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郑玄又介绍了跟随他一起来到荆州的几位学生们,这几位学生分别是张逸、徐商、崔琰、公孙方、程秉、国渊、孙乾、吴俨、张曾等人。
张逸、徐商和孙乾是北海人,崔琰和公孙方是清河人,国渊是乐安人,程秉是汝南人,吴俨和张曾则是东莱人,这其中,王衡听过名字的只有崔琰、程秉、国渊和孙乾三人,这四人中两人是日后的魏国名臣,一人是日后的吴国名臣,一人是日后的蜀国名臣,没想到他们都是郑玄的弟子。
张逸、徐商、崔琰、公孙方四人年岁较长,现在已经有三旬左右,而其他五人都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左右,年纪最小的国渊和张曾都只有十六岁。
年岁最长的张逸今年三十八岁,他很早就拜在了郑玄门下学经,郑玄很欣赏他,甚至将自己的幼妹郑嬿许配给了他,因此他与王叡也算得上是连襟了,两人也是熟识。
郑玄躬耕于不其南山的时候,其门下弟子最多的时候达到了数千人,可是由于缺乏粮食,数千人都是风流云散,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弟子只有十几人了,而这一次跟随他前来荆州的只有这九名弟子了。
待郑玄给王叡介绍完毕自己的弟子们,郑宁上前施礼道:“大兄远来辛苦了!”
这一次王垚去北海接郑玄一家人,去时骑马,只用了十天左右,而来时则只能乘车,速度很慢,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来到汉寿,在这个年代,道路颠簸难行,马车又没有减震系统,坐一个多月马车倒真是一件苦差事。
郑玄爽朗的笑道:“不辛苦,不辛苦!”
看到郑玄的精神状态还不错,郑宁倒也是放下了心。只不过想到郑玄在家里竟然连过日子的粮食都要别人接济了,郑宁不由得又流下了两行清泪,她连忙转头,装做是沙子迷了眼,这才掩饰过去。
王衡上前向郑玄深施一礼道:“甥儿王衡见过康成舅父!”
听到王衡的名字,郑玄不由得眼前一亮:“你就是叔平贤甥?”
王叡笑道:“他就是叔平了,他几岁的时候大兄见过的。”
上一次郑玄见到王衡还是在王衡七八岁的时候,他到王家借书看,他定睛看去,现在的王衡眉眼间还有着当初的影子,不过仔细看了看,郑玄又有一些诧异,怎么王衡的面相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当初他可是……
郑玄喜爱术数、占卜之学,对易经非常有研究,看人的面相无有不准,当初他见过王衡的面相,当时他还是福薄之相,可是现在王衡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已是一副大富大贵之相了,这不由得让郑玄在心里啧啧称奇,不过现在刚见面,并不适合说这个,他也只能在心里为王衡高兴了。
人的面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面相学中所载,人做了一些特别的事情,或者去了一个新地方,都有可能对人的面相和福祸造成影响,正好王衡最近就做了很多特别的事情,而且也是来到了荆州,也许这就是他的面相改变的原因吧?郑玄这样想着。
郑玄向前跨了一步,握住了王衡的手,朗声笑道:“叔平贤甥,老夫可是想见你很久了!”
郑玄这一代儒宗跟王衡一见面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让王衡有一些受宠若惊,他连忙对郑玄道:“甥儿也是渴欲求教于舅父门下久矣!”
突然间,郑玄松开了王衡的手,向王衡拱手长揖,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是大惊失色,王衡反应最快,他上前抓住了郑玄的手道:“舅父这是要折杀甥儿吗?”
王叡、郑宁也连忙上前搀住了郑玄道:“大兄这是为何?岂不折杀了晚辈?”
郑玄正色道:“我这一拜不为别的,是为了天下的读书人而拜的!叔平发明出印刷之术,让天下读书人都有书读,读得起书,其功堪比圣贤,从此之后,天下的读书人都要感念叔平的功劳啊!”
随着郑玄的话,他身后的九名弟子以及他的儿子郑益,一起躬身向张衡行了一礼,张衡扶无可扶,避无可避,也只好受了这一礼。
王叡道:“康成大兄远来辛苦,还是先回城里去,我好为大兄接风洗尘!”
