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考虑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新教伦理强调通过世俗工作的成功来荣耀上帝,以获得救赎,这一主张使功利具有了真理性,使得工具理性扩张,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月31日,我参加东方卫视《头脑风暴》节目,就拐点问题展开讨论。两位同行辩友认为, “中国房地产强劲的需求态势并没有改变,供不应求的基本市场结构也未见明显松动,因此拐点并不存在”。他们“从不认为拐点已经出现,因为刚性消费需求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
节目主持人袁岳支持“有限拐点论”,和我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但他认为:“房地产商群体对于拐点论的反对,可以说利益考虑多于事实考虑。”何谓“利益考虑多于事实考虑”?这就是价值理性,而不是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的核心是对效率的追求,在商业社会中,可以理解为:1。目标明确;2。途径精确; 3。操作上具有精确性和可衡量性。
企业家的行为,与我们身处的社会背景和传统文化分不开。中国人的思维是缺少工具理性的,我们传统上习惯于价值理性。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纯正,选择正确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而工具理性是指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
一般来说,只要有一种价值理性的存在,就必须有相应的工具理性来实现这种价值的预设。没有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的实现就是水中捞月。在政治学里,*政治必须先有形式上的*(如投票规则),才能实现实质上的*。如果连*的形式都不具备,何谈实质?在法学中,必须先有程序正义,才能走向实质正义,程序法先于实体法。在经济学中,必须先有效率追求,才能为公平追求奠定基础。
工具理性是启蒙精神、科学技术和理性自身演变的结果。随着工具理性的膨胀,在追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控制中,逐渐出现了工具理性霸权,从而带来了人的异化和物化,是西方现代社会面临的难题。但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首要的问题是缺乏工具理性。
【资料:工具理性——对政策的应变技术化】
近年来,企业家的言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种传媒上,这些言论无外乎表明了一家企业如何看待政策变化、市场变化,其本质,是一家企业如何自我定位——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作为一个微观主体,企业和社会之间是什么关系?
中国知识阶层有心忧天下的传统,茶余饭后喜欢品评国事,谈论政策。我一直认为,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那是政府和经济学家、学者的事。企业是搞微观的,作为理性的企业,应该做的是对政策的应变技术化。
举个例子,在“90/70”政策出来之后,一些开发商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态度,开始搞“双拼”,两套90平方米的房子一双拼就成了180平方米。一些设计公司迎合这种需要,还出现了一批所谓的“双拼专家”。
万科怎么理解“90/70”政策呢?首先要看它有没有合理性。“90/70”的出台有这么几个背景:
第一,对于社会大众而言,房价太高。房价始终压不下来怎么办呢?政府看到的方向是盖小户型——单价下不来,户型小了,总价不就下来了嘛!
第二,我们的国策是:18亿亩红线不能动,农民土地不能动,但每年还有1%人口进入城市,大约就是1400万,这还只是机械增长率,再加上城市人口本身的自然增长率,就会导致土地越来越贵,所以就只能向上发展、向小户型发展。有组颇有意思的数据,或许能说明这种趋势:10年前,万科一年订购电梯200部,而现在是2000部。
第三,在香港,10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大宅;而内地的情况是,不到300平方米不叫大宅。内地各大城市100平方米以下户型的百分比,最高的是广州,占50%左右,上海30%左右,北京20%左右。可以看到,市场化越高,小户型越多。在市场化过程中,小户型是合理的,是一个趋势。
企业应该分析政策背后的合理性,而不是跟它博弈。基于这样的理性,万科坚决执行了“90/70”政策。首先,连续投标拿“90/70”的地块,这样的项目已大量投放市场。不仅如此,原来的地块(非“90/70”的地块)也在按此执行。据统计,2007年我们的算术平均户型(开工面积除以总套数)是93平方米,2008年的算术平均户型将达到87平方米。
这就是我所说的“对政策的应变技术化”,它有两层含义:首先要看大势,顺势而为;其次,要具备这种能力——房子盖得越小,对技术的要求越高。
(王石在2008年“目标与行动”大会上的发言节选)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惊肉跳九三年(1)
坐在我一旁的团友听完导游Z女士这么长时间的宗教“课程”,看来觉得太沉重了,试图换个刺激点的话题:“王总,你对‘拐点’的判断,是不是出于直觉?”
“哦?”老王反问:“为什么是出于直觉呢?”
“从市场情况和数据来判断,并不能得出拐点到来的结论啊!”团友回答。
老王再问:“那么你当时看到的市场情况是怎样的呢?”
