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事后他越想越不甘心。就为了这一份不甘心,贺若弼思谋再三后,终于打定了一个主意。他把手下所有的武将都招来议事,首先开宗明义地告知此役仗关系重大,非胜不可,接着便问:“即使胜了,首功又是谁人的?”
不待诸将做答,他已经开始自问自答了。
“不错,就是韩子通!咱们刀枪林里拼杀出来,却被别人说一句‘还不是借着采石矶的余威’,大家还有脸活着吗?”
看着主将双拳紧握,额头上青筋跳荡,双目如欲喷火的样子,除了事先已被面授机宜的员明之外,其余将领无不面面相觑,心中同时掠过一个疑问:这是计将安出啊?
胆子较大的行军总管杨牙小声问道:“已经约好的事情,总不能反悔吧?何况这是高相的意思,怎么好违逆呢?”
“谁说要违逆高相的定议?”贺若弼说,“不过咱们决不能让人说出因人成事的闲话!临敌之道,当因时因势而变,岂能墨守成规?”
“那么,阁下究竟打算采取怎样的变化?”
“本将打算提前出兵,夜袭陈军!”
“夜袭?!”
望着诸将们不知所谓的表情,贺若弼的内心反而愈发受到未来那份扬眉吐气的痛快情绪所感染,爆发出激越的声音:“各位远涉江河,来到陌生的南方,就是为了成就他人的威名吗?”
身为武将者,鲜有不喜功名的,贺若弼推己及人,一番煽动倒也颇有对症下药的功效,很多人的情绪显然被他完全调动了起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眼神中透露出渴望之色。鉴貌辨色,贺若弼情知火候已到,当即趁热打铁,说出了自己策划过的万全之策。
“诸君不要以为本将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敢以八千偏师挑战十万敌军。自来出兵打仗,谁见过列阵四十里迎战的?听说陈叔宝要亲征,可是探报往返多次,都没看到什么仪杖。这说明什么?没错,敌军根本就是一群没有统一指挥的乌合之众!相对于敌人在整个战场上分散兵力,我军只集中于一点。就整体力量来说,当我方集中兵力对付其中任意一队敌军之时,我军的数量较之敌军中的任何一支都不算劣势。以我势如破竹之余威,这时取得优势的将是我军!”
“可是,一旦敌军的其他部队赶来援救,我军势必落入腹背受敌的危局。”少数还能保持冷静的武将代表杨牙立刻指出了计划的不足之处。
“此种可能早已纳入考量之中。”对于这样的置疑,贺若弼早已胸有成竹,当即不慌不忙地反问道,“如果敌军一队受攻,应以何者来援最早?”
“当然是与之左右相临的两队。”
“说的不错!”贺若弼手指地图说道,“故此本将所选择的攻击目标就是敌阵最北端的白土岗。这样,只能有一队敌军可能来援。”
“是鲁广达吗?”杨牙微微惊叹道,“他可是一位历战的宿将,绝非易与之辈!万一久战不克……”
“但你显然没有注意到他的邻居是胆小鬼孔范!”贺若弼一阵冷笑,“将这种脑子里只有谀词和谗言的家伙派上战场,只能说明南贼气数已尽!这种听到战鼓就会发抖的家伙,是没有援护友军的胆量的!再说,本将的战法也非鲁莽的入攻,而是利用南贼贪图恩赏的心理,诱其追出阵来加以解决!”
“会上当吗?”
“那就要感谢陈叔宝的一纸奖状了。为了配合他,本将也准备了一份送给南贼们的‘大礼’,足以令其趋之若骛,争先恐后!”
“‘大礼’?!那时什么啊?”
因着贺若弼的手指,众将的目光都同时转往另一个方向。随即,出现在那里的情景令他们同时大吃一惊!
