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江县也算是科举大县,官员出过不少,诰封也有很多,本不稀奇。但是像西水镇李家这样,专门有天使钦差驾到颁诰,并且诰封大活人为六品的,就没有过了。
最令百姓感兴趣的是,据县志记载,李家是本县第一个被朝廷赐予金书铁券的家族,这种传说中的“免死金牌”必欲目睹之而后快。
其实这个“免死金牌”是赐给李佑本人的,李佑死了后,便由世袭三品指挥使的儿孙继承下去,和别人没关系,所以不该出现在此时的虚江县。
不过李大人为了夸耀乡里,便委托朱钦差将金书铁券捎带回家中,在家乡人面前展示。他知道,对于被评书演义熏陶普通百姓而言,肯定不明白六品兵马使是什么东西,但“免死金牌”、“一字并肩王”这些玩意知名度很高,吸引力很大。
再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种无上光荣的时刻,李大人因为骸骨在皇帝手里,必须坚守岗位不能回家。因而把自己的金书铁券捎回去,也算略略弥补了部分遗憾。
虚江县第一世家卢家、虚江县首富曹家,以及苏州府的赵家、贺家,还有洞庭巨商宋家皆都派人前来观礼,他们与李佑交情够分量,这种时候自然要来捧场。
李家正厅门窗虽然被砸了,没来得及修理好,但勉强裱糊起来也可以凑合,只是厅中摆设全都变了样子。里间置一高案,放置诏书,下首置一矮案,放置燃香。
其实整个仪式时间不长。良辰吉时,在彩亭鼓乐的伴送下,朱钦差乘舆直入李家,李父出大门相迎,李母朱氏则候于门内。
诰舆入门到堂前,朱钦差手捧诰书进入正厅,将诰书置于诰案。在赞礼官的高呼声中,李家全家对诰案五拜三叩首。
随即,朱钦差又捧起诰书,立于上位宣诰。宣完后李家山呼万岁,正式受诰。前来观礼的绅宦大户纷纷上前贺喜。第一阶段到此告一段落。
此后便进入了万众瞩目的第二阶段,诣宗祠告祭祖先。比起第一阶段,这才是最荣耀的阶段,相当于状元游街夸官一般。
李父激动地满脸通红,换上了正六品冠服,手捧诰书,缓缓走出了家门。他的身后是长子李佐,手捧着金书铁券。
李氏族人倾巢出动,围聚在门外,看到诰书和金书铁券出来,齐齐欢呼,响彻云霄,这是他们全族的骄傲。有了这些东西,西水李氏壮大发展便有了最坚定的主心骨。
按着事先选定好的路线,李父和李佐在族人的簇拥下,绕镇一周,满足了看热闹百姓的眼福。原来“免死金牌”的模样像是个铁瓦片…
进入宗祠,焚香祭祖。李氏全族数十男丁在祠内外列好位置,齐齐四拜,李父破天荒的与族长并列首位。全族唯一的秀才公李正在这里充当了祭文和赞礼角色。
告祭完祖先,今日的仪式才算结束。至于后续的换墓碑、建牌坊等事宜,不急于今日一时。
却说从今日起,整个虚江县传起一句话,生子当如李二郎!数月之内,这句话便扩散到了整个江南,远至江右、福建也常有耳闻。
不过在江南闺阁圈子中,这句话以讹传讹变成了“生儿要做锦衣卫,嫁人当嫁李探花!”
李佑家的热闹,远没有结束,受诰只是个开始。
当夜老族长摸黑上门,“有个事情告诉你。我族所有的田地,除你家和李正家之外,共计三百二十五亩,全都交给你了。”
李父十分犹疑,“这个。。。只怕传出去只道是我侵夺族产。”
老族长吹胡子瞪眼道:“谁敢说侵夺族产?分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家富贵发达了就忘了亲族吗!”
苏州赋税之重,天下第一,平民百姓将田土托付到官绅名下便可以逃税,这叫做投献。投献后只需以佃户名义缴纳地租若干而已,总比赋税轻。
李佑家如今显然要世代簪缨了,便意味着世代免税,乃是绝好的投献对象。所以老族长才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父虽然担心被人指点霸占族产,但被老族长缠的没法子,甚至拿出族谱相逼,只好勉为其难的收下了这三百多亩地。
次日一大早,李佑家几十年的邻居孙老爹领着儿子孙及上门拜访。
提起这个儿子,孙老爹就一肚子气。这个儿子与隔壁李佑从小是玩伴,关系不是别人可以比的,当年李佑开始崭头露角时,无人可用几次提挈他。但他死活拉不开面子给李佑当手下。
如今眼见李佑一飞冲天,而这个儿子还在混日子,气死人也。当初如果他紧随了李佑,如今不知要沾多少光,说不定都混出品级了。
“李兄,李老爷!看在几十年交情份上,有两件事情求到你。”孙老爷道,“第一个,我家有个店铺,你收了罢!”
李父虽然有时狠毒,但也讲究兔子不吃窝边草,对孙老爹这个要求,婉拒道:“怎能平白占你家的产业,此事休要再提!”
“你若不要,便是瞧不起老邻居,我就一把火烧了它!最少要收走六成股子!”孙老爹纠缠不休道。
同理,有官身做生意可以免税…
李父又问道:“第二件是什么?”
孙老爹拍了垂头丧气的孙及一巴掌,“我将儿子卖给你家为奴,一分银子不要,看在老邻居面子上,叫他在李佑那里当差去行么?”