团友:“手头上没有具体数据,说说我的感觉吧!我记得你元月份的时候说自己心惊肉跳, 我听到时第一反应是:市场确实没有几个月前那么好,但绝不至于令人心惊肉跳。现在回想起来,‘心惊肉跳’是很直觉的,你应该是出于直觉,而且直觉很准。”
老王:“啊,年初那一句‘心惊肉跳’,并不是单纯根据当时市场情况得来的感觉。但如果是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宏观调控活下来的企业,再看到眼前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都会感到心惊肉跳的!”
1988~1993年间,万科实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开始第一次急速扩张,并进入房地产领域。
1987年,深圳市政府已经开始实行土地拍卖政策。这时的深圳,到处在大兴土木。1988年11月,万科以2000万元的“天价”中标H201…3住宅用地,买了一张房地产市场的入场券。
另一方面,万科早早进入资本市场,抢占先机。1988年,公司发行A股,公开募集社会股金
心惊肉跳九三年2800万元,主要投向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1991年初,公司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并于当年6月增资扩股,总股本增加至7796万股,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开发、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及连锁商贸、影视文化等领域。
1992年是万科实施跨地域经营、“遍地开花”的一年。在贸易方面,成立贸易经营本部,万佳在武汉和乌鲁木齐开办商场,并增设大连公司、珠海公司、武汉公司、新疆公司和北海公司;在地产方面,香港银都置业、青岛银都花园、天津万兴和万华、上海万科房地产、北海万达房地产等分公司相继成立;进行股权投资的国内公司达到13家;成立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电影、广告、卡拉OK影碟等制作和发行业务……
此时万科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大多采用“投资法”,意图以小搏大,迅速扩大经营规模。
1992年,*南方谈话发表之后,国务院于11月4日发布《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房屋商品化的推进,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文件精神的刺激下,全国房地产市场急速膨胀:房地产开发投资、土地批租量和开发量大幅增长,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加,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都快速上扬。万科在华南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以及山东半岛、京津地区和辽东半岛都有房地产项目投资和股权投资。
高歌猛进很快带来过热和泡沫。“三乱两热”(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和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现象引起北京决策者的担忧。在1993年4月1日的经济情况通报会上,中央提出“防止经济过热”的警告。从5月起,央行开始加息,清理整顿金融秩序。
6月24日,*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即1993年中央6号文件,提出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整顿金融秩序,控制投资规模,增加有效供给,运用进口调剂国内市场,整顿流通环节,加强价格监管。
心惊肉跳九三年(2)
“6号文”的刹车效应非常明显。7~9月,全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回落,投资膨胀得到控制,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减少。
冬天来临。股市和房市受到寒冬的冲击是最直接的:在此后三年,中国股市没有一次像样的行情。房地产市场更惨烈,最有名的是,留下了北海和海口两个烂尾之城,作为一轮经济过热和宏观调控的纪念碑。
在宏观调控开始之前,北海是一个大工地,集中了全国投机房地产的资金。借此势头,市民收入比80年代末翻了几倍甚至是十几倍,人们都以为北海会变成第二个深圳。
宏观调控开始后,企业大额资金拆借被冻结,银行被勒令限期收回贷款,北海地价、房价大幅跳水,8万元一亩的土地无法出手,别墅降到每平方米千元也无人问津。
6月以后,信贷规模急剧紧缩,不到半年,几百家房地产公司消失,北海成为一座空城。噩梦并没有结束,随后许多年里,北海GDP年均增长率只有5%,远远低于全国发展速度。
“至于海口,冯仑最熟悉了,你们问问他。”
车内响起轻快的笑声,颇有点不怀好意。
冯老师开讲:“1993年前,海南有18000多家房地产公司,万通只能是倒数十名之列——不过到今天,那18000多家都倒下了……”
2007年房地产行业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疯狂,比如开发商拿地的疯狂、土地及住宅价格的疯狂,以及消费者急切而焦虑的购房心态,对于经历过1993年宏观调控的我来说,确实会感到心惊肉跳,甚至是恐惧。
市场是非常公平的,如果你从市场赚回来的是暴利,市场最后还会让你吐回去,而且让你多吐——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当它的增长速度突然变得非常快时,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团友插话:“王总说了这句话之后,有记者拿去问潘总(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潘总觉得太夸张了,他认为只要想想香港房价一两个月就能涨个50%,‘见过大世面的王石根本用不着因为房价涨了10%、20%就感到心惊肉跳。‘”
老王:“嘿嘿,潘石屹可是冯仑当年在海南的创业伙伴啊,这些东西他都经历过。他说这话呢,我觉得是逗那位记者玩。”
团友:“当时万科是什么情况?”
老王:“宏观调控开始时,万科已迅速扩张到拥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12个大城市,业务分为五大类,明显感到资金短缺的压力。运气的是,1993年4月,万科成功发行B股,筹资亿港元,在银根紧缩之前,获得了一笔自有资金。
“运气使万科及时获得资金,运气又使万科一边收缩股权投资,一边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