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喧嚣-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虚;有的人做的是社会的边缘事业,他未必不充实。因此,佛家认为,不一定个个都要出家,不一定个个都做一些好的行业。做什么事情,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修行,都是对人生和社会尽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众人满意,这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境界。所以,有没有好的心态决定你是不是对事物看得清楚。 
                  
 2、释印松:被逐不忘修行,人称…
 俗名丁应朝,1946年生于河南南阳社旗县丁庄
采访时间:2002年2月8日上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释印松禅房
印松法师是少林寺的首座和尚。据佛教经典解释,首座也称上座、禅头,乃寺院中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僧人,只有德业兼修的人才能担任。
我们来到他的禅房,轻轻叩门,一个瘦瘦的年纪稍长的僧人迎了出来,他就是印松法师。他实在太瘦了,两颊深陷着,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这让人猛得想起弘一法师。
我哪里能和弘一法师比?他老人家后半生专攻律宗,是公认的###师,而且,他诗、词、歌、赋、书法、话剧……可以说无所不能,实在难得,我们这些后辈可不敢随便和他老人家比。
法师,能了解您是如何走入少林的吗?
这有什么不能呢?咱们坐到一起就是机缘巧合,如果我的过去对你们有用,便是你们在助我修行呢。
他泡上了香茶,开始讲述自己的一生——
我18岁就出家了,在桐柏山桃花洞,入临济宗。可是,刚当了两年多和尚,那场浩劫发生了,我们被逐出了寺院。从那时起,我又开始叫丁应朝了,我不得不回到家,采取入世的方法去修行。可是,干什么呢?亲戚帮他我了个小工的活计:卖小磨香油。这其实是个卖力气而利润不高的活儿,掌柜的规定每斤利润五毛钱。我们的香油质量上乘,因此,来买油的人很多,生意也就越做越好。掌柜的高兴,要我把利润提高到六毛钱,我当时就急了,说,都是人,人家信任你想吃你的油,你却不停地赚人家的钱,这怎么使得?!你怎么忍心?!可是,亲戚特别坚持,我没办法,就不干了。
没过多久我开始学医,我是和我们当地一个比较有名望的老中医学的,他和我家有点远亲,便答应把这吃饭的本事教给我。我学的当然也挺认真,经常和老人家一起上山采药,平常来了病人,老人家先让我把脉,开出药方,然后他再把,开出药方,一对,我就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了,这样手把手地教了我不到半年功夫,我就开始独力门户给人看病了。给人看病的感觉挺奇妙的,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找到了一个修行的方便法门——当我面对一个病人,把手搭在病人腕上时,便有一种和病人心灵对话的感觉,然后在我的眼前便闪现出那些熟悉的草药,一味一味地渗透进患者的肌肤,破坏着患者的病灶,这是一个很妙的想像的世界,当这一切都顺畅时,我的心中便有了十成的把握。药方开出来以后,我就把自己在山上采的药送给病人,条件差的便分文不取。就这样,我一直行了十几年医,也看好了不少病人。
转眼到了1978年,国家落实了宗教政策。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因为我又可以当和尚了!我很快把中医诊所停了,又回到了寺院。当时,不少人问我,你行医一样可以普度众生,为什么非要回到寺院和青灯古佛残月为伴?他们哪里知道,我对十几年的行医生活已经有了厌倦,这种厌倦不是基于每日重复劳作才有的,我实在不忍心看到那些重病缠身的人,尤其是看到那些连我都治不了的病人。病人走了以后,剩给我的只有担心和牵挂,久而久之,这反倒成了对我精神的一种折磨。
回到寺院之后,我四处云游了几年,再回来时,少林寺一共有了8个和尚,而且多半疲病在身,寺院种的有地,但收成不多,香火也不旺,大家勉强维持着一个古老寺院的尊严。可巧的是,不久后,来了一个很有远见的年轻僧人,当时的住持行正大师很欣赏他,收为弟子,取法名永信。就是这个年轻人后来托起了少林……
静静地听着印松法师的讲述,你会有一种跨越了时空的感觉,看到今日兴盛之少林,遥想当年之惨淡,更显现出少林中兴者们拓荒的不易,以及八方信众拾柴火焰高的祥和。尤其是他眼中精名能干的年轻的永信和尚,对于我们这样的好事者来说,更是一种寻到了一种难得的根——德高望重的永信大师和少林僧众们是在那样一个起点达到了今天的高度。
印松法师接着说:“有一天我看报纸,看到一个报道,是报道四川成都铁佛寺住持、女子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的,隆莲法师起初是行医的,由于医术高超而远近闻名,可是她在给病人看了病以后总是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为什么呢?她老是想着病人的病情,比病人还要痛苦,后来不得不放弃给人看病,出了家。我看到这报道,感觉自己的境遇和隆莲法师竟是如出一辙!感觉到隆莲法师的话说出了我的心声。”
