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的兴亡-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雷德尔关于会议的秘密备忘录判断,最高统帅的心情是低沉的。他问这位海军元帅是否认为他计划中的国会演说“会发生效果”。雷德尔回答说,会发生效果,特别是如果在演说之前能对英国作一次“密集”轰炸。海军元帅提醒他的上司注意,英国皇家空军正对威廉港、汉堡和基尔等德国主要的海军基地进行“破坏性的轰炸”,他认为德国空军应当立即动手对付英国。但在入侵的问题上,这个海军总司令显然很冷淡。他急切建议只能把入侵“当作迫使英国乞求和平的最后一着”试一试。

    他' 雷德尔' 深信,只要用潜水艇作战,空军对护航队进行袭击,并在英国主要城市进行猛烈轰炸,以截断英国的进口贸易,就能够迫使英国求和……

    因此,海军总司令' 雷德尔' 本人与在挪威战争中的态度不同,他不能赞成对英国实行入侵……于是这位海军元帅就有关这种入侵的一切困难情况,作了一次长时间的详细说明。这必然使希待勒感到非常气馁。气馁是不在话下的,但是也许也相信他的说法。因为雷德尔报告说,“元首也认为入侵是最后一着”。两天以后,7月13 日,将军们到了伯希特斯加登山上的伯格霍夫,与最高统帅进行商谈,他们发现英国人仍然使他感到难以理解。哈尔德在那天晚上的日记中写道,“元首仍然一心在想英国为什么还不走和平道路的问题”。但是,现在他第一次开始明白其中的一个原因。哈尔德这样写道:他和我们一样看到,问题的答案在于英国仍然把希望寄托在俄国方面。因此他也认为对英国将不得不用武力迫其求和,虽然这样做是他所不愿意的。道理在于:如果我们用武力击溃英国,大英帝国就会分崩离析。但这对'753' 德国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德国人流血牺牲得到一些胜利,但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

    同一天,7 月13日,希特勒写信给墨索里尼,婉言谢绝意大利领袖派部队和飞机帮助入侵英国的建议。从这封信里可以明白地看出,元首终于开始打定主意了,英国人性格特别,对他们用讲道理的办法是不行的。' 他写道' 我已经向英国提出许多有关协商、甚至合作的建议,但是却受到难堪的对待。因此,我现在深信再作任何理智的呼吁,都会遭到同样的拒绝。因为,现在统治那个国家的并不是理智……3 天以后,7 月16日,希特勒终于作出了决走。他发出了“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十六号指令”。

    绝密元首大本营,1940年7 月16日由于英国不顾自己军事上的绝望处境,仍然毫无愿意妥协的表示,我己决定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如果必要,即付诸实施。这一作战行动的目的,是消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

    这个进攻的代号将是“海狮”。准备工作定在8 月中旬完成。

    “如果必要,即付诸实施。”虽然他在直觉上越来越强烈地感觉有采取行动的必要,但正如指令所表明的那样,他并没有十分肯定。7 月19日晚上,当阿道夫·希特勒在国会中站起来向英国提出最后一次和谈建议的时候,“如果”这两个字,仍然占着重要的地位,这是他在国会所作的最后一次重要演说,也是本书作者这几年来在国会所听到的许多演说中的最后一次。这也是他的最精彩演说之一。就在这天晚上,我写下了关于这次演说的印象。今晚我们在国会里看见的希特勒,是一个征服者,他自己也感觉到是一个征服者;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演员,是一个能自由操纵德国人心理的人,他把征服者的充分自信和常常使群众点头心服' 当他们知道这是一个领袖人物时则更心服' 的谦逊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今晚他的声音低了一些,很少像平常那样大叫大嚷;他一次也没有像我从前见到的那样在这个讲坛上歇斯底里地大声叫喊。

    不用说,他的长篇讲演充满了历史的伪造和对丘吉尔个人的'754' 恣意攻击。但与当时光辉灿烂的场面相形之下,语调是温和的。目的是不仅想狡猾地赢得本国人民的支持,还想赢得中立国家人民的支持,同时还要给英国群众一些值得考虑的东西。

    ' 他说' 现在我从英国只听到一个呼声:战争必须进行下去!但这不是人民的声音,而是政客的声音。我不知道这些政客对于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是否有了一个正确的概念。他们的确宣布过,他们将继续打下去,并且说即使英国灭亡了,他们也要到加拿大继续进行战争。我不能相信他们的意思是说英国人民也将迁到加拿大去。大概是只有那些热衷于把这个战争继续打下去的绅士才迁到那里去。恐怕人民将不得不留在英国,而且……一定会用与他们在加拿大的所谓领导人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战争。

    请相信我吧,先生们,我对于这种毁灭整个国家的无耻政客,是深感嫌恶的。这些人早已把房屋糟蹋得东倒西歪了,而命运却安排我来给予最后一击,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十分难受……丘吉尔先生……无疑将会去加拿大,那些特别热衷子战争的人们的金钱和子女早就迭到加拿大去了。但是千百万人民将开始遭受大灾大难。丘吉尔先生这一次也许会相信我的预言: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我从来也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将遭到毁灭……

