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的著作有相当的见解,很多人都对他的天姿表示非常惊讶。
由于家境并不宽裕,学费不足。刘秀还曾与同学合资买头驴,让仆人赶驴拉脚挣钱。不久,刘秀的盘费用尽,返回了家乡。返乡后,刘秀在亲友中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姐姐刘元的丈夫新野人邓晨。
作为弟弟,刘秀不免要经常前往新野拜访姐夫,并且常常在姐姐家里住宿。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刘秀遇见了他这一生最重要的女人、未来的光武皇后阴丽华。
阴丽华的母亲姓邓,与刘秀姐夫邓晨之间有亲缘关系。阴丽华比刘秀小九岁有余,这时还是一个天真的少女,远未到出嫁的年龄。然而她的美丽和孝顺,在新野一带已经非常出名,有新野第一美女之称。刘秀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对哪个女人动过心,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说阴丽华的名字,他就神魂飘荡。想起当初在长安城里看到皇帝出巡时,在前面为皇帝开路的二千石官执金吾的威风,他不禁立下心愿:“做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刘秀名如其人,长得很俊秀。刘秀不但个子高,身长七尺三寸,鼻梁挺拨、额头饱满,生就一副帝王之相,而且皮肤白晰、眉目传神,宛若温柔秀美的女子。
有一次,刘秀和二姐夫邓晨一起去拜访名士蔡少公。当天宾朋满座,贵客云集,由于他们都是后生晚辈,所以只能陪坐末席。
这位蔡少公,喜欢研究图谶预言之学,这天的聚会也不例外。聚会中途,他忍不住讲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以某对图谶的参详,将来的天子将是刘秀。”
话一出口,满座中诸宾客顿时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有人想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篡汉的王莽国师刘歆——他也喜欢研究图谶,而且还刚刚改名为刘秀,看来他是想应这个预言啊!
这位宾客一想到这里,就连忙站起身来,问蔡少公:“莫非预言所指的,就是国师刘秀?”蔡少公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叨陪末座的刘秀就忍不住反驳道:“为什么非要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怎么见得就不是我呢?”
大家回头一看,竟是刘縯的弟弟刘秀,不禁一阵哄堂大笑。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文质彬彬的少年竟然敢跟国师相比,真是可笑之极。刘秀对这些所谓的名士对自己的轻视很不满,起身扬长而去。邓晨也连忙告退,跟着小舅子出了门。
然而喜好谶文的绝不止蔡少公一人。当时刘秀和姐夫邓晨经常贩卖粮食到宛。在宛地,刘秀结识了当地大商人,也是宛地大姓的李通。李通的父亲李守,是王莽新朝的官吏,他看到由于王莽的倒行逆施,使民怨沸腾,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些豪强地主也兴兵自保,感到王莽的统治不可能长久。作为皇族众多的南阳,很可能出现一个重兴汉王室的刘氏,加上他精通星历,他研究的结果比蔡少公更进一步,“刘氏不久复兴,李氏必将为辅”。李守与儿子李通讨论后,认为这说的正是西汉王室后人刘縯、刘秀兄弟。他们觉得作为宛地大姓的李氏,应当起来辅佐刘氏,做乱世英雄,成复国元勋。
