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五类人外在表现为五种形态。“太阴之人,其状黮(dǎn)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guó)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xiǎn),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yóng)颙然,愉愉然,(目旋)(目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大意是说:太阴之人,面容黑色,看上去容貌不善,俯视他人的样子,膝弯却不驼背;少阴之人,有股贼相,站立看着急躁险恶,行走起来像要趴下一样;太阳之人,其状趾高气扬,反身弯腰;少阳之人,其状站着好向后仰,走着好身体摇摆,双手好放在背后;阴阳平和之人,看上去很有涵养,很随和,很肃敬,很愉悦,目光往来正而有神,众人皆称其为“君子”。
这五种人中,只有第五种人是身体健康的人,其余四种人都是病态。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少阴之人“多阴而少阳,其血易脱,其气易败”;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少阳之人“多阳少阴……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
所以,根据上述介绍,我们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成为性情中和、阴阳平和之人;作为医生,也应该主动引导病人在陶冶性情、改变性格、成为阴阳平和之人上下功夫,以使疾病早日康复。
2006年10月30日于北京
21·问诊
中医文化随笔21·问诊
关于问诊,中医认为必须要通晓人事。《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也就是说,作为圣人的医生治疗疾病,一定要清楚天地阴阳之理和四时法则、五脏六腑、雌雄表里等情况,也清楚刺灸砭石和药物治疗的适应症,顺从于人事,而明了如何治疗疾病。
那么如何在诊治疾病时“通晓人事”呢?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大意是说,有一些病是失志病,在诊治疾病时,要询问一下病人的“贵贱贫富”情况,也就是了解一下病人的过去与现在的基本生活和工作情况。这类病人往往没有风寒暑湿等外邪侵犯的病因,病是从内而生的,曾贵后贱的人是“脱营”之症,曾富后贫的人是“失精”。他们因为情绪抑郁,所以耗煎营血,悲则伤气,导致身体日益衰弱,所以外耗于卫气,内耗于营血。
像这类疾病,当我们问到这些后,马上意识到是虚症,应该予以镇心安神、升阳益气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引起了痰核(如乳腺增生),也是由于耗损气血而致,治疗初期要注意急用益气养营等药专心治疗,切不可当作实火而清热解毒、攻坚散结,否则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急剧恶化。同时,我们要注意鼓励或引导病人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会开阔心胸,随遇而安,随缘行事,乐观向上。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j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大意是说,我们在问诊时,一定要询问一下病人的饮食和居住情况,是否暴乐暴苦,始乐后苦。因为偏颇的饮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伤害人的精气(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1·饮食》;暴乐暴苦,始乐后苦,情绪的巨大波动,也会影响人的精气,因为“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精气减少,形体就会随之衰弱。暴怒使气机向上,从而伤害人的阴气;暴喜使气机懈缓,从而伤害人的阳气。多因怒气等激动的情绪太过,厥逆之气上行,气血上涌,气满脉内,甚至引起出血等症状,伤害形体(如脑溢血导致瘫痪等)。
清楚了上述病因,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除了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外,还应使病人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不足,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气、饮食习惯,加以改正,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另外,中医并非片面神化脉诊的作用,而是认为望、闻、问等其他三诊也很重要。《黄帝内经素问·征四失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猝)持寸口;何病能中?”大意是说,诊病不问病因,则不知有否忧患和饮食的失节以及起居过度的情况;或者是否被毒所伤,不提这些,而仅仅靠把脉诊病,怎么能行呢?
