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思:中国人成才的障碍-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兰科学家罗德·霍夫曼是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当初在哈佛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将研究方向转为有机化学。他在康奈尔大学和伍德沃德教授一起,把简单但有效的对称性和成键理论用到协同反应中,被称为著名的“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划”,作为现代有机化学和量子化学的重要成就,推动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和人工合成药物的应用。在1981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又在兴趣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探索———对无机和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性研究。

2选择专业方向(4)
维尔切克在普林斯顿大学念的是数学系,但对物理学也非常关注,当他与年轻的物理学教授戴维·格罗斯进行了交谈后,他的物理学家生涯也就开始了。1973年,22岁的维尔切克与32岁格罗斯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同一期杂志上,哈佛大学物理系24岁的研究生波利策也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在论文中独立地提出了夸克的“渐近自由”理论,这项研究成果使他们三人分享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实表明,跨学科的研究背景确实有利于开拓性的发现。独创往往来自于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构建出更新颖的组合,即具有把事物并置的能力。这种能力,意味着在探查不同领域之间隐含的共同性特征时,能感知到两个完全独立领域的相似之处。
  三位物理学家的专业选择
  朱棣文的选择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从小绘画很好,他父亲由此认为他应该学建筑,但是朱棣文自己喜欢的是物理。父亲反对的理由是,“学物理是无法生存的”。朱棣文上高中时发现,有些思想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证明,然后进行调试,他感到“这实在太有趣了,实验是最后的裁决者。”可是父母并不看好他的未来。朱棣文最终还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学物理,而他父亲当初肯定没想到儿子后来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此看来,很多时候,父母无法预知什么道路才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
  霍夫特的选择
  荷兰科学家杰拉尔杜斯·霍夫特是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霍夫特的父亲曾经很希望儿子能当工程师,可是霍夫特从小渴望当科学家,他想飞机轮船都有人发明了,当工程师没啥意思,而物理学的核子、原子没多少人懂,他觉得自己聪明,有能力了解那些一般人不懂的东西。因此,霍夫特选择了学物理。
  康奈尔的选择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埃里克·康奈尔教授是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奈尔在回顾走过的道路时认为,即使在选择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也不要太在意。康奈尔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他最初是学理科的,可上大学时中途休学,改学中文和东亚文化,还曾跑到台湾教英语。最终康奈尔还是回到了物理上,这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还是更能胜任物理工作,而且这个挑战更大。
  成功的方向一般是既与自身条件相符又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投。如果喜欢打篮球,水平还挺高,可是个子太矮,那就只能放弃打篮球作为职业而只是作为业余爱好。如果长相身材过于欠佳,却喜欢表演,不如换点别的行业。其实自身的长短优劣是相对的,个子矮小而篮球打得好的人,球艺虽然暂时还能在学校里称王,以后却无法有大的发展。所以,能使未来有大发展的方面,并不一定是现在的长处,应该尽早寻找到自身有长远发展潜力的方面。
  完善自我的前提是要发现自我,尽早发现和培养兴趣,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加以发扬或弥补,清楚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遗憾的是,我国现在的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环境都没有给个体太多探索自己的机会。
  我国教育的缺陷带来的不仅是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是个人生命资源的浪费。对于学生来说,中等教育阶段学校没能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专业兴趣的实践机会,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又没有给学生重新挑选和更换专业的机会,这些都无疑加大了个人成才、成功的成本。
  

