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玄点头道:“我会让你德声和伯正师兄协助你整理和校对这些书籍的,他们两人对我这些书籍都非常熟悉,对于印刷书籍也很感兴趣。”
德声和伯正分别是徐商和公孙方的字。
听到这里,王衡又问道:“老师,那另外几位师兄呢?”
现在王叡的手下非常缺乏人才,而跟随郑玄前来荆州的这些弟子学问人品俱佳,如果他们肯出仕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
郑玄当然明白王衡的心思,不过他虽然自己终生不仕,却并不反对自己的弟子们出仕,相反,他希望自己的弟子们都能有一个好前程,这也算是他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政治抱负的一个途径了吧。
郑玄道:“俊才、季珪和德枢三人才可堪一用,他们自己也有抱负,可让你父亲量才录用之。你另外几名师兄年龄还小,学问未足,先让他们跟着我再学几年吧!”
俊才、季珪和德枢分别是张逸、崔琰和程秉三人的字。
王衡不由得大喜过望,郑玄真的是一座活动的人才库啊!轻描淡写之下,荆州便又多了几名人才,而且还有后备的人才梯队,他对郑玄道:“多谢老师了!”
郑玄笑道:“不用谢我,你今天再给我讲几道算学题就行了。”
**********
就在郑玄来到汉寿的几天之后,一名南阳郡兵飞马来报,江夏郡兵赵慈造反,纠集了一万多人,攻入了南阳地界,南阳太守秦颉率郡兵平乱,却一战而溃,秦颉也殁于乱军之中。现在赵慈乱军已经攻下了包括章陵在内的两座县城。
这个消息让王叡无比震惊,秦颉可是江夏都尉出身,在前年的黄巾之乱中平过黄巾,立下过军功的,虽然在南阳平黄巾的主力还是朝廷派来的部队,可是秦颉还是一向以敢战、能战而著称的,可是他居然在与乱军的作战中一战而溃,自己都没能幸免?那这乱军的战斗力也太强了吧?
还是来报信的那名南阳郡兵给王叡解了惑,原来赵慈的乱军战斗力未见得有多强,也许是秦颉有些托大,中了赵慈的伏兵之计,这才吃到了这样一场大败。
听了这话,王叡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不过另外一件事情也是烦恼,那南阳章陵县是光武帝刘秀的故乡,也是他起兵之所,包括刘秀在内的东汉数位皇帝的陵墓也都在这里,这是何等要紧之所在?如今陷于贼手,必定天下震动。
王叡刚刚上任荆州刺史,这章陵属于南阳,正是荆州辖下,如今的州刺史权力比过去要大得多,身负平乱之责,因此平定赵慈之乱,恢复帝乡,责无旁贷!
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平定乱兵,收复章陵的话,那他王叡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可以想见的是,至少曹寅会抓住这个机会,弹劾自己,借十常侍之手把自己斗倒。
王叡立刻召集几名心腹属吏议事,不片刻,张机、桓阶、黄忠、张逸、崔琰、程秉等数人一起来了。
这几日,郑玄推荐的这几名弟子都得到了任用,崔琰性情刚直,大公无私,又年过三旬,性情稳重,因此王叡让他担任了功曹一职,程秉虽然有才,不过年纪太轻,只有二十岁,所以他担任了一名文学从事,而张逸年纪最长,名望最高,将来另有大用,所以并没有在州中担任什么职务,现在是跟着王叡,算是王叡的幕僚了。
几人进来之后,按座次分别跪坐了下来,王叡让那名报信的南阳郡兵将情况再说了一遍,几人眼中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他们都知道,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张机和黄忠两人,更是心急如焚,他们是南阳人,他们的族人都在南阳,兵乱一起,玉石俱焚,这对他们的家族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啊!
不过张机和黄忠都是识大体的人,他们并没有抢着说话,他们知道不能因为他们的焦急而影响了刺史的判断,出兵是一件大事,必须慎重,不能着急。
桓阶这几个月与张机、黄忠都甚为相得,已经成了至交好友,所以一听南阳乱起,他也能理解两人的心情,他知道这个时候,张、黄两人反而不适合说话了,于是他稍一沉吟,率先开口了:“使君大人,我们必须要尽快出兵平乱啊!”
王叡微微颔首。
桓阶继续道:“南阳乃是帝乡,亦是帝陵之所在,若是不尽快出兵平乱,若于帝陵有所损伤,恐怕对使君名声有碍。”
这也正是王叡顾虑的东西,他点头道:“伯绪言之有理。”
张机道:“出兵自然是要出的,不过一定要足够慎重。这几年荆州蛮人动乱频频,六年前江夏蛮就曾起兵反叛,这两年荆南四郡蛮人也有一些不稳的迹象,如果我们出兵之后,荆南空虚,蛮人乱起,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计划周详,安排好此地的防御,才能出兵。”
对于张机的话,王叡十分欣赏,他当然知道现在是南阳乱起,正是张机的故乡,张机一定比谁都着急,可是张机还能顾全大局,为王叡提出最合适的建议,尽到掾属的职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黄忠也附和的点头道:“确实应该先安排好此地防御,制定周详的计划,不能仓促出兵。”
张逸、崔琰、程秉三人刚刚成为王叡的僚属,对荆州的情况还不是很熟悉,所以也没太多意见可以发表,不过他们也都表示,南阳乱起,必须是要尽快平乱的。
听了所有人的意见,王叡沉吟稍顷,然后对黄忠道:“汉升,以你之见,平定南阳之乱需要多少兵马?要留多少兵马在武陵防御?”