公元22年10月,当绿林军的新市、平林军北进南阳时,刘秀正推着小车儿到宛地卖谷物,李通李轶兄弟一见刘秀,顿时如获至宝,大力游说他趁天下大乱的时机,匡复汉室江山。刘秀卖完谷物,回乡将李通兄弟的话转告了大哥刘縯。李通兄弟的话正中了刘縯的心意,他将自己素来结交的百余名好汉召集起来,决定就此兴兵造反。
因为刘縯平日里在乡间呼朋唤友,来往的尽是强梁子弟,时不时地还关上门来神神秘秘商议,所以他一宣布自己要起事,同乡同族的子弟们便大惊失色,纷纷逃跑,拒绝征召,说:“刘伯升(刘縯的字)造反,那是要我们去送死的。”正在伤脑筋的时候,刘秀第一个响应哥哥的倡议,穿上了红袍高冠的戎装。刘秀的举动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原来纷纷出逃保命的乡亲们都改变了主意,说:“刘秀可是是出名的稳重厚道人,他都从军了,那肯定此事是有道理的。跟着他准没错儿。”
刘秀的人格魅力,使人们竟然忘却了杀伐的惨烈,已经外逃的人又都跑了回来,主动应征入伍。很快,刘秀就帮助哥哥召集到了八千子弟兵,自号“舂陵兵”。这年,刘秀28岁。
然而,这支刚刚组建的起义军毫无经验,尤其是最初的倡议者李通。他原本是作为刘縯兄弟的内应在宛城谋事的,结果消息走漏,全家六十四口都被诛杀,只有李通一人逃走。
宛城是打不了了,刘縯只好另想办法,联络上从湖北大洪山(即绿林山)出来的、一支以王风为首的绿林军,壮大声威之后再作打算。
很快,这支队伍连连得胜,攻下了周围唐子乡等地,得到了大量财物。得到了财物之后,匪气浓重的王风便对着掠夺来的财物眼红起来,为了多抢些,他甚至还要跟刘縯率领的刘家军分道扬镳、大打出手。
在这个节骨眼上,刘秀站了出来,向刘氏宗族百般劝说,让他们将抢到手的财物都让出来,全部送给绿林军队。王风是土匪本色,拿到了全部钱物,自然又讲起兄弟情谊来。一场可能诱发内讧、使大家都死于非命的灾难就此被刘秀制止。
刘秀身上,有一种非常典型的超然气质,金银财宝和美色对他都不起任何作用。最初起兵的时候,军中战马不足,许多军官为了争抢坐骑抬高身份而发生争执。刘秀对此却毫不在乎,他是首领的弟弟,照理说,再缺也要给他一匹马,但他却主动将马让给其它军官,自己一直骑着起兵前卖谷所用的一头牛。直到后来棘阳大捷,他才有了第一匹很不起眼的战马。因此,刘秀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在“牛背”而非马背上开国的皇帝。
由于刘秀的忍让,一场危机安然度过,两军继续精诚合作,又攻下了棘阳。
在第一场战役中,刘秀目睹了士兵抢掠百姓、婪取财物的恶行,给了他很深的触动,也让他对百姓的苦难非常痛心。从棘阳之战开始,刘秀严格要求自己的下属部队,绝对不可以借着起义杀敌的名义,掳掠无辜百姓。这项由同情心产生的纪律,在后来为刘秀争取了无数的支持和民望。
棘阳大胜使得刘縯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无坚不摧,以至于在随后的宛城之战中,竟然带着家小一起出发了。
就在去往宛城的路上,起义军与在宛县南三十多里的小长安聚和王莽军队不期而遇。由于起义军缺乏心理准备,加上当时又是浓雾遮天,仓促应战的起义军大败而退。刘秀单骑突围,半路上,遇到正在逃命的妹妹刘伯姬,便与她共乘一骑,没跑多远,又碰到姐姐、邓晨的妻子刘元也在拖着三个失魂落魄的女儿逃命,刘秀急忙停下,大叫:“快点上马!”刘元见马上已是两个人了,不可能再骑上四个人,便说:“你快走吧,追兵马上赶来了,一匹马不可能救那么多的人,不要因我们而一齐遇难,只要你能早建大功就行了!”刘秀不忍丢下姐姐和三个小外甥女,刘元再一次催刘秀快逃,她说:“快点跑吧,就算是忘掉了我们,就当我们已经死了,只要你能逃出去,我们就放心了!”刘秀还没来得及再次开口劝说,追兵就到了。刘元和三个女儿,以及刘秀二哥刘仲等几十个刘氏族人,都被追杀丧命。刘秀和刘伯姬侥幸逃生。
这是刘秀一生中第一场、也是最惨烈的败仗。刘縯刘秀兄弟劫后余生,在棘阳重逢。进攻宛县的失利,使起义军不得不死守棘阳。
