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言
“三农”问题始终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把一个问题不断地加以强调,以至上升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高度,唯有“三农”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可喜的是,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有了创新性的突破,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5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推出,不仅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完整的政策体系,而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氛围。
在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下创刊的经济日报农村版生逢其时,2004年创刊时即把“三农”问题的深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我们成立了研究部,专门从事“三农”问题的调查。几年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就农民工问题、农民工艾滋病防治问题、农民看病难问题、城市孩子眼中的农村和农村孩子眼中的城市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形成了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大多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其中有多篇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制度和政策,要着眼于经济和物质方面,还要着眼于人,特别是城乡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通过交流与沟通实现新的认识和理解,缩短城乡青少年心灵之间的距离。“城市孩子眼中的农村”和“农村孩子眼中的城市”这组调查即为此目的设计和实施。这组调查不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还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批示。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调查”是国内媒体关于此项工作最早进行的比较全面的深度调查。调查报告受到了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的批示。他不仅充分肯定了这项调查,而且还委托有关同志向我们转达了他的感谢。
“农村报刊市场调查”是我们与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联合开展的调查项目,并得到了全国三农类报刊的大力支持。此项调查最终形成了主报告、分报告等共计10余万字的报告。报告呈送给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刘云山后,受到了刘云山同志的批示。
2005年7月,来自卫生部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农民工成为艾滋病的高危群体。为了全面了解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的情况,向广大农民工普及预防知识,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实施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调查报告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随后,该报告还获得了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办公室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首届艾滋病好新闻”奖,并在中国农业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
“农民看病难调查”是历时最长、投入人力最多的一个调查项目,其中的一些篇章在刊发时即为国内各大媒体和网站所转载。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在读了这些调查之后,还专门为我们写来了分析文章。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这两年有了明显的缓解。
我们不是专业的调查人士,只是一群有责任感的新闻人,对“三农”问题投入了应有的热情!研究部在孟鑫博士的主持下具体实施了每一项调查工作,原副总编辑丁海东在策划“农民看病难”的调查时,仅策划报告就写了上万字。绝大部分的调查是集体协作的结晶,但个别调查也主要是孤军奋战的成果。比如,“农民犯罪现象扫描”的主要负责人为韩晓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调查”的主要负责人为王冬冬,“长春实践‘三关爱’理论纪实”的主要负责人为武文杰,“打工360行”的主要负责人为滕卉荣。而“农村孩子眼中的城市”和“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则凝聚了渤海大学新闻系部分学子的热情和劳动,系主任何村教授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三农”问题是个大题目,需要继续做出也一定能够做出更精彩的文章来。尽管今天的《经济日报农村版》已改为《中国县域经济报》,但我们立志“调查三农”的初衷未改,也盼望有更多的调查成果与读者见面,并期待读者的批评和指教。
最后还要说的是,《调查三农》能成书出版,与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贺畅女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最初的沟通与协商,到内容的取舍与编辑,乃至装帧的谋划与确立,处处体现出贺女士的细心与耐心。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仅以此书的出版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
(2005年7月—8月)
。。
职业病:农民工的新“杀手”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1600万家,受职业病威胁人数超过2亿,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民工。目前,全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人59万多例,且每年新增约1万例,超过新发职业病总数的80%。恶劣的工作环境严重威胁着农民工的健康……
