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童政委的“实职”是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上个世纪60年代还曾任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也就是当年王杰部队的首长。童政委不是老红军,但却是延安“派”来的。童邱龙1938年8月从延安抗大毕业,是我军最高学府出来的高才生了。
罗将军要走了,临走前,童政委应十八团官兵的要求,希望罗副军长给团里全体官兵作个报告,罗将军的这次讲话的内容会随岁月流逝而模糊,但当年的场景十八团的官兵来说一定很难忘却。
罗副军长给全体官兵的报告是在村头的一个大场里进行的。讲桌是一张八仙桌,罗副军长来到桌前讲了几句后,又问大家听的清楚吗?虽然没有麦克风,但罗将军声音洪亮,大家齐声答,听得清。
话听得清了,人却看不清。2000多官兵席坐在地,前面挡住了后面的视角。童邱龙小声对罗副军长说:“后面的战士反映,地势低,看不清首长。”
罗副军长笑了笑,环视了一下四周,觉得没有什么合适的地方,便登上八仙桌,大声地说:“我就在桌子上讲,大家看得清吗?”会场上顿时掌声雷动。
这个事父亲有没有说过,我一点没有印象了。只记得他说过罗炳辉头大,有人两个脑袋大。以后看相片,罗将军果然是胖,但一个头顶两个头还是夸张了。
罗炳辉将军这一次燕子埠行,看望了十八团官兵。同时,也是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军事行动,这就是我下一回要说的事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七章 兴师讨逆(一)
兴师讨逆,是替天行道!
八师要打仗了。要说打仗,我就会想到两个人,一个古人,一个今人。
古人是读毛主席著作时认识的,那就是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此公要和楚人打仗,楚人正在渡河,有人说,大王,好出击了。宋襄公怒曰:难道你没看见楚人还在渡河吗?此公不等刀架在脖子上,是决不开“第一枪”的,被毛泽东称之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撇开“道义”不说,那么这仁君,战术上肯定是弱智。
至于今人,那就是风云一时的“牛人”萨达姆。萨达姆号称百万精兵,恃强凌弱,等山姆大叔发怒了,撅起屁股,就等着一顿狂揍,这是海湾战争;小布什上台后,更是颐指气使,咄咄逼人。萨达姆嘴硬腿软,“飞毛腿”毁完了不说,还亲自挖地三尺,“以示清白”。以后,美军的机步二师长驱直入,若入无人之境。萨达姆,雷不埋一颗,桥不断一根。要打就打,要降就降,就怕是“五心不定,输个干净”。我也不说别的,从战略上考量,此人肯定低能。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颗火星引爆的,那是这颗“火星”一定是落在了火药桶(巴尔干)上。所以,今天再追究朝鲜战争是谁打的第一枪,可能永远说不清了,虽然先发制人,对战局的发展肯定会有重大影响,但引起战争最根本原因不在于此。这一点老人家已经给过最科学的定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1946年春夏之交的中国,是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夜。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打了又谈,谈了又打。蒋先生开始还“犹抱琵琶半遮面”。攻下四平后,蒋委员长也顾不得这张老脸了。*的退却,蒋介石更坚定这样一个信念:打败共产党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难道中国共产党人还会重蹈大革命失败的覆辙吗?以华东地区举例。是时,我华东总兵力超过40万,占各大战区之首。而华东兵力差不多四分之三聚集山东。所以毛泽东曾有言:经济东北第一,军力山东第一。有些人不论何时何地,说起打老蒋,开口闭口敌强我弱,这不是一种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内战爆发之前,山东我军兵力上占据上风,呈现的是我强敌弱态势。
山东能有这样一种有利我的局面,首先是八年抗战的结果。虽然有许多主力部队去了东北,但兵力大头仍在山东,何况又有新四军不断入鲁。尽管蒋委员长也看重山东,千方百计调兵遣将,但只有海路能顺畅抵达烟台,陆路由于津浦路开战,铁道被断,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挡在山东境外。尽管老蒋向王耀武一再许诺,用飞机运兵到济南,但你可设想,以今天21世纪的中国,在“5·11”抗震救灾中,我军有万余兵力的空运,已经让世人嘱目了。可以想见,当年国民党的空运能力非常有限,杯水车薪罢了,而且还因为有停战协议约束,有时还得“偷偷摸摸”进行。所以在山东境内,国民党军队暂时还怵我三分。
虽然,敌军在兵力上不能占上风,但布局方面我军却是下风,几乎所有城市和交通枢纽都在蒋介石手中。这个原因我前面说了,这是蒋介石启用了“旧部”的结果。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客观地说,国民革命军也是作出了重大牺牲。胜利后的果实,谁都想要,这是国共两党坐下商谈的事。但蒋先生不这么想,力大欺人,胜利之果,他想独吞。众所周知,抗战中国民党且战且退,战线在处在中国的西部;共产党的军队且战且进,战线在沦陷区东部。所以毛泽东说桃子熟了,远在峨眉山的蒋介石想摘桃子,桃子好吃够不着啊,但蒋先生有自己的高招,一是下令日军不许向*缴械;二是让百万伪军重当“马前卒”。 。。
第八章 兴师讨逆(二)