就在这个时候,李通找到了刘氏兄弟。他的家族六十四人死于非命,他对王莽新朝切骨痛恨。他为刘氏兄弟出了一个好主意:宜秋有一支起义军,首领名叫王常,人马多达数万之众,若想死里逃生,就要去跟王常联合。
公元22年农历12月,刘氏兄弟的军队和王常的军队整合,起义军实力大增,向王莽的精锐部队发起了复仇之战。十二月,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刘縯、刘秀指挥的起义军偷袭了王莽军队存放粮食辎重的兰乡(今河南泌阳),夺取了敌人的全部辎重。第二年正月,在敌人惊魂未定之际,一举消灭敌人二万余人,敌军两名主帅也在战斗中丧生。
这时的起义军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领地,土匪出身的绿林好汉们,忍不住又露出了当初抢财宝时的猴急形象,想要自立当皇帝了。
刘縯、刘秀兄弟反对如此仓促的称帝行为。这固然是因为他们自己胸有大志,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觉得时机不成熟,起义军的势力仍然不够,推举一个首领称王是可以的,但是称帝却不行,因为那一定会引来其他地方武装和王莽新朝的靶子。但是,刘氏兄弟的兵马远远不如绿林军的多。所以抗议无效,绿林军立了一个名叫刘玄的人做皇帝,称玄汉王朝,刘玄自称更始皇帝。
这位刘玄,名义上是刘縯、刘秀的族兄,实际上他除了年长,毫无能力和功劳,而且他对堂弟刘縯、刘秀的战功眼红心热,与绿林军很有共同语言。事实上,他就是绿林军扶起来的一个傀儡——绿林军看中的是他既没本事又姓刘,他则指望靠着绿林军称孤道寡。
公元23年2月,刘玄登上了玄汉王朝的草头龙椅,对刘縯刘秀兄弟反对称帝、众多刘氏子弟推举刘縯为帝的事情记在心里。农民军领袖王匡被封为定国上公,王凤被封为成国上公,满怀杀机地封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仅任太常偏将军。
昆阳大战
随后刘縯就率兵进攻宛县,与此同时,王凤、王常和刘秀也率二万多义军向颍川(今河南禹县)、洛阳进军,三月攻克了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和郾城(今河南郾城)。
更始政权的建立和连连胜利,使王莽非常恐慌,特别是农民军占领昆阳,对王莽威胁最大,因为昆阳是南阳盆地的一个重要门户,占据了昆阳,向西可攻洛阳,向东可长驱直入黄淮平原。所以王莽决定孤注一掷,调集全国精兵四十余万,号称百万,和农民军决一死战。
面对百万敌军,农民军退守昆阳,许多将领心生畏惧。大家都想分散突围,弃城而逃。在这关键时刻,刘秀站出来对诸将说:“如今确实是我军人少,粮食又不足,而王莽军队又有上百万之多。但如果我们齐心合力抗击敌人,胜利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可如果分散兵力,必败无疑,况且现在义军大部分都在进攻宛城,不可能分兵支援我们,一旦昆阳失守,不到一天,其他各部包括攻宛城的军队也将灭亡。今天我们不能同心同德、共图大事以成功名,难道要守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和财富吗?只怕到那时连性命也保不住了!”
刘秀越说越激动,一时忘记了自己在义军中仅是一个太常偏将军。同时,听了刘秀这番话,一部分主张分散突围的将领认为刘秀在讥笑自己只会守着老婆、孩子和财富,是鼠目寸光之徒。他们气愤地说:“你有什么胆略,竟然来指责我们。南阳士大夫都说刘氏兄弟文武全才,今日怎么没见你有什么良策?”一时营帐里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面对这些纷纷责问自己的众将领,刘秀没有去反驳,而是诚恳地说:“我愿意让士兵们去送死吗?我也不愿意。但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