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这位先生只好又驱车回家换了套新装。这一来一返,时间就耽误了。他说:“当时我还挺生气,冲服务员发了一顿火,认为真是晦气啊,新衣物刚穿就被弄脏了。现在看来,我真是因祸得福啊。”
这些是他们中的代表,其他人也是因为一些巧合而迟到。这简直令人无法置信,15个人全部迟到,发生的概率几乎不存在。然而,它就巧合地发生了。
一本书带来的巧合
巧合无所不在。
正是巧合让你感觉生活充满了各种可能,甚至能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
安东尼?霍普金斯是位大器晚成的演员,早年他为表演事业终日忙碌,但始终不太出名,不过他一直十分努力。有一次他接拍了一部根据《从彼得罗夫卡来的姑娘》改编的电影,在里面担当主角。不过他并没有看过这部风靡一时的原著,因为十分畅销,这部书在整个英伦三岛都买不到。这使得安东尼一度十分紧张,因为他知道,剧本是导演编剧和演员表演的基础,读到原著是作为一个演员必须做到的事情。
就在安东尼的演艺事业将要因为一本书而陷入危局的时候,一个巧合拯救了他,也成就了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
有一天,安东尼?霍普金斯从朋友那里听说伦敦还有《从彼得罗夫卡来的姑娘》这本书的存货,便准备亲自去趟伦敦。不巧的是他错过了去伦敦最早的一辆火车,时间比计划推迟了整整一上午。当火车到达伦敦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他转遍了伦敦的所有书店,也没有找到这本书:所有的书店都脱销,如果想买到新进的货,只能在一周以后了。显然,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他只能失望而归。
霍普金斯一直在为买不到书懊悔不已,如果没看过原著,那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情。作为一个严于律己的演员,霍普金斯想演好每一部戏,而不是糊弄了事。这或许是他的话剧演员出身造成的:从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毕业后,他一直在当戏剧演员,出演莎士比亚笔下的一系列戏剧。作为话剧演员的霍普金斯一直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所以,即使是演电影,他也坚持必须看原著的习惯。
从伦敦回去的路上,霍普金斯在漫无目的的行走中,来到一个公园,有许多长凳供行人休息。他随便挑了一个长凳坐下,发现座位上有一本书。巧合的是,这本书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本《从彼得罗夫卡来的姑娘》!这意外的收获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他一边看书,一边等待失主前来。可是,直到夜晚也不见有人来认领。霍普金斯只好将书带走,算是自己捡到了一本书。
有了这本书,霍普金斯对自己的表演信心大增。他认为这是上帝赐予他的机会,并且以在电影中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霍普金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这部电影也成为他电影事业的开始。
几十年后,《从彼得罗夫卡来的姑娘》的作者拜访安东尼?霍普金斯,两人谈起了他的那部电影作品。安东尼?霍普金斯表达了对原著的推崇,认为它非常出色,不愧是现代小说中最畅销的书。作者也十分谦虚,只是对这本书的畅销确实感触颇多,因为这位作者竟然自己都没有这本书:所有的书店都卖完了,连出版社送的一本也被朋友借去,丢在了一个长凳上。霍普金斯大吃一惊,说出了当年巧合地捡到这本书的经过,果然,这本书就是作者的朋友丢失的那本。
他们对这一巧合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作者的朋友丢失书而正好被急需它的人捡到。此后,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这本书的作者成了好朋友,成就了一段佳话。
雪山遇险记
中国有句古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是告诫人们要不停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学得越多越有用。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多掌握一门技能,有时候可以救你的命。
澳大利亚的雪山山脉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南部,属于大分水岭的一支,山脉自墨尔本西侧向南至维多利亚州界。位于此山脉的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为澳洲最高山峰。山顶终年积雪,因此澳大利亚人称它为雪山。早在二战结束不久,这里就被开辟为国家公园,每年吸引着无数的登山爱好者和探险者。朱那翰?巴利就是其中一个,他希望能徒步攀越这座雪山。
暮色笼罩下的雪山,在苍茫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放眼望去,白皑皑的雪山直达天际。朱那翰?巴利看着辽阔的荒野,偶尔几声鸟叫,使得这里显得更加静谧。他喜欢在这种环境下攀岩,独自享受的刺激和快乐让他格外精神。不巧的是,连续几日的晴朗天气,晒得山上的雪有些松动了,所以此时攀岩格外危险。不过,朱那翰?巴利选择的是山脉向阳的一面,那里没有积雪,完全符合攀岩的要求。
正当朱那翰?巴利向顶峰努力攀登的时候,突然感到山体仿佛在晃动,随后就是轰隆隆的巨响。直觉告诉他:雪崩了。突然的灾难让朱那翰?巴利无所适从,他赶紧贴近山体,抓紧手边的石头。雪崩是可怕的,岩石从山顶携带着白雪滚下山来,无数的雪球越滚越大,最后汇集成更为巨大的雪球坠落山崖。轰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让朱那翰?巴利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过,朱那翰?巴利所在的地方正好是山体的凹形地带,受不到雪球的直接撞击,只是零星的小雪块会砸中他。
