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子的智慧-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儒家谈到教育的时候是考虑得非常全面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孝顺的真谛
我看过一些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的书,常常会提到孝顺。但是麻烦在于,在英文里面,包括法文、德文,都没有孝顺对应的词。第一种·译,是把重点放在“顺”这个字,说孝顺就是子女服从父母。但是这种说法我们听着都觉得怪怪的,服从领导,服从老师,跟服从父母一样吗?当然不一样了。第二种·译,是把重点放在中国的传统,把孝当成一种有宗教背景的东西,像祖先崇拜一样,所以如果·回中文,孝就变成了儿子的虔诚。虔诚是宗教方面的表示,这种·译我们觉得似乎太严肃了,孝顺怎么变成儿子或女儿的虔诚呢?好像是要祭拜神明一样的。
  儒家思想中有不少关于孝顺的说法,但存在着很多误解。比如说儒家讲孝顺,从三纲五常以后变成一种严格的规范,好像父母都是对的,子女必须好好听父母的话,这才是孝顺。其实不然。因为儒家也知道,在现实生活里面,很多父母不见得有正确的观念或者正确的行为,如果父母做错了,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办?这类问题考虑不到的话,光讲孝顺没用,到最后就会变成礼教吃人。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百善孝为先,孟子是怎样来说明这一点的呢?他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位是有名的孝子曾参。曾参的父亲曾?‘是孔子的学生,曾参16岁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你也跟我的老师学习吧!所以父子两代都跟孔子学习。曾参非常敦厚,他学习的时候,听到孔子强调孝顺,就去努力实践。他跟同学们说,我可孝顺了,父亲打我我从来不跑,直到让父亲打到满意为止。这个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就有点担心。他对曾参说,父亲打你,你让他打到满意为止,这样不太好吧?曾参说,这是孝顺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你父亲是大人,你是孩子,大人出手比较重,他如果拿粗棍子一打,把你打伤了,别人就会嘲笑你父亲。让父亲被人嘲笑,你就是不孝顺。那怎么办呢?孔子说,父亲拿粗棍子,你就跑,跑反而是孝顺;父亲拿细棍子,你就好好挨打吧,反正只是皮肉之苦。
  孝顺要有一种真诚的心意,希望父母平安无事。不仅不要自己得罪父母,让父母生气,也要考虑到千万不要让外界对父母有所责怪。这是儒家的思想,非常具有变通性。
  曾参后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孟子》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曾参奉养父亲曾?‘的时候,每顿饭一定有酒有肉。撤除食物时,一定要请示剩下的饭菜给谁。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父亲虽然年老体衰,眼睛看不清了,但是他也希望能做好事。在儒家思想里面,一个人的心意就是能够做好事,帮助别人,做多了,会活得很痛快。所以曾参按照父亲的意思,把剩下的食物送给附近的穷人家。父亲再问,还有多余的饭菜吗?他一定说,还有,让父亲不用操心。
  多少年之后,曾参自己老了,儿子曾元奉养他的时候,也是每顿饭有酒有肉,但是撤除食物时,不再请示剩下的饭菜给谁。父亲问他,有多余剩下的吗?他说没有了,准备留到下一顿热了再给父亲吃。
  孟子以这祖孙三代的事例说明,曾参才真的是孝顺。曾参的儿子只是奉养父亲的口体,而曾参除了奉养父亲的口体之外,还能养志。养志就是让父亲的心意可以实现,每天吃完饭还可以做好事,帮助别人。孟子的分辨非常深刻。曾参的示范,让我们重新思考孝顺的真谛,相信对大家都会有所启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什么是不孝
孝顺是人类的美德,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不孝顺的例子。《孟子》中对不孝有两种分类方式:
  第一种分类,是当时很流行的五种不孝。前三种都是不管父母的生活,反映了养儿防老这样的观念。
  第一种不孝,是手脚懒惰不去工作赚钱,不管父母的生活。
  第二种不孝,是喜欢喝酒赌博,把钱花光了,不管父母的生活。
  第三种不孝,是贪图钱财,爱护自己的小家庭,不管父母的生活。
  第四种不孝,是放纵耳目欲望,作奸犯科,到最后让父母觉得羞辱。
  最后一种不孝,是喜欢逞勇打斗,让父母陷入危险。
  孟子为什么提这五种不孝呢?背后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故事。当时孟子在齐国,有个叫匡章的人,全齐国人都说他不孝。——我们可以想一下,一个人被全国说成不孝,一定是个很特别的事故。学生问孟子,您为什么跟匡章做朋友呢?照理说孟子是儒家的代表,匡章这样的人,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还跟他做朋友呢?我们先说一下匡章的家庭背景。
  匡章是齐国的大将军,父亲也是贵族,母亲不知怎么得罪了父亲,被父亲杀死,埋在家里马厩底下。匡章知道后,一再苦劝父亲,不要做得太过分,结果造成父子失和,几乎断绝了父子关系。匡章很难过,他不能孝顺父亲,也不能帮助已经过世的母亲,就回到自己家中,把妻子、儿女赶出门,终身不要他们照顾。他在心里想,不这样做,罪过就更大了。匡章是这样一种情况,所以孟子替他辩护。他说,五种不孝,匡章犯了哪一种呢?他没有嘛。他只犯了一点,就是忘记了儒家说的“父子不相责善”。要求行善,是朋友相处的原则;如果父子间以善来互相责备,最容易伤害亲情。孟子讲五种不孝,其实是为匡章辩护。儒家思想自有原则,不会因为世俗上说哪个人不孝就不理他,而是要自己判断。
  孟子说的第二种分类,是三种不孝,来源于孟子那句有名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近还有人跟我说,中国现在有十三亿人都是孟子害的,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大家非生儿子不可。这种话其实有些误解。下面我们详细说一说。
  孟子并没有明说哪三种不孝,后来东汉的赵岐注解《孟子》的时候找出来了:
  第一种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子女用各种委屈顺从的方式来讨好父母,结果让父母陷于不义。什么意思呢?父母有可能做坏事、做错事,子女却想尽办法说您做的都对,您怎么想都不错,这就容易出问题。所以真正的儒家讲孝顺,做子女的一定要知道什么叫是非善恶。孔子说过,发现父母犯错,要委婉地劝阻,如果父母不接受建议,子女不能生气,更不能和父母吵架,还是要尊敬父母,内心忧愁,但是不要抱怨。做子女的只能逆来顺受,设法多积功德,为父母补救一些过失。
  第二种不孝,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里很穷,父母老了,孩子不出去做官做事,以赚钱奉养父母。这一点比较容易接受,跟前面所说的五种不孝中的第一种意思是差不多的。
  第三种不孝,是“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孩子成年了,不结婚,没有儿子,以至于祖先的祭祀停下来了。这本来排在第三位,孟子却说“无后为大”,为什么?
