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看碧成朱--完结-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上回吧,定国公的嫡长孙顾小白把广户部尚书杜淳的儿子腿都打断了,官司到闹到官家(皇帝)面前了。官家碍着惠文长公子脸面,只让定国公赔钱了事。”

    二夫人不喜她的语气,笑着说:“我原比不得嫂子是在京中长大的,自然孤陋寡闻了一点。”

    大夫人听出她话里有话,却也不好发作,只当没听见,拉着阮家轩说:“时候不早了,你赶紧去吃早饭,可别又迟到了,挨博士的尺子。”

    “是。”阮家轩向老夫人行礼,“祖母,孙儿先告退了。”

    “去吧,去吧。”老夫人摆摆手。

    紧接着十一岁的三少爷阮家轺和七岁的四少爷阮家轲也走了,剩下清一色的娘子军。老夫人冲大家摆摆手,笑呵呵地说:“都坐下来,我有好东西给你们看。”跟着回着跟大丫鬟曼云说:“去里屋把那双鞋子拿出来。”

    曼云应了一声,见里屋取出来一双鞋子,鸦青色锻面别出心裁地绣着几朵千日莲,撞色雅致,针脚密实。二夫人先接过,仔细看了看,称赞:“这谁绣的?都快赶上天工绣房的何四娘子了。”

    大夫人已经明了,斜睨四姑娘一眼。

    “是四丫头绣的,不错吧。”老夫人说,“说起来,都是请的天工绣房的绣娘一起教的,只有四丫头真是学出徒,其他几个都是半桶水。看看这颜色,看看这配线,还有这鞋底不厚不软,穿到脚上最舒适了。”

    二夫人笑呵呵地说:“这么好?母亲你说的我都心动了,四丫头,几时给你婶子也做一双呢?”

    老夫人摇摇手说:“最近可不行,我还有任务要派给四丫头呢。”顿了顿说,“下月东平侯老夫人六十寿诞,我跟她多年的老姐妹,正愁找不到好礼,如今想想,四丫头做的鞋子倒是极好的礼物。”又对四姑娘说,“四丫头,你回去再做两双,需要什么布料、什么金钱银线,尽管跟你母亲提。”

    “是,祖母。”

    二夫人纳闷地问:“这六十大寿,送两双鞋子似乎轻了点。”

    大夫人说:“弟妹不知道,那东平侯老夫人年轻的时候伤着脚,对鞋子的要求最是高,太软太硬都不行,东平侯府的一干丫鬟婆子个个卯足劲想要做双好鞋子呢。再说大礼,老夫人早令我备下了,鞋子不过是个小礼。”

    这一副当家主母的口气,二夫人笑着说:“嫂子果然是人面熟络,连东平侯府丫鬟婆子的心思都了如指掌。”

    这话可不太好听,大夫人脸色微沉,欲要反驳,却又无从驳起。

    阮碧暗暗称奇,这个二夫人总是嘴角带笑,一副好脾气的模样,可是说出话来却回回让大夫人吃憋,也是个妙人。

    三姑娘拉着四姑娘的手说:“四妹妹,得空你也教教我,让我也给母亲做好鞋子,免得她馋的不行了。”

    老夫人说:“三丫头确实也该学学了,到时候送给郭夫人一双,又孝心又体面。”

    三姑娘一听这话,顿时躁红了脸。她是订了婚的,就是扬州郭家的表哥。“祖母好坏,总拿小三来打趣。”

    屋子们的都笑了起来。

    请安至此才结束。

    二姑娘和大夫人一起回到院子里,丫鬟婆子们摆上早餐,刚刚吃完,小丫鬟进来禀告,阮四姑娘求见。二姑娘微微皱眉,说:“八成是来送鞋子。”

    大夫人想了想,说:“就说我还在吃早饭,先让她等着。”

    小丫鬟下去了。

    二姑娘不快地说:“娘,你还让她等着干吗?如今她巴结上祖母,早不将母亲看在眼里。直接打发她回去吧,谁稀罕她那双鞋子?”