“二鬼子”声名狼藉,纪律败坏,为国人所不齿。但和谈期间,国民党当局又往往把他们推在前面,做一些自己不好出面的“下三烂”的事。当时山东这些伪军兵力相当可观,我看到有这样一个统计:德州王继祥部约14000人;泰安、大纹口宁春霖部约4000人;周村、张店张景月部约9000人;胶县、高密、即墨赵保元部约12000人;枣庄王继美部约4000人。这样粗略算来约有4万人左右。和谈期间,这些伪军部队在国民党指使下,经常向解放区寻衅,如掠夺粮食、摊派苛杂、囚禁百姓,甚至干扰军调处,枪击执行组人员。在枣庄就发生过王继美部将执行组*代表甘重斗打成重伤的事件。
面对反动派倒行逆施,有迎头痛击必要。对于即将来临的全面战争,山东我军是有预案的,陈毅在向中央的报告中,就提出过“北攻南守”的战略。即以主力进攻济南、青岛铁路沿线的敌军,而对徐州方向的国民党军则采取守势。对此方案,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起草了一个文件,进一步对反击作战作了修整和部署。
1946年6月上旬,在山东全境展开的这一场战事,史称讨逆战役,“讨逆”大有替天行道的义味。战役发起有被迫反击一面;但也明显有我军主动出击的一面,这在第三野战军战史上说得非常清楚,“在山东地区,为了反击国民党的蚕食和偷袭,先机解决山东境内国民党的孤立据点,求得主力能够集中机动,以便能应付国民党的大举进攻。”停战时期,要在军事上争取主动,又不能在政治陷于被动。把锋矛对准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无论是有理,有利、有节,都是上策。
这一次对枣庄王继美的围歼战,是八师和七师共同完成的。七师动用了二十旅和二十一旅一部,由七师政委曾希圣率领;八师主攻由二十三团和二十二团的一个营担任,由副师长王吉文率领。二十四团阻击临城出援之敌,二十二团主力为预备队。直接用于攻打枣庄的兵力,八师只用了一个多团。可见不像是大仗。
至于枣庄王继美部到底有多少人,我没有最权威的出处,有说5000的,有说4000的,有说3000的,甚至有说2000余人的。在这次讨逆战役中,枣庄之战不像是个重头戏,这从第三野战军战史的记述上也看的出来。但实际上对这一仗的重视度却是非常之高,这次战斗的总指挥,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将军——罗炳辉。有部《从奴隶到将军》的电影,说得就是罗炳辉的故事。
说起罗炳辉,就容易想起粟裕。罗炳辉与粟裕好有一比,两人都是少数民族。罗是彝族,粟是侗族。两人都出身行伍,当的都是大头兵。不像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那样是“军校生”。抗日战争时期,都在新四军中任师长,粟在一师,罗在二师。两人同时被中央军委确认为36位军事家。如果说不同之处也是有的,罗年长粟10岁,如果是在今天,那么就是说有代沟了。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可以说解放军最老的老兵。不过,粟裕刚穿上“两尺半”时,罗炳辉可能已经有了勤务兵;就资历而言,罗炳辉和朱德、刘伯承差不多是同辈。所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炳辉的声誉和地位要高于粟裕。长征时,中央红军有4个军团,即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九军团,一军团和三军团的军团长分别是*和彭德怀,九军团的军团长就是罗炳辉。
罗炳辉北上时为新四军二师师长,组建二纵时,又任二纵司令员。1946年4月,罗炳辉作了陈毅的副手,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如果按这样的排序,可以确定罗炳辉是整个华东战区军事首长中的“第三把手”。值得注意的是,在解放战争中,第一副军长张云逸一直主管华东军区的军事工作。我想陈毅很可能让罗炳辉在野战军中担任要职。 。。
第九章 兴师讨逆(三)
正是因为罗炳辉的名声,他的故事在山东八路军部队中也有很多传说。枣庄打响之前,罗炳辉和山东军区政委黎玉曾来八师作部署。参谋魏学诚搭车去前方指挥所,有幸在交通车上见到了久仰的罗将军。据他记述,罗身材不见得的很高,但却非常宽厚,一人就占了两人的座位,俗称就是一个大胖子,这是给魏学诚留下的印象。
讨逆战役后不久,罗炳辉将军突发脑溢血逝世,时年49岁。年富力强之年,而身为重兵集团之副帅,算是英年早世了。在抗日胜利前后,新四军军长陈毅先后折损两员大将,一是彭雪枫,二是罗炳辉。眼下大战在即,正是陈毅用将之时,故陈毅极为悲情,作祭诗一首:“三军皆雨泣,临穴瞻遗容。立誓有五字:奋斗与君同。将军之风义,于我称师友。患难共朝夕,进德君不朽。”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革命战争烈火中,人民军队将才辈出,粟裕将军就是杰出的代表。
此战的总指挥是罗炳辉,但前线指挥官却是七师政委曾希圣和八师副师长王吉文。王负伤住院时是二十二团团长,出院归队时已是副师长了,以后王吉文就是八师的“掌门人”。王吉文是华野最出色的战将之一,在八师威望极高。以至抗美援朝时,三野的一支又一支劲旅都赴朝参战,可把二十二军的将士急坏了,纷纷抱怨当时的军长,怀念战死的王师长。用他们的话来说,若王吉文不牺牲,军长非他莫属,王吉文一定会带他们参战。若王不牺牲,当军长完全可能,能否赴朝,我看就未必了,因为二十二军本身就在前线。同理,在福建的二十八军、三十一军也要坚守阵地。抗震救灾中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铁军,也没有参加朝鲜战争。能不能去朝鲜,这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但这也反映了当时二十二军将士积极求战的心情。
枣庄号称山东第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