。。
第二十七章 偏师决战(2)
同一个清晨,相对于钟山战场上的风起云涌,波澜激荡,百里之外的镇江城内却显现出截然不同的平静安宁。自从隋军进入此城后,百姓们惊讶的发现,这支军队有着前所未见的严明军纪。数日之间,只有一次抢掠民女的事情发生。
“象这样的害群之马,必须严厉处置!”
在杨广的无情令谕之下,罪犯被公开处刑,受害者也得到了相当的赔偿。这种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饱偿了陈后主和他的手下所强加的暴政压迫后,百姓们露出了难得的笑脸。
“看来,那个安民告示绝非欺人之谈啊。”
人们纷纷议论着,感受着与过去迥然不同的生活。首先,沉重的赋税被取消了,这种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最容易造成大快人心的效果。
过去,陈后主为了填补因大兴土木造成的国库空虚,任用了许多贪婪酷吏来掌握财政,其中有两个,亦都是小吏出身。一个叫阳惠朗的,最善考核帐目。据说就连他父亲办丧事的时候收纳的奠仪都是他亲笔记录的。时人诧为千古未有之奇闻,公送他一个外号叫“棺前算”。
另一个暨景慧也是同样的数字至上主义者,号称“一夜算”。不过略显逊色的是,他在升官后居然雇了一位帐房先生,可是每天还要亲自核对查问一番,哪怕一两个钱的支出不明都要问上大半天,一番考效下来,外面已是鸡鸣五鼓了。如是多日,弄得帐房先生夜不能寐,难胜其烦,最后只好请辞。
但是在举谏他们的施文庆眼中,他们却是难得的干才。这一半是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的出身,另外则是为了迎和后主对财货的贪婪之心。后来的事实证明,酷吏们当政的第一年,就让国家的岁入超出往常的几十倍,令后主大为欣喜,在嘉奖阳、暨的同时还连声称赞施文庆举荐得人,是社稷之臣。然则,他却没有看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所蕴藏的是百姓的无比嗟怨和切齿痛恨。
基于此等前因,百姓也就自然而然地对这些前来为自己解除痛苦的隋军表示出欢迎的态度。尤其是一些经历过梁末侯景之乱的老人,都感叹着这两支同样来自北方的军队之间的表现居然如此大相径庭,连声说“这是几十年间少有的王道之师”。而做为王道之师主帅的杨广,自然是镇江城内最受欢迎的人物。难得的是,这位晋王所表现出来的亲民姿态也使得百姓们对金枝玉叶的看法有了彻底的改观。
“晋王是位菩萨心肠的好人啊!”
短短三天之内,这样的风评就在城内外传扬开了。以王者的尊贵却能主动来到民间访贫问苦,打击强暴,又一次让百姓见识了与率兽食人的陈后主天差地远的贤明上位者。
自打出任南征总帅以来,杨广从没有过如此的闲适,感觉上仿佛回到了在并州的日子。是日早晨,他起了个绝早,梳洗完毕后,迎着冷利的晨风在院里练了一趟拳脚,活活筋骨,再和随侍从在侧的骁果中郎将宇文承都对舞一路剑。待二人头顶都升起淡淡的白色蒸气后,东边的天际才透出一抹淡青色的亮光,接着,全城所有的公鸡开始不约而同地啼鸣起来。
“你伯父去江北几日了?”