    大夫人说:“那倒没必要,且凉她一下。”

    二姑娘不以为然地努努嘴。

    大夫人屏退左右,戳着她脑门说:“傻孩子,我若是赶了她走,传到老夫人耳朵里,是我心眼儿小。我凉她一会儿,让她自个儿分个清楚明白,不好吗?再说,不过是个姨娘生的,能蹦跶到几时?”

    二姑娘想了想,说:“我听说这些天,父亲天天宿在林姨娘那里。”

    大夫人横眉瞪她。“那个下流胚子跟你说的这些,主子的事,倒让她操起心来了。”

    二姑娘拉着她的手。“母亲,是孩儿自个儿打听,孩儿是担心母亲……”

    “傻丫头,我有你姐姐、哥哥和你,有什么好担心。”王氏拍拍阮二姑娘的手,“你先进里屋去吧,我叫四丫头进来。”

    阮二姑娘进里屋,也不走远,在屏风后站着。

    一会儿,四姑娘带着丫鬟秋兰进来,果然奉上一双鞋子,湖蓝缎面绣金色雏菊。

    大夫人接过啧啧称赞:“瞧这菊花绣的跟真个一样,四丫头真是心灵手巧。”

    四姑娘恭谨地说:“母亲过奖了。”

    “只是这颜色太俏丽了一点,我是穿不出去。”

    四姑娘怔了怔,明明记得大夫人好几双这种湖蓝锻面的鞋子。

    大夫人把鞋子递给侍立一旁的大丫鬟。“宝珍,我记得你的脚跟我一般大小,这鞋子你拿去穿吧。”

    宝珍最清楚她的作派,也不推辞,笑嘻嘻地说:“谢谢大夫人,谢谢四姑娘。”

    四姑娘俏脸微白,想了想,说:“那母亲喜欢什么颜色什么花样,孩儿再给你做一双。”

    “好,只是我一时也没有个主意,还是小四你来想吧。对了,宝珍,你拿几双旧鞋子给四姑娘,让她参考一下。”

    “行,四姑娘,请跟我来吧。”

    四姑娘一走,二姑娘从屏风后走出来,说:“还是娘高明。”

    大夫人笑了笑。

    是 由】。'。tanXshu。 檀香书 … 永久地址 :  。 tanxshu 。   檀 香 书…记得收藏'

正文 第四章 陌上少年

    经过阮碧的细心观察,原主的一切都是独一份。比如说其他姑娘屋里都有一两个老成稳重的妈妈主持,而她屋子里只在三个不懂事丫鬟,便是最大的冬雪也只有十六岁。

    又比如说,其他姑娘平时都是有来有往的,三姑娘就常来找四姑娘一起做针线,四姑娘也时常去她院子里一起看书。偶而,这几个姑娘还会结伴出去看庙会。唯有她,从来没有人上门,也没有人邀请她串门。

    每日晨昏定省,老、大也是眼梢瞅一下她,从不过问她的情况,更别说嘘寒问暖。

    ……总而言之,原主就是悲剧的代名词,而更悲剧的是,阮碧接了她的班。

    忽忽两日,便是三月初三,上巳节。这个节日也称为女儿节,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女子可以到大街上嬉闹游玩的节日之一。

    一大早,冬雪去厨房里领了荠菜花,铺满阮碧的床,多余的便插在案头的花瓶里。又在阮碧的双鬟上插满莽菜花。阮碧对着镜子照了照,觉得挺乡土的,想取下来,却被说了一顿,风俗、规矩,只得作罢。

    打扮妥当,到垂花门前候着,各个院子的主人携着丫鬟婆子,挤挤攘攘地站满小半个庭院。阮碧看到其中一个女子长得特别出众,看起来也就二十五六岁,身材高桃,气质娴静,跟阮四姑娘有几分相似,便猜是林姨娘。果然阮四姑娘的时候,向她行了半礼。另有一个女子也是二十五六岁左右,牵着四少爷阮家轲,衣着相比丫鬟婆子们要华丽很多,相貌不,但略逊于林姨娘,应该就是阮侍郎的另一个姨娘孙氏。

    站了约摸半柱香,一干丫鬟婆子拥着老、大、二、二姑娘、三姑娘、七姑娘了,众人纷纷行礼。阮二姑娘今日妆扮的煞是明艳,一件浅黄色的春衫,随风裙角翩跹。她只在鬓角不起眼的地方插了一朵莽菜花,两两相比,冬雪就后悔了,应该听阮碧的话,不要插满的花。

