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而被别人说三道四。有了这样的障碍和压力,所以一般日本人说话、写文章就都会不温不火,四平八稳。本书这样肆无忌惮,口无遮拦的文章超出了很多人的常识范围,但又是抓住了要害,说出了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所以,尽管本书用的是教训人的口气,不但不令人生厌,反而更讨人喜欢。对此,很多读者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们认为,作者从无名时代开始就没有对著名演员艺人献过媚,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如此这样的旺盛人气。
嬉笑怒骂1995年的畅销书(4)
当然,态度并不是全部因素,本书的内容也是赢得读者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读者认为,本书的作者并不在搞笑,而是非常认真地表述了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写书、作文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肯定是一些必然招致一部分人讨厌的带刺带毒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就更难落笔了。
这本用关西口语体写作的本书实际上还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就是鼓励大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否则就成就不了自己的意愿和事业。一位读者深有体会地写道:本来对这种自吹自擂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是读完本书之后,似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就是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意愿,就必须让大家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想法及做法,通过展示和宣传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否则,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更有读者这样写到,读了本书后的读者要么会成为作者虔诚的信徒,要么就会成为极端厌恶作者的人。不管怎么说,读了本书之后,想*改变,人生也会改变。
与日本从群体社会进入个体社会的历史进程相互动,越来越多的日本读者开始持有这样的认识了。十年前还是异端的本书,放到十年后来看,这样的写法已经不再令人吃惊了。且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因为十年后的日本,敢于直抒己见的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
出版时间:(日文版)1995年6月
1995年前后,日本出现过一场哲学读物的出版热。哲学一下子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当年芥川奖获奖作品《这个人的阀门》就描述了一个过着平淡生活的中年女性突然读起了黑格尔著作的场面。仿佛哲学已经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很多周刊纷纷推出哲学特辑,甚至连漫画也要表现哲学的内容,而推动这种哲学热的主角就是科幻小说《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用挪威文于1991年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说,之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2000多万册。由哲学教授须田朗监修,著名翻译家池田香代子翻译的日本版《苏菲的世界》于1995年出版后,销售量超过了200万册。
专栏作家神足裕司认为,这本实际上并不通俗也不易懂的哲学入门书之所以在日本流行,是因为在及时行乐的社会风气中,有一股对享乐风尚反思的社会潮流,这种反思潮流带来了《苏菲的世界》的大流行。这可谓一语中的,八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社会一片歌舞升平,演员的绯闻和*都曾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但是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经济长期得不到恢复,一向任劳任怨的日本人也开始怨言四起,政坛暴料的《使日本衰退的9个政治家》一书也夺得1994年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哲学热则显示了日本国民在社会出现历史性巨变时,急于对现实定位,以便对应这种变化的急切心理。本书中有关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平行和交叉,似乎就是一种参考。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这样的问题对一个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来说,恐怕一下子难以回答。不过没有关系,其实这些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需要让苏菲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登场,让他来给苏菲上一堂哲学课,看一下古今的哲学家们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嬉笑怒骂1995年的畅销书(5)
前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人试图用神话来回答前面提到的这两个问题。神话中的诸神有的就演变成宗教中的神。但是,希腊哲学家认为这些神都是依照人们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因而这些解释是不可信赖的。这揭示了“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的变化开始。
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就是哲学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并根据这些观察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希腊的哲学家们找到的解释是:世界是由某些“元素”组成的,它们可能是水,或者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他们并且通过“元素”与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还区分出了“物质”与“力量”的不同。
(这是被称为自然派的哲学家们对前面两个问题的见解。已经有基本化学知识的十四岁少女苏菲是应该能够马上理解的。)但是,这些见解还不能给与前面的两个问题满意的解答,因为就在当时,有一批人认为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因此,他们把问题转移到人的身上,宁愿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关于这点,他们宣称,:“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完全要看它与人类的需求有何关系而定。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
与这些被称为诡辩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苏格拉底则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说法,他认为世间有所谓永恒、绝对的是非观念存在。我们只要运用自己的常识便可以悟出这些不变的标准,因为人类的理智事实上是永恒不变的。他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于社会中。因此他显然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苏菲理解理性主义区别于诡辩家的不同之处是通过苏格拉底说的一句话:正确的见解导致正确的行动。或者说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她知道如果一直做一些自己深知不对的事,自己就不会活得很快乐。)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则把理智中的永恒不变与自然界中的事物对应起来,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性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就是“柏拉图的理性论”。(苏菲通过糕点姜饼人的制作来理解的“柏拉图的理性论”。姜饼人是用模子做成来的。)但是,柏拉图的学生亚理斯多德同意他的老师的这两种概念,只不过他认为老师把这两者的关系弄反了,不是先有“模子”即理性才有事物的,而是先有事物才有理性的。在这里姜饼人模子的比喻并不适用,因为模子是独立于姜饼人之外而存在的。
(尽管亚理斯多德的学说长时期被人摒弃,但是他的天才般的整理思维还是让苏菲竟然动起了整理房间的念头。哲学就是这样直接影响人的行动的!)
