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书是介于楷隶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要求行书的书写,驾驭自如,笔势流畅,笔墨精到,气度安闲,书韵隽永,文字中以“羊叔子缓带轻裘”作比,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可谓恰切。
人们品评书法,多以“文人气息”、“将军气息”作判语,张潮以文人、名将等区别不同书体间相别的风格,可谓得其三昧。
人须求可人诗
【原文】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原评】
龚半千曰:物之不可入画者,猪也,阿堵物也,恶少年也。
张竹坡曰:诗亦求可见得人,画亦求可像个物。
石天外曰:人须求可入画,物须求可入诗,亦妙。
【译文】
人要有可以入诗的韵味;物要有可以入画的美感。
【评析】
本段文字,作者在说:人应该有可以人诗的韵味,物应有可以入画的美感。人可入诗,物可入画,这是作者对审美的一种遐想。张潮是一个文人,所以他看问题,颇有些唯美主义思想倾向。
人要入诗,必须具备诗的灵动的特质,要有某种高贵吸引人的品质,并且对观者这一项事物感兴趣,只有这样,才会被人在诗里吟咏、赞颂。可以入画的人,不讲究美丑,只要是有某种气质、或是某种特征可以吸引别人,那么你就有了可以入诗的条件。绘画作为一门艺术,讲求气韵生动,高雅脱俗。物要入画,必须美丽、有神韵。如山川、鲜花、陶瓷、雪景等。但是作者自在文中表现的却是另外一层意义,它启示人们不断加强修养,做一个高品位的人;物,不仅要实用,还要美观。
其实,在生活中,可入诗、入画的事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张潮这则文字为我们描绘了诗情画意的人类理想生活境界,是晚明社会思潮的继承和发扬。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
【原文】
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
【原评】
江含徵日:今之钟鸣漏尽、白发盈头者,若多收几斛麦,便欲置侧室,岂非有少年襟怀耶!独是少年老成者少耳。
张竹坡日:十七八岁便有妾,亦居然少年老成。
李若金曰:老而腐板,定非豪杰。
王司直日:如此方不使岁月弄人。
【译文】
青年人需要有老年人的那种成熟的见识和老成,老年人需要有少年的激情与热忱,这样才能有精彩丰富的人生。
【评析】
少年人和老年人想来都有很大的不同,少年人阅历浅,还不知道天高地厚,做事容易冲动;但是在这种冲动的背后也凭着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有时会有很大的作为。相反,老年人生活阅历丰富,阅尽世事沧桑,对世事看的精辟透彻,甚至可以一眼洞穿事情的真相。张潮就是从青年和老年这两者之间的不足而发出了感叹。两者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张潮认为:少年人缺陷在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缺乏磨炼,做事无所顾忌,感情容易冲动,对问题的处理也会因理智不够而失之偏颇。而老年人不足的是:老年人多有暮气,有时会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容易接受新事物,缺少激情与热忱。
张潮主张老少互补,少年人学习老年人办事情多一些沉稳与厚重,少一些浮浅与鲁莽,学习老年人的老成持重,就会将事情处理的完美了。老年人应当有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胸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观念更新,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的变化,用激情创造生活中的惊喜。若少年人与老年人能互取所长克己所短,那么,少年人与老年人都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4'四
春者天之本怀
【原文】
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原评】
石天外曰:此是透彻性命关头语。
袁江中曰:得春气者,人之本怀;得秋气者,人之别调。
尤悔庵日:夏者,天之客气;冬者,天之素风。
陆云士日:和神当春,清节为秋,天在人中矣。
【译文】
春天生机勃勃,是大自然本有的情怀;秋天萧瑟一片,是大自然的另一种情调。
【评析】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经过漫长的寒冷的冬天,当迎来春意融融的春天的时候,好像万物都是欣喜的。这春意昂然的季节,好像会给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世界顿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
而秋天则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是也是走向冬天的预兆,于是有人就把秋天看成是万物萧瑟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农人们看着将要收获金灿灿的粮食是脸上的那份喜悦,则向我们展示秋天是一个喜悦的季节。同样秋色也是一幅美妙的画卷,唐诗不是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肃杀的秋天同样有着它的美丽,也是让人深深的叹息它的消失。秋正如是,天高云淡,北燕南飞,金子般的颜色美则美矣,但飒飒秋风已显萧杀之气,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这时的大自然,恰如人生暮年,气力已竭,虽有黄昏之美,惜其不永,故张潮曰“秋者天之别调”,用“别调”称它是十分恰当的。
昔人云
【原文】
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原评】
殷日戒曰:枉为人身,生在世界者,急宜猛省。
顾天石曰:海外诸国,决无翰、墨、棋、酒,即有,亦不与吾同,一般有人,何也?
胡会来曰:若无豪杰、文人,亦不须要此世界。
【译文】
古人说:如果没有明月、鲜花、美人,就不愿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我增加了一句话:如果没有书可以读,没有笔墨可以写字,没有棋可以下,没有酒可以喝,就不一定必须做人不可。
【评析】
花、月、美人作为美的自然存在,可以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为我们的世界增添了不少色彩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世界上若没有争妍斗艳的鲜花、高洁圣灵的月亮、靓丽迷人的佳人,那还有什么东西是美好的东西吗?