    人已到齐,老当先,王氏和阮二姑娘左右虚扶着她,一大帮丫鬟婆子围着大小主子走出大门。门外已停着三辆镌着阮府标记的华丽马车,两辆镌着阮府标记的青幔马车,另有四辆牛车。老上了当首的那辆马车,王氏带着二姑娘上了第二辆,二带着三姑娘、七姑娘上了第三辆,四姑娘、六姑娘和阮碧上了第三辆的青幔马车,林姨娘和孙姨娘带着阮家轲坐了第四辆马车,牛车们则是给丫鬟婆子小厮们坐的。

    车子走的很慢,阮碧挑起窗帘看着,只见不少马辆和行人,都是往一个方向去的,街道两旁大都是平房,偶而会冒出四层高的小楼,看招牌应该是酒楼。沿路店铺林立,行人衣着整洁,神情平和。

    阮碧还待细看,六姑娘扬手“啪”的打在她手上,柳眉一横,说五,你可别又整出啥事,连累我跟四。”

    四姑娘也附和。“是呀,五,咱们难得出府,还是安分守己的好。”

    阮碧微微一笑,松开手,帘子落下。“只是看一眼,四和六何至于此?”

    六姑娘不屑地笑了笑。“我倒是忘记了,五是不识‘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阮碧微笑,说彼此,彼此,六不是也不识‘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吗不跳字。

    四姑娘一怔,细细看着阮碧。

    六姑娘冷笑一声,说不是哪个疙瘩角落来的,也配谈尊卑有别?”

    “便是哪个疙瘩角落又如何?还不是一样。”

    “呸,谁跟你一样。”

    阮碧笑嘻嘻地指指前面。“不是,便坐前面的马车去呀。”

    六姑娘涨红脸,一时说不出话来。

    四姑娘诧异地看着阮碧,这还是哪个笨嘴笨舌,懦弱怕事的五姑娘吗?几时变得如此人伶牙俐齿。而且自始而终,不愠不怒,脸带微笑。

    “好了好了,都是自家,一般的出身,何必还要去分个高下?”四姑娘笑着打圆场,别有深意的看阮碧一眼,“六年幼,五且让着她吧。”

    六姑娘不屑地哼了一声,说谁要她让,不过是个没皮没脸、伤风败俗之人,我费事跟她。”又拉起四姑娘的手,故作亲热地说四,我跟你说呀,前些日子母……孙姨娘给我寄了一匹苏绣……”

    阮碧扭头,来了一个“耳不妄听”。

    出城,行了约摸数里,车子停下。丫头婆子小厮们先下车,拉好帷幕后,女眷们才下车走进去。草地上辅着席子,放着矮几,摆着鲜果数样。刚安顿好,有个面生的小丫鬟走,问可是阮侍郎府上的?”

    阮家下人答“是”。

    那小丫鬟又问阮二姑娘可在?我家二姑娘有请?”

    阮家下人又问你家二姑娘何许人?”

    小丫鬟骄傲地说延平侯府谢二姑娘。”

    除了阮碧,帷幕的一干主子早猜到这位小丫鬟的来历。延平侯家的大姑娘年初为官家诞下皇长子,晋位皇贵妃,谢家也跟着水涨船高,在京城里炙手可热,一时风头无二。谢二姑娘来请,老和大自然乐意,分别嘱咐二姑娘几句话,又让下人备了一篮品种罕见的兰草给二姑娘带去当礼物。

    除了阮碧,其他几位姑娘看着二姑娘趾高气扬地走了,多多少少有点妒忌,区别只在于有的显露在脸,如三姑娘、六姑娘;有些人极力掩藏,如四姑娘。二姑娘走后没有多久,老摆摆手,说今日上巳节,大家不必拘在这里,都去祓禊,祛除不祥吧。”

    听这个意思,就是自由活动了。

    阮碧心中一喜,闺阁生活对于习惯自由自在的人来说,就是一大铁笼子。

    三姑娘和七姑娘结伴走了,四姑娘和六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