总之,中医要通晓人事,尤其在问诊上应该注意。
2006年11月1日于北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22·闻诊
中医文化随笔22·闻诊
所谓闻诊,就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或闻与病人相关的气味来诊断疾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闻诊中,我们可以闻是否有五种声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 这里的“五气所病”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五种声音。
1、噫(ài,一说读yī),又称噫气,指饱食或积食后,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黄帝内经素问·脉解》:“(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大意是说,太阴(脾经)之病上走心脏为噫,是因为阴气较盛而上走于阳明经(胃经),而阳明经通过络脉与心脏相连属。在经络中,脾经与胃经相连。
可见,噫气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还是因为太阴“阴盛”,例如脾肺气郁,胃阳虚(阳虚则阴盛)等。在《中医文化随笔20·望诊》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五种人,其中提到了太阴之人。所以,对于噫气,除了用药物等方法对症治疗外,还应该注意病人是否有“太阴之人”性格方面的不足,如果有,应该帮助他努力改正使其成为阴阳平和之人。
2、咳病,一般是肺部疾病。《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肺病者,喘咳逆气……”人体中肺属于太阴,经络中有手太阴肺经。所以,咳病等肺部的疾患,除了我们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外,也应该注意病人是否存有“太阴之人”性格方面的不足。
3、语,即多言。语主肝病,肝为阳中之少阳,《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但少阳生发太过,则成了“重阳”、太阳。《黄帝内经灵枢·行针》:“重阳之人,熇(hè,火势猛烈)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大意是说,“重阳之人”,性格外向,言谈较快,神态往往“趾高气扬”。所以,多言且话快的病人除了对症治疗外,应注意是否有“少阳”、“太阳”之人的性格方面的不足。
4、吞,即吞咽。一般认为,吞是由于脾气收病,不能灌溉四脏,而津液反溢于脾窍之口(脾开窍于口)所致。“思伤脾”。所以,对于吞症除了对症治疗外,看病人是否忧思多虑,如果有,应该主动开阔心胸。
5、欠,即哈欠,主肾病。《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泻足少阴,补足太阳。”大意是说,卫气白天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晚上睡觉休息。阳主上,阴主下。如果阴气积于下,阳气还没有尽,阳引而向上,阴引而向下,阴阳相引,就频繁打哈欠。哈欠是少阴有余,太阳不足的表现。所以,数欠的人往往要补肾阳,同时还应该注意是否有“少阴之人”的性格不足。
嚏,喷嚏。《黄帝内经灵枢·口问》:“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可见,喷嚏往往是阳气和利的表现,所以中医一般不进行汤药的治疗。但是,如果频繁打嚏(如过敏性鼻炎),一般就要进行充实卫气(如黄芪)和补肾固髓的治疗。频繁打嚏,应注意心胸开阔养肺气(因为悲则气消),还要注意保精养肾。
除了“五气所病”外,中医闻诊中还有闻气味,如《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肝病其“臭(xiù,气味的总称)臊”,心病其“臭焦”,脾病其“臭香”,肺病其“臭腥”,肾病其“臭腐”。这些也可以帮助我们诊断疾病。
2006年11月1日于北京
23·五行
中医文化随笔23·五行
所谓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的运行变化。《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那么五行是怎么产生的呢?
中医认为,五行是道的妙用,通过五行之间的交感,而形成万事万物。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大意是说,五行阴阳的本体就是天地之道,而这个天地之道,是万物运转的纲纪,事物变化的缘由,生灭变迁的根本,也是神明所依赖的府库。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大意是说:所以,事物的发生叫做“化”;发展到终极了,就是“变”;阴阳变化得不知不觉叫做“神”;这种“神”的妙用随缘而生,随缘而变,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状态称为“圣”。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大意是说:这种变化的妙用,在天称为“玄”,在人为人道,在地表现为“化”。“化”生五味万物;人道生智慧;“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大意是说:“神”在天表现为“气”,如风、热、湿、燥、寒等;在地表现为“形”,即木、火、土、金、水。“神”在天为风,则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天的“气”(五气)与在地的五行相感,而化生万事万物。
五行的实质是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大意是说,不仅天有阴阳,地也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就是地的阴阳,表现为生长化收藏,其中“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就是说,木是阳中之阴,火是阳中之阳(纯阳),土为阴阳平和,金为阴中之阳,水为阴中之阴(纯阴)。所以,五行又称为“三”,指的是纯阳、纯阴和阴阳交杂三部分。《黄帝内经灵枢·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