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偷眼一看shirley杨走在了后边,便悄声告诉二小:“什么好看不好看?你这小屁孩儿,小小年纪怎么不学好?她是我老婆,脾气不好,除了我谁都不让看,你最好别惹她。”
Shirley杨走在后边,虽然我说话声音小,还是被她顺风听见了我的后半句话,问道:“老胡你刚说别惹谁?”
我赶紧拍了拍王二小的头,对shirley杨说:“我刚说这小鬼很顽皮,这么丁点小就知道花姑娘好看的干活。现在的这帮小孩啊,别提了,没几个当初跟我小时候似的,从小就那么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好看的txt电子书
我话音未落,突然从山坡后转出一个头扎白羊肚毛巾的农村壮汉,腰里扎了条皮带,手里拎着根棍子,对我们喝道:“站住!甚花姑娘的干活?你们是不是日本人?”
我被他吓了一跳,虽然这是山沟里,但是这光天化日难道还有剪径的强人不成?赶忙把二小与shirley杨挡在身后,对那汉子说道:“老乡,别误会,都是自己人。我们不是日军,我们是八路军武工队。”
头扎白毛巾的老乡对我们三人上上下下的打量一番:“啥八路军嘛,我看你们不象是好人。”然后说着就拿棍子赶我们,说这里被民兵戒严了,不许进。
我心想这没灾没战的戒哪门子严,再说没听说民兵拿木头棍子戒严这么一说,这孙子疯了是怎么着。于是挽起袖子,打算把他手中的棍子抢下来,以免这莽撞的农夫伤了人。
我正要过去放对,却想不到这位自称是石碑店民兵排排长的乡民竟然认识我们三人中的二小。原来二小总跟他儿子一起玩,这样一来双方就不再动手,都站定了说话。
那民兵排长拙嘴笨腮,乡音又重,跟我们说了半天,我才大概听明白怎么回事。原来这石碑店的名字得自于附近的一座不知名石碑,那石碑十分高大,顶天立地,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遗留下来的;风吹雨打,碑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了。
提起石碑店,最著名的不是那块破石碑,而是村中的一间老字号棺材铺。附近十里八村,包括古田县城,都只有这一间棺材铺,因为其余卖棺材的生意都不如他。传说这间老棺材铺最早的时候,掌柜的是个木匠活的好手,刚开始营业的是间木工作坊。
有一次这位木匠师傅给一户人家打了一口棺材,这口棺材刚做完还没上漆——按规矩还得给人家走十八道大漆——当时这口半成品的棺材就在他的木匠铺里摆着。晚上的时候,木匠师傅坐在中堂,喝了几杯老酒,一想到生意不好做,半个多月就接了这一个活,心中免不了有些许憋闷;于是拍着棺材长吁短叹,酒意发作,不知不觉的就趴在棺材上睡着了。
当天晚上木匠师傅做了一个梦,梦见棺材里有一团寒冰,冻得他全身打颤,如坠入冰窖一般。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惊醒了,开门一看,原来是同村有户人家夜里有人过世,赶来他这里订做一口棺木。难得一个活没完立刻又来个新活,木匠师傅心中大喜,但是又不好表露出来,毕竟是给人家操办白事的打寿材,表面上也得表现的沉痛一点,为了对村邻的故去表示深切的同情。木匠师傅又顺手拍了一下那口半成品的棺材,然后收了定金,开始忙活起来。
日头刚升到头顶,木匠师傅正在赶工打造寿材,忽然又有人来定棺木。这可真是奇怪,村里一年也只不过死十来个人,这一会儿功夫连着死了两个人。
木匠越想越不对,回忆起自己夜里做的梦来,难道那些人死是因为自己用手拍棺材?于是又试着拍了拍那口半成品棺木。不到天黑,果然又有人死了。
木匠又惊又喜,惊的是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用手一拍棺木,附近就有人死掉;喜的是这回不愁没生意做了。这位木工师傅本就是个穷怕了的主儿,这时候哪管得了别人死活,难道就因为那些互不相干的人,放着发财的道不走?当然不行。木匠一看活太多,做不过来,连夜去别的棺材铺买了几口现成的寿材回来。
从那以后,木匠师傅这间铺面就彻底变成了棺材铺。而且他还发现一个秘密,拍这口棺材的时候,越用力拍,死人的地方离这越远。这死人钱是很好赚的,他越赚钱越多,心也就越黑,把附近所有的棺材铺都吞并了,只要拍打两下那口半成品的棺材就等着数钱了。
但是也不敢拍起来没个完,谁知道这里边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秘密也从没被他泄露过;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事还是被大伙知道了。但是这种捕风捉影的事很难说,也没有证据,所以也没办法拿他见官,只是人人见了他都跟避瘟神似的,躲的远远的。
到老连个媳妇都没娶上,前不久这位曾经的小木匠,现在的棺材铺老掌柜,死在了自己家里。人们发现他尸体的时候,已经烂得臭气熏天了。这附近只有他这一间棺材铺,店中的寿材都卖光了,只有堂中摆放着的那口半成品棺木。村里人想起那些风言风语,也都提心吊胆,但是村委会不能不管,总不能任由棺材铺老掌柜烂在家中,这天气正热,万一起了尸瘟可不得了。虽然当时实行了火葬,但是在农村土葬的观念仍然是根深蒂固。于是村长找了几个胆大的民兵,用编织袋兜了尸体准备放进棺木中下葬。
没想到刚把棺木挪开,就发现棺木下边的地面上裂开一道细缝。这缝隙很深,把手搁上边,感觉凉风飕飕的往外冒。下边好象是个大洞。有那些好奇的人就把地面的砖石撬开,发现下边果然是个洞|穴,而且里面寒气逼人。
