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企业管人要典-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困难的目标。如果能力与目标的可接受性是一致的,那么,困难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会带来更好的绩效;

  (3)反馈。在人们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及时反馈(包括自我反馈),就能提高绩效。

  这个理论考虑的因素是不完全的。此后有学者研究并指出,影响目标和绩效之间关系的因素除了反馈以外,还有以下三个因素:

  (1)目标承诺。目标设置理论的假设前提是每个人都忠于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放弃这个目标,实际上不是这样。如果员工不接受这个目标,即对这个目标没有承诺,仍然达不到期望的绩效;

  (2)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的信心。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在困难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面前,可能会灰心甚至放弃,从而达不到期望的绩效;

  (3)民族文化。在有的国家,员工的独立性、管理者和员工对目标的追求都不是目标设置理论想象的那样,运用目标进行激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进而有学者提出目标设置的“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

  Measurable——可衡量,一定要量化;

  Attainable——可实现,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Realistic——现实,以结果为导向;

  Time bound——限时,限定达成的期限。

【ERG理论】
ERG理论是耶鲁大学的阿尔德弗()于1969年在《人类需求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书提出的,他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作了一些修正,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存在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需要(Growth)。

  (1)存在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

  (2)关系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

  (3)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ERG理论在需要的分类上并不比马斯洛的理论更完善,对需要的解释也并未超出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范围。如果认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那么,ERG理论则偏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这表现在ERG理论对不同需要之间联系的限制较少。

  ERG理论的特点是:

  (1)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

  (2)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3)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人力资源理论】
对人和事的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8226;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被认为是“人事管理先驱”。

  现代意义上的人事管理产生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热潮时期。规模化大生产和装配线加强了人与机器的联系,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尤其是对工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工人的生产进行监督,并对与员工有关的事务进行管理,从此,人事管理正式进入了企业的管理活动范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人事管理奠定了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如招聘、工资和福利等事务性管理。

  100多年以来,各种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一直对人事管理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但是,人事管理几乎一直把研究对象和实施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把人看作成本而不是资源。随着人在组织中的人性地位发生变化,这种人事管理必然不适应有效的管理需求。

  1954年,“管理学之父”彼德&;#8226;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管理的三个更宽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在讨论第三个职能时,他提出了“人力资源”一词,并指出,经理们可以利用其它资源,但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人对自己是否工作绝对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他指出了当时人事管理中的三个根本性错误:

  (1)认为员工不想工作的“经济人”假设;

  (2)忽视对员工及其工作的管理,把人事管理作为专业人员的工作而不是经理的工作;

  (3)把人事管理活动看作是“救火队的工作”、“消除麻烦的工作”,而不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工作。

  他要求管理人员在设计工作时要考虑到人的精神和社会需求,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激励员工,为员工创造具有挑战者的工作,并对员工进行开发。

  他指出:“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

  此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到了组织战略的高度。

【人力资源职能理论】
在彼得&;#8226;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概念之后,社会学家怀特&;#8226;巴克()于1958年出版了《人力资源功能》,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普通的管理职能加以讨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管理如会计、生产、营销一样重要,人力资源职能包括人事行政管理、劳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的开发等。

  巴克从以下方面说明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超出了人事或工业关系经理的工作范围:

  (1)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必须适应这样的标准:“理解、保持、开发、雇佣或有效地利用以及使这些资源成为整个工作的一个整体。”

  (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必须在任何其它管理职能(如会计、生产)开始时就要实施;

  (3)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利用员工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使工作达到更高的效率;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仅包括和人事劳动相关的薪酬、福利,还包括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

  (5)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组织中的所有人相关,包括首席执行官(CEO);

  (6)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必须通过负责监督他人的每一个成员来实现,也就是说,非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要承担基本的人力资源职能;

  (7)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关注的一定是企业和员工根本利益的同时实现。

  1964年,皮格尔斯(Pigors)、迈尔斯(Myers)和马姆(Malm)等人出版了《人力资源管理:人事行政管理读本》,强调管理人是管理的中心,是第一位的。 。 想看书来

【人力资本理论】
16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8226;配第(W。 Petty,1623…1687)首次应用人力资本概念,把作战中军队、武器的损失和人的生命损失进行了比较。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8226;W&;#8226;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明确提出“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此后构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体系,从宏观国民经济的角度研究政府的人力投资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8226;贝克尔(Gary S。 Becker)则从对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分析上进行人力资本研究,在《人力资本》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种投资及其收益,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均衡模型。他指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8226;丹尼森(Edward F。 Denison)创立了人力资本要素作用的计量分析方法。

  遗憾的是舒尔茨和贝克尔并没有给出人力资本的精确定义。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学者们认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依附于人的身体、具有可投资性和增殖性的价值存量。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含量越高,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边际产品价值也越大,因而得到的报酬也应该比较高;只有使每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价值都得到体现,社会总体劳动力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人力资本理论主要研究了人力资本的产权、形成与投资、成本、收益、流动、配置、市场、价格、保护、发展共10个方面的问题。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力资源模式理论】
雷蒙德&;#8226;迈勒斯(Raymond E。 Miles)于1965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论文,由此,“人力资源”概念引起广泛关注,他建议在管理中用“人力资源”代替“员工”的概念。

  人力资源模式理论指导管理者如何充分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他认为:

  (1)管理者应把员工作为一个单个的人,要关心员工的福利和幸福,即通过沟通让员工确信他们对组织来说是重要的;

  (2)员工的经验和知识对组织具有很大的价值;

  (3)员工参与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都能达到改进决策和自我控制的目的,从而实现提高员工生产力和工作满意度的目标。

【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力资源管理”一词已为企业所熟知,但其定义仍然与人事管理差别不大或者等同。罗宾森()在1978年出版的《人事/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说:“今天,人事管理就是研究组织的人力资源以及如何使他们更有效地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彼德森(Peterson)和翠西(Tracy)在1979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一书中对罗宾森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或人际和工业关系都包含了招聘、甄选、绩效评估、薪酬和员工(含管理人员)开发、劳资谈判。但他们没有给出这一学科到底是叫“人事管理”还是叫“人力资源管理”。

  随后,海勒曼()、施瓦伯()、弗塞姆()、戴尔()等人将这一学科称为“人事/人力资源管理”。。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逖凯(Tichy)、弗布鲁姆(Fombrum)、戴瓦纳(Devanna)、贝尔德(Baird)、麦休拉姆(Meshoulam)、戴盖乌(DeGive)、比尔(Beer)、布兰克(Burack)、戴尔(Dyer)等学者相继提出,应该把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的战略计划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个战略计划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则是这一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认为,战略人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