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行,致节妇失节,贞女丧贞,更有聪明子弟,秀而有文,一见此书,遂起欲想,或手淫而不止,遇秋目略加挑逗,即不能自己而苟从!小损:则欧丧元阳,伤身劳神,少年夭折;大损:则渎乱伦纪,不齿于士林,即:长幼、尊卑乱伦,为世间士子、学人而不齿。
更有甚者,其作品描述详致,巧编情节,故弄传奇,当场演出,备示淫态,教唆模仿,令少年失志,乱人清操,等等如是罪过,不可胜数!究其根由,皆淫书作品所致!
可叹那些編著黄书淫剧的“士子、学人”,以过去世所修行得来的聪明智慧,握七寸之斑管(毛笔),不思有功于世,积福于身,徒造无穷之孽!触怒上帝及天地鬼神!自作自受于地狱、畜生恶道而无惧怕和忧患,真乃可悲至极也!
第三节.戒淫文
宇宙浩瀚,法界重重,芸芸众生,业海茫茫,财、色、名、食、睡,“欲望”之总称,业海之根本,无边诸有情,唯“色欲”最难断,独“邪淫”最易犯。纵拔山盖世之英雄,沾色即遭“亡身丧国”之祸;辩才无碍,智慧超群之才士,遇到便遭“败节毁名”之殃。因缘果报之真理,古今不变;贤士愚人之造做,果报相同。
无奈,社会风气,日见糜烂,古德圣贤之教诲,被时代淘汰殆尽;道德伦理之说教,被世人轻弃不存。轻薄狂妄的年轻人,出入于灯红酒绿娱乐场所,乐此不疲;白领高雅,社会名流,也耽溺于酒色迷惘之中,不能自拔。说到“止欲”,而欲望越强;提及“戒淫”,而淫欲之心更旺!街头遇到娇姿艳女,身不由己,目注千翻;碰逢丽色于闺帘,神思混乱,肠回百折。一切总是‘心为“形”役,识被“情”牵’。本是丑陋残容之俗女,偶见头上簪草簪花,随作西施之想;本是陋质村妇,身上若有香水味,或带香带麝,见者闻已,顿忘“家妻”之形。
岂知,犯如此邪淫之罪,天地难容,神人震怒,所遭报应,屡屡不爽。且看:毁他人妻女操节贞行者,自己妻女不久自然“酬偿”;诬陷毁坏他人“声名”者,自己子孙遭累受殃。另外:死后无人祭祀者,也就是,断子绝孙者,被称之为“绝嗣之坟墓”,其在世时,必定是“轻薄狂生”。世间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本来该富的人,因玉楼贪色而被削籍,而继续受穷;本来该荣贵的人,因邪淫而金榜除名。其次,因犯邪淫,受牢狱之灾,遭冤枉之刑罚,甚或被判死刑的人,比比皆是。死后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受尽“三途八难”之苦。从前恩爱,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
普劝世间,无论青年男女,老少贵贱,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当生起“觉悟”之心,当彻破“色魔”之障!要看破:芙蓉白面,不过是一具“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是一间“裹衣漏厕”。或者:面对“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
尚未犯淫邪之人,宜防失足;曾行“邪淫恶事”者,务必当下回头,忏悔业障,发誓“后不再造”。更祈盼能够将此书“辗转流通,相互规劝,彼此化导”,使社会大众,齐归觉悟之路,使社会人人,齐出色惑迷津。
第四节.戒淫格言
格言1.◎真人“张三丰”训示:‘人,生于天地之间,得“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秀,具足刚阳之正气。’
世间夫妇关系,是人道“常伦”,倘若有人“不守夫妇伦常,与他人非礼乱伦,行邪淫之事”,此诸人等,行同“禽、兽”,不足挂齿。世间,有道德、有涵养的仁人志士,都是“力戒淫邪之行”的楷模。
天下愚痴蠢然者,莫如动物。然,动物虽蠢,但见:鱼鹰定配偶而不相乱;大雁失去配偶终不再择。如此看来,人不如鸟,邪淫者,不但有负于“人”这个字,而且有逊于动物之灵性!