雪崩持续了半个小时,逐渐停止下来,看着背后不停落下的雪球,朱那翰?巴利庆幸自己先爬上了山腰,否者必然被埋在雪堆里了。不巧的是,虽然大规模的雪崩结束了,但是一些小的雪球不停地砸在朱那翰?巴利的身上。持续了几分钟后他有些坚持不住了,但是要是一旦掉下去将会是灾难性的结果。朱那翰?巴利咬牙坚持,可是,最终没有抓住,他绝望地闭上双眼,感到自己坠落在雪堆上,并顺着山坡滚了下去。一阵寒风让巴利清醒过来,可是他几乎无法动弹,挣扎着站起来,他感到右腿非常疼痛,无法使劲。他知道自己摔断了腿,而且背上剧痛无比,估计是骨头碰坏了。幸好还活着,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然而,周围的一片寂静让他想到这个时候是不会有人来救援的,就看自己能不能撑到明天了。不过以他现在的情况,如果等到明天,那他肯定会被冻僵。朱那翰?巴利一边后悔不该此时前来独自攀登,一边祈祷有人能够来救援。
或许是命不该绝,不久之后朱那翰?巴利等来了一个机会。因为发生雪崩,国家公园的管理局认为应该派遣飞机前去探查,以确定第二天照常开园的可能性。听到飞机的声音,朱那翰?巴利惊喜万分,他相信这是自己的虔诚感动了上帝。然而,巡逻的飞机怎么能看到自己呢?如此的高度即使是在白天,也很难观察到,何况现在还是黑夜。叫喊的声音完全被飞机压过,根本不可能惊动飞行员。
正在苦恼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回力镖,这是他在当地买来作为防身之用的。可喜的是,朱那翰?巴利还是个回力镖高手,他能随心所欲地在空中打出心想的字来。于是,他赶紧把回力镖上涂上用作路标的荧光漆,这样回力镖就能在夜空中显出醒目的绿光来。做好这一切后,他等到飞机靠近时,使劲将回力镖一支支地抛向夜空。这些回力镖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显出几个字母来:SOS。朱那翰?巴利躺倒在地上,他已经使劲了全身的力气,浑身的疼痛让他昏了过去。飞机驾驶员赫莱没有忽视这些回力镖,他知道有人遇难了,立即向总部报告。
一个小时后,直升机准确地落在朱那翰?巴利的身旁。巴利幸运地获救了。这既是巧合,也是他能力和机敏的体现。巧合有时跟机会一样,都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朋友竟是亲兄弟
人世间的巧合无处不在,我们都有很多的朋友,朋友们也各有各的特点。朋友的亲疏也不同,有些人与朋友关系非常好,甚至好过了亲人。然而,巧合的是,这些好友中或许有些是我们的亲兄弟。下面这则故事讲的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相知相遇了近20对年,不想他们竟然是亲兄弟。
巴尔班和克拉尔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他们相遇于酒吧,因为聊的很投机,两人决定保持交往,这一交往持续了近20年。作为朋友他们能够分享彼此的快乐,替对方承担困苦,做到风雨同舟。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友谊已经超越了普通朋友的关系。而且,他们平时性格相似,在一起做事很有默契,颇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克拉尔甚至经常同别人开玩笑,说他们两人亲如兄弟。
如果没有下面发生的偶然事件,或许他们会一直保持着这份友谊。
据报纸报道,有一位身患急症的男子,急于寻找自己被别人领养的同胞兄弟姐妹。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西特利,通过查询当年留下的领养档案。调查被领养的兄弟姐妹是否存活,他们现在各自的生活情况。在通过多方的查找后,这位男子找到了克拉尔,因为证据表明克拉尔就是这位男子的兄弟。除了克拉尔外,他们还有7个兄弟姐妹。
克拉尔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到十分惊讶,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出身。于是,他也找到西特利,了解有关自己亲生父母的详细情况。出于好奇,他还向西特利打听了一下他的好朋友巴尔班的身世,因为他早已知道巴尔班也是被人领养的。这次他得到的答案更让他大跌眼镜,巴尔班——这位与他保持了20年友谊的好朋友,居然是自己的亲兄弟。
难怪俩人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在面对共同的问题时,都会选择相同的方式去处理。虽然,他们现在都已经结婚生子了,但是他们的交往比以前更加频繁。为了确认这一结果,他们加入了寻找其他兄弟姐妹的队伍中去。顺着这个线索继续调查下去,克拉尔的另一位朋友也是他的亲弟弟。更巧合的是,曾有一位女子跟克拉尔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这位女子竟然是自己的妹妹,或许是命运,他们很早就分手了。
天下的事情真可谓无巧不成书啊,这几位兄弟姐妹当年被不同的人领养,天各一方,在不同的家庭成长,却在成年后再次相遇。虽然出生在同一个家庭,但是后天的养育是重要的因素。并不生活在一起的克拉尔与巴尔班,竟然保存有这么多的相似,不能不说是上帝的安排。如果他们不是在酒吧相遇,并因谈话投机后保持联系,那么他们相见的机会就很小了,即使见面了,也不可能有他们现在这样融洽的关系。
总是巧合,巧合到让人都不敢相信。他们找到的几位兄弟姐妹,之前都或多或少有些联系,然而,至今仍然有两位没有找到,或许就在他们身边的朋友之中,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子弹也会复仇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说的是属于你的幸运不会跑掉,而属于你的惩罚也不会逃掉。这是佛家经典中的一句话,后来经过人们的改良,就成了流行到现在的俗语,它本意是劝人多行善,少作恶。这句话在古代的社会中适用,到了现代社会,并不因世事的多变而改变。
1913年,德州一位名叫亨利?席格兰特的农场主,准备将自己院子里的一株老树砍倒,修建一个花园。但是,这棵树非常坚硬,亨利?席格兰特砍坏了两把斧子,还用坏了几把锯,却都放不倒这棵烦人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