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射台附近应地势平坦,在射向上留有充裕的应急救生区,以便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满足航天员逃逸救生的安全要求;发射区需建设航天员紧急撤离通道和掩体等设施;还应建有航天员生活训练、医监医保设施等。
3 载人航天发射场为什么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载人航天发射场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第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基础设施较全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有相当雄厚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完善。
第二,航区安全有保证,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千米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千米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交通干线,火箭残骸坠落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神秘的载人航天发射场(2)
第三,发射场区占地数万平方千米,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员逃逸救生要求。
第四,场区干燥少雨,雷电日少,容易满足发射条件,便于选择发射日。
第五,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建成的西起新疆喀什、东至福建闽西数千千米的陆上航天测控网。
4 我国〃三垂一远〃测发模式有何特点
测发模式,通常是指测试发射工艺流程模式,主要规定航天产品在发射场的物流状态、物流方向、测试项目以及发射程序等。自1957年世界上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共产生过四种测发模式,即:在发射台直接组装/测试模式,水平测试、分段水平运输、分段吊装对接模式,水平整体组装/测试、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对接模式,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模式。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主要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模式,俄罗斯主要采用水平整体组装/测试、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对接模式。
我国载人航天发射也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模式,但与美国、欧洲、日本相比,具有自己的技术特点:
一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与多筒体结构体系建设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以少于钢结构1/3的成本,解决了戈壁沙漠恶劣环境下密封、保温、抗风载等问题,为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和船箭对接、测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是采用电源车驱动活动发射台在无缝钢轨上运行及两工位平行并轨技术,确保船箭组合体整体垂直运输的安全,采用不带脐带塔、不带前置设备、不带电源的运输方式,降低设计难度,减少活动发射台自重和经费。
三是采用加强刚度、强度设计,错开地基、钢轨、活动发射台、船箭组合体固有振动频率,设置防风拉杆,控制合适的风速、车速,在不使用吸振器的情况下解决船箭组合体垂直运输时〃倒立摆〃和低频振动问题,确保垂直运输可靠安全。
四是采用〃一点多工位〃的设备配置方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VXI总线测试技术,光纤为主、电缆为辅的传输技术,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实现远距离测试发射。
5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建设有哪些难题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是载人航天发射场的核心建筑,主要用于火箭对接组装和垂直测试、火箭与飞船对接组装和垂直联合测试,是垂直发射模式的标志。第一个难题是必须在戈壁滩上建造一座近百米高、中间没有任何楼板拉通的巨型建筑物,这在我国乃至亚洲建筑史上都从来没有过。美、法、俄等发达国家用全钢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国则创造性地采用〃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筒体空间结构体系〃方案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仅比全钢结构节省了4 000余万元的经费,而且耐火性能、保温和隔音效果大大优于钢结构。这在世界航天发射场建筑中为首创,被国外专家惊呼为〃中国奇迹〃。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建设的第二个难题是堪称〃亚洲第一大门〃的厂房大门,不仅门洞大,而且其自身整体重量达350多吨。要设计建造如此规模的大门,必须攻克三大技术难关:一是发射场区风沙大,如何保证大门达到密闭要求;二是发射场区最大风载荷每平方米达100千克,如何保证大门能够有效阻抗上述风载荷;三是大门本身不承重,如何保证数百吨重量除垂直方向外,不对厂房墙体结构产生任何侧向拉力。科学家通过对大门机构可行性、密封性和材料的反复试验研究,采用了一种变截面受力、升降推拉的方案成功地攻克了上述难关。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建设的第三个难题是高大空间的空调洁净。为了在3 500立方米高大空间里满足火箭和飞船测试检查环境的洁净度要求,采用了当时在国内外还不多见的〃洁净分层空调净化技术〃,节省了工程投资300多万元,减少电容量200多千瓦。
6 脐带塔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脐带塔的名称来自〃胎儿〃(指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尚未〃分娩〃(飞离发射台)以前,靠脐带从〃母体〃(地面设备)吸收〃营养〃(气、电、液)和〃信息〃的寓意。脐带塔是火箭起飞前火箭和飞船与地面设备之间的联系桥梁,主要支撑地面与火箭、飞船相连接的供电电缆、供气管路、加注管路,为航天员进舱提供通道,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发射前检查的工作场所。发射〃神舟〃飞船用的脐带塔具备了多种功能,塔高105米,设有四组回转平台,设有高速防爆电梯和紧急撤离逃逸滑袋,在紧急状态下,航天员和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它们逃生。 。 想看书来