随手将手中的剑丢给宇文承都的同时,杨广问道。
“已经三日了。”承都接剑的同时回答道。他的伯父就是宇文述,三日前被杨广派回江北去调集大军,准备渡江决战。但是由于陈水军的出动,显然受到了阻隔。
“看来是赶不上决战了。”
杨广挥了挥手,仿佛是在驱赶着飘荡在头顶的困扰之云。反正战事方面横竖有高颎,自己也就乐得在后面收拾人心,借机提升自己的人望。在他看来,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完全不逊于疆场上的性命搏杀,因而做起来也是乐此不疲。
用过早餐后,他照例又带着骁果军在街头亲自巡视了一番,但没有多作停留,就立刻赶回行辕。因为那里正有一位应张衡之邀前来拜访的重要客人在书房内等待他的接见。
“顾言先生,侬一路辛苦了。”
杨广人未入客厅,声已先至,一口标准的吴侬软语立刻让那位负手背对房门而立的客人惊讶地转过身来。是一位相当瘦弱的年轻人,看上去比杨广也大不了几岁,从一对薄薄的嘴唇看去,显然是一位言词便给之士。顾言为字,姓名则是柳辩。
从姓氏上可知,他与那位现任隋臣的柳彧系出同门。事实上也却是如此。自魏晋时代,柳氏就是河东地方(今山西)的名门望族。永嘉之乱后分为两支,留在故乡的就是柳彧的那一支,另外一支做为逃难者渡过长江,到达南方。柳辩就是出自南迁这一支。经历三百年的沧桑,原来的北国名门已经完全融入了南方社会,客居之地的方言也变成了柳辩本人的家乡话。这也就难怪他在北方军队的营地之中忽然听到吴侬软语,会产生极大的好奇之心。
“参见晋王殿下。”
惊讶归于惊讶,但名门出身的良好教养还是使他表现出得体的礼仪。有趣的是,当身为北人的杨广用江南方言来问候客人的时候,柳辩却报之以略嫌生涩的北方官话。
“先生不必拘束,本藩可以听懂侬的口音。”
如此对答下来,柳辩这才确认杨广确乎有着一口十分地道的吴侬软语。语言的相通立刻化解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觉。趁着等待的时间,他已经用目光对书房主人的品味做出了一番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此人不俗!
这里陈设的桌椅几案十分简朴,但非常洁净,上面的插瓶内供着数支寒梅,悠然绽放。周遭的墙壁上不见刀剑角弓,却挂了几面古琴和一些书画,角落之中还有一只烹茶用的红泥小炉,不时腾起的袅袅青烟散发出恬淡清雅的余韵。
真正占据房间主角地位的还是书籍。除了通常武人所必备的兵法书之外,更多的还是堆积于床头案上不计其数的儒典、佛经,更多的则是诗词歌赋,诸子百家,尤其还有南朝著名文化人沈约、鲍照、江淹等人的诗集更使他心亲切之感。他信手拣了几本翻看了一下,发现书页的边角都有些翻卷过的折痕,字里行间还有许多披注,证明它们都是主人时常翻阅的,而非临时拿出来装门面的样子货。
“真是名副其实的书房啊!想不到粗鄙的北人之中也有爱好学问,手不释卷者!”
向来以文采风流自负的南方世族无法不对这样的人物产生好感,柳辩自不例外。因此,他改变了长揖不拜的初衷,而改为深深一躬到地。同时,他在心中这样解释:我所敬佩的是你的学问,而不是你的权势。
杨广很客气地请柳辩落座,然后亲手为他燃起红炉烹茶。这样一种情景,几乎使得柳辩在瞬间产生出不知置身何地之感。及至杨广亲自奉茶,他才如梦初醒般起身逊谢。
“先生是远来之客,也是第一位出现在这间书房之内的真正江南世族。本藩在北方就已经万分钦慕,只恨生也晚矣,不能见乌衣燕子,不能共曲水流觞。”
乌衣指的是乌衣巷,是建康城乃至整个南朝的时代象征。在这个常年为爽朗沉静的绿意所覆盖的街区之中,诞生过许多在南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中,以“振奋永嘉南渡以来趋于衰颓之人心”而著称的王导和“谈笑间治退百年来罕有之大敌”的谢安最具代表性。以他们为代表的王谢两大豪门也因此而成为江南世族之中的翘楚。当然,除了他们之外,这两家还涌现出许多在历史上大著其名的人物,比如发起“曲水流觞”这等风雅盛事的王羲之,就有着不逊于其叔父王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