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决于领导者的主观和意志,与客观环境无关。皇帝的权力极大,如果愿意腐化,足以把塞北变成江南,李自成的部队就是在北方腐化堕落的,清王朝的剽悍之风,也被燕地风沙锈蚀。可见洪秀全等人的腐化,实与定都江南无关。
  江南土著不适合当兵的论据,近乎瞎扯,属于典型的地域歧视。江南人天性温良,不好与人争斗,只能说明其文雅,并不能证明其懦弱。湘军的精神祖师戚继光的部队,招自浙江义乌,精锐为明军之冠,清军八旗入关,北方明军纷纷瓦解,皆莫能当,倒是江南一小小典史阎应元率民众杀敌数万,战果超过整个北方;日寇侵我神州,也以上海、浙江等地抵抗最为激烈,一向因柔弱遭到全国人民鄙视的上海,竟然打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松沪会战,上海军民的奋勇顽强,让许多北方城市汗颜。士兵的战斗力,在于将领调教是否得当,与当地黑社会成员数量的多寡实无必然联系。
  关于地域歧视,似乎还可以多说几句,地域歧视非但在今日中国盛行,在古代也很有市场,曾国藩的幕府就经常爆发地域之争,甚至因地域歧视相互攻讦,闹出安徽人李鸿章把湖南人彭玉麟一顿乱揍的笑话。顾亭林写过一本《天下郡国利弊书》,是地域歧视理论的集大成者,顾亭林被清军追杀,走过不少地方,自以为尽得天下得失,于是撰写这部地域歧视的著作,详细论述何处人可充步兵,何处人可充骑兵,何处人不堪大用之类的鬼话。《天下郡国利弊书》有顾氏遍访全国获得的不少真知灼见,却很少有人关注,人们偏偏重视其中此类地域歧视的毒草。笔者实在看不出地域对于军略的影响: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独步天下,天下大员,湘省其半,似可证明湖南人才特别出众;但李鸿章主政北洋,国务尽托淮系老乡,北洋人才之盛,不下湘系把持的南洋;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要员,均出袁氏小站练兵旧部,人才也不输湘、淮两系。放到更远的历史上去,刘项班底,均是楚人,刘秀又以南阳士人起家,唐文皇用垄右班底,朱洪武用淮西土著,以上帝王,文治武功,彪炳史册,足见中华地域之广阔,文化之博大,英才之辈出,用一省之才,统一省之兵,足以霸天下,无分南北地域,只要善于调教应用,均是霸业之资。某一时段,某省人才特别出众,乃该省出一超世之杰,如刘邦、朱元璋、曾国藩等,将同乡提携而已,不足证明该省为全国英华所聚。
  太平天国自南方兴起,军队领导均系南人,在南方推行统治,自然比在北方容易。太平军以步兵、水师为主,控制河网密布的江南地区,比控制北方的把握要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军上层领袖对战争形式的理解已经相对前代军人有了重要的突破,太平军领袖相当注重水师与步兵的配合,用兵常强调靠水扎营,以水师配合陆战步兵,维持补给、补充兵力、运输部队,水师的使用使陆上用兵显得更加机动灵活。有强大的水师不取江南,远涉北方与骑兵争雄,是为不智之举。河南地势贫瘠,河流甚少,太平军都河南,如遭到清军步骑围攻,粮食缺乏,又无河网可供水师运兵载粮,来回机动,很容易被困死而陷入绝地。以棋为喻,南京是活棋,河南则是死棋。
  

南京战略评议(2)