无奈,世间迷惑颠倒之众,不能理解“色即是空,同于幻泡”的道理,被“灯红酒绿、红颜绿鬓”所迷,恩爱缠绵,堕入情执而不能自拔。
殊不知,人心相同,人心相通,推己及人,返观自照,现在人说的“换位思考”,如此必能有所领悟。若有人,对他人的妇女起了淫欲心时,此人于此时,当提起观照,反过来想:假如此时,我自己的夫人,被人淫欲,床头枕畔,调情戏笑,曲尽绸缪,我站在旁边,见此种情形,一定是“心如刀刺,眼内如火,奋击追杀,奸夫荡女,刻不容缓!”愚痴男儿,怎么会在淫他人妇女时,而忘却了“观照”,一时得成,而自鸣得意?
其次,现代人所忽略的一个最重要事实就是:此时,也就是在你自鸣得意的时候,头顶三尺,有天地鬼神,临首在上,监察在傍!(不管你信不信,圣人所言,一定是事实!——注)此时此刻,天地鬼神对你所造邪淫罪行之怨恨和怒火,如同前述;欲杀你,欲砍你,嗔目切齿,一定要找机会惩罚你!其报复你的心,也如同前述。继而,邪淫者灾祸随来,自己受报应确莫名其妙,不得其解。什么原因都找,就是不在“色淫”方面找原因。今将真相,陈白于此,听者言者,能不寒心?
更严重的问题是:邪淫者,于利剑刀斧下舍身丧命,于光天化日下身首异处,碎尸街头。古人形容:‘台阳之梦未终,而泉台之扈已掩。青磷碧血,皆红粉之变为之,美人原是胭脂虎,岂不信哉。’意思是:‘邪淫者,男欢女爱还未终,已是刀下变冤魂。青林鬼火,碧水血色,都是奸夫淫女死后所变。所以说,美人佳丽是“老虎”,不无道理,不能不信啊!’
淫人妻者,纵不致于遭此杀身横祸,然:遇到强于自己的对手,必遭对手怒征暴敛,受其要胁而终生不得解脱!遇到弱者,则令对手忍辱含冤,隐恨终身———令其宗族蒙受不解之羞,令其夫妇绝百年之好,死生莫测,变态多端,或阴图报复,或暗地伤心惭愧,为来生来世之怨怨相报,种下祸根。其祖父之辈,本无恶迹名声,可那些街头巷尾闲扯之人,街坊邻居等,确因此而污猜:“此人祖上一定做过缺德之事,造过极恶之业……如是等等。”令丈夫,儿女,甚至孙子孙女,三代清名,蒙受羞辱。
而那些“移人骨肉,乱我宗祠之伦乱淫徒”,即现代人所谓的:“第三者插足者,或破人婚姻者,及窝里乱者”,纵得现世“高官厚禄,名震四海”,到头来,必定因此而“名节扫地,遗臭无穷”。其所作所为,既不齿于人伦,亦永传为话柄。利器杀人,无论再惨,只是杀一身而已。殊不知,“邪淫好色”是无形之利刃,是无刃之锋芒,杀人之惨毒,不止是杀人一身、一世,而是杀人数身、数世!世人不可不慎!
