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志们——同学们——红卫兵小将们,你们好!我代表党中央,代表毛主席,向你们问好!……”林彪这种特有的声音,使陈毅想起林彪的为人。
1927年8月,陈毅受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委派到南昌起义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团指导员时,林彪还是一个连长。
林彪在部队中重用私人、临阵动摇出走、几次提他当营长都提不起来的情况,陈毅了如指掌。
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一次大会上,陈毅曾毫不隐讳地说过自己的看法。
他说:有的人嘴里说得好听,说什么拥护毛主席,实际上不按主席思想办事。
我们别看他把毛主席语录本举得高,成天毛主席不离口,是真拥护毛主席,还是反对毛主席?我怀疑,我还要看。
林彪惟恐天下不乱,继续扯足嗓子往下念稿纸:“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资产阶级反对革命路线的斗争还在继续……”言下之意,“文化大革命”运动不能结束,这场空前的给全国大中小学和工厂、机关、街道带来冲击和混乱的运动还要继续下去。
形势的发展使陈毅大感意外和陌生。
他弄不清林彪所讲的“斗争还在继续”,是中央的方针还是林彪个人的创造。
联想到林彪在5月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讲特讲政变经,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大讲“文革”是“罢官运动”,以及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讲特讲毛泽东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深知林彪其人的陈毅不难看出林彪的居心。
陈毅无意间从天安门城楼上俯视如海如潮的天安门广场,看见玉带河里倒映着一条“打倒×××”的横幅标语,禁不住对身边的老战友、文化部副部长肖望东悄悄咬耳朵:“你看看,这就是文化大革命!”
他怕对方不明白,又特地指着倒映在水面的标语说:“你看见了吧,文化大革命,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打倒老干部!”
过了两天,《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红旗》杂志第13期社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大路上前进》,把这次“文革”运动的性质说得更加明白。
社论说:“两条路线的斗争并未就此结束。
有些地方,有些单位,两条路线的斗争还是很尖锐,很复杂的。
有极少数人采取新的形式欺骗群众,对抗十六条,顽固地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极力采取挑动群众斗群众的形式,去达到他们的目的。”
“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必须彻底批判。”
两天前,林彪还只是讲“资产阶级反对革命路线”,现在却提高到“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了。
这是第一次提出党内存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这个概念,而且号召必须彻底批判,这就使得这场斗争自然而然地演变为势不两立的敌我斗争,不能不使人不寒而栗。
在中央10月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批评某些中央和来自各地的主要领导干部对这次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是“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
大家惟一感到安慰和可以松一口气的,是毛泽东给他们交了一点底。
毛泽东说:你们不要承认自己是三反分子,你们都是三反分子,我这个党的主席是什么呀!事情远不是到此为止。
在这次毛泽东主持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伯达作了题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条路线》的报告,大肆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林彪在会上讲话,指名攻击刘少奇、邓小平执行的是“一条压制群众、反对革命的路线”,并说,“这次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错误路线主要是刘、邓发起的”。
于是以刘、邓画线,凡与刘、邓有工作关系的都得检讨,哪里容许你解释和说明。
来自各地的省、市委第一书记们,哪一个平日不多多少少与刘、邓有些瓜葛,长期在他们领导下工作的,更是比比皆是,要谈同他们的关系,哪一个不可以谈上一大篇。
如今难免人人自危。
以往遇到类似的中央会议,已经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华东来的几位省、市委书记照例都要敲一回老军长、老司令员的“竹杠”,要他掏钱请一回客。
日久天长,凡是华东的主要领导因事来京聚会,陈毅也总是照例宴请一次。
现在,陈毅却没有了这样的兴致。
他倒不是怕破费,而是怕给别人惹来麻烦。
因为这时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不愿因此而连累别人。
可是这回华东的几位“父母官”,像事先串通好了似的,非要他请一回客不可。
他只得答应等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到家中小聚一次。
这天,两辆“大红旗”驶出京西宾馆,熟门熟路地驶进中南海西门,径直驶向陈毅的住处。
鱼贯下车的有陈丕显、江渭清、叶飞、李葆华、谭启龙、魏文伯等。
这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依然使许多人肃然起敬,却受到了造反派的围攻和肆意凌辱,他们的名字一个个被打了叉叉。
二十四、“再不讲话还算什么共产党员”(3)
正如后来江渭清回忆的,大家都非常盼望这次会面。
他说:“接到陈总秘书的通知:陈总今晚请华东几位第一书记吃晚饭。
我竟像孩子盼过年似的盼起天黑来了。
看得出,一同去的陈丕显夫妇,叶飞、李葆华、魏文伯、谭启龙等同志,都有同样迫切的心情。
吃饭是小事,能到老首长面前谈谈心,出出气才是真的。
整个会议期间,虽说与陈老总天天都见面,碍着人多眼杂,只有碰面点点头的机会呀!”
这是一次寻常的聚会,席间许多话却极不寻常,耐人寻味。
陈毅拿起茅台酒瓶,亲自给每一位老部下斟酒,也给自己斟了一杯。
他举杯向大家敬酒。
“能喝的开怀畅饮,不能喝的也品尝几口。
我也不敬酒,剩下来的,请大师傅喝光。
来,干!”