神秘的载人航天发射场(3)
7 为什么要设计活动发射台
发射台用于支撑和固定运载器,进行垂直度调整、方位瞄准、安装消防管路、点火线路和点火发射等。发射时,燃气流通过发射台中央的排焰孔,至台下的导流槽向两边排出。发射台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大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发射台是直接固定安装在发射工位上,不能移动;活动发射台可在技术区、发射区之间自由移动。活动发射台可以设计在公路上行驶,也可以设计在铁轨上行驶。由于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与发射区相距千米,为了能顺利地把箭船组合体整体垂直地从技术区转运到发射区,专门设计了能在无缝钢轨上自主行驶的活动发射台,来实现航天产品的垂直整体运输。
8 导流槽有什么作用
导流槽通常设置在发射台下方,它将发射时火箭点火产生的烈焰导流出塔架外侧,从而消除烈焰高温对周围设施及火箭的损坏,防止燃气回火及燃气流冲向地面造成溅起物危及火箭或地面设施的安全。导流槽是发射场关键的基础性设施。
导流槽在进行设计时,除了要充分考虑火箭发动机推力及排烟因素、发射台高度因素之外,通常还要考虑导流槽所建位置的地质、水文等因素和地形、地貌的特点,从而提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世界上导流槽主要有:地上或地下单面导流、地上或地下双面导流、地下多面导流、特殊结构导流。多面型导流主要用于大型捆绑型运载火箭发射,如俄罗斯的〃联盟号〃和〃能源号〃火箭的导流。特殊结构导流槽由移动式导流器和排焰通道组合而成,如美国发射〃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39号发射工位的导流槽。我国发射〃神舟〃飞船的CZ…2F火箭采用的是地下双面导流模式,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CZ…3A火箭采用的是地下单面导流模式。
9 飞船着陆场为何选在内蒙古
有了载人航天发射场,相应地就需要飞船着陆场,因为航天员不能长久的在太空生活,经过一段时间飞行后航天员必须乘坐飞船返回地球。因此,要在合适的地方选择和建设飞船着陆场。根据飞船运行轨道特点,着陆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飞船将从这个地区上空多圈次通过;二是场地要开阔;三是地势要平缓,地表要足够坚硬;四是天气状况要好。内蒙古中部地区属沙质草地,地势平坦开阔,区内没有大河,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多风,能见度高;当地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千米不超过10人。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选在了内蒙古中部草原上。此外,考虑到主着陆场可能遇上恶劣天气,影响飞船正常着陆,又在甘肃酒泉附近建设了一个备份着陆场。目前,飞船主着陆场是阿木古郎草原,〃阿木古郎〃是蒙古语,意即〃平安〃。在这里,曾成功地返回了6艘〃神舟〃飞船。阿木古郎草原所在的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25 513平方千米。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伟大的航天员(1)
载人航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人是载人航天活动的核心。那么,选拔出什么样的人进入太空才能很好地承担这项任务呢?总的来讲,航天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适应航天中所遇到的特殊环境;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性格,遇事不慌,能掌握航天器复杂的操作技能和应付意外事件;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能接受航天技能的训练,以便承担复杂的科学实验任务;最重要的是要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勇攀载人航天事业高峰。
由于太空环境恶劣,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航天员,并不能立即执行航天任务,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严格培训。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员十分不易。在苏联的首批航天员选拔时,3 000名飞行员参加初选,通过第一阶段的选拔,只有20人进入预备航天员的训练队伍,最后成为第一批后备航天员的只有6人,选拔的合格率只有千分之二。美国的第一批航天员选拔时,候选人有508人,最后成为航天员的只有7人。
1 我国培养了多少名航天员
我国航天员全部选自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他们都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
美国、俄罗斯的航天员,也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目前尽管美、俄等国已放宽了航天员的选拔范围,但其职业航天员仍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在所有职业中,只有战斗机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最接近航天的要求。〃
飞行员本来就是百中选一、在经历航空学校和飞行部队不断淘汰后留下来的精英,航天员的选拔,又是从这些精英中精选的。我国航天员的选拔,大概是100名参选的飞行员中才能挑选出1名。这个比例与美国和俄罗斯的挑选概率基本一致。我国首批培养的航天员共有14名,其中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已经成功地进入过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杨利伟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 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费俊龙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五等机型,安全飞行1 79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聂海胜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 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2 怎样选拔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