职业病让农民工苦不堪言
2002年10月,河北清苑县南大冉镇63岁的农民杨凯到保定市一家企业做烟道清理工。2003年9月,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呕吐、腹痛、听力下降等症状。一年后,他来到河北省保定职业病防治所住院治疗。经过反复检查确诊为“慢性铅中毒”,这是一种由于长时间在含铅量超标的地方作业导致的职业病。
在河北省邢台市郊区的一家板材加工厂,记者刚走进车间,就被弥漫的粉尘和刺鼻的气味赶了出来,待的时间长一点,胳膊上还有些发痒。再看看车间里干活的五六个工人,除了一个普通的口罩之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因为气温高达三十###摄氏度,有些工人甚至赤膊上阵。来自南和县贾宋镇的农民小李告诉记者:“粘细木板的胶都有味,你去哪儿看都一样。”
河北省卫生防疫部门的专家认为,农民对职业病知识缺乏,加上就业难度大,导致许多脏活、累活,城里人不愿意干的工作,只要能挣点钱,农民就会争着干。加上农民打工流动性大,特别是在矿山做工,导致农民得职业病后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河北省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全省目前得不同类型职业病的农民多达十几万人,很多农民不明不白得了职业病,不仅自己苦不堪言,还常常拖累全家陷入经济困境。
河南某县农民谢章超,在保定打工时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老板为躲避检查和赔偿,把他藏了起来。保定市职业病防治所的医护人员得到消息以后,多次到其所在村庄找村民和群众了解情况,终于把他救了出来。经过检查,发现他白细胞和红细胞大量减少,生命危险,经及时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但是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至今仍欠数千元。面对日益增加的农民职业病患者,职防所副所长任宝印很无奈,“我们也想帮这些农民工早日康复,可是时间长了,我们也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多患者的医疗欠账。”
预防职业病应双管齐下
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至少有1600万家有毒、有害品生产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超过2亿。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中小企业打工和在乡镇企业上班的农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首席专家李德鸿说,随着外资和私有企业的发展,受职业病危害的高危人群有很大转变。以前对健康有害的一些工种都由工厂的正式职工来做的,这样的工人有基本的医疗保险,能够得到国家基本的卫生服务和职业病防治服务,健康安全有一定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人从事了艰苦的、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这些农民工、短期合同工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也不懂防范知识,因此成为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李涛介绍,我国职业病报告漏报率较高,区县以下企业基本是监测“盲区”。实际发病要比报告例数多10倍,尘肺病的实际发病数可能不少于100万例。一些企业只顾自身利益,随意取消和削减配套防护设施预算,留下职业病危害隐患。尽管法律对违反规定的企业最高罚款可达50万元,但违法成本还是远远低于守法成本,这是造成职业病发病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链接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这一目录目前规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等10类115种疾病。
劳动者如果怀疑所得的疾病为职业病,应当及时到当地卫生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对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30日内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鉴定后仍有异议的,可以在15日内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执行。诊断为职业病的,应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伤残等级,并与所在单位联系,依法享有职业病治疗、康复以及赔偿等待遇。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农民工:居住条件太“寒酸”
简易房、大通铺,蚊子、苍蝇常相伴……农民工大多住的是这种房子
2005年7月4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街附近某工地。
虽然时间已经接近晚上7点,但农民工依旧在紧张地忙碌着。
“你们在哪里住呢?”看到几个农民工在工地旁休息,记者走上前去问。“我们就在那里住。”一个民工指着正在加固的小楼说。
在一个农民工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个正在加固的小楼里。由于还在施工,房子里弥漫着灰尘。“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睡觉。”领路的农民工说。
在小楼的二层记者看到,房子里竖着几块床板,旁边还码着一些被子。“白天我们在这里干活,晚上铺上床板我们就在这里睡觉。”一个正在工作的电焊工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走上前来告诉记者,“这里面很潮,早上起来腰疼得厉害。”
“是呀,现在是夏天,白天苍蝇特别多,闹得人心乱,晚上蚊子很多,经常被咬得一晚上睡不安稳。”另外一个民工挤上前来说。
在北京市朝阳区四惠东地铁口附近也有十几间用板材搭建的简易房子,那里面住了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虽然已经是深夜10点多,但是当记者走进一间屋子的时候,仍然感觉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记者看到,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内,一个挨一个地放着八张床,房间的地上湿漉漉的。几个民工躺在床上悠闲地抽烟,似乎全然没有意识到身处人员密度高、易燃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