没有碰杯声,没有劝酒声。
有的一饮而尽,有的默默地抿了一口,情绪显得低沉而压抑。
陈毅喝光了自己杯里的酒,把空杯放回桌上时,神情怆然地补了一句:“我酒量有限,不再敬酒,你们能喝的尽量喝!我们这些人一同吃饭,这是最后一次了!”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你不要瞎说嘛!”
张茜猛一惊,嗔怪丈夫道。
“你懂什么!”
陈毅一声怒吼。
陈毅在妻子面前从来没有发过这样的火。
张茜一向自尊倔强,要是她赌气而去,这次聚会必将难以收场。
大家不免捏着一把汗。
可是奇怪的是,这天张茜表现得出乎意外地平静,一点不计较丈夫的态度,只是非常殷勤好客地招呼大家喝酒吃菜,随后又温存地对丈夫说:“老总,你只能再喝半杯,这是医生定的量,对吧!”
陈毅“嗯”了一声,和好地点点头。
这使人明显地感受到他刚才的火气不是为妻子而发,很可能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许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
果然,陈毅是为这些老部下挨批斗、受冤屈而愤愤不平。
但他不消沉,不悲观,他说出的几段话耐人琢磨。
他说:“困难,我们都见过,要说困难,长征不困难?三年游击战争不困难?建国初期要米没米,要煤没煤,头上飞机炸,下面不法投机商起哄捣乱,怎么不困难呢?困难!没有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什么?我还是那句老话: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坚持原则,坚持斗争,不能当墙头蒿草,哪边风大,就往哪边跑!”
大家凝神静听。
他继续侃侃而谈:“德国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又出了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佩服得五体投地,结果呢?马克思一去世,伯恩斯坦就当叛徒,反对马克思主义!“俄国出了列宁、斯大林,又出了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比对亲生父亲还亲!结果呢?斯大林一死,他就焚尸扬灰,背叛了列宁主义!“中国现在又有人把毛主席捧得这样高。
毛主席的威望国内外都知道嘛,不需要这样捧嘛!我看哪,历史惊人地相似,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陈毅痛心疾首的模样令人感动。
大家屏住呼吸,认真领略老首长每句话的深刻含义,认为他说出了他们想说而没有说或不敢说的话,觉得少有的痛快。
陈毅望着这些曾经生死与共的老部下,似有无数的话要说。
末了,他深情地说:“让我们干了最后一杯!我保不住你们了,你们各自回去过关吧。
如果过得了关,我们再见;如果过不了关,这是最后一次!”
这番临别赠言颇具悲壮意味。
这明明是陈毅鼓励他们去勇敢斗争。
大家心领神会,深深地感谢老首长的嘱咐,不管会喝酒的或是不会喝酒的,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11月13日下午,陈毅随同周恩来总理、陶铸副总理和叶剑英、贺龙、徐向前几位元帅前往北京工人体育场看望8万多名军队院校学员。
陈毅第一个走上讲台讲话。
他说:“我今天在这里讲话,我就不是我字当头,如果我字当头,最好我不要来讲。
我来讲,讲得不好,惹起麻烦,马上就要跑到外交部来揪你、找你、抓出来,要澄清问题,那怎么得了啊……今天,你们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还是勇敢地来讲……大家不是要搞路线斗争吗?我们完全欢迎大家来搞路线斗争,但要学会来搞,不要乱搞……如果没有学会,这个损失很大。
啊,你这个陈老总,今天在体育场,就是给我们泼冷水。
唉,泼冷水是不好的,可是有时候有的同志头脑很热,太热了,给他一条冷水的毛巾擦一擦,有好处……我说其他的恐怕不能讲,没有什么资格可以讲话,但是在你们青年人面前,我犯错误比你们多,我这一点有资格讲话,你们没犯过我这么大的错误。”
接着,陈毅以严厉的口吻批评了学生们冲击中南海、强占国防部大楼与无法无天的狂热运动。
旗帜鲜明地反对许多造反派“逐步升级”、无限上纲的荒唐做法。
讲得痛快淋漓,不失幽默,不时引起全场的欢笑声和掌声。
二十四、“再不讲话还算什么共产党员”(4)
贺龙、徐向前、叶剑英等元帅,也先后在会上讲话。
几天后,陈毅又接到通知,要他11月29日陪同周恩来、叶剑英到北京工人体育场接见军队院校的学生。
上一次陈毅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讲话,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凡是看过讲话传单的,除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外,普遍拍手叫好。
许多党委受了这次讲话的鼓舞,硬朗了,敢于理直气壮地管事了。
可是中央文革小组的某些人对老帅们的讲话大为光火。
王力就恶狠狠地赌咒发誓说:“这次不打倒四个老帅,就准备上断头台。”
这些话也传进张茜和陈毅的秘书杜易的耳朵里。
所以当听说又要请陈毅到北京参加接见军队院校的学生,他们都有些顾虑,劝他这次不要去。
陈毅却非去不可。
他说:“已经答应了,不去有点不好意思吧。
再说,我今天只带耳朵听,让嘴巴休息,行了吧!老杜,你提醒我!”
话虽这样说,11月29日一到北京工人体育场,当大会主持人请陈毅讲话时,他又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