从美学角度来看,花、月、美人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存在。
诗文书画及弈棋饮酒则不同。它们固然能够抒情言志,宣泄郁闷、颐养性情,但更重审美主体的参与,要人在挥毫抒写、对弈、对饮中才能实现,这是创造或劳动中的愉悦。但是这是必须要审美主体的参与才能产生效果。
所以一些美好的东西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才能给人们更好的愉悦的精神感受,才能构建这个美好的社会。同样这段文字也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人类需要一个美的世界、美的生存环境;二、人应有高情雅趣,高情雅趣的培养在于劳动与创造,人在劳动与创造中享受到精神的愉悦。所以鼓励人们要积极劳动。
愿在木而为樗
【原文】
愿在木而为樗(不才,终其天年),愿在草而为蓍(前知),愿在鸟而为鸥(忘机),愿在兽而为廌(触邪),愿在虫而为蝶(花间栩栩),愿在鱼而为鲲(逍遥游)。
【原评】
吴园次曰:较之《闲情》一赋,所愿更自不同。
郑破水曰:我愿生生世世为顽石。
尤悔庵曰:第一大愿。
又曰:愿在人而为梦。
尤慧珠曰:我亦有大愿,愿在梦而为影。
弟木山曰:前四愿皆是相反。盖“前知”则必多“才”,“忘机”则不能“触邪”也。
【译文】
假如作树,我愿做一棵臭椿(虽不成材不中用,却能享其千年);假如做草,希望做一株蓍草(因为它可以占卜预测未来);假如做鸟,我愿长成一只鸥鸟(鸥鸟可以无忧无虑),假如做走兽,愿做解豸(因为它可以识别邪恶);假如做飞虫,愿做一只蝴蝶(因为它可以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如果做鱼,愿化作一只鲲鹏(它可以自由遨游于天地之间)。
【评析】
这则文字明是说物,实是指人。用一“愿”字,作者的用意就昭然若揭了。作者选择这些物来表达其人生愿望,有什么用意呢?如樗“不才终其天年”,蓍草能够“前知”,鸥鸟“忘机”,解豸“触邪”,蝴蝶“花问栩栩”,鲲鹏可“逍遥游”。作者为了阐明什么样的人生理想?
作者所处的时代混乱异常,他因才华横溢多招忌被害,才子因才而丧生,故作者说愿作无才无用的臭椿,不被人看重而得以颐养天年;因人生前途一片渺茫,所以作者说愿为蓍草,可以占卜前尘后世,防止遭到不测;因人心险恶常常为凡事所烦扰,所以作者说愿为无忧无虑的鸥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于天际,逃脱这尘世的纷纷扰扰;因人心叵测,善恶不分、是非不辨,所作者愿为解豸,能够明察秋毫,不为恶人蒙蔽;只因为世间诸人蝇营狗苟,所作者宁愿化身为蝴蝶,起舞于花间香径,逍遥自在;因人生多不如意,为事所悲喜,为物劳神,所以作者愿为逍遥遨游的鲲鹏,无所劳累,身心清闲。
这种写法,显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现实的无奈。这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法。但对于强者来说,积极进取,勇于拼搏,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消极避世带来的只能是永远的遗憾,何不为了自己的理想拼搏一把呢!
黄九烟先生云
【原文】
黄九烟先生云:“古今人必有其偶双,千古而无偶者,其惟盘古乎!”予谓:“盘古亦未尝无偶,但我辈不及见耳。其人为谁?即此劫尽时,最后一人是也。”
【原评】
孙松坪曰:如此眼光,何啻出牛背上耶!
洪秋士日:偶亦不必定是两人,有三人为偶者,有四人为偶者,有五、六、七、八人为偶者,是又不可不知。
【译文】
黄九烟先生说:“从古到今,每个人都能找到与他们匹敌者;千古无双的人大概只有盘古了!”我说:“盘古也不可能没有匹敌的人,只是我们这些人等不到罢了。这个人究竟是谁?这一劫难之中剩下的最后一个人就是了。”
【评析】
这则文字幽默机趣并且充满着智慧。黄周星用的是反问,在问而不答中,答案似乎已经明确:盘古为千古来第一人,无人能比。而文又用设问回答了刚才的话题,盘古也有人与他匹配,这便是劫尽时最后一人。盘古开天辟地为开始,而这最后一人为终止,这难道还有什么可以辩解的吗?
由此我们联想到,做人做事虽不必一味中庸,一味的中庸就会迷失自我;但也千万不可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过于绝对,太过骄傲自大,终会使自己陷入无友之境;盘古氏创世纪的伟大功勋,世人不可比,像他这样的人,尚不能千古无敌,更何况是凡人一个,又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有人因取得一点成绩,取得了些许功名,就不可一世、惟我独尊、欺凌弱小难道不惭愧吗?
更多热门小说,请访问宜搜小说搜索(b。easou。)
'5'五
古人以冬为三余
【原文】
;古人以冬为三余,予谓当以夏为三余:晨起者,夜之余;夜坐者,昼之余;午睡者,应酬人事之余。古人诗云“我爱夏日长”,洵不诬也。
【原评】
张竹坡曰:眼前问冬夏皆有余者,能几人乎?
张迂庵曰:此当是先生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