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桥随笔-用思维的乐趣解构历史-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民,都争相逃难。只有皇宫内廷对这个谣言好像不知道一样。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出征。当日下午,有一名懂天文的殿前司军校苗训自称看到了太阳的下面还有一个太阳,黑色的光在两个太阳周围游荡了很长时间。于是苗训就和赵匡胤的亲信幕僚楚昭辅一唱一和说“此天命也”,并煞有介事的将这一现象指给其他将士观看。

  当天晚上,大军在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驻扎。驻扎后的禁军将士们相互商量:“皇帝年龄太小(周恭帝柴宗训时年七岁),还不能亲政,我们拼了性命为国杀敌,有谁知道呢?不如先立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为皇帝,然后我们再北上抵御敌人,也不耽误事。”都押衙李处耘将将士们商量的消息告诉了归德节度掌书记赵普,但话还没有说完,众将领就闯了进来,要马上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当时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完全没有顺序,所以场面相当混乱。面对将领们的提议,赵普的回答是:“太尉是非常忠于国家的,他绝对不会原谅你们的言行。”赵普的这个回答很难说是规劝还是撺掇,但不管意图如何,将领们听了之后心里都很纳闷,有些人就慢慢散去了。没过多久,众将领又回来了,而且手里还拿着刀剑,冲着赵普大声嚷嚷:“按军规,在军队中聚谋的要被灭族。现在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如果太尉不同意,难道我们就甘心被灭族吗?”赵普对着激动的将领们大声呵斥:“策立天子是件大事,咱们应该认认真真的做个计划,你们怎么能这么放肆呢?”众将领听到这句话之后,就安静了下来。赵普又说:“现在敌兵压境,你们谁有对付的办法?不如咱们先把敌人打跑了,回来之后再商量这件事。”众将领听了赵普的建议,当时就一口拒绝了:“现在政出多门,等打退了敌人回来的时候,谁知道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呢?现在咱们必须马上回京城,拥立太尉当皇上,然后再出兵北征,击退进犯的敌人一点也不难。”众将领还表示:“如果赵匡胤不同意的话,那我们也不走了。”这时赵普转变了口风,对众将领说:“改朝换代的事,虽说是天命所系,但实际还是取决于人心向背。现在慕容延钊的队伍已经过了黄河,各节度使驻兵四方,如果京城发生了###,那么外寇势必趁火打劫,坐镇四方的节度使们也一定不会闲着。如果你们要是能严加管束你们的士兵,严禁他们抢劫,那么京城的市民自然人心安定。京城的人心不乱的话,全国的其它地方也不会发生变动,这样你们各位日后的荣华富贵自然就不用忧虑了。”众将领对赵普的这个提议表示同意。于是赵普连夜派衙队军使郭延赟回京城,将兵变的消息告诉留守京城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又安排卫兵守卫在帅帐和营地的其它重要场所。所有发生的这些事,因为赵匡胤在晚上喝醉了,所以他全不知情。

  正月初四清晨,赵匡胤还没睡醒,就听到帅帐外面军士的鼓噪声。赵普走进了帅帐,众将领也身穿铠甲手拿兵器跟了进去。众人一进赵匡胤的寝室,就嚷嚷道:“诸将无主,愿策立太尉为天子。”这时候赵匡胤还没起床,也没来得及跟众人说几句应酬话,就被扶到了公案前。此时,赵普授意将士把一件早已准备好的象征皇权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众人就纷纷退下,口呼“万岁”。赵匡胤当场表示决不同意,但众将士也不跟他废话,直接把他扶到马上,并簇拥着向开封城走去。赵匡胤揽辔驻马,对众人说:“这是你们要富贵,才让我当皇帝的。不过你们必须得听我的,否则,我还是坚决不干。”众将士一齐表示:“惟命是从。”于是,赵匡胤就向众人提出了条件:

  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辄加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纵兵大掠,擅劫府库,汝等毋得复然,事定,当厚赏汝。不然,当族诛汝。

  将士们拥立赵匡胤本就是想获取钱财,既然赵匡胤已经应允事成之后有重赏,那么抢不抢劫对他们而言也就不重要了。就这样,赵匡胤在禁军将士的全力拥戴下,由仁和门进入了守卫空虚的京城。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有关陈桥兵变的几点疑问
高平之战对陈桥兵变的影响

  有学者提出,陈桥兵变的祸根是始于高平之战。柏杨甚至说:“高平战役之后,我们才终于看到一线的和平曙光。”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高平之战对赵匡胤一生的事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邓广铭先生在《赵匡胤得国及其与张永德、李重进的关系》中提到:“赵匡胤在高平的一次战役中颇卖了一些力气,为郭威的驸马爷张永德所赏识,在世宗面前盛称其智勇,遂被拔擢为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这算是赵匡胤的第一次崭露头角。自此以后,便见两人日益亲密,并且共同树立派系、排斥异己。这于后来赵匡胤得国是有极大关系的。”

  赵匡胤通过高平之战的另一大收获,就是受命负责后周禁军的选拔。高平之战后,周世宗看到了后周军队致命的弱点——将骄兵惰,主权下移。其实这不仅是军队的弱点,而且也是五代政权寿命短祚的要害。因此,世宗决定对此严加整顿。《资治通鉴》卷292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十月条:“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故息,不欲简阅……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 《旧五代史 周世宗本纪》:“帝自高平之役,睹诸军未甚严整,遂有退却。至是命今上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群者署为殿前诸班……自龙捷、虎捷以降,一一选之,老弱羸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这次选拔无疑是赵匡胤扩充实力的关键点。