当耶稣基督的信徒保罗来到雅典之后,宗教再一次统治了希腊。在以后的1000年里,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们的哲学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被扫地出门。对世界的认识全部归结与信仰。中世纪的哲学家几乎都认定基督教义就是真理。对他们来说,问题只是能否借助理性来探索基督教的真理?
(对十四岁的少女来说,这堂哲学课太长了,读者也可能失去了耐心。所以,作者在这里开始引入一个与苏菲同龄的人物席德。苏菲有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席德有她的哲学家父亲艾勃特,不过,她们并不在同一个世界,她们所处的是并行的两个不同世界,并且开始出现重叠的结合。)。 最好的txt下载网
嬉笑怒骂1995年的畅销书(6)
漫长的中世纪孕育了近代思想的萌芽,在文艺复兴时代开花了。这个时期的人们又找到了希腊哲学家的出发点,人们重新发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价值。经过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的努力,以日心说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观完全把“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的思维否定了。于是源于希腊哲学的各种思潮都如脱缰的野马,迅速发展起来。第一个尝试整理这些新思想的是笛卡尔,他最大的贡献是探讨了我们所拥有的确实知识以及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笛卡尔认为,灵与肉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实体。
而史宾诺莎则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所以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必然性。世界上只有上帝是完全自由的,而人虽然可以试图除去外在的束缚,却永远无法获得自由意志。
(可怜的少女差不多已经被这些哲学流派弄得昏昏欲睡了。作者亮出了最为震惊的一招;他把苏菲的世界和席德的世界完全重叠了。苏菲只不过是艾勃特少校的哲学入门书《苏菲的世界》书中的人物,所以苏菲具有的所有思维和行动都是少校安排的,苏菲是不可能了解席德的情况,而席德却可以了解苏菲的全部,因为席德正在阅读她父亲艾勃特少校写的这本书。对哲学的理解不是苏菲,而是席德。)
(等一等,阅读苏菲的席德不也是读者你正在阅读的《苏菲的世界》一书中的人物吗?你可以了解席德的全部,而席德根本不可能了解你。那么,可以想一想,谁又会阅读正在捧读此书的读者你呢?)
笛卡儿的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现代哲学正沿着这条线在探讨。
(合上书本,少校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哲学的历程却远远没有终结,而且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也没有在故事结束时消失,她们在人们的意识中继续存在,她们已经消失不了了。当然,席德和她的父亲也永远消失不了的。)
文艺复兴之后,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带来了技术革命,而技术革命又为后来每一项发明打下了基础。可以说人类这时已经开始脱离自然环境,不再仅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17世纪的经验主义康德等,*曾经说过,以前的哲学都在解释这个世界,而问题在于如果改变世界。从历史来看,哲学的确在影响我们的实践,这证明了精神和物质两个世界正在互相作用。这样的互相作用使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们不但知道原子,而且还知道我们所处在的宇宙是大爆炸的结果,大爆炸是因为原始的物质过于稠密导致的。我们的宇宙诞生前就像一块大石头,问题是这块大石头又是从什么地方来到的呢?
(又回到本书开始时的两个问题。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都没有很完美地回答好,十四岁的少女将如何回答呢?)
这本书非常厚,却没有按照日本一般的习惯分为上下册。虽然这本被称成“世界上最通俗易懂的哲学书”,但其实还是非常难读的。有读者A在亚马逊网站上留言就说,因为内容太难,页数太多,所以读不下去了。持这类观点的人非常多,还有读者说,这是因为他的夫人看不去了,这本书才轮到他来读的。不过,尽管哲学类的书比较难读,但在日本还是有很多读者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嬉笑怒骂1995年的畅销书(7)
这本需要认真思考才能读下去的书能够流行,除了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之外,一定还有其他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书中人物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