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没想到,郭子仪和当朝圣神皇帝武则天同祖,并且老祖宗还真不是一般人。
郭在我国算不上大姓,不过历史名人并不少,其中最出名的除郭子仪外,还有三国时期曹操第一谋士郭嘉郭孝奉,他在确定曹操大势的官渡之战中大放光彩,可惜在平定辽东时早夭,以至于曹操在赤壁大败之后,痛呼:“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郭姓名人,就是魏国名将郭淮,以擅于谋划且行事精密而著称。早年曾任夏侯渊军的司马,后来一直留在魏国西方负责防守西部边境,并且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在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初期,郭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蜀的抵御战争,并因功不断被提升,最后受命总督雍、凉两州军事,官位升至车骑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大将军。根据《三国志》二十卷郭淮传所记,郭淮是阳曲人,封阳曲侯,其孙子郭正封为汾阳子,他是郭子仪有据可查的祖辈,郭子仪战争天分不知是不是老祖宗郭淮传下来的。
郭家祖宗辈里高官很多,除三国时间的郭淮外,有名的还有:汉朝的光禄大夫郭广智,冯翊太守郭孟儒,隋朝的金州司仓郭履球,唐朝凉州司法郭昶,兵部尚书郭通府,最后是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可谓“家承金穴之贵、政有露冕之高”。而郭子仪,更是把郭家的富贵推到了顶峰。
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也是一名官员,曾先后任吉(治今江西吉安市)、(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寿(今安徽寿县)、绥(治今陕西绥德县)、宪(治今山西娄烦县)五州刺史,也有说是先后任绥、渭、桂(治今广西桂林市)、寿、泗(治今江苏宿迁县)五州刺史。
按唐朝的官职,即使是下州刺史,也是四品官,而吉州是上州,吉州刺史就是从三品的官,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相当于副省或正厅级干部。
或许当刺史的郭敬之给儿子的身上带了一些官场谋略的基因,助他在日后的大唐军政上纵横开阖、睥睨天下。
从郭敬之任职的地方来说,所涉及的地域面都非常广阔,可以说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遍及祖国各地。现在说起来也有些奇怪,唐朝的官分配也太随意了。当时可没有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船舶,唐朝官员迁徙赴任都要耗费很长时间。
郭子仪从小就跟着父亲这样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迁徙,所谓”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郭敬之所任职各地的气候、地貌、风俗差别很大,也开阔了郭子仪的眼界,从小讲成严谨、向上的好习惯,丝毫没有高官后代*的作风。
也可能是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官场的一些事情,所以才养成他那种大度、隐忍的性格,在后来进入官场后能游刃有余。
第二章 英雄出处(2)
郭敬之一直做地方官,退休后回到京城长安,住常乐坊(位于长安城最南,约在今西安市丈八东路东段一带)安度晚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正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78岁。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是父亲?郭敬之死时,只是平平常常下葬。没想到在地底安安稳稳躺了二十年后,突然又被人称颂起来。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皇帝特赠郭敬之太保,追封祁国公,下诏称郭敬之“累君子之行,毓达人之德,才光文武,政美中和,生此大贤,为我良弼。”
至于郭敬之是否有代宗称赞地那么优秀,估计代宗也不知道,郭敬之死的时候,皇帝还是李隆基,连代宗的老爹肃宗李亨当时还是太子李绍。
郭敬之究竟怎么样不用管,但代宗知道郭敬之是郭子仪的老子,儿子光荣爹好汉,多称几个封号,实际就是给郭子仪看的,目的无非是让郭子仪更加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
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平息之后的短短三年里,郭子仪先从吐蕃人手中夺回长安,后以巧计退多国联军,再单骑入敌营,策反回纥击溃30万多国联军,大唐西线经此一战而得以安定。
广德二年,郭子仪的名声到达了巅峰,肱骨之臣已经不能形容他对大唐的作用。为避免皇帝猜疑,郭子仪平叛回京后,面对恩种类繁多的赏赐,只取财物、不任官职,对尚书令的任命,再三坚持辞谢。代宗当然明白郭子仪此举的含义,正值这一年正是郭敬之二十年忌日,代宗感动之下为了巴结手下大臣,体现皇恩浩荡,把郭子仪的老子又重新表扬了一番,追封为国公。
父亲被追封之后,郭子仪为父亲迁坟改葬,大书法家颜真卿为之题写了《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 郭公庙碑铭》。
碑文中,对郭敬之的生平进行了记述之,说他自小就讲仁爱,长成之后更是有德之士,“幼而好仁,长有全德”,平生不作违背礼法的事情。颜真卿还对郭敬之的形貌作了描述,说他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河目电照,虬须猬磔,进退闲雅,望之若神。以仲由之政事,兼翁归之文武。”
根据碑文所写,郭敬之的身高可以算是异类了,“八尺二寸” !
