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话说"红楼梦 中人"-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趣凑趣,甚有见识
  第三十九回写道,“凤姐知道(刘姥姥)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于是便编造了一个女孩儿抽柴禾的瞎话,结果害得宝玉认了真,还派茗烟出去打听。刘姥姥之所以这样做,从表面上看是没话找话,似乎是在逞能,但其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讨好贾母和贾府的哥儿姐儿们。
  第四十回贾母带领刘姥姥及众人到大观园里去玩。贾母因见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盛着各色各样的花,“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个不住。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此处与同回中饮酒时的故意笑闹一样,刘姥姥并不是不知道王熙凤在捉弄自己,而是她虽然心里明白,但却要装疯卖傻故意凑趣,目的还是要博得贾府中老少主子们的欢心。
  同回中贾母问刘姥姥:“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识见识,死了也得好处。’”故意拿着乡下人的无知和少见,以地道的语言,把大观园夸得像画儿一样美,你看她有多会说话。而当贾母说惜春就会作画时,“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了,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说惜春能干、漂亮,而且还是神仙托生的,不但惜春喜欢,而且也讨了贾母的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贾母(1)
贾母是荣国府的老太君,贾代善的夫人,金陵史侯家的大小姐,男主人公贾宝玉的祖母。他是贾府中地位最高的老祖宗。她本身虽然没有多少独立的故事,但其中许多人的故事却都与她有关系,全书有一半以上的回次都写到了她,是一个活灵活现的贵族家庭老太太的形象,成为人物关系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小说中,这一人物形象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享受,喜热闹,说话风趣
  贾母懂得享受,喜欢热闹,饮酒、听戏、打牌等无所不会。她喜欢说笑话、听笑话,并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其实也是为了图享受。书中这样的情节比比皆是。在享受方面,如第六十一回柳家的就说:“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吃到一个月”再算总账。可见她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
  她与年轻人在一起,喜欢热闹,除了会享受生活之外,也包含着她对这些年轻人的喜爱和娇惯。第五十回,贾宝玉及大观园众女儿都到芦雪广赏雪作诗,贾母得知后,便瞒着王夫人和凤姐赶来凑热闹。看见梅花,先笑道:“好俊梅花!你们也会乐,我来着了。”坐下后又嘱咐众人:“你们只管顽笑吃喝。我因为天短了,不敢睡中觉,抹了一回牌,想起你们来了,我也来凑个趣儿。”解释过后,又道:“你们仍旧坐下说笑我听。”因见李纨忙前忙后地侍候自己,又命李纨:“你也坐下,就如同我没来的一样才好。”可见她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是十分体贴年轻人的。
  贾母的说笑话,固然逗人发笑,但在不说笑话的时候,所说的话也往往令人捧腹。第四十七回凤姐、薛姨妈等人陪着贾母玩牌。恰好贾琏有事来请示王夫人,因刚刚发生了鸳鸯抗婚一事,怕贾母看见贾琏再生气,所以王熙凤使眼色儿不让贾琏进来。没想到贾母偏偏发现了他,因见他鬼鬼祟祟的,不免又动了气,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幕:
  贾母一回身,贾琏不防,便没躲伶俐。贾母便问:“外头是谁?倒像个小子一伸头。”凤姐儿忙起身说:“我也恍惚看见一个人影儿,让我瞧瞧去。”一面说,一面起身出来。贾琏忙进去,陪笑道:“打听老太太十四可出门?好预备轿子。”贾母道:“既这么样,怎么不进来?又作鬼作神的。”贾琏陪笑道:“见老太太玩牌,不敢惊动,不过叫媳妇出来问问。”贾母道:“就忙到这一时,等他家去,你问多少问不得?那一遭儿你这么小心来着!又不知是来作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作探子的,鬼鬼祟祟的,倒唬了我一跳。什么好下流种子!你媳妇和我顽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罢。”说着,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什么赵二家的。”贾母也笑道:“可是,我那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
  此处前面贾母所说的一番话,根本不是故意要说笑话,而是气话。但她说出来,再联想到贾琏与王熙凤因鲍二家的而发生的矛盾冲突,尤其是贾母无意中将“鲍二家的”说成了“赵二家的”,就令人禁不住发笑。待听到鸳鸯的提醒以后,贾母却又故意开起玩笑,说出“什么背着抱着的”,自然就更加令人忍俊不禁。
  怜老惜贫,不太仗势欺人
  第三十九回,平儿就曾对刘姥姥说:“我们老太太最是怜老惜贫的。”书中此类情节很多,典型者如对刘姥姥的慷慨施舍等,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其他如第二十九回贾母率领贾府众人去清虚观打醮,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拿着剪筒照管各处剪烛花,见贾府众女眷来了,正要得便躲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 的,胡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还要往外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贾母听了忙问:‘是怎么了?’贾珍忙出来问。凤姐上去搀住贾母,就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说着,便叫贾珍好生带了来,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那小道士“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上乱战。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通过这一段描写,不仅反映出凤姐儿的心狠手辣,而且也反衬出贾母的善良仁慈。
   。。

二、贾母(2)
当然,作为一个贵族老太太,贾母的仁慈善良是有条件的。在某些场合,她就非常不讲人性。如第三回贾宝玉摔了通灵宝玉,贾母就说:“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她心目中,人的尊严甚至还不如一块玉石。又如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紫鹃说黛玉要回南的消息后发了疯,“贾母一见了紫鹃,眼内出火,骂道:‘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了什么?’紫鹃忙道:‘并没说什么,不过说几句顽话。’”“贾母便拉住紫鹃,只当他得罪了宝玉,所以拉紫鹃命他打”。诸如此类的情节,也反映了贾母这位贵夫人的蛮横。
  经验丰富,有见识
  由于特殊的家庭出身和生活阅历,贾母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对许多事情都很有见识。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贾母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人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当众人都笑说她“是谎都批出来了”之后,贾母又笑道:“这有个缘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想着得一个佳人才好,所以便编了出来取乐。他何尝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这一番话,历来受到研究者的推崇。虽然这是曹雪芹通过贾母之口说的,但这些话放在这位见多识广的老太君身上,也恰如其分。
  第七十三回,当探春提到园子里有人赌博一事,贾母道:“你们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厉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要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
  喜欢奉承,溺爱不明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力者,所以对她拍马逢迎者自然也不在少数。在这方面,王熙凤和薛姨妈、薛宝钗母女,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小说中,这方面的情节比比皆是。如第四十回,因王熙凤说不出蝉翼纱的名字,贾母便笑话她说:“‘呸,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明儿还说嘴。’薛姨妈等都笑说:‘凭他怎么经过见过,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导了他,我们也听听。’凤姐儿也笑说:‘好祖宗,教给我罢。’”于是贾母便得意洋洋地卖弄了一番。当然,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理解,此处也显示了贾母知识的广博。
  正因为贾母喜欢热闹,喜欢拍马奉承,所以王熙凤等人往往故意投其所好。第四十七回凤姐儿等人陪贾母玩牌,鸳鸯递个暗号给凤姐,凤姐便特意出了贾母需要的那张牌。当薛姨妈说“只怕老太太满了”时,凤姐又忙说“我发错了”,故意要把牌收回。“贾母笑的已掷下牌来,说:‘你敢拿回去!谁叫你错的不成?’”贾母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自然会越来越喜欢别人的逢迎。
  在溺爱子孙方面,贾母的表现也十分典型。尤其是对于贾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