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炔荒芙饩鑫侍猓裁挥兄丁�
我自己的感受是,获取知识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而对具体问题的理解能力又取决于知识的储备,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知识。如果为了让张艮考高分,他就必须记住大量的细节,重复做会做的题,就不会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高效率地获取新知识。没有足够深和广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只是一句空话。从六岁到十八岁,大概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这个年龄段真正理解了的事情可能终身不忘。可以说,在这个年龄段,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复做会做的题,重复干会干的事,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极大的浪费,对那些有天赋的儿童更是一个悲剧。
张艮的学习有了进步后,更确切地说是考试成绩好一点后,像国内的许多家长那样,我太太给张艮报名参加了两个课外辅导班,一个学书法,另一个学画画。教书法的是一个很热心的退休工作者,放学后在学校教他们。那位退休工作者几乎是免费教他们,只收一点纸张费,不收学费。教画画的是我太太同事的孩子,也是张艮小学的美术老师,张艮除了放学后跟他学画外,他还到家里来作家教。本来张艮就没有什么课余时间,每天要做很多家庭作业,只有周末还可以玩一下。参加了这两个课外辅导班后,张艮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十小时,并且周末还不能玩。我在电话中问我太太,张艮是否有必要参加这么多课外辅导班。我太太说张艮参加的课外辅导班算少的,有的小孩参加三、四个辅导班。她说我们有这个经济能力,她也愿意不辞辛劳,再说张艮有能力多学一点东西,我们不能让张艮比别的小孩学得更少。
。。
第一章:初到英国(4)
我不反对张艮多学一点知识,关键是不能给他灌知识。如果他对某种知识感兴趣,或在某个领域特别有天赋,我们应该创造条件,鼓励他朝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如果仅仅为了多学知识,让张艮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就有害无益了。如果为了和邻居的小孩攀比,让张艮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那更是大错特错了。
张艮上学一年后,同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为了把考分提高一点,愿意少睡觉,多做家庭作业。为了学书法、画画,他周末都不愿意玩。我知道张艮已经适应了这种应试教育后,心里感到一种悲凉。张艮失去的不仅是知识,他失去的是有效获得知识的方法,他失去的是获得知识的乐趣。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他正在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重复干会干的事,是在浪费时间。如此低效的学习方法,长大后如何与他人竞争?如何立足于社会?但是鞭长莫及,我远在英国,除了在电话上继续发牢骚外,别无他法。
(四)他说英国的小学生几乎不做家庭作业,认为小学生做家庭作业不是个好主意。
虽然张艮在国内上学,我对英国的教育也很感兴趣,想知道国内的教育与英国的教育有什么差别。所以,只要有机会,我总是与英国同事讨论英国的教育。
在英国,学生考试答对80%,就是最高成绩A。老师不在乎考试成绩有几个百分点甚至十多个百分点的差别,那一点考试成绩的差别不说明问题。老师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更多的知识。有一次,我告诉查理,张艮为了把成绩从九十五分提高到九十八分,每天要做几小时的家庭作业。他非常吃惊,不理解为什么要求学生会解答所有的题。他认为,考试是检查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不是比较学生会做多少题。他更不理解的是,六——七岁的小孩要做家庭作业,并且要做很多家庭作业。他说英国的小学生几乎不做家庭作业,认为小学生做家庭作业不是个好主意。
小孩在英国读大学前都是义务教育,只要合法在英国居住,无论是英国人或是外国人,家里都不用付钱。除了上学全是免费外,如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午餐也免费。智力低下或身体有缺陷的残疾儿童还可以上特殊照顾学校。这种学校有专门训练过的老师,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儿童施教。这种学校比较少,如果学校离残疾儿童的家较远,政府还要为这种儿童提供上学、放学的交通。
记得有一次我们这里的地方电视台跟踪报道了一条消息,关于一个学生家长和教育局打官司的事情。我们这里的教育局不同意用政府的钱,雇出租车接送一个残疾儿童上学、放学。结果这个残疾儿童的家长到法院告教育局,最后当地教育局输了这场官司。另一方面,教育儿童,家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英国国家电视台BBC报道过这样一条消息。一个单身母亲因孩子累次逃学而被判刑九个月。总之,儿童的教育在英国是大事,政府和家庭都要负责,都要重视,都要付出代价。
英国人,特别是中产阶级,对教育很重视。每年,小学、初中、高中考试成绩公布后,各家报纸、电视台、电台都纷纷报道,分析教育质量的好坏,评价考试成绩的高低。英国人用各种指标评估教育质量,用不同的办法给学校排队。首先,全英学校各科的平均成绩要与往年比。无论考试成绩上升或下降,总有人说教育质量变坏了,也总有人说教育质量变好了。考试成绩上升了,有人会说考题变容易了;如果考试成绩下降,也有人会说考题太难了。总之,人们对教育很关注。另外,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有很多文章指责私立学校是精英教育,在扩大社会的不平等;也有很多文章强调私立学校是社会的需要,给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们最关注的是学校的排名,根据考试成绩各郡要排名,每个学校要排名。总的说来,英国南部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于英国的平均水平,城市里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如城外学校的教育质量。考试成绩和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已受教育的程度,与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英国南部经济发达,经济状况好的人家愿意住郊外,所以英国南部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好,而郊外学校的教育质量比城里学校的教育质量好。我所在的南安普顿市在英国的最南面,教育质量是比较好的。