民兵排长自告奋勇的下去一探究竟,让人用筐把他吊下去。没下去多久就拼命摇绳让人把他拉上来,这一趟吓得差点尿了裤子。说下面都是长大青砖铺就,下边有一个石床,上边摆着一个石头匣匣,这石匣不大,又扁又平,上边刻了很多奇怪的字,民兵排长顺手把这石匣拿了上来。大伙把石匣打开一看,里面是殷红似血的六尊不知名玉兽。据民兵排长说,那洞|穴下边好象还有一层,但是太黑太阴森,不敢再进去看了。
由于有村里的干部在场,村民们表现得觉悟都很高,立刻通知了古田县的考古工作队。孙教授闻讯后,知道此次发现可能非常重大,一刻没敢耽搁,立即带人就赶了过来。
在这种乡下地方,一年到头都没什么大事发生,所以消息传得很快,连县城里的人都赶去看热闹。为了维持秩序,孙教授让村里的民兵拦住村外的闲杂人等,不让他们进去围观。因为这洞|穴的范围和规模、以及背景都还不清楚,一旦被破坏了,那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所以民兵排长就拿着鸡毛当令箭,带人在各个入口设了卡子,宣称本村进入军事戒严状态,这才把我和shirley杨拦住盘问。
我听了民兵排长的话,知道对付他们这种势力的小农不能硬来,得说点好话,给他点好处,就能进去找孙教授了。于是对民兵排长说:“连长同志,我们都是孙教授的熟人,找他确实有急事,您给行个方便。”说着塞给民兵排长五块钱。
民兵排长接过钱,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面额,忽然村里来人招呼他,说带着考古队来的那个老干部,死了。
第九十三章 算命瞎子
来通知民兵排长的村民说考古队中老干部死了,我和shirley杨闻听此言,脑中都是“嗡”了一声。那老干部怕不是别人,多半便是我们要找的孙教授;他要是死了,我们也要大势去矣。怎么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赶在这个紧要关节的时候。
听那村民对民兵排长继续汇报情况,原来是考古队只来了两个人,让村民用筐把他们吊进棺材铺的洞|穴中看看下面究竟是什么所在。下去一个多小时了,怎么招呼也不见动静。村长担心他们出现意外,便想送几个胆子壮的村民下去找他们。但是大伙都吓坏了,联想起棺材铺的传说,一时间人心惶惶,谁都不敢下去送死,说这洞八成是通着阴曹地府,下去就上不来了。
只有民兵排长这个壮汉曾经下去过一趟,所以村长无奈之下就派人来找他回去帮忙。
民兵排长上次下到地洞之中也是硬充好汉,回想起那个阴冷的洞窟,此时站在太阳底下都要全身抖上三抖。现在看村长派人来找自己,说不定是打算再让他下去一回。一想到此处,民兵排长腿肚子转筋,暗地里叫得一声命苦,想转身回去,却说什么也迈不开腿了。
Shirley杨见这是个机会,便对我使了个眼色,我心中会意。既然孙教授生死不明落在地洞中,我们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必须冒险下去把他救上来。这里穷乡僻壤,等到别人来救,孙教授必定无幸。
于是我紧握住民兵排长的手,对他说道:“连长同志,原来首先下地道的英雄就是你啊,此等作为非是等闲之辈。能和你握手我实在是太荣幸了。”
民兵排长虽是个糙汉,但是非常虚荣,否则他也不会搞出什么民兵戒严的闹剧。见我如此说话,心中大为受用。
我趁热打铁,接着对他说道:“我知道那种地洞,任你是铁打的好汉,时间长了也抵御不了洞中阴寒气息。你既然已经下过一次地洞探险,我们同考古队的孙教授,就是那个快秃顶的倔老头,是老熟人,不如你带我们过去,我替你走上一遭。当然我这种举动,一是为了救我的老朋友,二来也是为了深入学习你的英雄事迹。不但我个人要向你学习,我还要号召全国人民都持续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向你学习运动。所以你快快带我们去村中的棺材铺。”
民兵排长有些为难:“兄弟,你看这……非是我不肯放你进村,只是组织上对民兵们有过交代,今天不得令闲杂人等进去。”
我听得心头起火,五内生烟,看来这孙子还他娘的吃软不吃硬,给了钱、说了好话还不让进。那我可就跟你不客气了,于是一把抓住民兵排长手中的棍子,板起脸来对他说道:“你看见我身后那位小姐了吗?她是美国特派员,实话告诉你,我们是中美合作所的,你要是再耽误我们的大事,她就要照会咱们国家外交部,让组织上把你这排长的职务给去了。我说你他娘的大小也是个国家干部,怎么就这么瞧不出眉眼高低,你没看出来她都不耐烦了吗?这也就是她看在我的面子上,我若不敬佩你是条好汉,就不会对你说这些道理,你到底让不让我们过去?”
民兵排长听得稀里糊涂,也没听明白我说的话具体是什么意思,但是听说可以找什么官,让组织上处理他,心中立时虚了,当即答应带我们进村。
我拿了两块钱给了刘老头的孙子,让他买糖吃,告诉他回去的路上别贪玩,就打发他回家去了。
我与shirley杨也不敢耽搁,匆匆跟着民兵排长进了山坡后的石碑店村。一转过山坡,眼前豁然开朗,原来这石碑店位于一处丘陵环绕的小盆地。这里得天独厚,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冬暖夏凉。旱季的时候,象这种小盆地由于气压的关系也不会缺少雨水;黄河泛滥之时,有四周密密匝匝的丘陵抵挡,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而且这石碑店的人口还着实不少,少说也有五六百户,从山坡上俯瞰下去,村中整顿得颇为齐整有序。
前行不远就看一处山坡上立着块巨大的石碑。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