总而言之,“淫念”之根是“好色”,要绝断淫根,当先严持“不色戒”。“好色”者必定“好淫”,好淫则必身行不正,面对“柔姿媚骨”而不能自制,多数人当被其控制要胁。好淫者,为了到达“色欲”之目的,不惜做出“徇私枉法,见色轻友,乃至不孝父母,不顾兄弟手足之情”等等大逆不道之事。这种人,好像世间除了“色欲之乐”之外,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可是,由此所带来的报应,如:妻、妾、子女,失所防闲,与他人私通淫乱,任其秽乱闺闱,默为报应,好像也懵然不知。
好淫者,子孙一般都不健康,必至夭折,后代子孙也必定难以发达和蕃昌。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子孙,必定是我的“精神”所“种”。今以有限的“精神”,供给无穷花柳荡女,譬如:一颗树,大家都用斧子来砍,树的脂液外流导致枯竭,一个人砍,流得少,多人来砍,流的脂液必然就多,大树必然会枯竭死亡。而今,我一身的“精神”尚且“涣散而不积”,怎么能指望把足够的“精神”集于子身?纵然得子,所生势必“单弱”,这是在所难免的。子女所继承的“精神”虽弱,然父母之淫根不绝,子女“禀气受形”,大都也“好色贪淫”,因而继续再传,本身我这一代“精神”已经很“单弱”了,再传而后,一代又一代,所传“精神”薄之又薄,弱之又弱,最终导致“覆宗绝祀”,后继无人。只有戒色止欲,保持“适当”或“充足”的精神,才能保障自己的子孙后代,繁衍昌盛。淫祸之烈,可胜言哉?
呜呼!人寿几何?百年一瞬,纵然不顾及“名节”,不惜“身命”,然,世间没有不念及子孙,谋及“宗祀”的人。假如,人能顾及到其中的一方面,无论是子孙,还是“宗祀”,一想到此,就会追悔莫及,惭愧不已,色欲到底有何娱乐,而让自己常常想做?至于淫犯“尼、僧、孀、寡,仆妇、青衣,娼家、妓馆”,名分所关,身家所系,其中的善福淫祸,尤易明察,就不用多说了。有志于道德之人,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宗祀繁衍昌盛,当以“清净心”为基础,常存真诚心,坚忍守操,决烈为志,洁身自好,存“精神”而不动,养“精神”以湛如。将世间一切诱人入罪,诲淫之书,随缘随份,买来付之烈火,为天下苍生造福。好色贪淫之友,要坚决与其断绝来往。
世间人,如果真能把自己的“好色贪淫”之心变成清净无为、高尚好德之心,把自己全部的精神,用在“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苍生”方面,如此将会看到,何名而不立?何利而不收?而世间之五福,必临于家门,集于我身矣!是为劝。
格言2.◎汪舟次说:‘一切恶业中,唯“色淫恶业”易犯,犯则“败德取祸”,世间损德最重,遭殃最快,莫过于此。世人平时应当将“万恶淫为首”一语,放在身边,常常反思,且勿触犯,以免招祸受殃。
世间恶业无穷,为什么说“色、淫业”为最恶?答案是:人,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首先,在“淫恶业”造做条件未成熟之前,生起“幻妄心”即,胡思乱想,预谋图之。其次,“勾引无计,生机械心”。所谓机械,“机”是起心动念,心机;械,是武力,属强破之义。依现代人的意思就是“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文的不行,来武的。如是等等”。继而,“少有阻碍,生嗔恨心”即:稍微遇到反抗或他人阻拦,即生“愤怒怨恨心”。再其次“欲情颠倒,生贪著心”,即得逞之后,如干渴之人喝海水,越喝越渴,堕入邪淫恶业,如陷沼泽,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又“羡人之有,生拓毒心”,即羡慕他人拥有美色,生起忌妒恶毒心。为“夺人之爱”,生起“杀害心”。以至于“廉耻丧尽,伦理俱亏”。种种恶业,从此“淫心”而起;种种善愿,因此“淫心”而消。所以说“万恶淫为首!”
另外,人淫心一起,只是动个念头,未必有其“实事”,已“积恶造业”甚深,更何况“有念头,又有行为”,其恶业将更重,果报更惨烈。世间有很多不知“忌讳和顾忌”的人,例如:世有忠厚善人,而身后不昌;其次,虽是“才士文人”,而终身潦倒者,究其病根,皆由“不知房事顾忌”而造成。今人,要断除此“病根”,应从自己“起心动念”处下功夫。所谓:‘太上不言“私美色”,而言“见他色美,起心私之”,盖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即:太上老君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