汉唐时取天下者必先据中原,因为中原是当时人口最多,文化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拥有中原就拥有庞大的实力。太平天国时代,南北形势已经逆转,南方人口、经济、粮产、人才都倍于北方,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理论已经失效。洪杨若据金陵,割据南方,与清廷隔江对峙,名义上天下各半,但财赋地、产粮地均在洪杨之手,时间一长,南方实力将数倍于北方,此时再大张挞伐,清廷必不能幸存。至于有的评论者所谓北方有骑兵优势的说法,不堪一驳,清军南下剿杀太平军的马队也颇为不少,如胜保的马队十营,被陈玉成的步兵打得落荒而逃,称雄北方的捻军马队,也被南方来的湘淮军小个子步兵镇压,在火药、碉堡、水师大行其道的年代,铁木真们的辉煌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有些评论者认为,太平军不但不应定都南京,也不应定都河南,而是要直取北京,方见大气魄。这种言论,可称之为丧心病狂,数十万拖家带口的部队,不留根据地,不建立政权,直接蝗虫般卷往北京,纯粹是疯子的做法。一旦遇到坚城屡攻不下,或者粮草断绝,后果就是全军如鸟兽散,即使打下北京,也不过再做一回李自成而已。朱元璋在江南,也有部将提出直取北京的建议,朱元璋神武睿智地认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他在南方蛰伏多年,以南方巨大的经济实力和人口资源积蓄力量,然后“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门槛,天下形势人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太平军在湖南确定不取河南,一意下武昌取金陵,是正确的决策。太平天国的失败,在于天京变乱后元气大伤,人才不济,政策甚不合理,对手湘军又过于强大,并不是定都南京导致。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定都南京的正确决策,太平天国可能还熬不到天京变乱的时候,就已举国被剿杀在北方,谁能说北方的书生里就没有江忠源,中原大地就没有蓑衣渡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武昌攻略(1)
太平军自岳州进攻武昌,顺江而下,风行六百里,只见太平天国旌旗蔽日,浮江万艘,行则帆如叠雪,住则樯若丛芦,每当乘风疾驶,则所向无前,清军如鸟兽散。太平天国水师船队近万艘,完全控制了制江权,追兵向荣甚至找不到船只运兵。
  咸丰二年十一月初十日,太平军前锋抵达武昌门户金口,知县周和祥率团练四百抵抗,力不能敌,与县丞、典史、千总一同阵亡。周和祥虽无力抵御太平军,却迟滞了太平军的攻势,给向荣追兵争取了时间。向荣部将和春、秦定三追及太平军后队,双方血战一场,各有损伤,常禄、王锦绣也率军两千来战,结果被太平军伏击,损失过半。所幸数队援军,均在十一日赶到武昌布防,武昌清军实力稍厚。太平军进至咸宁,咸宁有不少文化遗迹,按理均是太平天国要革除的“妖迹”,太平军纵火焚烧,“毁邑署、武庙及第一山资福寺、安澜宫”,据说太平军军纪严明,虽烧城而民“未甚受害”。黄玉昆率太平军在武汉著名的龟山登陆,击溃守军八百人,继而攻入府城,知府董振铎率官员数十名与太平军巷战身亡,太平军攻克汉阳。常大淳只有三千人马驻防武昌,其余各地,均无兵马,著名的商贸重镇汉口,竟无一兵一卒,太平军进据汉口,获得大批财物。