李父无语,尽力谢绝,但倒是答应写信将孙及送到李佑那里。
抱有老族长和孙老爹这样心思的远不是最后一个,十二月初十这日上门求见李父的各色人物络绎不绝。主题就是免费送田地、送店铺。。。
李父当衙役的时候,巧取豪夺的黑事没少做,不然何以白手起家挣下了几十亩上好良田和一家客店的家业?但当时的他绝对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也会有被人强塞各种产业,收礼收到手软的苦恼。
之前他辛辛苦苦一辈子,不过挣下了宅院一间,店铺一座,良田几十亩。而今天短短一日内,名下就增加了店铺十间,良田千亩,这是一种什么速度?
想至此,李父有点后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年轻时还不如安于清贫,在十里八乡赚一个好名声,熬到今日苦尽甘来即可。
一辈子败坏名声赚来的那份家产,还不如今日的十分之一多,而且今天收了这么多,还能换来声声赞美,简直名利双收。当初真是何苦来哉!
现在看来,只要他愿意,收拢上万亩地和百十家店面似乎都是很简单随便的事情,而且在乡里还会博得一个照顾乡邻的好名声。
奴仆更不用担心,现在他家门外简直快成了人市。各种穷苦人从四面八方闻风而至,排满了门口巷子里,童年少年青年男女一应俱全,全是自愿卖身为奴求得荫庇的。
因为当李家奴仆后,至少不用服徭役、不用交赋税、不用应付官差了,还肯定有口饭吃。
这世道真是…李父隐隐约约触摸到了以前从未体会过的境界,原来这就是乡宦士绅上层人物的感觉!自己当捕头时,在小民百姓面前的威风,仅是井底之蛙而已!
!#
shuhaige。'(m)無彈窗閱讀'
三百九十七章 对此我很忧虑…
三百九十七章 对此我很忧虑…
这日傍晚时分,李父送走今天最后一个客人,略感疲惫,毕竟他连续亢奋了好几日,身子终究不是铁打的。
见丈夫回房,她握着小佛珠惴惴的问道:“不想横财如此之大,滚滚而来的叫人心里不安稳,家里有这个福气消受么?小二是星宿投胎,自然福大命大,可你我都是凡人,只怕消受不起…”
李父感慨道:“常听人骂酸秀才、穷措大,却从未听人骂过穷举人,今日算是亲历了一番缘由。如今我家比昔年那举人老爷还吃香的多。”
话说国朝自高宗中兴时,借着天下大乱时机在赋役制度上很是改革了一番,与士绅特权有关的大约有两点。
一是重新限制了官绅免赋役田土的规模,并将太祖的定额进一步削减,例如一个举人名下享受免赋役的土地不得超过一千百亩,七品也是这个待遇,高品级官员累计增加,最高一品不过三千亩。在目前国朝将近十亿亩地的背景下,这个比例作为官员的福利还是可以忍的。
二是杜绝世袭,田土免赋役随着官绅的去世而消失,只保留官绅家人免征徭役的权利。当然,如果下一代出色,在科举上继续有成就,那可以重新获得相应的免赋役权利。
另外,高宗皇帝还颁布了一条令时人匪夷所思的法令,凡入工场做工者,官府免其徭役,并定为祖制。这条法令很受欢迎,对普通百姓而言,交税咬咬牙勒紧裤腰带也许就熬过去了,但是服役比交税更痛苦,交税要钱服役要命哪。
有了这条法令,苏州府佣工数量几十年间几乎翻了一倍,时人笔记写道“姑苏东半城有男女佣工二十万,自铜陵、江右全族而来者数万”,这倒也绝非虚言。
严格限制了免赋役数量和时间,又有了新的免役出路,百姓投献所带来的效益也就相对降低了,有时也得观望一番,不像百余年前那般《138看书网》短期,还要看长期。
说到底,投献从理论上是非法的(虽然很难抓住事实),如果冒着违法风险还得不偿失,谁还有兴趣?
像李佑这样的,不是书香乡绅世家,似乎没有什么传承,所以之前就不太被看好。万一投献李家后,等李佑去世后特权断了,该纳粮服役还得纳粮服役,那就等于白投献了。
不过还有一点要注意,高宗法令针对的是文官士绅,而不是三品以上的勋臣贵戚。如今李家之所以如此炙手可热,不论远近争相来投,全是因为李家获得了世职勋位。
不受品文官品级限制,又可以代代世袭特权,不必担心断了传承。没有风险,一劳永逸,国朝的勋戚比起文官,就好在这一点上,也是一种势力平衡。
而且国朝勋戚多是七八十年前的功臣,随着天子居于京城,土地大都在北直隶,江南地区十分罕见。所以位于苏州府虚江县的世袭三品锦衣卫指挥使李家堪称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不火都难。
一日进账一千亩这种迅猛势头,自从甲申之后在江南就近乎绝迹了。不止李佑父母,虚江本地的张知县也被重重吓了一跳,如此下去真是情何以堪。
田土交易,都要拿到县衙盖印才能生效,那李家一天就拿来了一千多亩地的地契,户房吏员不敢做主,连忙向县尊大老爷禀报。
张知县一听便坐不住了,事前虽然有所心理准备,但也没想到如此疯狂,这让他这个地方官有点焦虑。
一天便有一千多亩,照此势头,李家若真得意忘形的收下去,搞出几万亩家产都是小菜一碟,十万亩也不是没可能。整个虚江县一共才有一百七十万亩土地,几万亩也是不小的比例了,那相当于免掉了一万多两银子的钱粮和几千壮丁的徭役啊。
再者,投献毕竟是潜规则,虽然人人都做,但公开说是不合法的。如果李家接收投献闹太大了,惹出什么事故,他这个知县肯定也有监管不严这类失职罪名。
当即张知县上了轿子,急急忙忙西水镇李家,而李家自然是大开中门相迎。
看到李父出来,张知县连忙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