郑玄哈哈一笑,他拉着王衡的手,执意要与他同车而行,王衡也便随了他的意,登上了郑玄的座车,其他人坐车的坐车,骑马的骑马,一起向汉寿城北门而去。
郑玄在车上像一个小学生一样,问起了王衡很多事,武陵春酒、印刷书籍,还有算学。
说起来,郑玄在这年代算得上是算学大家了,他几岁的时候就能做出成年人都做不出的算学题,成年之后更是对算学研究颇深,对天文学也很有研究,还写出过几本关于天文学和历法的专著,可是这一次王衡让王垚带给他的几道算学题,郑玄整整想了一夜,都没能想出解法,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同意了跟王垚一起到荆州来。
当然,郑玄同意来荆州,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这几道算学题还是立了大功的。
郑玄的座车上就带有算筹,他兴致勃勃的拿出那几道王衡出的算学题,又拿出算筹,就在车厢里计算起来,就在他摆放算筹的时候,车夫赶车稍微快了一点,马车颠簸了一下,把他摆好的算筹颠乱了,他还掀开车帘,礼貌的请车夫把马车赶慢一些,接着他又回到车厢里,跟王衡一起计算起来。结果他的车夫放慢了车速,整个车队也都把车速放慢了下来。
郑玄对学问的痴迷和认真也让王衡肃然起敬,他也拿过算筹,跟着郑玄一起计算起来。
第一题是中国四五世纪时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里的一道题目--“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道题目其实出得有些不大合适,佛教此时虽说已经传入了中国,可是还不是最流行的宗教,而且郑玄是儒生,给他出一道题里面写和尚称得上不合时宜,这算是王衡考虑不周了,不过郑玄一见题目,便被吸引住了,倒没在意题目里是和尚还是儒生。
这道题放到现代,一个普通的中学生都能解出来,不过在东汉末年,数学还没发展到那个水平,就算是郑玄这样的算学大师也很难找出具体的解法,这与智商无关,只是时代的局限。这些天在路上郑玄倒是通过硬凑把人数给凑出来了,可是他当然知道这种硬凑不是解题的正途,所以他很想看看到底王衡能够用什么办法把这道题给解出来。
王衡用现代的解方程的办法,分别设了两种不同的未知数,用两种不同的方程组很快的把这道题给解了出来,而且解说的时候是用的这时代的语言,深入浅出,让郑玄能够听得懂。
不得不说,郑玄的算学造诣确实很深,论智商的话,他也是这时代最高的那一批人之一,王衡的解说给他推开了一扇门,让他一下子明白了这种题应该怎么解了,他举一反三,一下子把后面好几道类似的题都解出来了。
这不禁让王衡汗颜,他之所以能够解出这些题,只不过是因为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而郑玄在算学上的天赋真的是太惊人了!
就在郑玄想要继续跟王衡探讨其它几题的时候,车队停了下来,王垚策马来到郑玄所乘坐的马车前,下马对郑玄道:“康成先生,前面有本郡太守和本郡名士、乡绅等数百人迎接先生!”
郑玄的眉头一皱,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更喜欢钻研学问以及授徒,对于这样的迎来送往并不喜欢,只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他的名气和声望实在是太高了,这种事情到哪里都是免不了的。
前年黄巾贼起的时候,北海自然也有黄巾肆虐,连北海城都被黄巾打破了,可是黄巾军却相约不敢进入高密县城,因为他们敬重郑玄,而高密正是郑玄的家乡。连黄巾都不敢冒犯郑玄,可见郑玄的声望有多高了。
不知多少名士以见郑玄一面为荣,党锢结束之后,州郡官府争相征辟郑玄,连当朝权势滔天的大将军何进都要征辟郑玄,而且在见到郑玄之后,根本不敢摆什么架子,一直对郑玄以礼相待。
在来荆州的这一路之上,郑玄都表现得很低调,一直在马车上研究那几道算学题,沿途没有人知道这队车队里竟然有郑玄这一代儒宗,因此一路未受打扰。
可是现在来了汉寿,郑玄来了的消息无可避免的传了出来,首先是张机、桓阶、黄忠等刺史属吏得知了,然后便是武陵太守曹寅知道了,曹寅立刻组织了包括汉寿县城的名士、乡绅等在内的数百人,匆匆忙忙的迎出了汉寿县城,来迎接郑玄。
当然,这并不是曹寅有多么尊重郑玄,对于他来说,郑玄再是一代儒宗,也不如宫里的一名常侍重要,他组织这么多人来迎接郑玄,与其说是对郑玄的尊重,还不如说是他想要用郑玄的名声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曹寅在投靠十常侍之后,在士林当中的名声早已是臭不可闻,谁提到他的名字,都是一脸的不屑。
曹寅虽然向往功名利禄,可是他也希望能得到士林的认可,这也许就是像他这样投靠十常侍的士人共同的心理矛盾吧!
以郑玄在士林当中的声望,今天曹寅来迎接他,甚至不需要郑玄说他什么好话,只要郑玄和颜悦色的跟他说几句话,对曹寅的声望都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20 无知竖子辱儒宗 王衡出手掴曹泽
无论怎样不情愿,郑玄还是不得不下了马车,王衡跟在了他的身后。
只见曹寅带着数百人站在了城门处等候着,而张机、桓阶、黄忠等十余名刺史属吏站到了另外一边。
王衡在郑玄的背后轻声的向他介绍着这些来迎候他的人是谁,郑玄微微点着头。
看到郑玄下了车,曹寅满脸堆笑的带着身后的人迎了上来,离了一丈多远他便施礼道:“康成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武陵,实乃武陵士人三生之幸啊!”
曹寅将头低了下去行礼,他满以为郑玄会将他扶起来,再跟他客气几句,这样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是很久之后他都没听到郑玄的声音,更别说被郑玄扶起来了。
曹寅愕然不已,他抬起头来一看,郑玄竟然越过了他,走到另一边跟张机、桓阶、黄忠等那一班刺史属吏寒喧起来。
张机等人显然没有想到郑玄会这么给他们面子,他们自知在武陵的身份要低于曹寅,本来想着等郑玄跟曹寅见礼之后他们再上前见过郑玄的,可是郑玄却让他们受宠若惊了,他们满脸都是激动之色,向郑玄表达着他们的仰慕之情。
而曹寅身后的人一个个都是错愕不已,曹寅的脸色更是瞬间阴沉了下来,他根本没有想到,他这么抬举郑玄,郑玄却这么不给他面子。
王衡也很诧异,以他在现代所受到的教育,情商一定要高,要有礼貌,哪怕再不喜欢这个人,面子上也一定要过得去,不会这么直接的不留情面,而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对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