    对这个顽强的首相进行了这样攻击,并试图对他和英国人民的关系进行挑拨离间后,希特勒接着开始谈到这个长篇演说的中心问题。

    现在,我觉得在良心上有责任再一次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呼吁,应该拿出理智和常识来。我认为我是有资格作这种呼吁的,因为我不是乞求恩惠的被征服者,而是以理智的名义说话的胜利者。我看不出有继续打下去的任何理由。

    他没有更明确他说下去。他对于和平条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755' 建议,也没有提到被征服国家中在纳粹统治下的千百万人民的命运问题,但是那天晚上,在国会里几乎没有人认为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详细他说明。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我曾与许多文武官员混在一起,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怀疑,都认为英国一定会接受元首的建议。他们真的相信,元首的建议是十分宽大的,甚至是豪爽的。但是,他们是不会长期受骗下去的。

    我直接驱车到广播大厦,把这篇演说用无线电报告到美国去。刚到广播电台,就听到伦敦英国广播公司的德语广播。还不到一小时,英国就答复希特勒了。回答是一个坚决的“不!””

    从最高统帅部来的下级军官和从各部来的官员们,正围坐在屋子里,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们的脸变了色,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一个人大声问我。他好像被弄得莫名其妙了。“你能理解那些英国傻瓜吗?”他继续大声说。“现在还拒绝和平?他们发疯了!”同一天晚上,齐亚诺”在柏林听到比我所接触到的要高级得多的人士对于发了疯的英国人的反应,他在日记里写道:“深夜,当英国人对于演讲的第一个冷冰冰的反应传来的时候,在德国人中间蔓延着一种掩盖不住的失望情绪。”据齐亚诺说,墨索里尼的反应则恰恰相反。

    他……说这是“一个十分狡猾的讲演”。他担心英国人会从这里找到开始谈判的借口。这对于墨索里尼是可悲的,因为他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希望战争。

    正如丘吉尔后来所说,墨索里尼“其实不必担忧,不管他要想打什么仗,没有人会拒绝他的”。'756' 那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写道:“作为团结德国人民对英国作战的一种策略,希特勒的演说是一篇杰作。因为德国人民现在会说:“希特勒向英国建议和平,并且不附带什么条件。他说他看不出有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的任何理由。如果战争进行下去,那是英国的过失。' ”在发出了准备入侵英国的第十六号指令的第3 天,他发表了这个演说,主要原因难道不就在于这个吗?他在事前就向两个意大利人阿尔非里和齐亚诺私下承认了这一点。7 月1 日他告诉大使:……使德国和外国的公众舆论认为事件的未来发展的责任,完全在于敌人方面,这总是一种很好的策略。这样就可以增强自己的斗志,打击敌人的士气。德国正在计划中的军事行动是要作出重大牺牲的……因此,我们必须使公众舆论相信,为了避免这种惨祸,已经作了一切努力……他在10月6 日的演说中' 当时他向西方建议在波兰战争结束的时候谈和。——作者' ,同样地为这样的思想所支配:把一切后果都推给对方负责。这样,在战争真正开始以前,他似乎就已经取得了胜利。现在他为了心理上的理由,又想鼓励士气,以迎接行将采取的行动。一周以后,7 月8 日,希特勒对齐亚诺透露:他要再作一次表示,以便在战争必须继续下去的时候——他认为继续下去是唯一真正成问题的可能性——他可以在英国人民中取得心理上的效果……也许,通过对于英国人民的巧妙的呼吁,有可能使英国政府在英国更加孤立。

    这并没有证明是可能的。7 月19日的演说,打动的是德国人民,而不是英国人民。7 月22日,哈利法克斯勋爵在广播中正式拒绝了希特勒的和平建议。这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使威廉街多少受到一些震动。我在那天下午,看到那里许多人都是满面怒容。政府发言人告诉我们:“哈利法克斯勋爵已拒绝接受元首的和平建议。先生们,将要打仗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实上,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以及陆、海、空军的参谋总部都没有认真考虑过同英国的仗怎么打和怎么取得胜利的问题。现在,在1940年仲夏,他们对自己辉煌的成就感到不知所措;他们没有什么计划,更谈不上想利用他们这个军事化国家的空前军事胜利。这是第三帝国的最大矛盾之一。希'757' 特勒已达到他的军事力量的顶峰。欧洲大部分的土地都在他的践踏之下。他的胜利的军队从比利牛斯山直到北极圈,从大西洋直到维斯杜拉河以东,现在在养精蓄锐,准备下一步的行动。但是也正在这个时候,他却不知道怎样继续行动,怎样使战争胜利结束。他的将领们,其中有12个还授与了陆军元帅的节杖,也同样不知道。

    当然,这里是有原因的,不过当时我们并不清楚罢了。德国人尽管自吹有军事天才,但是缺乏雄才大略的战略思想。他们的天地只限于——而且常常如此——在欧洲大陆进攻邻国的陆上战争,希特勒自己怕海,”而他手下的重要军事将领,对海则几乎一窍不通。他们的心上只有陆地,没有海洋。虽然,德国军队只要能抓得到英国陆军,他们就能在一周之内击溃英国软弱无力的陆军,但是把他们隔开的多雏尔海峡狭窄的水面——狭到可以看清对岸——当壮丽的夏天开始消逝时,却像一个他们不知如何才能越过的障碍一样,使他们惴惴不安。

    自然,在德国人面前,还有另一个选择途径。他们可以和他们的盟国意大利横渡地中海,西取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东从意大利在北非的基地直趋埃及,跨过苏伊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