  首先,通过选拔,均衡了后周殿前司和侍卫司两军的实力。高平之战前侍卫司兵力约有十万,殿前司约两万,侍卫司实力远远高于殿前司。高平之战后,原属侍卫司的精壮被补充到殿前司,新招募的“天下壮士”也被赵优先选拔到殿前司。殿前司兵员大增,战斗力更有明显提高,所谓“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同时侍卫司经过沙汰后兵额大大下降,殿前、侍卫二司的实力已大致均衡。如果陈桥兵变真的是赵匡胤发动的,那么他所依靠的主要是殿前司的兵力,因此,对赵匡胤负责扩充殿前司一事的意义,实在不能低估。

  其次,选拔为赵匡胤建立派系、派出异己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缘。赵匡胤确实在高平之战后,树立了自己的派系,即所谓“义社十兄弟”。虽然“义社十兄弟”的成立与张永德和赵匡胤的日益亲密不无关系,但从《宋史》看,“义社十兄弟” 中至少有六人大是后汉时期投军。高平之战后,他们均在殿前司各军中担任中级将领。这与赵匡胤的选拔必然存在直接关系。

  第三,选拔为赵匡胤在殿前司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关系”。高平之战后,赵匡胤只是被擢升为殿前散员都虞侯,领严州刺使,职务低于殿前都虞侯。所以单从职务上看,赵匡胤对中级以上的军官应该只有推荐权,而对基层军官则有决定权。所谓“父子分典禁军,一时荣之”云云,应该是属于史家的“饰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太祖掌军政六年,士卒服其恩威……人望固已归之。”所谓“六年”正是从赵匡胤负责殿前司选拔开始计算的。

  因此说,高平之战应该是培养赵匡胤野心的温床,并对赵匡胤日后成功实施兵变起到了劈山开路的关键作用。

  
  点检做天子

  《宋史 太祖本纪》:“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永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

  对此事件,当今学者多有研究,并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一是推测这一事件赵匡胤所为,如张其凡先生《赵普评传 陈桥兵变的指挥者》等;另一是推测为李重进所为,如邓广铭先生《赵匡胤得国及其与张永德、李重进的关系》。

  支持赵匡胤所为最重要的依据是,赵匡胤是这一事件最大的受益者。蒋复璁就明确指出:“三尺木之来,实属可怪,代者为太祖,不是有很大的嫌疑吗?”其它依据还有:一、赵匡胤当时属于张永德一派,但其个人实力也已迅速膨胀,而张永德的存在无疑已经成为赵匡胤继续扩张的绊脚石。二、最让赵匡胤害怕的枢密使王朴于显德六年(公元559年)春辞世,而此时世宗有身染重病,因此野心膨胀的赵匡胤很可能在此时萌发了夺权之念。三、赵匡胤一直在世宗左右,因此大有做手脚的机会。这种说法在当前学术界影响非常广泛。

  此说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经推敲还是发现不少破绽:一、赵匡胤的实力虽扩张迅速,但当世职位、实力、威望高于赵匡胤者不止一人,比如慕容延钊赵匡胤就以兄长之礼待之。因此,就算张永德被罢免,也不一定就由赵匡胤代之。二、《五代史 周世宗纪》和《宋史 太祖本纪》记载,“三尺木”事件应发生于世宗不豫之前,因此赵匡胤在此时野心膨胀实属不可思议。就算“三尺木”事件发生在世宗不豫之后,但世宗当年未满四十,又有谁敢断定不豫之后一定会一病不起呢?三、赵匡胤虽一直在世宗左右,但以武将之身在四方文书中做手脚恐怕也不太容易。且以世宗之精明,赵匡胤做此手脚不被察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外,这类事情一定不可能是赵匡胤亲历亲为,既然不是赵匡胤亲手干的,那李重进也脱不了干系。

  推测李重进所为的依据,主要是李重进与张永德不睦。自周太祖郭威到世宗柴荣,对二人的使用始终带有互为制约的含义。张永德虽然在后台方面与李重进不相上下,但官职始终略逊李重进一筹。这就使得张永德的心里一直不爽,故而一有机会就拆李重进的台。《宋史 李重进传》载,张永德经常在宴请将领的时候说李重进的坏话。还曾经说过李重进有奸谋,让闻听的将士们惊骇不已。张永德甚至曾派使者携“密表”向世宗上奏李重进有“歹心”。而世宗对此心知肚明,所采取的态度是“既不信,也不管”。对李重进而言,他对张永德的中伤肯定也不会舒服,因此,“三尺木”事件安全可能是李重进对张永德的报复之举。另外,从世宗对这件事的处理上看,也可以说明世宗已经猜到此事系李重进派系所为,因此任命了张永德派系的赵匡胤代之。

  在我看来,虽然李重进的嫌疑很大,但赵匡胤也并不一定就是清白的。我的依据如下:一、以赵匡胤势力扩张的迅速程度,不可能不为张永德所忌。而张永德的存在也确实影响了赵匡胤的继续发展。而如果张永德被罢免,即使替代者不是赵匡胤,但赵匡胤也已经掌握了殿前司的中层将领和基层将领的支持。二、赵匡胤在当时是否萌生夺权之意,并不能成为其制造“三尺木”事件的依据。因为在###上,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以造反为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