22 众人议定平乱策 南阳新守是完人
黄忠施礼道:“使君,赵慈乃是江夏郡兵,他虽然纠集了一万多人,战斗力也不会太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他们流窜到南阳,在兵源上也不会得到什么补充,因此只要给我五千精兵,足可扫平南阳乱兵。”
王叡点了点头,他还是比较认同黄忠的判断的,如今郡国兵的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而黄忠招募的精兵训练的场景王叡也是见过的,王叡虽然也平过黄巾,带过兵,可是他必须得承认,黄忠至少在训练上的本事要远远强过于自己,他训练出来的士卒确实当得起精兵的称号,这样的五千精兵,扫平一万多乌合之众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当初他平黄巾的时候,也只有不到三千兵,可是对上人数远多于自己的黄巾军,也是无往而不胜,每次都是以很小的损失击溃敌人。
由此可见,黄忠说这五千精兵足够平乱,并不是夸口之言,而王叡也知道,黄忠是南阳人,这五千士卒中大部分也都是南阳人,他们回了南阳,一定会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南阳民众和大族也一定会支持他们的,这样的战斗有什么理由不胜利呢?
当然,现在王叡手上能够动用的军事力量也就只有这五千人了,黄忠后来招募的五千人训练时间还不长,底子又不如前面那五千人,现在把他们拉上战场也不堪大用。
黄忠接着说道:“至于汉寿的防御,我建议现在可以再招五千辅兵,留两千人在汉寿,带三千人去南阳,这样一来,汉寿就有七千人防御了,应付本地蛮人应该是够了。”
古代打仗带出去的兵不光是战兵,还是要带辅兵的,辅兵可以运送辎重,让战兵不需要做这些事情,以保持战斗力,黄忠所带的都是步兵倒也罢了,带上三千辅兵就足够了,如果是骑兵的话,那需要带的辅兵就更多了。
王叡又问道:“那需要多久才能出兵?”
黄忠道:“五千辅兵招募完毕后,需要一些时间进行简单的训练,大概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出兵了吧。”
王叡听了黄忠的话,觉得可行,有这一个月时间,州兵的战斗力一定也会更强一些。于是王叡又征求了一下其他人的意见,其他几人也都觉得黄忠的意见是老成之言,所以计划也就这么定了下来,一个月后出兵。
晚上,王衡也得知了南阳乱起的消息,他拼命搜索枯肠,才好容易记起自己以前确实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件事情,不过具体是哪一年他记不清了,他不禁有些自责,如果早点记起这件事情就好了。
但是转念一想,就算他把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精确的记了起来,那又怎样呢?王叡都才刚刚到荆州来上任,这么短的时间他有什么能力阻止这件事情呢?这几个月的时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这些实力,有能力平定南阳之乱,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
而且在王衡的记忆里,张机和黄忠的家族在这一次南阳之乱中应该没有受到什么损伤,这应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王叡也问了一下王衡对这次南阳之乱的看法,王衡对黄忠的建议很认同,他同时也给王叡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一次从汉寿出兵南阳平乱,武陵蛮不会有什么动作,而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蛮人短期内也可保无虞。
王叡知道在王衡救下沙摩柯之后,与武陵蛮人关系相处得不错,来往比较频繁,所以对王衡的话也是深信不疑,对武陵这边的安全也比较放心了。
不过王衡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跟着王叡一起北上平乱,这却让王叡有一些犹豫了。
王叡道:“叔平,你才十四岁,此去南阳平乱,兵凶战危,你还是不要去了吧!”
王叡这话都带着一些商量的口气,因为他自己都底气不足,王衡虽然只有十四岁,可是这一个多月跟着黄忠练武,他的个头明显又长了一截,现在已经超过七尺了,已经比许多成年男子都要高了,而且他的体魄愈加健壮,身形跟那些精锐义从都差不多了。
不但如此,王衡现在走路的样子看上去就下盘很稳,眼睛里神光内敛,浑身都弥漫着一股似乎用不完的旺盛精力,一看就是武艺大进的样子,王叡估计现在自己都不是儿子的对手了。
这还像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吗?
更别说王衡现在的才智卓绝,行事沉稳,从这方面讲,他也比绝大多数的成年人要强了。
从这方面讲,王衡跟着自己一起去平乱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这个时代,十几岁当兵吃粮的多了去了,可是王叡毕竟还是一个父亲,他不希望让十四岁的儿子跟着自己上战场也是非常正常的。
果然,王衡挺起胸膛道:“阿父,你看我像十四岁的样子吗?孩儿也想要为阿父分忧了。当年冠军侯不也是十几岁就上了战场吗?”
王叡心中涌起了一股骄傲与感动,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啊!有此佳儿,夫复何求?
骄傲归骄傲,感动归感动,王叡还是不希望儿子这么早上战场,他想了想之后道:“叔平,你去了南阳,那你的学业怎么办?康成先生可是不能随军去南阳的。”
王衡道:“孩儿可以让康成先生提前把功课布置好,不会荒废学业的,等孩儿从南阳回了,让老师检查学业就行了。若是这次去南阳孩儿荒废了学业,孩儿愿意接受阿父任何惩罚。”
王叡又想了想,再说了一个理由:“你去南阳的话,你阿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