有人称您为“少室华佗”,说明您来寺院之后也给人看过病的,这又作何解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都是别人乱捧,我哪里有那么高的医术?来山上以后看病看得少了,而且来的都是大老远赶来,既然能赶来,说明还不至于病入膏肓,因此差不多都可治愈,仅此而已,决没有那么神。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大学毕业了,学的是电脑却找不着工作,精神受了打击,医治了四五年都没有医治好,成天疯疯癫癫的,不吃饭。用佛家的说法,这就是求不得之苦。去年,亲戚带他来到了少林,我给他讲了一些浅显的道理,开了一点嵩山上的中草药,让他回去了,后来他打来电话,说自己感觉好点儿了,我便对他讲:从前村里有一个文盲,人家出去打工,一年还能赚一万呢,家里楼都盖起来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你说你又年轻,又有很高的学历,要是精神好一点,还愁啥找不到好工作呢?精神放松点就会好……结果,不长时间,他又打来电话,说自己现在就在少林寺,病好了,来谢我来了,哈哈……其实,心病还需心医,这个道理谁都懂,我不过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一些人,便被人传得神了。印松法师淡淡地说:这么多年的出家生活,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真正意义,生老病死这些事情的出现都是自然之道,了解了这一点,心态反倒平静多了。
后来法师谈到了自己的母亲。他说,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居士。她老人家刚刚去世,享年93岁。老人家走的时候非常安祥,是微笑着离开的,脸上泛着神圣的光芒,似乎奔着极乐世界去了。这让我感到另一种意义上的心安,是一种大安,一种和谐。
在后来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印松法师早在1982年便到南京栖霞山读了佛学院,是省宗教局推荐的,而且是这个著名佛学院的第一期学员,在全国僧侣中,印松法师也算得上是“老三届”了。
20年来,少林寺从一个破败的小庙发展成了今天举世闻名的道场,身为首座的印松法师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自己不肯说,他说,我老了,不中用了,少林寺有今天,和方丈非凡的视野有关,和他的英明决断有关,而我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
方丈对印松法师尊敬有加,有一次在方丈面前提到印松法师,方丈说:“他是一个可以交心的老友,一个老黄牛一样勤恳的人。这些年来,寺院中大大小小的事他操了不少心,多次带团出访进行友好交流,多次代表寺院出席一些重要会议,个人修为很高是名符其实的一代高僧。” 
                  
 3、释永乾:一个出家人为何那么…
 俗名常丙乾,1946年生于河南临汝县
采访时间:2002年2月8日中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释永乾禅房
少林寺堂主永乾法师的禅房不时有些小和尚出入,那些小和尚经过法师跟前时总要很恭敬地施礼,然后便忙着搬搬抬抬的。
法师说,快过年了,山上也会忙一些,这不,弟子们正帮我打扫呢。
这里怎么过年?也很热闹吗?
是啊,过年可热闹呢,不光是我们这些常住僧过,在外游历的僧人也会尽量赶回来与大家团聚,八方信众也能来不少,说起来这寺里过年和你们在家过也没太大差别。我们也搞联欢会,也包饺子,大年初一也互相拜年,特别是方丈那里就更热闹了,差不多四点钟就有人起来给他拜年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过年的事情?您能给具体讲讲吗?
永乾法师点点头,说开了:农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春节活动也就从此开始了。这天凌晨的早课佛事之前,要在释迦牟尼的佛龛前颈献六种干鲜瓜果,作为供品。早课佛事除一切照旧之外,还要加上“浴佛”一项礼仪。“浴佛”是象征性地用汤为佛冰浴。这项礼仪包含两种含意。一是纪念佛祖成道,为佛祖塑像清除一下俗尘;一是让佛祖干干净净过春节。早课佛事之后,就是同俗家一样吃“八宝饭”,也叫“腊八粥”。吃过腊八粥,当家和尚就开始安排办年货事宜,为了把需要之物准备齐全,便根据每个僧徒的能耐,进行一次通盘分工。
到了腊月二十三,晚课佛事一毕,全寺僧众齐集西寮房,举行“普茶”仪规。“普茶”就好像俗人召开茶话会或联欢会一样,大家一边吃着干鲜水果负责置办年货的僧人,一边当着大众向当家和尚“报账”,报告自己负责的年货项目置办情况。有才艺的僧人这一天也会给大伙儿献上点绝活儿,助助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连三天进行大扫除。大扫除先从每座佛殿的佛塞内扫起,一直扫到寺院四周。从腊月二十七起,就开始准备佛前供果和春节膳食,以及写贴对联等。年三十早晨,从作佛事开始,基本上一天到晚全寺钟、磬法器齐鸣,各殿均有专人把一碗碗供品高举过头到佛前。大雄宝殿内上大供,其余殿堂都上小供。大供二十大碗,小供六个小碗。这都是象征性的让佛祖、菩萨、罗汉同全寺僧徒一道欢度新春佳节。上供之后,住持和尚率领全寺僧众,逐一在一尊尊佛像前烧香叩头,进行这种佛事活动名曰“普佛”。
除夕之夜,要吃“辞岁钱串”。也就是面条拌饺子,有点儿像馄饨。晚课之后,要行“辞岁礼”,也就是弟子要向师父和长辈、长者磕头,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同辈和同龄人之间要互相合十问好。
到了春节那天,寺院钟鼓齐鸣,还要鸣放鞭炮。大家互相拜年,可热闹呢!这天早晨还要吃“晨饺”,然后,在八点多钟大伙儿都集合在大雄宝殿,诵读佛经。还要先后到各殿佛像前进行佛事和念诵,这我们叫做“普供”。
永乾法师在讲述的时候,语调一直缓缓的,脸上泛着新年的喜气。“马上就过年了,你们在山上应该好好体验体验,能来这里过年是缘份呀。”
无意间看到了摆在永乾法师禅房桌子上的一幅小国画,画面非常美观。茂密的山林,清清的溪水,一个和尚在溪边打水。
永乾法师说,这幅画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宋代画师考试,拟了这么个题,许多人画了高山、密林和寺院一角了事,惟有一人画了上述画面,拔得头筹。
听说您来少林很早,没自来水的时候您也担过水吧?
是啊!这一晃我来山上出家有24年了,早些年,寺院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