虽说用的是唐尺,但唐尺和现代尺已经差不多长了,根据现存的唐尺推断(日本正仓院所藏唐尺26支,长度从到厘米,平均厘米 ,1976年西安郭家滩78号唐墓出土尺长度厘米),一唐尺约为30厘米。
那么郭敬之高约米,远超过姚明,我觉得郭敬之的身高可能被夸大了几十厘米。
受父亲的遗传,我们的主人公郭子仪也长了个大个子,《新唐书》中说他高七尺二寸,也就是约米。《旧唐书》中则说他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大约米。在这一点上,我更相信《旧唐书》所言。
《郭公庙碑铭》名为郭敬之所写,但有一半的内容是夸奖郭子仪这大孝子的,其用心显而易见。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盛世大唐(1)
主角的来历简单介绍了,但在主角正式出场前,还要先把他所处的环境说叨说叨。什么是英雄?在逆境中伸出头来的才可能是英雄,没有环境的衬托,英雄何来?
一提到唐朝,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自豪感。为什么?因为唐朝最牛。当然,我们所盛赞的大唐一般是指从唐朝建立到安史之乱前这一阶段。
唐朝国力当时举世无匹,在世界范围内很有影响,因此华人又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就连明明是满清的辫子服也被称为“唐装”。倒是韩国的国服高冠博带、长袖当风,些需带有几分大唐衣装的神韵,哀哉!哀哉!。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在经过五胡乱华之后,中原大地一片疮痍,百姓民不聊生,对中国分崩离析、战火不断的局面感到绝望。
时事出英雄,天才英雄杨广横空出世,一统天下,当时的文治武功都达到世界的巅峰,这在中国史上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可惜隋文帝杨坚天纵其才,儿子却守不了天下,最终大好江山的美好成果便宜了他的外甥李渊。
李渊公元566年出生于长安,其父是唐国公,其母与隋朝皇后是亲姐妹。他其实也算是个富贵中的苦命人,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全占了。
李渊的父亲李虎(皇帝赐姓大野,名为“大野虎”,很有搞笑天份)在小李渊7岁时就去世了,不过李家终究是皇亲国戚,李渊世袭为唐国公后,不但没有因年纪幼小有人排挤,还很受重用。
不过隋炀帝上台之后,李渊与这位篡位的皇帝表兄关系并不好,在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并且在第2年5月建立起了唐朝。
在各项制度上,李渊显然没怎么动脑子,直接照搬了隋朝的。在老百姓看来,这唐朝和隋朝也没什么两样,只是皇帝的姓氏不同,赋税好像少了一些。于是虽然改朝换代,但百姓安抚工作非常好。
大唐在李渊的领导下,地盘逐渐扩大,中原之地摆脱战乱、趋于安定。李渊虽然在大唐制度建设上没有太大的建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要不然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只鹿就落在李渊的手里呢?
李渊对待政敌,手腕极其强硬,杨侑、李密、杜伏威等人都死在了李渊的阴谋中,不过就像一句广告词里说的:“人都有两面”,他对敌凶猛,对自己的儿子就过于姑息纵容了。
大唐建立之后,第一仗就被薛举父子打得大败,李渊恼怒之下,狠狠惩罚了刘文静、殷开山等人,但作为主帅的李世民,却是屁事儿没有。当然对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错误也从来都是小惩小戒,以至于几个儿子做事从无顾忌。
想来是7岁丧父的李渊深知缺少父爱的痛苦(史曰:幼失怙恃),所以对自己的儿子颇为溺爱,自己的痛苦决不让后代再品尝到。只是不知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对儿子一向持纵容态度的李渊有何感想。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要大书特书的人物,甚至有些书上都把他给神话了。说他出生时“二龙戏于门外”(估计就是有两条蛇从门口爬了两圈)。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起居注等史书都说李世民是军事天才,在大唐兴兵平判的过程中功勋卓著,为大唐军功第一。
第三章 盛世大唐(2)
李世民军功虽大,深讨父亲欢心,只是他终究不是太子。顺理成章当皇帝的应该是李建成,李建成看自己的弟弟这么能干,手下忠心的将士如此之多,心中忐忑不安。是傻子也看出来,如果李世民大权不除(当时李世民还当着除皇帝外最大的官:尚书令,后来代宗曾想让郭子仪当此官,郭子仪没敢答应),自己的皇位难安。至于李建成是否想除掉李世民,估计是有这个计划的,不过还没等他动手,李世民就先行动了。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多个侄子。唐高祖李渊不由心灰意冷,于是让位于李世民(其实让不让自己也做不了主了,反正手中大权没了)。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当上了皇帝,还给李渊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太上皇。
所谓上行下效,李世民这种让太子当不成皇帝,以及封老皇帝为“太上皇”的做法,很受他的后辈们喜爱,并被发扬光大,以至于中唐以前的皇帝竟然没有一个是长子继承皇位,咱们列出观之:
唐太祖李渊世袭唐国公,但他排行老四。(异常气恼地:不是我非得当唐国公,是我三个哥哥早夭好不好。)
唐太宗李世民是老二,这位更了不得,愣是在李渊确定皇帝人选的前一天搞了个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一位哥哥、一位弟弟以及十位侄子,把李渊变相的从皇位上赶了下来,假装不情不愿地当了皇帝。(理直气壮地:我也不想兄弟阋于墙,只是我不杀他,他必杀我。)
唐高宗李治,兄弟排行是老九。(兴高采烈地:本来没想争皇帝来着,可是我的那些哥哥闹得太过分了,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唐中宗李显是老七,能力也很一般,按理说皇帝也没他什么事,不过他不仅是位皇子,还是太后武则天的儿子,也被拉上皇位。不过他的皇位还没捂热乎,就又被拉下来,重新当了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