  由于常大淳糊涂透顶的指挥,太平军轻易拔除武昌外围据点,使得湖北清军困守武昌孤城,内外粮草断绝。其时两湖清军并无水师,太平军掌握制江权,由杨秀清坐舟的水手唐正财主持在汉口江面搭建浮桥,一座由鹦鹉洲至白沙洲,一座由南岸嘴至大堤口,准备进取武昌。太平天国的浮桥搭建得颇为迅捷,用布匹将船只连接起来,仅一日就在江面上构建简易浮桥,这种浮桥容易被风浪拆散,于是又设计出坚固的浮桥,用巨缆横缆大木为桥基,上用木板铺盖,系上重三四千斤的大铁锚,虽大风浪不能动,人马来往,如行平地。浮桥将武汉三镇连接起来,便于迅速投放兵力。杨秀清坐镇万寿宫,指挥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攻武昌,韦昌辉居后路,与石达开等挡清军增援。太平军十万大军,水陆合围武昌,“踞城东钵盂山、洪山、小龟山、紫荆山,向所筑营垒皆为贼有。复围文昌、望山、保安、中和、宾阳、忠孝、武胜等门”。
  武昌清将双福,在业已出场的将领中,与常大淳并列智商倒数第一,双福先督清军在城外修筑大量炮台、工事、营垒,预备在城外顽抗,等太平军大至,却又统统放弃,尽数撤回城内,又以东道主身份,严厉禁止援军进驻城外炮台,于是杨秀清等人不费吹灰之力,获得大量工事炮台,架设大炮攻城,又获得栖身阻援的营垒,大喜过望。双福的举措颇有无间道的嫌疑。
  武昌城外有不少居民,一般情况下,由于政府占有的宣传优势,如果不是官军太过刻毒,起义军太过仁义,百姓会比较惯性的站在官府一边。武昌城外的居民悬于城外,唯恐被太平军掳去,纷纷请求入城,助官军守城,常大淳、双福紧闭城门,发炮攻击围在城门外的百姓,许多百姓心灰意冷,横下心投太平军去了。参加过长沙战役的援军带来经验,城外民房将是太平军开挖地道的掩护,必须烧毁。常大淳、双福下令居民在三日内撤离,可惜未到三日,二人竟害怕居民赖着不走,抢先放火烧城,大火连烧六日夜,城外百姓多被烧死,幸存者全部当了太平军的攻城向导。“凡有湖北百姓,见常大淳三字未有不切齿者……百姓故土难离,只求宽限三日。而该抚既允请,又恐贼匪突至,乘夤夜之间,人人睡熟,一炬成灰,亿万生灵全然不顾。”
  太平军在武昌居民的支援下,发起攻击,攻城士兵以墨涂面,头插羽毛,施放毒烟,以云梯攻城。正在熟睡的清兵被吓了一跳,但还算及时清醒过来,把太平军打下城头。太平军以炮火袭城,清军则还以水龙冲洗,太平军火器失灵,不得已退却。
  向荣带援军万人抵达武昌城外,攻克洪山太平军据点,张国梁也数次击败太平军。但由于双福、常大淳愚蠢地放弃汉阳、汉口和武昌城外据点,太平军已经全面包围武昌孤城,城内守军无所倚持,城外援军无险可踞,太平军又封锁江面,搭建浮桥,援军往来不断,武昌既无名将守于内,又无精兵援于外,粮草断绝,百姓怨恨,眼见已是一座死城。
  

武昌攻略(2)
太平军土营在武昌城外开掘隧道,准备穴地攻城,不少勇敢的清军士兵缒城而下,破坏太平军地道,袭击土营士兵。双福的愚蠢再次发作,严令全军,不得有一将一兵下城袭击太平军,违者军法从事。太平军得双福这个“贤内助”,地道挖得加倍卖力,到后来干脆直接在清军眼皮底下开工,又派士兵到城墙根砍伐巨木,清扫地道入城障碍,清军因双福严令,不过对太平军行注目礼而已。十二月初四日,土营士兵将地道挖到武昌文昌门下,掘大洞三个,以棺材盛满炸药放入引爆,墙根被炸塌二十余丈,林凤祥负责攻城,挑选各营牌尾童子兵五十人打头阵,这些小孩子十分单纯,尚不知生死之恐惧,又极信洪秀全“生时就为坐小天堂,被人杀死,也是坐大天堂”的理论,亡命胜过精锐老兵,后来名扬天下的陈玉成也在此五十人之中,童子兵拼死冲入缺口,林凤祥率太平军继后蜂拥而入,武昌陷落(政教合一的伊朗在两伊战争中,也如此类,用儿童冲击伊拉克地雷阵,说是通过地雷阵可直升天堂)。
  太平军入城后,颁布诏令:“官兵不留,百姓不伤”,拒绝接受守军投降,又打开监狱释放囚犯。这些囚犯纷纷跟从太平军对原武昌官员士兵进行清算,各省来援清军被杀十之###,只有武昌本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