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书读累了,换换脑子而已。”沈默苦笑道:“你来找我就是为这事儿吗?”

    “不是。”徐渭摇头道:“还要找你吃饭。”

    沈默无可奈何道:“好吧,我们去吃饭。”说着便进屋去拿钱袋。

    徐渭却摇头笑道:“这次你不用带钱,有人请我们吃饭。”

    沈默奇怪道:“我们?”

    “到了就知道!”徐渭又拎一串樱桃起身道:“于此孟春时节,携两三歌妓,与五六好友,泛舟于镜湖之上,不亦快哉?”

    沈默却不听他这一套,冷笑道:“我觉着是个圈套。”

    徐渭斜目瞥他一眼道:“就是圈套,你愿不愿意去?”

    “去。”沈默毫不犹豫道:“我这人最爱跳火坑。”

    ~~~~~~~~~~~~~~~~~~~~~~~~~~~~~~~~~~~~~~~~~~~~~~~~~~~

    两人雇一辆马车便蹁跹往城外去了,现在城外已经没有难民聚集……对于来源复杂的外地难民,新任知府大人下令分别处置,对于五家以上可以互相具保的,允许其入城居住,并择其精壮者编入民团,其老弱妇孺或者开荒种田,或者进入工场做工,全部人尽其用,也没有引起城内居民多大的怨气。

    至于不能作保者,知府大人则严禁其入城,命其在邻近乡村开荒耕种,并命各乡的保长,甲长,户头等等严密监视,一有异常随时上报……他在告示文中写到‘局势扑朔,敌我难辨,实乃情非得已之举,望诸位体谅配合。’在道理上着实站得住脚。

    出城时两人发现,城防明显加强许多,即使是出去也要查验身份,登记姓名住址,费了好大周折才出得城去。

    出城之后,沈默心中的好奇更强了……他是个谨慎之人,之所以冒着碰到倭寇的危险,跟着徐渭出城,是因为他要解开心中的一个疑团,那就是——

    沈炼、徐渭、唐顺之、何心隐这些人,显然是互相熟识,互相了解,虽然性格各不相同,但在思想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这种共性的东西散发着无尽的光和热,在其照耀之下,这个花花世界、芸芸众生竟都黯然失色!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这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分割-----------------------------------

    今夜还有一更,和尚去码字了,票票啊……

第一一七节 新任知府 (下)

    鉴湖位于绍兴城以南,虽然水势浩淼,湖面却平波如镜,因之而得名。。湖上桥堤相连,渔舟时现,青山隐隐,绿水迢迢。

    倘若在一风和景明之日,泛舟于湖面之上,一眼望去,只见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迭,会让最俗气的人也会发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慨。

    沈默却一点感慨都没有,心中反倒充满了忐忑……他跟着徐渭到了湖边,好容易找到一艘渔船,说要去湖心。那络腮胡子的船夫十分热情,也不提船钱,也不问去干啥,便拉着两个书生上了船,高叫一声“二位公子站稳了!”便箭一般的划了出去。

    看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水面,再看看那肌肉虬结的大胡子船夫,他兀然想起唐僧他爹来,唯恐行到江心处,那大胡子突然翻脸,抽出板斧来问问,客官要吃板刀面还是馄饨面!

    其实按照他的意思,宁肯自己划船也不要这种长相凶猛的船夫,但船是徐渭找的,人家都不怕了,他一个‘血气方刚’的小年轻就更不该怕了,只能一面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面暗暗祈祷平安。

    今天的天气其实是不错的,若是搁在往年,出城游湖的人肯定不少。然而拜倭寇所赐,湖面上冷冷清清,除了几艘渔船之外,便只有一艘双层画舫,孤魂野鬼似的漂在湖心处。

    小船稳稳停在画舫边上,上面便放下一具梯子,那船夫回过头来,朝着两人呲牙一笑道:“徐相公和这位沈相公请吧。”沈默忍不住一阵发晕,才知道那船夫竟然和徐渭是认识的。

    徐渭回过头来,脸上露出一副恶作剧得逞的笑容,嘴上却正经道:“上去之后不必拘礼,这里不兴那套规规矩矩的。”说完便攀梯而上。

    沈默的好奇压过了一切,什么都没说,也跟着爬上了画舫。上船后便发现,上面已经围成一圈,坐了十几个人,其中就有那唐顺之和何心隐,还有个他见过一面的,那就是山阴廪生诸大绶。其余老的少的都不认识。

    但观其形貌气度,年庚衣着,沈默能分辨出其中有退休的乡绅,丁忧在籍的官员,有山林隐士,也有诸大绶这样的青年英才,当然这些人都是读书人。

    ~~~~~~~~~~~~~~~~~~~~~~~~~~~~~~~~~~~~~~~~~~~~~~~~~

    上船之后,徐渭的神态正经了许多,先向坐在上首的两位老者恭敬行礼道:“长沙公,龙溪公,学生把沈默小朋友带来了。”不让沈默拘礼,他自个却先拘上了。

    两位老者望之有六七十岁的模样,一胖一瘦。胖老头便是长沙公,瘦老头自然就是龙溪公了,他俩笑眯眯的望着沈默,还是那龙溪公开口笑道:“你就是纯甫的弟子?”沈炼表字纯甫。

    被一群老少爷们围观,沈默感觉十分尴尬,好在他脸皮较厚,让人看不出来。他朝那瘦老头躬身一礼道:“回龙溪公,家师正是青霞先生。”名给长辈称呼,字给同辈称呼,号给晚辈称呼,所以沈默不能说‘纯甫’,而是要称‘青霞先生’。

    “季兄,你觉着这孩子如何?”那龙溪公呵呵笑问道。

    “不错不错。”季长沙点点头道:“纯甫的眼力不会有错的。”

    “仅仅是不错吗?”龙溪公不依不饶道。

    “好极了,这下总算可以了吧!”季长沙笑骂一声,转向沈默道:“小子,是不是觉着迷糊着呢?”

