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的金科玉律-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功需要选对时机。但是,选择时机还要恰到好处。投入太早,还没有市场;投入太晚,机会已经失去。因此,一定要把握成功的时机,伺机而动。好运来时要攻,坏运来时要守。
  
  奋力一搏
  
  输家要想反败为胜的另外一些戒律就是:培养核心竞争力,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人物;当可利用资源有限时,必须学会“集中优势兵力";这一战术原则,将你的时间、精力、才能、金钱等投入到最有希望获胜的战场,确立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这就决定了你只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所以,你要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选择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还要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业务工作,尽量减少一些无谓的非专业性事务和社会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专一而精深,不断取得成功。
  另外,要善于运用你的资源。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学会攻其一点。其实,胜利的奥秘就在于你如何运用你的资源,并将能力发挥至最佳。
  你的每一场胜利都会使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这样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直至取得全局性优势时,“最后的决战";也就胜券在握了,你一定知道许多战争中以少胜多的例子。这些例子似乎是违反马太效应的——小的一样能战胜大的,不是吗?
  可是,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战例,可能会发现: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是通过以劣势兵力与对方的优势兵力正面决战而获胜的,这种胜利又往往取决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天时、地利,或者对手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自己一方战斗力很强。
  更多的情况是,劣势一方的统帅善于高效率地使用他的少数部队,他往往通过巧妙地设置假象,使对手的判断发生错误,分散兵力,然后各个击破。
  也就是说,虽然从双方总体实力对比来说,胜利一方处于劣势,但在每一场具体的战役中,胜利一方都是以优势兵力击败对方的劣势兵力,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倍则分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胜利者才是真正了解“马太效应";的力量并且善于驾御它的人。
  “集中优势兵力";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非常有用的原则。当可利用资源有限时,聚集你所有的力量;奋起一搏吧!
  
  警惕负面影响
  
  在享用“马太效应";带给我们无限启发的同时,我们必须警惕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马太效应";与学术*
  在学术界,“马太效应";经常与学术*联系在一起。
  比如,已经成名的学者,哪怕他的论文乏善可陈,也很容易被学术刊物录用;而无名小辈的论文,哪怕水平再高,也往往被刊物拒绝。
  于是,知名大家和无名小辈就从各自需要出发利用起“马太效应";来,就有了与“权力剥削";孪生的“名望剥削";。比如,导师领衔在研究生的论文上署名,而研究生也只好“心甘情愿";地任导师剥削了——你不让导师剥削,就永远别想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马太效应";必然会产生的负面效应便是,“著名学者";离学术越来越远,越来越重视学术权力;而没有学术著作又想占有学术权力,便只能营造虚名,制造泡沫学术。
  ——“马太效应";与教育公正
  “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往往影响到教育公正。
  比如,学校管理水平高、办学质量好,就有条件招聘到好的老师,师资队伍就会越来越好;相反,不好的学校很难招到好的老师,即使目前有好老师,也会逐渐另谋高就,因此,学校会越办越糟。
  自信心强的学生,什么事情都敢于往前抢;而自信心差的正好相反。结果,自信的学生上课大胆发言,与同学交往游刃有余,不断地获得新的成功;自信心差的学生话也不敢说,做事谨小慎微,由于缺乏信心,结果总是失败,因此变得更加自卑,甚至自我封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一个社会要保障最基本的公平,最重要的调节手段是教育。因此,教育投资体制中的“马太效应";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纠正,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
  

鲇鱼效应(1)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鲇鱼不死之谜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岸边就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
  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死鱼的价格贵出好几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奇怪的是,返回岸边之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而其它捕捞鳗鱼的渔民,无论怎样对待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鲜活鳗鱼的价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工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后来,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是出了名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整船死气沉沉的鳗鱼被全部激活了。
  这就是“鲇鱼(狗鱼)效应";的由来,“鲇鱼效应";的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人们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开始在挪威和日本也仅有少数几个老渔夫才能知道。
  自从“鲇鱼效应";的秘密被大家知道以后,已经被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招聘好动的“鲇鱼";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大部分企业纷纷对应届毕业生说“不";,只有少数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敞开了大门。但就是这少数的几家企业成为掌握秘密的“渔夫";,因为应届毕业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鲇鱼效应";,增强了整个团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促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而在日本,很多企业早就了解“渔夫的秘密";。他们从中领悟了一套用人之道,即不断从公司外部找到“鲇鱼";型的人才,让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游动";起来,从而制造出一种紧张气氛,使全体员工更加勤奋地工作。
  一个单位或部门,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彼此太熟悉,就容易产生惰性,削弱组织的活力。这时,如果能从外部招聘个别“鲇鱼";,他们就能以崭新的面貌对原有部门产生强烈的冲击。同时,他们可以很好地刺激其它员工的竞争意识,克服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
  因此,要想调动现有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招聘好动的“鲇鱼";。
  此外,鲇鱼威胁沙丁鱼的生存,只是使沙丁鱼发挥生命的潜能从而达到保鲜作用,而人才的引进一方面可以调动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
  所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鲇鱼";,通过他们挑战性的工作来打破昔日的平静,不仅可以激活整个团体,还能有效地解决原有员工的知识不足的缺陷。因此,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鲇鱼效应";的最大受益者。

鲇鱼效应(2)

  竞争源于危机
  
  在秘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年轻的美洲虎。
  由于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全世界仅存17只,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只珍稀的老虎,秘鲁人在公园中专门建造了一个虎园。这个虎园占地二十平方公里,并有精心设计的豪华虎房。
  虎园里森林藏密,百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羊、鹿、兔供老虎尽情享用。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游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
  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没人看见美洲虎去捕捉那些专门为他预备的活食;从没人见它王气十足地纵横于雄山大川,啸傲于莽莽丛林;甚至不见它像模像样地吼上几嗓子。与此相反,人们经常看到它整天待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或打盹儿,或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无精打采。
  有人说它也许太孤独了,若有个伴儿,或许会好些。于是,秘鲁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但结果还是老样子。
  有一天,一位动物学家到森林公园来参观,见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儿,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不知道猎杀的动物。这么大的一片虎园,即使不放进几只狼,至少也应放上两只豺狗,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
  管理员听从了动物学家的意见,不久便从别的动物园引进了几只美洲豹。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美洲豹进虎园的那一天,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
  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岗,或者在丛林的边缘地带警觉地巡视和游荡。老虎那种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虎园中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就会养成惰性,甘于平庸,最终导致庸碌无为。
  有了对手,才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你就只能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其实,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早就懂得了“鲇鱼效应";,只不过他的说法不同,他说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膑在膑骨被挖、双腿残疾的情况下,写出了《孙子兵法》;司马迁在受了“宫刑";的情况下,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自学成才,成为新时代的保尔。所以,危难的环境有时候可以变成一种动力,甚至是让人们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
  大家都知道微积分,许多人都为它独特的思维方法所惊叹。但当它刚出现时,有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