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走投无路的项羽在大帐中和心爱的虞姬饮酒,借着酒力慷慨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派凄惨景象,虞姬含泪自刎,项羽跃马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第二天早晨,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而去,刘邦命令灌婴率骑兵火速追击。项羽在渡过淮河后,身边只剩下了一百人,到达阴陵时,因为迷路走入大泽之中。从大泽出来后,项羽向东撤退,在东城被灌婴的骑兵追上。项羽随从只有二十八人了,和汉军激战三次,杀伤几百汉军后,项羽拒绝了渡江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的建议,横剑自刎,至此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虽然失败了,但后人对这个失败的英雄充满了同情和崇敬。 
  楚汉之争,争的是天下。而争天下必然要争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楚、汉战争楚汉战争是智慧与蛮力之争,是人才之争,谁拥有大量的能人贤士,并且又能知人善任,谁就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项羽勇猛善战,无人能敌,性格也直爽豪阔,塑造了西楚霸王这一令人敬畏的形象。但项羽却又多妇人之仁,心胸不够宽广,又不善于拉拢使用人才,愿为士兵吸疮疗毒,但却舍不得封官设将,把刻好的官印玩没了棱角还舍不得授印;所以原来在他手下的人才如张良、韩信、陈平都转投刘邦。对于贤士,更是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岂能不败! 
  而刘邦却正相反,虽不善带兵打仗,却能却能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在用人方面,刘邦确有过人之处。开国之初,刘邦曾和韩信等群臣议论过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韩信说:“你看我能不能统率百万大军呢?”韩信说:“不能。”刘邦又问:“能否统率十万军队呢?”韩信说:“不能。”刘邦生气地说:“依你说,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能带一万就不错了!”刘邦反问道:“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毫不客气地回答说:“至于我么,越多越好。”刘邦既不解又气愤地问:“既然这样,为什么我做皇帝,你只能做将军呢?”韩信回答说:“陛下虽不善将兵,却善将将。”刘邦也曾自己总结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不如萧何;亲临前线,挥兵杀敌,不如韩信;但其长处就在于善于“将将”。 
  因为刘邦在人才争夺战中是胜利者,因而他赢得了整个战争,建立起了强大的西汉王朝。   
  称帝建汉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这年的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极大典,定国号为汉。同时,封妻子吕氏为皇后,儿子刘盈为太子。开始时,刘邦将都城定在了洛阳。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他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大臣们说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就是因为皇上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说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没有说到点子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清醒认识可谓难得。 
  后来,一个叫娄敬的士卒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刘邦将他的意见说给众大臣讨论,但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认为还是洛阳好。最后还是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刘邦建立汉朝后实行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秦朝的,比如中央是三公九卿,地方是郡县制。不过,在汉朝的乡一级的地方机构中和秦朝有一点不同,即在各乡的三老中,又选出一个作为县的三老,负责和县级的官吏联系,沟通上下的关系。 
  在汉朝,除了郡县制外,还实行了封国制,即分封诸侯王到地方建立诸侯国和王国。最初,分封的是异姓王,如韩信等人,主要是为了团结众将取得战争的胜利,到后来,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其他的王基本上被杀。消灭了异姓王,刘邦又封了九个同姓王,都是刘邦的儿子、侄子和兄弟。他觉得他们会巩固自己的刘姓政权,封同姓王的同时,刘邦还立下了规矩来约束他们:诸侯王国的政治地位和郡相同,辅佐诸侯王的相国和太傅都要由中央政府来任命,是中央的官吏,不准依附诸侯王对抗中央,否则就要以“阿党附益”(就是诸侯有罪时不举报,反而依附诸侯结成死党)的罪名处罚。同时,还有侯国,地位和县相同,主要是封给建国功臣们的。诸侯国和郡县并立,后来导致了地方政治和法制的混乱,因为王国和侯国有自己独立的司法审判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汉朝的统治政策比秦朝有了大的变化,主要是将原来秦朝的残酷刑法和严厉的治国思想改变了,用一种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体现在经济方面就是减轻百姓赋税的负担。   