    沈默羞羞一笑道:“云山雾罩,一塌糊涂。”

    “哈哈,好吧。”胖胖的季长沙笑道:“老夫给你介绍一下,就不糊涂了。”先指一下自己道:“老夫年纪最大,就先自我介绍吧……我姓季,名本,字明德,因为是在长沙太守位上致仕的,所以他们都叫我长沙公。”说着朝瘦瘦的龙溪公道:“老弟,该你了。”

    听到季本这两个字,沈默的脑袋嗡得一声,便与一个伟大名字联系到了一起。

    那龙溪公便对沈默笑道:“拙言……老夫王畿,其实咱俩是有渊源的,因为你的字是我给起的,怎么样,满意吧?”

    沈默这才从惊讶中回过神来,有些发愣道:“啊……这是为何?”

    “因为我是你师傅的师傅。”龙溪公终于揭开谜底,一脸恶作剧得逞的笑容,竟与徐渭有五分相似。

    听到‘王畿’这个名字,沈默终于确定无疑,这群人乃是因为那个伟大的名字走到一起。谜团一解开,他反而沉静下来,躬身施礼道:“龙溪公恕罪,不是小子无礼,而是恩师未曾向学生讲明师承,是以学生不敢冒认。”

    王畿呵呵笑道:“谨慎的小子。”说着招下手道:“顺之你过来。”

    那唐顺之便笑吟吟的起身道:“恩师有何吩咐?”

    “将纯甫的那封信给你的小师侄看。”王畿笑道。

    “是。”唐顺之便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朝沈默呲牙笑笑,递给他道:“疑心病真重啊。”

    沈默嘿嘿一笑道:“我先看过再说。”便将那封信打开,沈炼那熟悉的字体便出现在眼前,乃是一封写给唐顺之的信,先叙了叙别后之情,说想念师兄之类。然后明了明心志,说我沈炼去北京就是摸老虎屁股的,早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只有两件事不放心,还请师兄施以援手。

    一是担心自家香火传不下去,请师兄周全一二。二是担心牵连到沈默,毁了他的前程。知道师兄盛名满天下,又交游甚广,所以还请你代为庇护,不要让严党将其划为沈炼一党,也好为国家保留一未来栋梁。”

    沈默终于知道自己的师承,也终于明白沈先生为什么讳莫如深了。

    王学门人,一切都是因为这四个字!

    ---------------------------------分割------------------------------

    第三章,票票啊票票……

第一一八节 小三元之府试案首 (上)

    二十八年前,一位圣贤长眠于绍兴城西的会稽山脉之中,与古松共长青,与青山同不朽……他就是千古一圣王阳明,一个生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逝后思想光照千古的超级传奇。

    他的学说虽脱胎于孔孟,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加具有实践精神与现实意义。

    阳明公的学说称为‘良知’之学,何为良知?良知便是本心,所以王学又称心学。在阳明先生看来,心是本源,心是一切,天下万物皆是心中之物。《传习录》记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先生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他的思想确实天马行空,有如夏夜星空般绚烂,但绝不是炫耀,也不是故弄玄虚。因为他既享受过世间的荣华富贵,又曾经山穷水尽,遭受身心不可承受的折磨,所以他才能知晓世间百态,通明人生冷暖,能摆脱人世间一切浮躁与诱惑,心如止水,破而后立,最终参透天地,得到至理。

    如果仅止于此,他只能算一个朱熹程颐那样的大儒,却绝不是圣贤。阳明公之所以称得上的是圣贤,是因为他知道光懂得哲学、整日高谈阔论,除了消磨时间,其实屁用都没用!

    他发现需要一样东西,可以让自己把最高深的智慧,转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正作为,这样心学才不是空谈,自己的理论才真正有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彻大悟后的阳明公,毅然重新投入尘世,在庙堂上、在战场中、在书院里、在天地间,孜孜以求的去实践验证,终于在几年后找到了这样神兵!

    当王阳明掌握并熟练运用它时,天下已无人可以匹敌!凭着这样神兵,他纵横天下,无往不利,以一己之力保半个大明平安,谈笑间消灭十数万大军,成就辉煌武功,为后人敬仰!

    也是凭着这件神兵,他超越了无数前辈大儒,进入圣贤的境界。而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孔子之后,唯有阳明!

    这件神兵的名字叫做‘知行合一’。

    ‘知’是明白道理,‘行’是付诸行动。千年以来,有人认为知易行难,有人认为知难行易,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如说理学家们的‘圣人’朱熹,便认为明白道理最困难,付诸行动很简单。于是读书人都皓首穷经,除了悟道啥也不干……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朱圣人都说‘知难行易’了,等俺们悟道之后,还不干什么都是小菜一碟?

    但王阳明说:‘不对!知和行是一体的,两个都重要。’于是梵音唱响,天女散花,阳明公立地成圣!

    他的意思是,良知和行为同样重要,要让良知去指挥行为,让行为去证明良知。知道这样是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