3选择职业方向(1)
我国学生的职业探索期,没考上大学的多是从高中毕业开始,考上大学的则是从大学毕业开始。与发达国家的孩子相比,我们的职业探索期开始得太晚。
  盲目求职现象
  北森公司与新浪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开展的“第一次就业调查”的结果表明:33.2%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1/3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是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大学生就业后1年内,有一半的人换了工作;两年内,有近3/4的人跳了槽。而且,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有24.6%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只有8.6%的人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职业规划问题。
  许多人在失业、就业压力下,把“找到工作就行”作为最高指导原则,盲目就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和正在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关联,而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正在从事的工作也没有关联。”
  为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需要进行未来职业规划,包括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知识结构和擅长等多方面的特点,弄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擅长之间的关系,还要区分自我期待、家庭期待和社会文化期待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的学校社会化过程缺乏对个体在环境适应、社会交往、独立意识、自立能力等方面的足够训练,而社会的实际生活又对个体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难免使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遭遇社会适应困难。
  求职者们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与我国目前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才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仅以上海人才市场为例,每年到该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的人员近60万人,到人才市场求职的也约有200万人。如果按照国外的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平均服务人数———每3000名求职者配1名职业规划师进行计算,上海市至少需要1万名以上的职业规划师。
  北森2005年7月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也表明:曾经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群体仅占5.2%,这说明大部分学校的就业中心尚没有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
  划服务,或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其次,社会层面也缺少相应的服务机构或组织。面对职业困惑,70%以上的人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但在实际生活中,选择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指导的学生仅占1成。
  国内的职业指导人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就应该有一个结果,就应该告诉咨询者和寻求规划帮助的人,路应该如何走。而国外成熟的职业规划指导思想是:职业规划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自我探索的过程。来寻求规划帮助,接受咨询的人员应该得到的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的大学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职业规划咨询系统。相比之下,在美国所有的大学和学院里,职业规划和咨询都是由专门的办公室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负责的。进入哈佛的第一天,学校就会让学生意识到找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个学院都有职业办公室,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约见,每次半小时,免费帮助学生提供找工作的信息,甚至可以帮助学生修改个人求职信。这样,学生的自主能力更容易被调动起来。相对而言,我国的大学则更多停留在非技能教育层面。所以,我国大学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实际帮助是极为有限的。
  在职业设计之前,首先要根据自身的能力与个性对自己进行综合评定:自己具有什么类型的能力,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方式,并能多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然后要细化自己的特长,使求职有个明确的方向。选择职业的关键是自身对未来的规划,以及判断自己是否真正适合打算选择的职业。
  选择职业的标准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①与性格相符,即选择与个人性格特征相适合或接近的职业,使职业活动的性质与个人的性情保持一致,如喜欢冒险就选择容易遇到风险的职业;②与兴趣相符,即选择与个人的自身爱好相同或相近的职业;③与技能相符,即选择与自身具有的某些特定技能相适合的职业;④与潜能相符,即选择那些能使未意识到的潜在能力显现并发挥出来的职业。⑤与创造欲相符,即选择能进行创造并产生创造性成果的职业,以满足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欲;⑥与物质欲求相符,即选择较高收入的职业。

3选择职业方向(2)
求职成功的条件:自身资源,即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可行的求职策略;以往的生活经验或实践经验;选择、判断能力;明确且可行的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利于自身以外的资源。
  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我国大学开设的很多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仍然像中学一样采取填鸭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只有大学生的身份,而没有大学生的能力。正是能力的不足加上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空前增多,造成了如今巨大的就业压力。
  2008年《北京晚报》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自己找工作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工作经历()、没有过硬的关系(),大学所学专业找工作时用不上()、缺少沟通能力,无法向企业很好地展示自己()。
  你认为哪种求职方式成功率最高:亲戚朋友介绍()、先实习,然后找机会留下(),参加各种双选会()、网上投简历()。你对未来的工作最看重的是:有发展空间()、薪水高()、专业对口、符合个人兴趣()、能留京()。你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用人单位的信息:网络、报纸()、学校就业中心()、用人单位推介会()、亲戚朋友介绍()。一般从什么时候找工作:从11月企业进校园开始()、从秋季入学开始()、第二年过完春节开始()、不准备找工作,考研或出国()。
  我国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最大障碍显然是没有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我国的学校教育缺乏职业教育和社会实践,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低,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低。成功所需要的能力是多样化的,针对我国学校教育本身的缺陷,青年学生最需要增强的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其中自学能力实质上是适应变化的能力,即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新需要的能力。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弗兰克·维尔切克认为,人生的重要经验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尽管你可以强迫自己做好某种工作,但真正激发你的创造力的是你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因此,年轻人应该非常认真地考虑自己的事业选择,就像你有大笔钱要投资一样,一定要认真地选择投资方向。”
  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生价值观,职业选择也是人生的选择。从成功来看,选择职业的实质就是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条件,寻找合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