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幽梦影-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不仅仅是这些。倘如这是为甲所有,而乙又想夺为己有,这就会引起两者之间的争端。祖辈们创建的,然而到子孙时由于家贫无力修缮而使得名胜古迹逊色了不少。
  然而这还只是就名山胜景来说呢?即使在城市之内,四通八达的道路旁,也少不了这种道观、寺院。可以作为游客的旅舍,这是第一个用途;长途跋涉可以稍事休息,这是第二个用途;夏天有清茶,冬天有姜汤,还可以接济役夫的旅途劳顿,这是第三个用途。所有这些都是用事实来说话的,不是佛道两教的福报的说法。
  【评析】
  这则文字作者只是从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分析佛寺道观存在的必要及不可缺少。文章举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如游览名山大川时,有了寺院道观,疲倦时可以休息;饥饿时可以个吃饭的场所;可以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中暂时躲避一下;如有回不去的游览观光者,还可以有个可以栖身之所;在深山之中,还可以免遭毒蛇猛兽的侵袭。这只是就寺院道观为佛、道所有而言。
  此外文中还举出了一些不尽理想的方面。假如为官绅所拥有,却不能任凭游客观光,于是游览就会受到局限。另外,个人拥有还可能引发争端;加上子孙在一贫如洗,没有能力修缮祖业,势必影响名山胜境的美观。
  城市中,有了寺院道观,一是外出旅游可以借作旅社,二是长途跋涉,可以休息;三是所有人可以从此处讨得清茶、姜汤,除却劳累。这些都是寺院、道观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但是作者所论,仅就一般情况而言,世上不乏势利的和尚、道士,也许在生活中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