第一章:初到英国(5)
看到英国的读书条件,特别是英国学校教育学生的方法,我觉得英式教育对张艮更合适。当时我最大的愿望是张艮能早点到英国来读书。我想,如果张艮在我身边,我要把培养他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五)六——七岁的儿童,每天做那么多的家庭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也没有足够的户外活动,体质怎么会好!怎么会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一九九三年我太太先来英国。一九九四年的初夏,我太太回国接张艮。五月一号他们抵达伦敦西直罗机场,我没有去机场接他们,他们乘坐长途客车来的南安普顿市。
我们住的南安普顿市位于英格兰的南海岸,景色秀丽,气候宜人。英格兰交通很方便,南安普顿离伦敦仅一小时火车路程。从南安普顿坐长途客车到伦敦西直罗机场不到两小时,还可搭渡轮渡海去法国及许多欧洲国家。南安普顿市充满生机和活力,现有二十万人口,是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故乡,自一九九零年我到这里以来,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南安普顿市有英格兰南部最大的购物中心和一流的剧院、影院和音乐厅。南安普顿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离古英格兰的首都温切斯特仅十英里之远,许多美丽的风景点亦在附近。市内还有新建的耗资三千二百万英镑的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及便利的水上运动场地。
我当时在南安普顿大学的地质系工作。南安普顿大学的前身为哈特雷学院,创建于一八六二年,后于一九零二年成为附属于伦敦大学的一所学院,于一九五二年获得特许,正式成立南安普顿大学,是著名的传统红砖大学。该校是英国最好的罗素集团大学之一,在研究和教学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英国大学的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现在,南安普顿大学吸引了一万八千多名各地的优秀学生,其中有两千多名海外学生,二百多名来自中国。南安普顿大学距离南安普顿市中心仅有两英里,校园十分现代化,环境也很优美。
我有三年多没见到张艮了,不知道他长多高了?身体怎么样?我急于想见到他们,所以我提前半小时就驾车到了车站。好不容易等到客车进了站,当我见到张艮时,却很失望。张艮长高了很多,但脸色苍白,身体羸弱,见到我时也不说话,如同陌生人,远不是我离开时的那个样子。
我的记忆中张艮很活跃,特别爱说话。我出国前,有一次我们乘公共汽车进城,他坐在售票员的票台上。那时他会认一点字,所以一路上每到一个站,他就认站名。到了朝(chao)阳门时,他大声读成朝(zhao)阳门,引起周围的人哄堂大笑,他还问我别人笑什么。我和他在一起时,他总会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无论大事小事,他都想知道。没有想到仅三年的时间,他不但身体不好,连性格都变了。我原想,他到了英国,肯定对任何事情都觉得新鲜。结果他好像对周围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更不像小的时候那样喜欢问问题。其实,这也不奇怪,六——七岁的儿童,每天做那么多的家庭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也没有足够的户外活动,体质怎么会好!怎么会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再读几年书,不知身体会是怎样,也不知性格会是怎样。比起同龄的英国小孩,张艮的体质实在太差,性格也太内向。
张艮来英国后不久,我们开始考虑他的上学问题。根据英国一九四七年的“教育法”规定,每个儿童要接受义务教育到十五岁。从一九七二年起,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了十六岁。刚开始我们认为,义务教育仅仅是英国政府要为每个学龄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实际上这个法律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每个家长或儿童监护人有责任保证儿童上学,否则就是违法,所以我们就尽快给他报名上了学。
英国的小学都不大,但数量多,几乎过几条街就有一个。原则上只要有空位,可以在附近的任何一所学校上学。不管你是英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管你是从一个学期的开头还是从中途插班,当地的###门都得解决上学的问题。
第一章:初到英国(6)
南安普顿市有二十一所公立小学,接受四——十一岁的儿童入读。张艮来英国后,我们搬到了大学的教工宿舍,在南安普顿市的边缘。离我们住所较近的有三所公立小学,其中的两所靠城里,另一所靠城外。靠城里的有一所小学是一所中心小学,教育质量较好,但离我们住的地方较远。最后我们选了离我们家最近的那所小学,名叫曼思桥(Mansbridge)小学。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曼思桥小学(1)
(一)想到最坏的情况无非是张艮中午吃不到饭,或把尿尿在裤子里,没有大不了的事,也就心安理得了。
曼思桥小学是一所很普通的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级只有一个班。全校大约有二百名学生,就考试成绩看,几乎是平均水平,甚至稍微偏下。我们认为小学生主要是学基本知识,培养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