里紧临长安,唐军后续之兵绵绵不绝,北面的李靖、李世羙,西面的长孙无忌也正率军缓缓压来。
  想到这里,他顿时为之气馁。
  颉利可汗轻叹了一声,说道:“好吧,我想你刚刚即位,也有许多难处,就先按你说的办。
  我立刻退兵,你要按承诺年年贡来。
  还有,执失思力要立即放回。”
  李世民神色严峻,说道:“我知道草原男儿最重诺言,我们既有此盟,断不可再有反复。
  我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办,我的兵马脚步也不会出境向北一步。
  你呢?会不会动辄来犯我疆土?”
  颉利可汗拔出一支箭羽,“啪”的一声将其折断:“鹰坠箭折,为我汗国誓言中之最重。
  我若违盟,犹若此箭!”    “好的,我们就当着两军之面,刑白马而盟。
  你以为如何?”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8)
二人寥寥数语,将一场战事消弭于无形。
  李世民答应送出金帛,用钱物维持了国内的安定;颉利可汗此来本意就是索求金帛,看到威武的唐军,他也无胜算,实在不愿意开战。
  二人各有所获,就在这便桥上达成了盟约。
  一匹白马被拉到桥边,侯君集手持利刃欲斩其头,以取血盟约。
  李世民挥手止住他,说道:“我们既免战事,不用杀马以为牺牲。
  可刺其股取血一盏,即可盟约。”
  须臾,侯君集遵旨刺马取血。
  两名兵士手捧玉盏,里面装着七成满的“土窖春”酒。
  侯君集将马血混入,清澈的美酒顿时变成红色。
  李世民手端玉盏,面向颉利可汗大声说道:“终我们二人一世,两国再勿相侵扰。”
  颉利可汗也大声道:“就是这话。”
  二人仰头将血酒一饮而尽。
  他们饮酒的时候,两军寂静无声,惟听到渭水的哗哗声音。
  二人饮完酒,随手一掷,将玉盏投入桥下水流中。
  这时,两军同时发出了如雷的欢呼声。
  李世民目视颉利可汗感叹道:“你听,他们其实也不愿意打仗。
  颉利可汗,顺乎民意为君主的第一要旨,不可逆势而行。
  望我们各自珍重吧!”    颉利可汗闻听如雷的欢呼声音,先是诧异,继而茫然,不解其中之味。
  他迟疑了一阵,拱手道:“如此,我就北归了。
  望你记着今日之盟,早日将金帛之物送来。”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金帛之物由执失思力带回,你尽可放心。
  你现在北归,恕我不远送了。”
  二人拱手作别,回到各自军中。
  随后,两军后队变前队,缓缓班师。
  李世民回到军中,众大臣拥上来询问究竟。
  萧礒关切地问道:“陛下刚才与颉利会晤的时候,老臣以为,突厥豺狼之心,不讲信义。
  陛下挺身而出,有轻敌之嫌,我们实在担忧。
  孰料陛下胸有成竹,三言两语就说服颉利退兵,不知陛下用了什么妙计?”
  李世民说道:“朕事先已筹划得很详细,事先并未对众卿家说明。
  颉利所以敢倾巢而来,直抵京城郊外,则因我国内刚靖其乱,朕又新即位,以为我们不能敌。
  故朕轻骑独出,示以轻蔑之意,又振我军威,表示必战之信心。
  这就出乎颉利意料之外,使之犹豫不决。
  颉利入我地既深,四周皆我士民,其必有惧心。
  我与其战则克,与其和则为必然之事。
  朕敢于轻骑独出,不为行险,是已经料定了颉利的心机。”
  萧礒又问道:“然事先诸将争战,陛下不许,臣等实在疑惑得很哪。
  既而颉利自退,其策安在?”
  “朕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齐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
  刚才若跨水进击,势如拉朽。
  又命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豳州以待之,突厥若奔归,伏兵迎击,大军蹑其后,取得胜利如反掌之间。
  所以不战的原因,朕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应当以静抚之。
  若开战,所损甚多,又与颉利结怨更深,突厥必然惧而修备,防范更严,且动辄犯境。
  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突厥既有所得,理当自退,今后势必志骄意满,不思防范。
  我们利用这个空当,努力养威伺畔,一举可灭之。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就是这个道理。”
  众人听了李世民的这番宏论,深服其明察秋毫,且深谋远虑的本领,对他以静抚民、富国强兵的主意,和壮大之后再来收拾突厥的雄心更是折服。
  封德彝拱手赞道:“陛下神机纵横,臣等实在不及。
  陛下能体恤百姓,以智驱敌于无形,为我大唐天下之福。”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9)
李世民眼望对面缓缓退走的突厥兵,似自言自语道:“天下之福?这句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他微一侧头,目视臣下道:“世民自幼爱枪习箭,生性善战,这几年又出征较多,看来跨马征战似为世民所长。
  如今太上皇将天下交给了我,要治理好天下,仅靠打打杀杀是不成的。
  这些日子以来,世民辗转反侧,忧虑良多。
  众卿家,如今突厥的威胁暂时消除,大家都要倾全力来治理国事。
  至于如何治理法,朕还没有清晰的想法,还要听听众人的主意。”
  李世民又沉思了一会儿,目视房玄龄道:“玄龄,明日早朝之后,诏京中三品以上文官及众学士,入弘文馆议事。
  这如何治理天下的大事,还是要自由地辩论一番最好。”
  次日早朝之后,群臣散去。
  三品以上文官在宫内用过早膳,就遵旨到了弘文馆。
  弘文馆设在弘文殿的左边,这里原来是李建成的藏书之处。
  李世民迁入东宫后,将天策府内的书籍移来,令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陆德明、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在这里或典校理,或司撰著,或兼训生徒。
  不过李世民设立弘文馆的动机,与他当初设天策府文学馆是一脉相承的。
  李世民现在作为一名新皇帝,设立弘文馆不是让他们专一在这里研讨学问,也不把他们当成学究对待,主要想让他们商榷政事,参与议定礼仪、律令和朝廷制度。
  李世民闲暇时候,或漫步来此,或将他们引入内殿,与他们谈古论今,识前王之所以成败。
  有时候谈得兴起,会一直谈到深夜方罢。
  群臣入馆片刻,就听馆外一声大喝:“皇上驾到。”
  群臣急忙列队站起迎候,就见李世民不乘步舆,健步迈入馆来。
  他一进门,先挥手道:“众卿不用多礼。
  今后入馆来议事,不用像上朝时那么严肃,散漫一些最好,此为今后的成例。”
  李世民面南坐下,群臣依品秩也排列坐定。
  群臣看到李世民待人如此亲切,心中觉得安定许多,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被立为太子时,每每接见群臣皆威容严肃,臣子奏事时不免心中恐惧,深恐一言不当招致雷霆震怒,因此言语行动之间常常不知所措,顾虑重重。
  他起初看到臣下战战兢兢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