  兔死狗烹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没有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在享受的同时他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有三心二意。第二个问题就是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项羽失败后,其部将钟离昧、季布只得四处逃亡。刘邦称帝后,立即诏令全国通缉,悬赏捉拿,举国搜捕。钟离昧走投无路,因与韩信同乡,一直友善,便往投韩信。韩信顾念旧情,就收留了他,将他藏在楚王府中。后来,此事不知被谁密报了刘邦。刘邦闻后,大惊。他一直在提防韩信,恐其为乱,现韩信又收留钟离昧,是否有反心?于是,他颁下诏书,命韩信把钟离昧送入都城。韩信接到诏书,不忍将钟离昧献出,托言钟离昧并未在此,请使者回报了刘邦。刘邦接到回报,内心仍存疑惑,于是派人暗中探察。韩信初到他的封地时,常带着兵马出入,车马喧嚣,声势显赫。来人看到这些,密报了刘邦,说韩信兵马甚多,恐有反意。 
  刘邦立即召集众将领,商讨对付韩信的办法。诸人都主张讨伐,向刘邦进言道:“韩信造反,请陛下发兵征讨。”刘邦听后,没有讲话。后来陈平来见,刘邦便向他请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陈平对韩信是否确有反意,还在怀疑,但对刘邦所问,又不能不答,就说:“诸将态度如何?”刘邦说:“都劝我发兵征讨。”陈平说:“陛下怎知韩信要造反?”刘邦说:“有人密书奏报。”陈平接着问道:“除上书人外,还有没有人知道韩信要反?”刘邦道:“尚无人知道。”陈平又问:“韩信可知道有人上书?”刘邦又说不知。陈平问:“陛下现有士卒,能否胜过韩信的楚兵?”刘邦摇首道:“不能。”陈平又说:“陛下用兵之将,有谁能比得上韩信?”刘邦连说没有。陈平听后,说道:“今兵不如楚精,将又不如韩信,如发兵征讨,促成战事,恐怕韩信不反也要反了。”刘邦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说:“这该怎么办呢?”陈平沉思片刻,说:“臣有一计,请陛下考虑。古代天子巡狩,必定大会诸侯。我听说南方有云梦泽,是游览的胜地。陛下伪称出游云梦,遍召诸侯,会集陈地。陈与楚西境相接。楚王韩信闻陛下无事出游,一定前来拜见,乘他拜见之时,伏下甲兵将他拿下,这不是唾手可得吗?”刘邦同意了他的计策,当即遣使四出,说要出游云梦,召各诸侯会集陈地。 
  韩信得命,当然要怀疑,他曾被刘邦两次夺去了兵权,他深知刘邦性格多疑,为此格外小心。这次刘邦突然游览云梦,如果不去迎驾,就有失君臣之礼,如去迎驾,又恐出意外。属将见他迟疑不决,有人进言道:“大王并无过失,不过就是收留了钟离昧,违犯了君命,不如斩了钟离昧,献于陛下,陛下一定会十分高兴,如此一来,您还怕什么呢?”韩信觉得有理,便找到钟离昧,话中露出了为难的意思。钟离昧说:“汉所以不敢攻楚,是恐我与你联合造反,同心抗汉。如果把我擒献给刘邦,那么,我今日死,明日你就必亡。”说完后,见韩信毫无反应,便起座骂韩道:“你不是个成大事的君子,我不该往投你处!”说完,拔剑自刎而死。韩信见钟离昧已死,便命人割下他的头,前往陈地面谒刘邦。 
  刘邦派出使臣,可是不等他们回报,便从洛阳起身直达陈地。韩信在陈已等候了数日,见刘邦到来,当即呈上钟离昧的首级。忽听刘邦厉声说道:“给我拿下韩信!”话音刚落,从车队中涌出许多武士,将韩信反绑起来。韩信并不惊讶,说:“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道:“有人告你谋反,所以擒你。”说着,令将韩信放置后车,也不再游什么云梦,传令诸侯,不必来会,当即返回洛阳去了。 
  在楚、汉相争之时,韩信帮助项羽,则项羽可以统一天下,韩信帮助刘邦,则刘邦可以统一天下,如果韩信背叛刘邦,自树一帜,则可与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具体情况为韩信提供了多次可以自立的机会,也有很多人极力劝告韩信自立为王,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跟刘邦干了下去。所以,韩信对于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功劳应是第一位的,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别说只封他做了一个王侯,就是裂土并立,共同为王,也不算太过分。 
  但封建社会的铁定律条是一山容不得二主,刘邦决不可能和他并立为帝,最多只能封王,而韩信多少又觉得委屈,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心怀怨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反叛。因此刘邦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先下手为强。刘邦返回洛阳,因思韩信功多过少,且说他谋反,也缺少实据,便把他从狱中放出,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的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