'16'十六

  虽不善书
  【原文】
  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虽不业医,而验方不可不存;虽不工弈,而楸枰不可不备。
  【原评】
  江含徵曰:虽不善饮,而良酝不可不藏,此坡仙之所以为坡仙也。
  顾天石曰:虽不好色,而美女妖童不可不蓄。
  毕右万曰:虽不习武,而弓矢不可不张。
  【译文】
  虽然不擅长书法,毛笔、砚台也不能不精良;虽然不精通医术,有效的药方却不能不收藏;虽然不精通下棋,但是期盼不可以不准备。
  【评析】
  古代文人喜欢附庸风雅,于是文房四宝就成为他们可以炫耀的物品。准备一些精良的文具,可以显示他们自己的修养,于是文人们准备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纸墨笔砚旧,和“文人风雅四艺”的琴棋书画。
  有了文房四宝,室中雅趣盎然。准备精良的笔砚和楸枰,一则表现自己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二则表示对朋友的尊重和厚爱。朋友往来,往往喜欢磨墨铺纸,请其挥毫泼墨,令人尽兴。而和友人对弈更是不亦乐乎。这些都是古人门乐意做的事,而所谓的良方则更是必须的。因为人有旦夕福祸,疾病总是不期而至,成为困惑人的一大问题。这是有一良方就可以解救人于痛苦之中,真可谓雪中送炭。
  作者这则文字其实是受当时文人的影响相当严重,但是他也告诉我们:自己爱好的,应武装精良,自己不擅长的,也要精心装备,以待不时之需。
  方外不必戒酒
  【原文】
  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红裙不必通文,但须得趣。
  【原评】
  朱其恭曰:以不戒酒之方外,遇不通文之红裙,必有可观。
  陈定九曰:我不善饮,而方外不饮酒者誓不与之语;红裙若不识趣,亦不乐与近。
  释浮村曰:得居士此论,我辈可放心豪饮矣。
  弟东囿曰:方外并戒了化缘,方妙。
  【译文】
  僧人道士不一定要戒酒,但是必须要戒除俗行俗念;女人不一定要精通文章,但是要懂得情趣。
  【评析】
  道教戒规和佛教教规中都以“不饮酒”作为五戒之一。这里却说:“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为什么作者把“俗”看得如此重要呢?这里有着现实的原因与理论的依据。历代僧人和道士都以超脱尘俗相标榜,以不贪无欲为追求。但现实中,剃度皈依的僧人与寄身道观的道士,却俗念重重,势利万分,更有甚者,还以把利益看成最重要。这种情况,在明清野史中屡见不鲜,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因此,作者才写下了这段文字。
  “红裙不必通文,但须得趣”,则反映了作者所持的妇女观。在作者看来 ;“女子无才便是德”把视女子为男人附庸或玩物,看来深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但是他又提出需重情趣,对趣的追求,与宋元以来程朱理学所鼓吹的“存天理,灭人欲”相对立,反映了晚明以来新的思想观念,又可以看出他思想进步的一方面。
  梅边之石宜古
  【原文】
  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傍之石宜瘦,盆内之石宜巧。
  【原评】
  周星远曰:论石至此,直可作九品中正。
  释中洲曰:位置相当,足见胸次。
  【译文】
  梅树旁的石头应该是古雅的,松树下面的石头应该是粗拙,翠竹旁的石头应该是很清瘦的,盆景内的石头应该是很精巧。
  【评析】
  自然界什么都和谐,那么才能创作出美来。同样园林造景作为一门艺术,也要求和谐。园林艺术其极致是体现出自然景观与人工创造的完美交融。这就要求造景者的审美见解、艺术才能极高,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就这则文字所举景观言,梅、松、竹、盆景各有独自的神韵、风骨,石头也时各具风格,但是要把这些独具风格的失误搭配在一起,并且达到最佳状态,就要看造境者能否准确把握它们不同的内涵,并巧妙配置。
  造境者各具他们各自不同的风致将他们巧妙的融合:梅,独具神韵,应以古雅之石相配;松,傲岸苍劲,与粗拙之石相配,更显朴实;竹,修长清瘦,和瘦剥的石头相搭配,其清奇潇洒的风姿尽显眼前;盆景人工雕琢痕迹明显,石头要精巧,才会显示盆景的别致。
  美在和谐。只有事物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达到和谐、统一,才会出现最佳的审美效果。
  律己宜带秋气
  【原文】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
  【原评】
  孙松楸曰:君子所以有矜群而无争党也。
  胡静夫曰:合夷、惠为一人,吾愿亲炙之。
  尤悔庵曰:皮里春秋。
  【译文】
  要求自己应该要有秋天的严厉,对待别人要有春天般暖融融的精神。
  【评析】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君子处世为人之道。人生在世总会有欲望,于是在欲望的驱使之下,就对自己要求不严,放纵自我,贪图享受,得过且过,于是就养成一种惰性,经受不住痛苦、挫折的打击,所以也不会有所建树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发奋努力,就像秋天的天气一样。事实证明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会成就大事业。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与保障。而人与人交往时,宽于待人,胸襟豁达,个人修养良好,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可作为人们为人处世的箴言。如果人人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处事和善,那我们世界将变成最美好的人间。
  厌催租之败意
  【原文】
  厌催租之败意,亟宜早早完粮;喜老衲之谈禅,难免常常布施。
  【原评】
  释中洲曰:居士辈之实情,吾僧家之私冀,直被一笔写出矣。
  瞎尊者曰:我不会谈禅,亦不敢妄求布施,惟闲写青山卖耳。
  【译文】
  讨厌收租催债破坏意兴,最好早早把租税交完;喜欢僧人谈经说禅,就免不了施舍一些财物。
  【评析】
  作者作为士大夫的身份,说出了收租交税是让人烦恼,只想赶快让他们收完,以免再受骚扰。这些话出自士大夫之口当然十分轻松。作为上层阶级当然不会为了这些租金而发愁,只是轻松说出就了之了。可是劳动者们自然就不同了,他们作为社会的劳动者租人田地,完粮交租,要维持生计,更见艰难。最大的心愿莫过于风调雨顺,除交租完粮,尚有余存,保全一家免受饥饿之苦。地主催逼完租,不知演了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但是作者丝毫感觉不到他们的艰难。
  而作者家财丰裕只知道听经说禅,布施老僧,乐在其中,是一件轻松悠闲事,但是却不曾感觉到下层人民的苦难。这就是封建制度对社会的不公平,同样也可以看出统治者对人们的苦难不闻不问。
  松下听琴
  【原文】
  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
  【原评】
  张竹坡曰:其不同处,有难于向不知者道。
  倪永清曰:识得不同二字,方许享此清听。
  【译文】
  松树下听琴声,月光下听箫声,山涧边听瀑布激流的声音,深山中听僧人诵经的声音,总觉得有不同的感受。
  【评祈】
  音乐可以激发人的兴趣,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它能拨动人的心弦,把人的思想带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悠扬的琴声,凄美的箫声,轰鸣的瀑布声,悠远的梵乐都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空间来感受音乐,更添听音的妙趣。选择适当的地方,耳中听乐,眼中观景,会心处所达到的境界都有一番新的感触。“松下听琴”松树的高洁与琴的幽雅使人有一种远离尘嚣、走进了世外桃源的感触。“月下听箫”朦胧的月色使箫声更显深沉、清悠,使这样的月夜也增加了一种幽美的感觉。梵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在幽静的山里聆听,更让人体味到空灵、静寂。而在涧边听轰鸣的瀑布声,恰如欣赏大自然发出的协奏曲,更让人体味到博大深远。

更多热门小说,请访问宜搜小说搜索(b。easou。)

'17'十七

  月下听禅
  【原文】
  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原评】
  袁士旦曰:溽暑中赴华筵,冰雪中应考试,阴雨中对道学先生,与此况味何如?
  【译文】
  月光下听禅经要义,领悟会更加深邃;月光下谈论剑术,肝胆相照的心会更真诚;月光下谈论诗词,韵味会更加幽雅;月光下对美人,情意会更加真切。
  【评析】
  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心境就不同。在月光之下,月光清凉柔美,空明宁静,与禅宗的最高境界相切合,禅宗的最高境界要求心灵空明澄澈、清静如水,于是在禅诗中,便多有以月光比心或以月光参禅者。
  在皎洁的月光下谈剑术,则见其豪壮,并且剑的寒光与月的清辉相交融,更见其真诚。另外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许多美好的传说,以月亮为题材的诗篇数不胜数。因为在这朦胧的月光下论评古今诗作,会平添许多韵味,更能凸显诗词的意境之美。月下看美人,美人在朦胧的月色下会更加妩媚动人,美人的意态与月的神秘辉映而生,美人显得更有韵致,恰如面对画中之美人。
  有地上之山水
  【原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