  他是为舜作辩护。下面我们讲一讲舜的故事。
   。 想看书来

三、舜的故事
舜长大之后,德行非常好,他到任何地方去,都会有很多人喜欢他,愿意跟他在一起。这时候,尧当天子,考虑着让舜来接替他,并想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但尧知道舜有个后母,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正式提亲,肯定有麻烦。舜也知道,如果向父母禀告,说天子要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也会出问题。——等一下各位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么复杂。没有儿子,这是很大的罪过;娶妻不向父母禀告,这也是很大的罪过。两害相权取其轻,舜还是先娶妻。孟子是为舜作辩护的,所以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读书最怕断章取义,单单把这八个字拿出来作为一个最高标准,并不是儒家的观点。
  舜的故事还有不少,《孟子》里反反复复讨论得相当深入。我们今天就介绍一下这个天下最大的问题家庭。
  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父亲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叫象。这个弟弟非常坏,坏到什么程度?《孟子》中说“日以杀舜为事”(《万章上》),象每天就想着怎么杀死哥哥。而且,一家四口,三个人联合起来要杀一个,太可怕了。那个时候,舜已经娶了天子的两个女儿。这个尧真是了不起,他发现舜的德行很好,不但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让九个儿子都当舜的部下,文武百官全听舜的指挥,让舜当代理的天子。但是,舜在家里面的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
  父母叫舜去修谷仓,等他上了屋顶就抽掉梯子,父亲瞽瞍(Gǔsǒu)还放火烧谷仓。两个贤慧的妻子早就预料到这种诡计,帮舜准备了像滑翔翼一样的衣服,飘下来了。父母又叫舜去修水井,然后把井口盖起来,没想到舜带着铁器从旁边挖洞回到房间去了。象说:“谋杀舜都是我的功劳,他死了之后财产怎么分配呢?粮食、牛羊给父母亲,干戈,还有弓、琴归我,再让两个嫂嫂替我整理床铺。”他得意得很,等到走进舜的房间,一看舜在床边弹琴,只好说:“哥哥,我想念你啊。”表情非常尴尬。
  舜当然知道弟弟的诡计和心思,也知道父母特别疼爱这个弟弟。舜就说,有很多老百姓需要照顾,你帮我去吧,就把弟弟封到有庳(bì)国担任国君。照当时的规矩,哥哥做天子,弟弟不能只当老百姓,这跟后来所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点相似。
  学生万章问孟子说,象是最没有仁德的,却让他去当诸侯国的国君,可以这样做吗?孟子说,舜派了几个能干的大臣去帮他治理国家,并收取贡税,象不能在他的国土上任意行事。而且,舜常常召见弟弟,反正你是诸侯,我是天子,随时可以叫你来。象回来的时候,可以和父母相会,一家人就比较和乐。到最后,舜的父亲终于被感动了,也很开心,觉得舜这个儿子还不错。
  舜的故事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也不能选择兄弟姐妹,当自己要努力行善,父母家人不能配合怎么办呢?回答是:不要抱怨,非但不要抱怨,还要趁这个机会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儒家思想认为,如果尽好自己的责任,跟你相关的方面就会受到好的影响。这是有道理的。
  

四、孝顺的方法
有时候我们会说,我做了好久,怎么这个人没感动呢?千万别那么想,只要做了,一定有某种影响。他表面上也许不说,因为如果说你对我很好,我终于被你感化,说出来有点没面子,不好意思,但心里面确实会慢慢转变。
  所以儒家认为,伦理是一种相对关系,不能说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我对你好不是为了你对我好,而是尽我的责任。我们把这个思想掌握住了,儒家思想的价值才会出现。
  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老太太上车了,年轻人让不让座?如果发现老师、校长就在旁边,他肯定让座,对不对?如果旁边没有认识的人,为什么要让座呢?这一来,他的行为是受外在的压力影响,没有内在的价值。一个人行为的真正价值应该由内而发,由真诚引发力量,让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我觉得该做我就做,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这种行为才会影响内在的自己。当我把座位让给老人家的时候,不是老人家得到一个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